最近最火的電影,無疑就是抗美援朝題材的《長津湖》了。
我周邊就有不少人去看了,看完的,一個個都熱血沸騰地和我講,怎麽感動,怎麽感恩,怎麽過癮,怎麽解恨。 沒看的,大多又是躍躍欲試,準備抓緊在假期結束前去趟電影院。
他們問我,有沒有看?我說,我沒看。
他們問我,打算什麽時候看?我說,我就沒打算看。 他們好奇地問我,為什麽不看? 我說,我就不看個電影而已,哪有這麽多為什麽?
他們就和我講,電影拍得如何如何的真實,我們的今天是如何如何的來之不易。
我隻得說,太慘烈了,我還是不看了。於是,我就在他們奇怪的眼光中成了異類。
我什麽都沒有講,無論是這場仗的起因、過程,還是結果和目標,以及放在大的格局下回顧這場仗。 我的回答,僅僅是沒想看而已,有什麽問題嗎? 就像過年期間的《你好,李煥英》,我同樣也是沒看。當時就有人和我案例,讓我一定要去看看。
我說,我不愛看。然後,就是莫名其妙的收獲了一堆,孝與不孝,愛不愛媽……
回到電影《長津湖》,我這人除了小時候喜歡看戰爭片,長大後就基本不碰了。
戰爭片看的單單是戰爭嗎?槍林彈雨裏看的隻是殘酷的打仗情節嗎?
戰爭片留給我們的,是頌揚與讚美?戰爭片留給我們的應該有最重要的,那就是對和平的追求。
戰爭不美好,戰爭的恐怖也不應被掩飾。當然,更不應被調侃和戲謔,如那些抗日神劇,什麽手撕鬼子、褲襠藏雷……不光侮辱觀眾智商,還侮辱了死去的同胞。
戰爭不是兒戲,戰爭是毀滅。
網上看到過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會是什麽樣,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戰,人們用的一定是石頭和棒子。” 這話荒誕嗎?不,這話直刺人心。
最後,我想說,大家看了的,或是準備去看的,不妨在感歎誌願軍英勇無比之餘,也感歎下戰爭中的生命之輕。
一部好的電影,要麽會讓你的爆米花變香,要麽能讓你產生思考。爆米花就不要談它有任何意義,隻要過癮就行,比如漫威係列。能讓你思考的,那一定是部用心的電影,比如《肖申克》、比如《活著》。
昨天看了篇一朝戰老戰士關於那場戰爭的回憶,他的回憶裏有個叫小馮的小姑娘,本是小家碧玉,卻因為極度饑餓而完全沒了形象。她看到吃的,就像上天賜了一把靈芝,抓起來炒麵拚命就往嘴裏塞。 後來,老戰士出差去南方,特意探望了小馮,她逃過了戰爭的劫難,活了下來,幸運地隨夫轉業走進了大城市。
她已是一個事業單位的人事處長。也許是對戰爭傷痛的感懷,她特意做了一席豐盛的家宴款待“老戰士”,一再囑咐:要吃飽啊!她曾經有過的那種“饑餓”,可能會伴隨她的一生。至少她還有她的“一生”,有多少當初和她一起的人,把自己的“一生”從此定格在了那片土地和那場硝煙。
“要吃飽啊!”雖然隻有短短的四個字,卻是讓我久久不能釋懷,這遠比一場電影叫人震撼。
作者: 文小刀的文
我也一樣! 但美國的戰爭片還偶然看!
初中被能看到到的小說”金光大道“, “豔陽天”等看傷了!我們幾個初中孩子給總結了一個大概:基本就是書記階級鬥爭覺悟高,能認清階級敵人,廠長隻拉車不看路線, 被階級敵人蒙蔽,在黨的教育下醒悟..... 就基本不看流行小說了!
被反複演出的樣板戲和反複播放的地道戰,地雷戰等看傷了,後來很少看電影了!
手動點讚,支持你不想看電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