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道的魅力

道成了肉身,豐豐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魅力四射,令我折服
個人資料
正文

傳道人的自我關顧

(2022-08-13 15:50:43) 下一個

傳道人的自我關顧

張聰  牧師

自我關顧(selfcare)這個主題在目前教會裏很少有人提到。所以在開始談如何自我關顧之前,我有必要先對這個概念做一些簡單介紹。

 

《希伯來書》4:10-11說:“那進入安息的,乃是歇了自己的工,正如神歇了他的工一樣。所以,我們務必竭力進入那安息,免得有人學那不信從的樣子跌倒了。”我們一方麵需要“務必”、“竭力”,另一方卻又要“進入那安息”,這中間有一個張力。自我關顧是幫助我們經過這個張力,最終進入安息。這符合聖經的教導。

 

關於傳道人的“耗盡”(burn-out),沒有確切的國內數據可供引用。但如果大家生活在教會裏,一定會對下麵這些現象有所察覺。此處引用美國《紐約時報》2010年8月1日的報道內容:“傳道人中過度肥胖、高血壓、抑鬱症發病率是美國人中最高的。在過去10年中,他們中使用抗抑鬱藥的比例增高,預期壽命縮短。若有機會,許多人打算更換工作。”

 

一些相關數據是:13%的在職傳道人離婚。23%的傳道人至少一次被教會解雇或被迫辭職。25%的傳道人在出現家庭或個人衝突時,不知道向誰尋求幫助;25%的傳道人妻子認為丈夫的工作日程是家庭衝突的來源;33%的在做傳道人5年之內就感覺耗盡,10年的比例高達50%。33%的的人說,傳道人的事工徹底地破壞了他們的家庭。40%的傳道人和47%的傳道人配偶感到耗盡、被瘋狂的日程驅使,或陷入教會中許多人所投射的不切實際的期待中。

 

45%的傳道人妻子說,對於他們和他們的家庭而言,最大的危險是身體、情緒、精神和屬靈的耗盡。45%的傳道人說,他們曾經為嚴重抑鬱或耗盡,不得不暫時離開服事崗位。50%的傳道人覺得自己無法勝任工作。56%的傳道人妻子說,他們沒有親密的朋友。57%說,如果有地方投奔,或者還可以改換職業,那麽他們情願離開牧職。70%沒有親密朋友。75%報告了嚴重壓力導致的痛苦、焦慮、困惑、生氣、抑鬱、恐懼和疏離等負麵情緒。

 

80%的傳道人說,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與配偶在一起。80%相信牧職對他們的家庭有負麵影響。90%覺得自己不夠資格或沒預備好進入事工。90%一周工作50小時以上。94%承受著壓力,要竭力維護一個完美家庭的形象。每月都有1,500名傳道人因為耗盡、衝突、失德而離開服事。

 

我們觀察國內的傳道人,也會發現類似的現象。比如,當傳道人跟教會中其他同工發生嚴重衝突,很可能找不到在上的權柄可以尋求調解和遮蓋。傳道人在教會裏也不容易有可以敞開心傾訴的朋友,很難對會眾開口說自己生活中遇到哪些解決不了的困難。這是身份角色所決定的。

 

假設一個傳道人需要每周講道,每篇講道稿12,000字,那麽按從30歲神學院畢業到70歲退休計算,其一生寫作講道稿的字數高達24,000,000。大部分人麵對這樣巨大的責任,都會感到自己沒有準備好。而講道還僅僅是傳道人工作中的一部分。我曾經見過一位北京的傳道人,住在南六環,要去北邊探訪會眾,僅路上的時間就要4個小時。漫長的通勤時間加上多項事工,很容易讓傳道人超時工作。

 

而教會裏,會眾仰望傳道人,希望他們夫妻恩愛、子女孝順。傳道人有維護完美家庭形象的壓力,但又缺乏足夠的時間與家人相處。這些都會造成傳道人的耗盡。而一個傳道人在牧會10-15年之後,原有的專業技能已經退化、知識已經陳舊,無法回到原來的行業中去了。一旦離開牧職,可能隻能從事送快遞、餐館服務員等非技術性工種。即使如此,仍然不斷有人從牧職上退出。

