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風

一人一故事,一夢一人生
全部原創,轉載敬請注明來源
個人資料
海風隨意吹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我在外灘27號的日子

(2024-01-14 14:49:54) 下一個

 

電視劇《繁花》一播,人人皆知外灘27號的上海外貿大樓了。漂漂亮亮風風火火的汪小姐來自外灘27號,手上握有外貿出口指標,成了黃河路上的明星。可是汪小姐離開27號後,在黃河路的金美林飯店,連個包間都訂不到。正所謂“人情如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啊。由此看得出27號的高大上。 

電視劇令我憶起一些往事。外貿大樓的確切地址是:上海黃浦區中山東一路27號。大樓在中山東一路和北京東路的轉彎角。我在這幢大樓上班時,大樓層高六層,現在層高八層,那是因為1983年大樓進行了改造,增蓋了兩層。那時我已離開了上海,要不是寫這篇博文,還不知道又加蓋了兩層。

據維基百科介紹,這座大樓建於1920年,原來叫海怡和洋行大樓 (Jardine Matheson Building)。之後,由於太平洋戰爭,洋行業務大不如前,不得已把大樓分租給不同的航空公司和輪船公司,以及英國大使館的一些部門。1955年,大樓收歸國有,成為上海市外貿局的辦公大樓。 

說來有點意思,近半個世紀前,1977年過完春節後,我開始去那座大樓上班,確切說,是去那裏熟悉外貿的各個環節。那一年,《繁花》裏的汪小姐尚未出生呢。

七二一大學 

1976年夏天大學畢業,我被分配到外貿局,報到地點在27號。彼時,“革命委員會”仍在位,報到地點是“組織組”。我拿著介紹信興衝衝奔到27號,以為會被派到外貿局下屬的某個進出口公司,結果卻被打發到外貿係統的七二一大學教書。這個結果也在預料之中,我出身不好,不適合涉外。

七二一大學的由來是這樣的:文革中大學關門了。上海機床廠選拔出一些優秀工人,脫產學習兩年,畢業後仍舊回廠工作。偉大領袖看到這篇報道後,於1968年7月12日寫了幾句感想,大學還是要辦的,等等之類。就此有了七二一聖旨,七二一大學如雨後春筍辦了出來,有廠辦的,公司辦的,局辦的,到了這外貿係統(外貿、海關、商品檢驗、外運)辦的,也算是七二一大學中的精品了。

七二一大學,用當今的語言來解釋,是“在職培訓”。學生均為外貿係統挑選出來的年輕職工,老師也全部來自外貿係統。為了保證涉外人員的革命純潔性,不少外銷員(即那些跟外商打交道的)由於出身不好、有海外關係、有資產階級思想、崇洋迷外、或者犯過一點過錯,便被清除出外銷員之列。其中一些“老法師”(滬語:業內達人,精通業務的人)便被送到七二一大學教書。從這點看,外貿係統是有眼光的,知道要“人盡其用”。 

1976年秋天,文革結束了,七二一大學還在。我被安排去教“外貿英語函電”。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安排我這個對外貿業務一無所知的新人,去外貿公司學習幾個月。於是,我便來到了27號。 

熱鬧的外灘27號

大樓老舊、忙亂、嘈雜。辦公人員多,加上進進出出來聯係業務的,人來人往,一刻不停。那時上海跟國外隔絕近三十年了,又經過了十年喳喳呼呼衝衝撞撞的歲月,加之本來就是個做生意的地方,這座大樓沒有半點政府機關的味道,到處哇啦哇啦,跟百貨公司一樣喧嘩。 

這也難怪,除了五樓六樓的局機關和商品檢驗(商檢),下麵的四層樓是不同的進出口公司,如機械、五金、化工、輕工、茶葉、紡織品(這是上海當年最撐市麵的工業)、家用紡織品、服裝進出口公司等等。 

