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數據記錄

故事是曆史的演義,邏輯是曆史的抽象,故事與邏輯的統一,是曆史故事的解的最大可能
正文

重讀華夏經典6:論語3

(2021-03-14 06:58:23) 下一個

在這重物質感官體驗的資本的物欲狂歡的時代,為什麽要去讀論語?或者說讀論語有什麽用?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這個問題都不存在。極少數的能靜下心來對著論語讀來讀去的,依然脫離不了通常的注釋式解讀,讀後去做一些心靈雞湯,找一些所謂的做人的道道,恰又落入孔夫子所謂的“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即便是萬中無一的能另辟蹊徑的找到孔夫子言語中的真諦,讀來讀去又有何用?於現實中以實用主義去探尋論語中的微言大義,則遠矣!

然宋有趙中令讀魯論,曾言以半部論語治天下,其虛言哉?論語在長達2000多年的曆史中被儒家讀書人奉為群經之首,期間幾多睿智之士對此無疑;孔夫子獨占至聖之位,僅靠儒家道統的尊師重道又怎能服眾。本公眾號相信,讀書人一旦讀通了孔子之論語,對孔夫子的敬仰之情猶如滔滔江水會一發而不可歇。

孔夫子的論語,以君子行德之行而成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視角去理解這個世界,僅從字麵去理解,很難感受到孔夫子的英明睿智。孔夫子踐行言行合一,言即行行即言,下文簡析何為論語中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然後再對照現實以讓我輩看清以道弘人的現行世界。

論語中,孔夫子弟子多人多次的追問孔夫子何為君子,何為孝,何為仁。簡言之,如何去定義概念。而一旦涉及到這些需要定義概念的地方,孔夫子從來不去對君子、孝、仁去做精確的概念定義,而僅從實踐的一麵給出XX是什麽的說明。為何?真如以西哲的淺薄之見所謂的孔夫子不知概念定義為何物?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

對以君子孝仁為代表的這些概念,不隻是幹巴巴的概念定義這麽簡單,其生在曆史的長河中,長在曆史的長河中,其演化是以曆史長河為背景的,一旦抽象出概念定義,就要將其從曆史長河中抽取出來,成為脫離曆史長河的死的概念。在孔夫子看來,君子、仁、孝這些都依托於君子行德之行,是行德之行過程的具體展現,不能是框定死的概念定義。比如君子之行這種現象,會隨著時代的改變而改變的,隨著諸多君子於現實中所行而動態的變化,是鮮活的呈現,而不是固定的框架死的定義概念。因此,人能弘道必定和而不同,而以道弘人才會出現同而不和,因為以道弘人的道已經給出了精確的概念定義。

對比傳統的西哲,先概念定義,以概念定義為基礎搭建邏輯框架,然後再以邏輯框架演繹思想學說,走的便是以道弘人的路。再往上追,以道弘人就走進了本體論的範疇,唯物唯心之分最後隻能落入唯心,因為唯物隻能在唯心下呈現,因此以道弘人最後的原點就會隻剩下精神的自我演化。而人能弘道,往上追是生生不息的生命演化。

明了此,就能看清現行的輿論中的種種迂腐之論,比如將法製神聖化、民主萬能論。任何製度,都是一種死的框架,其隨著社會發展而不能同步於時代的發展,就會出現漏洞。況且製度人定,人可以有意或無意的留出製度的漏洞,以製度治人而包治百病是幻想。而現行媒體輿論中將法製神聖化,等價於對人的矮化。

對比美好的法製的幻象,更應該是人製,法以行道行德之人以完善,又以行道行德之人以施行。現在輿論中對人製的汙名化以及將人製稱為人治,以及將法製神聖化的輿論,是藏在背後的新興資產階級向為政者要求重新分配權力,法製神聖化能讓新興的資產階級跟為政者在所謂的神聖的法製麵前平等而坐。

實踐中,法從來都是權力分配的結果,法製是為了維持權力分配秩序的,當然不具備神聖性。從權力分配的原點看,華夏大陸的資產階級從來不具備獨立自主的能力,用毛概的話來講就是資產階級先天的軟弱性,用大白話來講就是其在槍杆子奪取政權的過程中沒有起到領導作用,其在權力分配的原點處當然就沒地位了。這是西方資產階級和華夏大陸新興資產階級的本質差別,西方資產階級是用鐵和血奪取了政權的,在權力分配的原點處占據了製高點,資產階級分配權力的結果才導致了法製麵前資本平等。

於此,孔夫子深明此理。君子行德之行以成有道的社會氣象,當然不能奢望於清明的君主,而是君子行德之行必有我師。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師:貞,丈人,吉無咎。彖曰:師,眾也,貞正也,能以眾正,可以王矣。剛中而應,行險而順,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吉又何咎矣。象曰: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眾。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不是流行所解釋的所謂學人之長,然後克己之短,應以易經之師卦去解。師,眾也,三人行對應的是天下君子行德之行,必有眾人隨而成我師,這跟有道的社會氣象是相輔相成的,以成有道的社會氣象必然會有我師且以我師為後盾。坐而論道中當然可以將有道的社會氣象的所成描繪成溫文爾雅的尊禮而行的場麵,但孔夫子率眾周遊列國十多年,不是迂腐之輩,其是要言即行的。君子類行,行德之行,以讓善者從之而成我師。善者眾,而後其不善者而改之,以此化育天下。 

宋趙中令豪言以半部論語治天下,誠非欺人也!

 

 

本文原創版權歸本博客和曆史數據記錄所有,歡迎轉載,嚴禁抄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