 

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想一想,培養一個傳道人,成本有多高?這幾年我自己也在作傳道人培訓的事工。核算下來,每個學員每年占用的訓練成本是4-5萬元人民幣。當你訓練一個傳道人出來,如果他/她無法進入服事,或是進入服事後很快耗盡,那麽無論對教會還是對神的國度,抑或是對那些為神國度籌款、奉獻的肢體來說,都是一種巨大的浪費。所以,如何保護傳道人、如何讓他們更健康地投入到服事中去,是教會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一、破除自我關顧的認識偏差

 

1.基督徒對傳道人工作存在一些普遍的誤解

 

第一,傳統觀念下,作傳道人就是要犧牲和奉獻的。在我一開始服事時,有長輩對我引用《馬太福音》6:33-34:“經上說,你要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了。所以你不用擔心你妻子要跟你鬧離婚、你孩子會悖逆,你玩命地服事神,神自然會照顧你的家人。這是神的應許,所以你隻要專心服事就可以了。”這是真的嗎?你自己去體會吧!

 

第二,教會裏麵往往會覺得,照顧自己的傳道人顯得很可疑。你明明是個教會的執事,卻跑去處理自己家裏的事了。明明我想找傳道人聊聊天傾訴一下苦悶,結果傳道人去健身房了,沒有帶手機。這看起來很可疑。

 

第三,認為家庭與事工產生衝突是普遍正常的。一些年輕傳道人會來找我,訴說家庭張力。最極端的,比如說,傳道人要接受按立,但妻子不同意,理由是“我覺得他沒有照顧家庭、不是個好丈夫”;而會眾感到很驚奇,因為這個傳道人如此奉獻、如此有恩賜、在教會裏服事得非常好。單單因為家庭事務沒處理好就不能服事,是不是太可惜了?

 

第四,教會的傳統和教會的處境讓傳道人很難允許他人去觸碰他內心軟弱的部分。我有一個同學,學的是教牧谘詢(member care)。他願意免費幫助傳道人,為他們作個人谘詢。但是,以華人文化為根底的傳道人沒有一個接受他的谘詢。大家更願意維持一個無懈可擊的完美形象,不願意敞開自己,承認有些問題是需要解決的。而當問題暴露出來的時候,可能已經無法收拾。

 

第五,會眾對牧職有過高的理解和期待。我們的儒家文化傳統和信仰裏聖俗二分的觀念,加上政教關係帶來的壓力,讓我們認為傳道人這個職位代表不能犯任何錯誤。我第一次獨立服事的時候,問教會長老:“你希望我作一個全職傳道人嗎?”對方說:“我當然希望你作全職傳道人了。”我問:“你們期待全職傳道人一周工作多少小時?”這是一間美國的華人教會,大家都是守規矩的。長老回答:“當然你一周的工作不能超過50小時。這是法律規定。”同時,教會要求你要維護一個良好的家庭關係,這意味著我需要花時間與家人呆在一起。

 

我又問:“你希望我給會眾作好的講道還是敷衍的講道?”長老答:“當然是好的講道。”“那麽你自己準備一篇好的講道稿需要多少時間呢?”“大概20個小時吧,而且我會焦慮到睡不著覺,希望你來了以後我可以盡量少講道。”我說:“沒問題,那麽就把每周的講道算20小時工作量。你還需要我做什麽,代禱嗎?帶查經班嗎?開教會的同工會嗎?需要我教導主日學嗎?當會眾出現狀況的時候,你需要我跟會眾協談嗎?”如果一項項梳理下來,這些工作很容易就超過了他們承諾的50小時工作量上限。

 

我們對傳道人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期待?我們期望他們把孩子教育得很好、很順服,期待他們的妻子溫柔善良在教會裏熱心服事,又期望他們隨叫隨到,又希望他們在講道的時候每次都講得很好。但這每一項背後都需要大量的時間投入。所以,有些傳道人雖然服事沒有停止,但他們的態度變得很消極,以至於會想“希望早點做完主交給我的工作,與主同在好得無比”。這是一種絕望的服事狀態。然而要看到,在這個時代,作烈士其實不難,難的是喜樂地服事40年。

 