我去的是三樓的服裝進出口公司,不過我去的那個部門跟服裝無關,而是賣毛巾。毛巾為什麽屬於服裝,而不是紡織品公司呢?或許因為紡織品隻負責麵料?不得而知。 

毛巾部門的十多個外銷員集中在一間寬敞的辦公室裏,一麵牆上有又高又窄的玻璃窗,對著僅為采光的光井,終年沒有陽光,光線昏暗,於是辦公室成天開著白晃晃的日光燈。大辦公室裏,老舊的木頭寫字桌一張連一張,桌後的人你對著我,我對著他。一個辦公室隻有一部電話,放在“歐洲”師傅的桌上。能顯示出“對外”氣派的,是每張桌上都有一台英文打字機,使我一下子聯想到黑白老電影裏的報館和洋行的寫字間。

不同的是,電影裏的人物都是西裝革履、長袍馬褂、文質彬彬。而眼前的男男女女,穿著藍、灰、綠色的布上衣,戴著袖套,手捧蓋著瓶蓋裝滿熱茶的玻璃瓶,一瓶兩用,又當茶杯又當捂手的熱水瓶。他們大聲說笑,基本是家長裏短,早上買了什麽小菜,小孩算術考試不及格,丈母娘跟小舅子有了矛盾之類的。 

說實在的,沒想到令人仰慕的外銷員竟是如此普通,如此市井。比起我熟悉的機關幹部和大學教師,這是一個陌生的階層。

我的“中東”師傅 

公司決定讓我邊幹邊學,安排了一位比較繁忙的“中東”外銷員做我的師傅。光是這個“師傅”的名稱就可見外貿公司接地氣,外銷員不是做學問的,而是賣東西去外國的售貨員,買賣雙方難以麵對麵交易,於是定了許多規則,以保證交易順利進行,並保護雙方的利益。因此,外銷員不稱為“老師”,而稱為“師傅”。這也是老黃曆了,現在上海的發廊裏,到處都是托尼老師和斯蒂文老師。 

那年頭,尚未跟美國建交,跟歐洲、日本的業務也十分有限,外銷主要麵向亞非拉國家。我的師傅是負責中東海灣地區的,有沙特、阿聯酋、科威特、卡塔爾、阿曼、巴林。 

不是說世界上絕大多數人民仍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等著我們去解放嗎?所以我們都以為這些中東海灣國家破破爛爛,卻不知人家富得冒油。來中國買毛巾的是那個地區的小商小販,今天買個50打,明天買個30打(起售下限),各種規格的毛巾能買幾百打,也算個大單子了。雖然成交金額不高,但因為小商小販不少,相當繁忙,不像人家“歐洲”師傅,一個月篤篤定定做幾單,成交金額就遙遙領先。 

我的師傅是辦公室裏最年輕的,25歲,複員軍人,眉清目秀,沉默寡言,一說話就臉紅。辦公室裏四十來歲的中年男女為多,他們喜歡跟我師傅開玩笑,常問他個人問題解決得怎麽樣了,有沒有跟對象去數電線杆,去壓馬路(那時上海人住房狹小,談戀愛隻能在馬路上來回地走)。他們一問,我師傅低著頭不說話,臉更紅了。 

辦公室還坐著另一位複員軍人,二十七八歲,高高的個子,頭資活絡(聰明機靈),這位有了女朋友,同事經常問他:什麽時候請我們吃喜糖?他總是無可奈何地回答:沒房子呀。

學了點皮毛

師傅向我描述了他的工作範疇,基本就是處理信件,來了詢價信,就回封報價信,報價信裏要寫清楚商品的規格,報的是什麽價,到岸價(CIF,C&F)還是離岸價(FOB),運貨期,支付方式等。支付方式一概隻收信用證,即外國買方銀行的承諾,賣方把商品交付運輸後,可以出具所有單證(文件)證明貨物已運出,這時買方銀行“見單支付”,會把貨款打給賣方。簡單來說,信用證是買方銀行出具的承諾付款的合同書。 

倘若客戶能夠接受報價和付款條件,決定訂貨,便到了交易的下一個階段————簽訂銷售合同了。之後是隨時處理在履行合同時可能遇到的問題。我師傅覺得,處理訂貨和旅行合同的責任較大,還是由他親手處理更好。我呢,可以幫他處理一下詢價信。 

在27號,我了解到,外銷員是外貿公司的“聯係點”(Point of Contact, POC),國外客戶有事就找外銷員;完成一筆交易的具體工作會由其他部門負責。如公司有專門負責出口單據的部門,他們負責填寫所有文件,並保證信息的準確;有審查買方信用證的部門,保證付款條件符合外貿公司的要求,能及時收到貨款;有商品檢驗,保證商品質量;有對外運輸,根據船期安排貨運...... 

