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數據記錄

故事是曆史的演義,邏輯是曆史的抽象,故事與邏輯的統一,是曆史故事的解的最大可能
正文

吳起:一往無前的奇男子

(2021-06-06 04:09:16) 下一個

吳起,上馬打仗能比肩孫武,下馬治國可以匹敵管仲,深通兵,法,儒三家之精要。吳起的為人像其兵鋒所指,鋒芒過盛,一往無前,光明磊落而完全不顧慮世俗的約束。吳起在世不為世俗所解而不辯,逝後不為史書所容而受汙,實為可惜!

史書記述的吳起私德有虧主要是母喪不歸和殺妻求將,眾口鑠金而吳起又不做任何辯解,因此吳起在崇尚孝道和仁義的儒家那裏得不到任何正麵評價也在情理之中。現在的讀史者,不應受限於史書記述的局限,讓我們撥開曆史的迷霧,穿越千年重新回溯事件本應該的麵目。

公元前440年,一個嬰兒呱呱墜地,在衛國經商多年的吳父老年得子,喜不自禁,可能是想起自己一生經商的榮辱,吳父為其子起名為起,寄語其人生不似自己而重新另立它途。吳起年幼時,吳父過世,其母接過吳父的遺誌,堅定地要將吳起培養成理想的居於廟堂之人,而不是仰人鼻息的爾虞我詐的商人。

吳起從小在其父其母的另類熏陶下,完全不具備商人一星半點的狡黠,這點在常理上很難說通吳起是生於商人巨富之家。這個說不通或許在吳父給其子起名為起上能說得通。吳父死後,吳母應該沒讓吳起接觸任何的商業環境而是讓吳起接受了良好的士人教育,且吳起在衛國時的授業老師應該不是泛泛之輩,這從吳起殺人逃到魯國時拜曾申為師能側麵證明:曾申是曾子的兒子,子思的同門,據傳還曾授業於之夏。曾子和子夏都是孔子的嫡傳弟子,子思是孔子的孫子曾子的嫡傳弟子,且孔子死後將子思托孤給曾子。子思的嫡傳弟子是孟子,因此曾申的學術輩分比孟子都高,魯國又是孔門的大本營,曾申在魯國的聲望可想而知。如果沒有恩師的強力舉薦,一個不知名的殺人逃犯如何能得到聲望已盛的曾申的垂愛。

在吳起種種不合常理的事件記述中,從側麵也折射出吳母實非常人,非凡的母親教導出了非凡的兒子。吳父早喪,吳母對吳起成長的影響應該是非常大的。吳起的光明磊落,一往無前,重諾守信,很難說沒有其母的影子。吳起在衛國為求仕途而散盡家財時,很難想象期間沒有得到吳母的支持,否則吳起忤逆不孝的罪狀應該早出現在曆史的記述中了。

吳母能散盡家財支持吳起的理想,沒有天下的胸懷實難做到如此,可能也隻有這樣的母親才能在吳起走出衛國時,為堅定兒子那顆一往無前的心,說出日後若非出將入相,別來見我的訣別之語。吳起在魯國時聞其母喪而不歸,更應該是其母對其的要求。這點吳起不對外人辯解,大概不會對妻子隱瞞,這可能也是後麵吳妻自殺以明其誌的一個原因。

吳起逃到魯國後,能拜德高望重的曾申為師,還能迎娶齊國當時的望族後續的王族田氏的女兒為妻,很不正常。如果說靠著恩師與曾申的淵源拜曾申為師還能說得通,但一個沒有家族背景且擔著殺人逃犯罪名的人,能與掌控著齊國朝政的望族田氏聯姻,實在說不通。如果強行說通,應該是吳起的鋒芒太盛,已經盛到能讓田氏拋開世俗門第的巨大落差主動與其聯姻。

