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食物中的記憶

(2020-12-08 14:34:02) 下一個

據科學研究,人在睡覺的時候,大腦其實是沒有休息的,他把人白天的經曆分門別類的收藏整理,有些會變成長遠的記憶,有些則會被丟棄。乍聽起來,特別像“inside out”裏麵的場景。我好奇的是,到底是什麽決定了哪些被儲存哪些被丟棄呢? 在長遠的記憶中,自己的情感應該是有被觸動過,所以才會印象深刻吧。

我每次在超市看到青瓜(zucchini)的時候,立刻就會浮現的記憶是一碗麵條,青瓜雞蛋豆腐炒菜,加了一些花椒粉,加水加新鮮麵條做成的,再有一個則是小時候奶奶用嫩南瓜切片之後炒製,加水下的新鮮麵條。當然青瓜也有別的吃法,比如切成絲攤煎餅,和番茄一起炒,還能切成段烤,甚至見過人生吃。每種吃法都有不同的口感,但這兩個會浮現出來是因為其中的情緒體驗,有溫暖和愛。

想起遙遠的大學時期,曾有一位同鄉師弟言說,有家小飯館的餃子做得特別好吃,一定要去試試,我半信半疑,最後應他的邀請,一起去體驗一番。吃過之後,我甚覺平常,師弟卻特別激動,一再問我是不是特別好吃,我隻好含糊其辭,然後才知理由,原來這個餃子味道與他媽媽做的尤其想像,味道本身承載的仍然是愛和溫暖。

英語裏麵有comfort food,簡單說就是食用之後讓自己感覺到安慰的食物。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理解,那麽重複的食物當中,重複體驗的則是曾體驗過的情緒,有時候倒未必是愛和溫暖,也可能是別的酸爽。比如有人失戀之後,本來不能吃辣,卻要去點上超辣的一份飯吃,不過是借辣流出自己不爭氣的淚水。這種感受也許會一直存在,也是一種提醒,不管是犯過的錯,懊過的悔,溫心的暖,還是驚豔的喜,都曾經在我們的記憶中留過濃墨重彩的一筆波動,才會有機會在大腦的篩選中留下,成為食物中的記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