依樣畫葫蘆 

初讀外貿信函,有種崇敬感,因為滿篇都是老派正規的英文。開始我還逐字逐句認真學習,看了三封就發現用詞完全一樣,原來寫信是按照範例的格式照抄,每次改變一下具體信息就完事了。 

琢磨出來後,辦事效率提高了。我寫的報價信格式和用詞千篇一律,第一句話總是: 

Dear Sir, 

We acknowledge the receipt of your letter dated XXX,inquring about the prices of the following products: 

(尊敬的先生:茲確認收悉貴方(填入年月日)來信,詢問下列產品的價格。) 

如此依樣畫葫蘆,幹了不足一個星期,已經厭倦了。但是師傅不放手其他業務,依舊讓我回詢價信。我們中東站比較忙,幾乎每天都有幾封信要回。不久,一兩個小時就能處理完所有的信件,中東客戶感興趣的幾個商品規格和價格也爛記於心,不用每次去商品目錄裏翻找了。年輕,缺乏“磨洋工”和裝模作樣的經驗,我總是一上班便一鼓作氣幹活,十點鍾之前用打字機劈劈啪啪打完信件,整整齊齊交到師傅手裏。心裏有點得意,我幹活多麻利啊! 

辦公室的外銷員時而也給我戴戴高帽子(誇獎),到底是大學生,年輕聰明,學什麽一學就會。誇得我心裏美滋滋的。

無味的大鍋飯 

七十年代末,外貿大樓裏的人都捧著鐵飯碗吃大鍋飯,就像那個年代百貨公司的售貨員,賣多賣少不影響自己的利益。萬一顧客問個問題,售貨員都覺得是在麻煩自己,對顧客板著“後娘”臉,不理不睬,甚至凶神惡煞。外銷員雖然沒到“凶神惡煞”的地步,卻也全無為顧客服務的態度,可能服務太周到會被批判成“崇洋媚外”吧。 

從而,辦公室的氣氛是輕鬆愉快的,客戶喜歡什麽跟我們無關,愛買不買。我們賣的就是這些國家叫我們賣的毛巾,價格和銷售條件都是國家定的。你要特殊花式?對不起,我們沒有,去別國找吧。你想砍價或是修改銷售條件?沒門,去別國吧。 

不少人到了辦公室,先去打開水,然後泡茶,拿起當天的報紙,一看一兩個小時。其間,還有不少人進進出出,有時失蹤幾十分鍾,大家想當然認為是去別的辦公室“嘎三胡”(滬語:閑聊)了。辦公室之間互相串門很普遍,旁邊辦公室的常有人來我們辦公室嘎三胡。興頭上來,幹脆一屁股坐到辦公桌上,男同事互相遞煙,煙霧騰騰中,你一言我一語,天南海北。 

我天性內向,不善跟人沒話找話,一般隻能坐在一邊聽著。煙霧太濃了,話題太無聊了,就跑下樓去,到馬路上走一圈。出了27號大門,路上熙熙攘攘,行人中不少是我的同齡人,不少可能是從農村回上海來探親的,無所事事,成群結隊在馬路上逛來逛去,商店裏兜來兜去,黃浦江邊看來看去。這時候,我覺得自己太幸運了,居然從黑龍江逃回上海,還有了工作,應該珍惜。於是,趕緊回27號的辦公室,乖乖坐到辦公桌前。

在外銷部門呆了幾個月後,又去單證部門和檢驗信用證部門呆了一陣,算是了解了各種函電的格式。在27號嘈雜的辦公室裏,我開始懷念有序的校園生活,至少環境比這裏清淨,有草坪有花木,有圖書館,有努力學習的學生,老法師們也不會婆婆媽媽,家長裏短,他們會背誦幾句莎翁的台詞,討論英語語法,為一個句子的翻譯七嘴八舌。 

 