一個殺人逃犯何德何能,拜德高望重的曾申為師也還算了,還能迎娶豪門望族的女兒為妻,加上吳起那種鋒芒畢露一往無前的秉性,招人詆毀太正常不過。公元前412年齊國揮師伐魯,借著這個由頭應該會有一大批看吳起不順眼的人去上書詆毀吳起裏通齊國欲對魯國不利,理由很充分也很合理,吳起的妻子就是把持齊國朝政的田氏的族人。

一個能說出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險的人,斷然不會幹出殺妻求將這等超低級的事情,否則後麵很難去解釋為何吳起不願娶魏國公主而同魏武侯聯姻。如果吳起真如史書記述所詆毀的那樣,為了權力功名功業利欲熏心不顧一切,吳起無論如何都會娶魏公主,還會想盡心思的主動跟魏武侯聯姻而不是拒絕。

能說得通的可能是當時的形式已非常嚴峻,大批貴族詆毀吳起因妻子家世的原因而裏通齊國,吳起當時隨時都有性命之危,已被監控而不能外出,這才有吳妻為明誌而不得不自殺。否則完全解釋不通為何吳起不爽就從衛國出走到魯國,從魯國到魏國,最後再到楚國,為何不能在魯國拜將就非得弄出殺妻以求將的蠢事來?如何保證殺妻後必能拜將?

以吳妻的田氏背景,在魯國發展不爽了吳起完全可以從容地去齊國發展,對吳起來說背靠田氏去齊國發展仕途會更順,為何會殺妻以求將?這是利欲熏心能解釋通的?如果吳起利欲熏心恰不是殺妻而是早跟著妻子到齊國投奔田氏去了,田氏聯姻吳起不也是看重其超群的能力?

吳妻可不是普通人,那是已經執掌齊國實權的田氏後人,魯國可能沒有想到吳妻剛烈到會自殺以明誌,理虧為了給田氏交代順手讓吳起為將,然後再順手推出吳起殺妻以求將的謠言。畢竟吳妻死了,吳起也拜了將,且吳起以前就因母喪不歸被造謠成不孝不德之人,再幹出殺妻求將的不仁不義之事也不是不可能的。吳起也斷了到齊國發展的路。

到齊國是不可能了,魯國這幫鳥人也實在不堪,聽說魏文侯胸懷天下,借著昔日同門李克的舉薦投奔魏國去了。魏文侯給了吳起施展才華的舞台,吳起以汗馬功勞回報魏文侯,死死地將秦國鎖在洛水之西。這期間吳起就是河西之王,建魏武卒,在施政中實踐新法,甚至有說是吳起修撰的左傳。

因為驕傲,所以光明磊落;因為自信,一往無前而容不下半點瑕疵。以吳起的秉性,如果僅僅因為妻子籍貫的原因不被重用,立馬就會跳槽到別的國家。魏文侯卒,魏武侯心胸不廣而與吳起有隙,吳起不也灑脫的丟下在魏國幾十年建立的基業而隻身走楚。

吳起的自信源於其超強的能力,在大爭的春秋戰國,無論到哪國吳起都能展現出其超人的才華,無論是治軍還是治國。所以他有驕傲的資本,魏公主看不上,不屑於靠聯姻獲取魏武侯的信任。吳起覺得相的位置該是他的,會直接找到田文論功勞排資曆,完全不屑於陰謀算計。被田文說服後,吳起也欣然接受不在暗中使壞。

吳起一往無前的鋒芒咄咄逼人,給人以壓力,但其心光明磊落,青天可鑒,唯有大胸懷大智慧的君王能識之用之。魏武侯沒有膽識去容納這樣的吳起,田文後由公叔痤任相,吳起也灑脫的跳槽。隻要有舞台,不管到哪吳起都能施展其超人的才華。

可惜了楚悼王與吳起的君臣際遇,天假楚悼王再多10年,可能後世不再有商鞅展現才華的機會。

 

本文原創版權歸本博和曆史數據記錄所有,歡迎轉載,嚴禁抄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daxigua01 回複 悄悄話 好文,史書中有很多明顯不合邏輯的記載
NJM 回複 悄悄話 +1
Redcheetah 回複 悄悄話 好文
gwangmsn 回複 悄悄話 好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