第六,以教會的服事作為逃避手段,想要逃避家庭和社會衝突。他其實是B型人格工作狂,我們還會覺得“這樣的人真的愛主”。這都是對傳道人工作的誤解。

 

2. 自我關顧的出發點、目標和聖經依據

 

第一個出發點是,神呼召我們進入事工。照顧好你自己,這是你對上帝的委身。如果你們看到的Eddy牧師是一位肥胖虛弱、衣衫襤褸、禿頂、哈欠連天的人,你會相信我給你講的自我關顧嗎?維護好自己的身體、靈性、情緒,你才能很好地委身在神的事工上。

 

《馬可福音》12:30寫道:“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其次就是說,要愛人如己。再沒有比這兩條誡命更大的了。”什麽叫“愛人如己”?如果你不能很好地照顧自己,那麽你不能很好地去愛人。你用什麽方法去愛人?當會眾覺得你太嚴厲的時候,你說“我每天五點起床,每周禁食兩次”;那麽會眾可能會想,希望傳道人的生活能容易一點,這樣或許他/她愛我的時候也能溫柔一點。

 

第二個出發點是,對創造與拯救的理解。教會是神的,是屬於聖靈的。我看傳道人對教會的牧養,會看傳道人能不能坦然放下教會去休安息年。當然這是需要長期計劃的。從你第一天稱為傳道人的時候就應該計劃安息年。不是計劃一年的假期,而是持續培養同工,讓教會成熟起來。你可以坦然把權柄交出去,不用擔心你去休息了教會會出問題。如果我承認這是神的教會,在任何時候我都可以像保羅和巴拿巴那樣,為他們禁食禱告、按手在他們頭上,然後就把他們交托給我所信靠的基督。我需要休息。

 

第三是從神學上,我需要承認自己的有限性。無論我多有恩賜,總有一天我會碰到我的天花板,任何人都一樣。那些服事50年的老傳道,都是在某個時刻認識到了這一點,認識到需要平衡事工和家庭。像約翰·派博、提摩太·凱勒牧師這樣的老傳道,都是在他們年輕的時候就明白了這一點,認識到他們自己是有限的。

 

而與此相對,承認自己有限的另一麵是承認唯有神是不變的。你會變老、會疲勞,你的神學和認知需要變化。你得承認自己需要不斷學習、不斷得牧養。

 

我們的人倫和看待身體的觀念也需要調整。身體是否比靈魂更不重要?從神學思想史上看,諾斯替主義二元論使人看重靈魂忽視身體。各種修道主義、苦修和獨身的實踐、敬虔主義等都能在這裏找到濫觴。三元人論也助長了我們對智識和心理健康的忽視。這方麵可以參考葛擁華博士的講座《華人教會的反智主義》,在此不展開講解了。

 

總之,我們需要建立符合聖經的神學立場,在自我關顧這件事上建立正確的出發點。開始自我關顧任何時候都不算晚。我們之前雖然有各種受傷、耗盡的經曆,但仍然能在得醫治之後變為負傷的治療者。

 

自我關顧的重要一點是預防勝過恢複。不要等到已經抑鬱症了、耗盡了精力、失去了事工熱情、教會準備召開成員大會聲討你了,才發現自己有問題。有些事情一旦破壞是無法恢複到從前的,比如婚姻破裂、精神疾病等,不要讓你的彈簧徹底失去彈性。

 

我們關顧的目標,是讓我們能長久地服事,能滋養靈魂;是效法耶穌,讓更多人成長起來;是讓自己有能力實踐自己的講道、維持屬靈的健康和生命力;是釋放重擔、預防耗盡;是自我保護,也保護自己的家庭;是盡可能提高工作效率。

 

《馬太福音》8:1-4為我們呈現了耶穌是如何關顧他人的。我們可以借此理解聖經關顧我們作為人的哪些層麵。《馬太福音》5-7章是登山寶訓,耶穌在山上向眾人作了很長的講道,但講道並不是全部,神的話語和神的作為在福音書裏總是相輔相成的。你說你是神的兒子、彌賽亞,你的行動是否能彰顯你的身份呢?