終於等來了暑假,結束了五個月的學習,告別了同事,向師傅道了謝(他的臉又紅了),迫不及待走出了外灘27號大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4)
評論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觀止' 的評論 : 觀止客氣了,謝謝臨帖捧場。順祝快樂安康!
觀止 回複 悄悄話 看您的文章非常上頭,上海話版的繁花我看得津津有味,你這篇像是簡化文字版的繁花:)久違的鄉音、兒時的記憶、美好的大學生活...
原來您是我同行的前輩,感恩有幸遇見,今後我要多來您這裏學習。感謝!
安康快樂!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owwoman' 的評論 : 問好小C,繁花沒有讓你失望吧?可以被稱為是國內電視劇的精品吧?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老幺六六' 的評論 : 謝謝六六。轉眼都是近半個世紀以前的事了,那時候什麽都是灰蒙蒙的,到處破破爛爛。好在這座大樓後來得到整修,保存得不錯。
cowwoman 回複 悄悄話 海風姐,我看的不是繁花!真的繁花拍的很好看。:)
老幺六六 回複 悄悄話 多謝海風分享上海70年代末的老故事,這才弄明白那個年代當年外貿的具體狀況。海風的描述具體真實生動,很有畫麵感、時代感。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天嬰' 的評論 : 謝謝天嬰,繁花世界,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朵小花:)快樂安康!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阿迪2000' 的評論 : 謝謝阿迪,每次讀你的留言,都感到很溫暖。上海這個移民城市,總有人遷入,房子總是短缺。不過這房價也確實太高了。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吾道悠悠' 的評論 : 謝謝悠悠,握手握手,外貿同行。我父親也很小去上海學生意。跟你父親不同的是,他是學完生意再去參加地下黨抗日的:)。再次握手。
天嬰 回複 悄悄話 謝謝海風的往事回顧,給這個千變萬化的世界添加了一個定格的好故事。繼續關注!
阿迪2000 回複 悄悄話 沒看過繁花,不過以前看您的文章,知道您當大學老師時,比有的學生還年輕。
我知道80年代,上海貨的品質可真好啊,有人來一次上海,比現在出國隆重多了,回去時要帶很多東西,質量確實很好。
90年代我工作後,給媽媽買過幾件上海毛衣,100元左右的,她說質量太好了,款式也好,結果,走在街上,還有人問在哪裏買的。可是突然一天,發現上海的特產成了房子。
我對上海人比較佩服,但是很多厲害的上海人,都在海外,07年去美國,在華盛頓14街一家中餐館吃飯,老板說,整條街,一大半的房子,都是一個上海老人。
吾道悠悠 回複 悄悄話 我也做過外貿,當年整日與FOB,CIF.信用證打交道,還有開船日,到港日啥的。
聽到學生意一詞蠻親切的,我父親當年曾在南京東路上某商號學生意,但他沒好好學,參加了地下黨。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新林院' 的評論 : 謝謝新林院。現在的上海跟以前不同了,新上海人非常多,年輕人裏根本分不出誰是新上海人,誰是老上海人的後代。大家都講普通話,這個繁花講上海話,讓上海人頗有感觸。新周快樂!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aopika' 的評論 : 我以為海關大樓都是海關的,裏邊據說還有外運公司,商檢公司和其他公司。外灘那一帶曾經機關很多。
新林院 回複 悄悄話 我隻去過上海一次。15歲上初中時一個人去廬山、杭州、上海、南京旅遊,在上海待了一天,主要是在外灘走路。對街上小姑娘們的自信、打扮得體印象深刻。當即服氣,我生長的地方在全國地域歧視鏈中居第二絕對是一個合適的位置。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海風隨意吹' 的評論 : 沒有啦,海關大樓太高,我是在江西中路上的一個大樓裏上班,當時辦公室上班的情景與《繁花》差不多:),所以很親切。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XQQ' 的評論 : 謝謝巧巧。那時袖套和玻璃瓶風行全國啊,很實用,又環保哦?:)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aopika' 的評論 : 謝謝皮卡。那時候大概在26路上碰到過:)有辰光坐49路,車上機關幹部不少,從東安二村出來去外灘12號市府大樓上班。你在13號海關大樓嗎?
XQQ 回複 悄悄話 海風這篇文章也勾起了我對70年代的記憶。那時我們雖小,但去母親單位玩時,看到是卻是這樣的畫麵, “男男女女,穿著藍、灰、綠色的布上衣,戴著袖套,手捧蓋著瓶蓋裝滿熱茶的玻璃瓶,一瓶兩用,又當茶杯又當捂手的熱水瓶。”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海風老師當年在27號,不是汪小姐,而是汪老師:),怪不得也是經常乘26路電車上下班的,塔我一樣:),每天從凡興門口上車,海關下車:)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無法弄' 的評論 : 謝謝弄弄。外貿係統的人曾經風光過一陣,後來外貿權力下放,就不行了,不少人都離開了國營進出口公司,自己開公司,或去民營企業了。
外貿大樓加蓋兩層,是1983年,可能那時候覺得跟原來的樓已經夠像的了吧:)。
新周快樂!
無法弄 回複 悄悄話 我們小區有經貿部的樓,都是外貿進出口公司的,那年月他們爭相買洋貨,一改革開放,一個翻譯就讓他兒子開公司,他把訂單都轉他兒子那了,成了最早的億萬富翁,都是先富的人。