 

8:1就說耶穌下了山,有一個長大麻風的人就來拜他。耶穌的講道產生了影響。一個長大麻風的人突破了千辛萬苦來到耶穌的麵前,對他說:“主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那時候大麻風並不被認為是一種病,而被認為是一種罪;不是讓醫生去醫治,而是被關在營外,等到自愈了才能去找祭司判斷潔淨。可以想像,一個人一旦得了大麻風,一定是與世隔絕的。沒有人會碰觸他,他會失去一切社會關係,連生活基本保障都成問題的。

 

耶穌見到這個長大麻風的人,不僅僅是口頭宣告說“我宣布你潔淨了”,而是首先伸手摸他。這個人可能從得大麻風之後30年、40年都沒有人摸過他,但其實每個人都需要撫摸、需要擁抱、需要身體接觸。耶穌摸了他,對他說:“我肯,你潔淨了吧!”。他的身體潔淨了,他的罪潔淨了,他的病得醫治了。然後耶穌要求他“你隻要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這是為了什麽?這是要讓這個人遵照律法要求、經過合法程序、重新回歸家庭、融入社會,重新建立社會關係。

 

耶穌的關懷不僅僅是潔淨罪,也不僅僅是醫治身體。他關懷到了這個人身心的需要,給他撫摸擁抱;還關懷到他社會關係的需要,幫助這個人重新回到社群當中。可以看到,聖經給人的是一種全人關懷。

 

從這個角度上說,傳道人也幾乎是現代唯一在靈性、身體、心理、智識上關懷他人的職業。當別人有病的時候,我們去醫院探訪他們;別人有心理負擔的時候,我們協談輔導;別人遇到人生難題的時候,我們用神的話語去開啟他,給他智慧。傳道人是全方位關心人的。更好的傳道人應當首先是更健康、整全的人。

 

二、自我關顧的方法論

 

1.自我關顧的原則

 

自我關顧是隻有你能做的。你的牧師、同工、配偶都不能代替你來關顧你自己。我們需要不斷提醒自己:我需要自我關顧。

 

而且,自我關顧不可能一蹴而就。生命是一個旅途,需要反複積累、養成習慣,也需要不斷調整和改變。自我關顧需要不斷反思自己的動機和目標。我為什麽要關心自己?為什麽要花這些時間和費用?為什麽要動員別人為這件事禱告?是為了自私的目的還是為了更好的服事?要隨時檢視自己的狀態。當身體出現一些不正常的信號時及時警覺,去禱告思考自己是否存在疲憊、枯竭、衝突等問題。

 

自我關顧需要足夠的營養、足夠的睡眠、足夠的鍛煉,更需要時間管理。如果不能管理時間,時間就會被其他事情占去。在計劃時間的時候,應該把自我關顧的時間放在第一優先級,包括你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你休息的時間等等。先把這些時間計劃好,再去安排工作。如果自己的狀態不好,就無法很好地關懷他人。不要突破自己作為人的極限去高強度服事,可以說“不”,並且不要為此感到內疚。

 

2. 缺乏自我關顧的征兆和原因

 

如果你總是疲乏、缺乏動力,休息不過來,哪怕明知道某件事是有價值的,卻沒辦法提起精神去做;反複生病或受傷;總有壓力,無法應對;常常生氣、不快、發火;對生活和工作缺乏熱情;缺少喜樂——這是一個重要的判斷標準,傳道人服事的時間越長,是越來越喜樂還是越來越苦毒?通過這個可以判斷出這個傳道人有沒有很好地照顧自己;情感脆弱;看不慣自己、家人和服事對象;憤世嫉俗,對事工缺乏異象。那麽你很可能已經在缺乏自我關顧的狀態當中。造成傳道人狀態不佳的問題上文已經提過一些,這裏總結成兩方麵:壓力和耗盡。

 

首先談壓力。壓力指在重壓下失去了行動能力。人類應對壓力的本能反應是“戰或逃”。威脅來時腎上腺素上升,產生應激狀態;威脅消失後回到正常。但現代壓力源的特征是,既無法作戰也無法逃離。教會裏的許多事不是緊急情況,不能短時間解決;但你又不能逃,不能不管它。壓力源長期存在,就導致你長期處於應激狀態。

 