樓加蓋,為什麽不保持原樣呢?國外都保持原樣。再有,大家都喜歡大方敦厚的房屋造型,為什麽建築商不采用呢?又不是沒錢。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yuntai' 的評論 : 問好雲台兄,是啊,那時一陣風,人來瘋。好像還有什麽街道七二一大學,生產組的人可以去上學。這種平民教學的理念倒是也不錯哦:)。新周快樂!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owwoman' 的評論 : 問好小C。這是王家衛追求完美的結果吧,每個畫麵,每個人物的每個角度,都要美到極致。以前怎麽說的?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星期一快樂!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owwoman' 的評論 : 謝謝小C,那時候上海輕工業和紡織業比較發達,全國各地的人都喜歡到上海來買東西。我家在北京的親戚,每次來上海都有采購任務:)。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owwoman' 的評論 : 謝謝小C,那時候上海輕工業和紡織業比較發達,全國各地的人都喜歡到上海來買東西。我家在北京的親戚,每次來上海都有采購任務:)。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傻貓兒' 的評論 : 謝謝貓貓。是啊,外貿相對比較有錢,直到後來外貿權力下放到民營單位,國營的沒有了競爭力,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有的甚至幹脆倒閉。那是後話了。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小棒棒' 的評論 : 謝謝棒棒!繁花講述的是小市民生活,市井氣足,所以是吵吵嚷嚷。不少上海人也是一看就說,怎麽這麽吵?好看的就是王家衛精心拍出來的畫麵,像一幅幅圖畫。新周快樂!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燕麥禾兒' 的評論 : 謝謝禾兒。我看到的是七十年代的27號,汪小姐的27號是九十年代,日新月異,此27號非彼27號。相信繁花的27號表現了90年代那種充滿希望和夢想的熱烈氣氛。而七十年代,人們木頭木腦,捧著鐵飯碗混吃混喝,跟繁花不是一個時代。星期一快樂!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iaoerlang' 的評論 : 二郎太厲害了,這些老稱呼都曉得,學習了。要不是你的留言,不知道銀行花頭嘎透,還有大四行小四行北四行南三行。謝謝哦!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gaobeibei' 的評論 : 謝謝蓓蓓,感恩上天。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Tina_芬蘭' 的評論 : Tina,如二郎兄所言,我是去27號學生意的,當了幾個月小學徒。後來我的學生基本都在27號工作,其中金科長已經有學生對號入座了,因為她去了半年就當上了科長,即便老了,還保持科長情結。
cowwoman 回複 悄悄話 我看了一集繁花看不下去了。人都太靚了感覺不真實。
yuntai 回複 悄悄話 海風姐提到的七二一大學還有印象,當年可是作為社會主義新生事物大力宣揚的,我們中學被借用教室,他們晚上就來上課。海風姐畢業得早,輩分高:-)
cowwoman 回複 悄悄話 那時候上海發達程度遠超全國各地。估計經濟總量占全國一半?我記得我小時候我父母院裏的上海籍貫的叔叔阿姨都是搞後勤,采購的。買的蘋果帶魚給大家分。我們很喜歡的一個人叫阿根,他基本不怎麽會普通話。那時候上海人又樸實,又先進。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Tina_芬蘭' 的評論 : 謝謝Tina。這部劇看來是達到了原著者的目的,白描人間事,各人都會從中看到一點故人故事故鄉的影子,勾起一點回憶和思念。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歲月沈香' 的評論 : 謝謝沉香。天時地利人和帶來的好運:)。新周快樂!
傻貓兒 回複 悄悄話 每人一個打字機,好奢侈,不愧是外貿係統。
小棒棒 回複 悄悄話 沒看繁花,但是被你在外灘27號裏麵的經曆吸引了。
燕麥禾兒 回複 悄悄話 海風姐姐比汪小姐可是聰明多了!汪小姐剛上班的時候,隻會貼郵票。:)