長期的壓力可能讓你麻木,你不覺得,但壓力實際存在。比如當我要開車40公裏去聚會,結果遇上堵車,我可能會非常緊張,出現路怒症。而各種亂七八糟的社會新聞也在無形中給我壓力。還有,作為一個助人者,我們也有很多壓力。這些壓力積累起來,就會對傳道人造成不良影響。在超壓狀態下,人的感知力會下降,智力(創意和洞見)缺失,孩子氣的行為增多,無力調整自毀型的關係,長期的疲勞可能導致抑鬱,還會出現各種身體疾患(消化不良、失眠、脫發等等)。

 

要控製壓力,必須意識到壓力的存在,並承認壓力存在。然後要做壓力源分析,知道這些壓力是哪裏來的,哪些可控、哪些不可控。對於可控的壓力源,尋找緩解壓力的策略;對於短期不可控的壓力源,提升自己應對的韌性。既然解除不了,就要通過良好的自我關顧,讓自己有能力與之相處。

 

可以利用壓力測試表來量化自己的壓力值。從量表中可以看到,12個月之內的喪偶、離婚、分居、入獄、失去近親等事件的壓力值是比較高的。但並非隻有負麵事件會帶來壓力。像結婚、畢業、找到新工作、買了大房子這類正麵事情也會帶來壓力。按表中的壓力值計算,過去12個月的壓力值總額在150以內是較為正常的。150-250就有30%幾率在未來兩年之內罹患疾病。

 

如果超過250,兩年之內得嚴重疾病的可能性增加50%。我在牧會早期,同時在神學院讀書,期間連續生了3個孩子,太太也全職讀神學,我還要處理與教會的複雜關係。有一段時間我的壓力值測試結果是400多,意味著如果我繼續過這種生活,兩年後我可能會得很重的疾病。

 

有些壓力是傳道人獨有的,有些是宣教士常見的。我們需要對這些壓力有預警。而無論是哪方麵造成的壓力,我們都需要敏感地捕捉到壓力帶來的身體信號。有時候我會對自己的狀態有警覺,也有時候是家人發現我的狀態不對。比如孩子可能會說“這段時間爸爸很容易生氣”,那麽我就需要好好去禱告,分析到底是什麽導致了壓力過大。我還需要依據壓力來源尋找緩解策略。有時候是需要休息,有時候是需要找朋友傾訴,視乎壓力源的情況而定。這需要很多時間禱告反思,也需要積極采取行動調整並做出變化。

 

當然,壓力並不是越小越好。完全沒有壓力的生活是懶散的。我們要做的是把壓力維持在“最優壓力區間”內,就是圖片中黃色的部分。這樣身體的狀態會比較理想。如果壓力持續上升,到橙色區間,你會感到疲倦;到紅色部分就會感到焦慮、恐慌、憤怒,甚至崩潰了。你要知道自己最舒服的壓力區間在哪兒。有些人看我的日程安排會感歎我竟然能做那麽多事真是精力充沛;但其實這不僅僅是精力充沛的問題,而是壓力管理的問題。我睡覺的時間比較多,午睡可能要睡三小時,但我做事的效率比較高。這是我應對壓力的策略。

 

跟壓力並行的問題是耗盡。耗盡會讓人失去愛和同情的能力,讓從事助人職業者(醫生、護士、社工、警察、教師、傳道人、家庭主婦等)逐漸失去理想、精力和行動目標。當人處於耗盡狀態的時候,會對工作或事工不感興趣,憤世嫉俗,失去盼望,陷入自我責備和懷疑。

 

耗盡往往是因為過度委身造成的。很多傳道人自己攬上身的事工過多,當別人招呼他去做事的時候也不懂設限、不會拒絕。比如如果你的長期協談對象跟你約定每周聊一個小時,實際卻常常聊到三個小時。這種情況下,你會不會對他說“我們今天先到此為止”?會眾對傳道人的期待很高,認為傳道人講點什麽不需要準備。這些都無形間增加了大量消耗。傳道人還可能長期從事一些低滿足感、低價值感的事工。比如我自己每周要做的一項工作就是擺椅子、打掃衛生。傳道人的彌賽亞型人格也會促使他對別人的問題過度上心,想要憑一己之力解決問題。

 