好喜歡海風姐姐這篇,讓我能夠感受到《繁花》裏麵,到底有多少真實的東西存在。謝謝分享!
diaoerla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海風隨意吹' 的評論 : 滑稽電影三毛學生意,海風老師不知有無印象:)市井俚俗都很形象,在舊社會稱西裝筆挺的外商員工是洋行小居,稱舞廳酒吧的樂手是洋琴倌,稱商號業務員是跑街先生,還有大四行小四行北四行南三行都叫得朗朗上口,有眼像現在叫四大五大一樣:)
gaobeibei 回複 悄悄話 海風姐姐的一生,運氣都很好!
Tina_芬蘭 回複 悄悄話 我說海風老師怎麽對繁花這麽上頭呢,之前很少看到您對一部劇這麽關注,現在終於找到答案,原來有切身經曆啊!

如果當年不離開27號,後來您就是劇中的金花科長了,之後代表中國參與關貿總協定的談判。

王家衛應該是參考了很多當年的資料來還原27號的。
歲月沈香 回複 悄悄話 海風姐太厲害了,原來70年代就在27號學過做外貿生意,難怪海風姐80年代初就出國了,總是走在時代的前列,羨慕。謝謝海風姐的好文分享。順祝海風姐新周愉快!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曉青' 的評論 : 謝謝曉青,星期一快樂!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556517' 的評論 : 外運為那麽多公司服務,你又身兼數職,所以忙得不可開交。向你致敬!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厲害!
556517 回複 悄悄話 是外運公司,但涉及麵廣,內外勤兼顧,包括審信用證。謝謝你勾起我青春的回憶。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556517' 的評論 : 謝謝再次留言。你是外運公司嗎?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556517' 的評論 : 謝謝留言。你可能是能者多勞,業內達人。也許有些部門比較忙。我去做學徒的這個部門蠻輕鬆的,有很多時間看報聊天。也有可能是因為我是77年初去的,那時文革剛結束,管理混亂,之後一年比一年好了。
556517 回複 悄悄話 補充一句,我當年的辦公室在中國銀行大樓,也在外灘,與和平飯店一街之隔。很羨慕作者有閑暇到江邊散步,可惜我們沒有這個福氣,每天忙得四腳朝天。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水星98' 的評論 : 謝謝水星兄。十年搞得全國亂七八糟的,上海確實還算好,至少沒有真刀實槍的大規模武鬥,工人也早就回廠抓革命促生產,上海人從西方人學到了不少,相對講規矩。至於上大學,也是夠亂的,有空再寫。新周快樂!
556517 回複 悄悄話 七十年代末我在外貿運輸部門工作,每天都十分繁忙,不似作者的描述,除內部事務外,還需與外匯銀行和外輪代理公司打交道,有時甚至上吳鬆口的外輪進行交涉。可能是工種不同吧。
水星98 回複 悄悄話 海風這篇太好看了!70年代末整個中國都是亂糟糟的,上海還算好的了,現在的年輕人根本想象不到。我還記得老毛說的那句話的前兩句:“大學還是要辦的,我這裏指的主要是理工科大學…”。他金口一開,大學七二年就開始招生了。不過隨之而來的又是一場又一場鬧劇,七三年張鐵生入學考試交白卷,七四年有一個解放軍學員走後門,亂七八糟。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注冊很麻煩' 的評論 : 謝謝留言。那時候還是計劃經濟,非常死板。記得有睡衣之類的出口。
注冊很麻煩 回複 悄悄話 我去的是三樓的服裝進出口公司,不過我去的那個部門跟服裝無關,而是賣毛巾。毛巾為什麽屬於服裝,而不是紡織品公司呢?或許因為紡織品隻負責麵料?不得而知。
=================
服裝當時大都是來料加工後成品再出口,毛巾應該屬於紡織品,如果沒有針織品進出口公司的話,紡織品應該包括棉花,胚布,針織品,服裝,麵料當時不太可能會出口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黑貝王妃' 的評論 : 謝謝王妃。人家汪小姐對工作充滿熱情。我則難得想起27號,因為是相當平淡無聊的一段時光。直到看了《繁花》,才想起來自己也在裏邊呆過。星期一快樂!
黑貝王妃 回複 悄悄話 汪小姐的原型原來是海風啊:)真的是難得的經曆,現在跟著電視劇有名了,讀完讓我覺得外灘27號和自己也搭上了關係:)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喬寧' 的評論 : 問好喬兄。托天時地利人和的福,一路走來常有上天照應,經常感恩。由於下鄉四年就逃回上海,比同齡人多了五六年不同的經曆。喬兄新周快樂!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藍山清風' 的評論 : 謝謝藍山,很高興與你有相似的記憶。時過境遷,但提到外灘,仍是記憶中的情景。星期一快樂!
喬寧 回複 悄悄話 海風,你這人生的路真是順水輕舟啊,運氣太好了!謝謝分享你的故事,我這次也去了27號,上麵兩層改成羅斯福酒吧了。外濰風景真好!
藍山清風 回複 悄悄話 "大辦公室裏,老舊的木頭寫字桌一張連一張,桌後的人你對著我,我對著他。"海風姐描寫的一點都不錯,外貿局大樓去的少,但我經常跑外灘的工藝品進出口公司、絲綢進出口公司、香港中旅集團上海辦事處,對那裏太熟悉了。海風姐是老前輩,在外灘我們可能還真碰到過。謝謝海風姐的好分享!讓我回憶起在外灘的上班歲月。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花似鹿蔥' 的評論 : 謝謝蔥蔥。83年分去了很多學生,外貿學院78、79屆大批進入27號。周末快樂!
花似鹿蔥 回複 悄悄話 原來你是我家小叔子的同事啊!不過你離開時他好像剛去?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謝謝菲兒。老前輩稱不上,是老早去學過生意:)。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綠珊瑚' 的評論 : 謝謝珊瑚,應該是汪小姐的扮演者尚未出生:)我把兩人等同起來了,可見演員演得有多好。周末快樂!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iaoerlang' 的評論 : +1

哇,原來海風姐是外貿前輩啊,讚好文分享!:)
綠珊瑚 回複 悄悄話 繁花講得是九十年代的事。汪小姐說自己上外畢業,因為爸爸退休,就頂替爸爸的名額進了27號,所以1977年她肯定出生了。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換一個' 的評論 : 謝謝來訪。後來可能公司改組過吧?當年服裝也管毛巾,還有個家用紡織品(家紡)進出口公司,記得他們賣鬆緊帶、縫衣線什麽的,有個線帶科。七十年代,老法師告訴我們,中國四大傳統出口商品是:絲綢、茶葉、桐油、豬鬃。現在的人大概都不會相信了。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多倫多橄欖樹' 的評論 : 謝謝小樹。那個年代跟現在太不同了,鐵飯碗大鍋飯,搞得上班都是躺平,現在的年輕人是無法想象的。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iaoerlang' 的評論 : 二郎好,蹭繁花熱啊:)喜歡“學生意”這個詞。謝謝臨帖,周末快樂!
換一個 回複 悄悄話 紡織局巾被公司(毛巾和被單)

多倫多橄欖樹 回複 悄悄話 七十年代的電視劇我也常看,好像有部《老弄堂》就是講上海七八十年代的故事。
diaoerlang 回複 悄悄話 海風老師隔洋打卡繁花景點,原來是在那裏學過生意:)這幢大樓加層你不說也不會特別注意,也算是基本風格保持一致。
[1]
[2]
[3]
[尾頁]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