耗盡的傳道人有一些共性,比如沒有安息年。這之前已經說過了。如果一個傳道人沒有安息年,那麽一般來說,服事到第十年的時候,這個傳道人會出現嚴重的問題。而造成傳道人無法好好休息的部分原因是:不健康的工作文化、不完全的“安息”神學、不可預計的工作日常、永遠完不成的工作任務、會眾和領導層不切實際的期待、主觀上不好意思把工作分給別人(義工)、缺乏自我關顧的成就感、實際的經濟壓力等。

 

我們同樣可以利用量表粗略地了解自己的耗盡情況。在下文附的量表中,簡單羅列了25多項耗盡的表現。可以根據自己情況在每一項後麵按1-4分打分。總分0-25健康,26-50輕微,51-75中度,76-100嚴重。

 

耗盡的表現

得分

長期覺得疲倦(即使有充足的睡眠)

 

厭煩聽他人的分享和生活

 

抽離感:對人、事都不感興趣

 

失去對事工的興趣

 

無故地自卑

 

忘事,找不到東西,記不住名字

 

不想見人、不想和朋友交往

 

活力枯竭

 

身體反應:胃痛、頭痛、畏寒……

 

睡眠問題

 

決策困難

 

為日常工作感到壓力、不勝

 

對工作失去熱情

 

工作總會令自己失望,自覺無能力勝任

 

飲食不正常,酗酒抽煙情況加重

 

無法解決工作上麵對的難題

 

覺得自己的工作不重要/沒有帶來很大的屬靈影響

 

覺得自己被利用,工作成果不被人承認

 

容易發怒,小小的不便就發作起來

 

無法專心,無法完成任務

 

覺得工作太多

 

工作時間太長,每天超過10小時,不能保證一周1天的休息

 

覺得自己在工作或家庭生活中麵臨衝突

 

不在意自己的工作是否能完成或做得足夠好

 
   

總分:

 

0-25健康,26-50輕微,51-75中度,76-100嚴重

 

3. 自我關顧的策略

 

你需要維持生活的平衡,工作、生活、家庭和愛神,都要平衡;你需要保持屬靈建造,要有靈修,讀經禱告等等;有些事情你需要委派、放手,有些時候需要暫停;需要建立支持係統。越年輕的時候,找一個支持係統越容易。當你到50歲的時候一定已經很難找到屬靈導師了。有朋友、有導師,這是比較理想的支持係統。要有充分的運動,保證食物和營養。如果可能,定期去找心理谘詢師。好好管理時間。給自己有儀式感的正麵稱讚和慶祝。要常常歡笑,保持幽默感。控製野心,不要跟其他教會攀比,在屬靈上也要節製,不要過度囤積不必要的知識。從服事中抽離出來,去培養世俗的愛好,去追求藝術、閱讀、寫作。

 

你需要保證自己的休息。不要先安排工作。先安排家庭和休息。堅持家庭和關係優先。處理內疚感。如果我們的標準正確,那麽無需為調整行為而內疚。他人投射的內疚不一定符合聖經。跟會眾交談、教導和普及“自我關顧”的必要性。

 

麵對教會內的“黑洞”型人物,要意識到黑洞行為模式,進而保護自己,有意識地抽離。可以轉介給專業人士,也可以設立清楚的邊界,告知對方你可以投入多少時間,而不是無窮無盡地陪伴。

 

4. 從身心靈角度分別談自我關顧

 

身體:保證8小時睡眠;不要24小時開機;喝足夠的水;散步放鬆;深呼吸;熱水澡;鍛煉;健康飲食(周計劃);服用維生素;午休。

 

情緒和心理:跟屬靈導師或谘詢師定期溝通(每周、兩周或每月交談一次);確保安息日;主動處理負麵情緒,不要任其蔓延;寫感謝日誌;設立家庭儀式;寫作;藝術;設定和堅持自己的界限;為自我關顧籌款(可以跟教會商量預算);每月停用電子設備一天(電子設備禁食);閱讀一些文學作品等。

 

屬靈:禱告;讀經;日記;獨處;團契。

 

社交:查經班;主日聚餐;集體運動(爬山等等);代禱信;社交媒體分享;探親訪友;向他人學習技能(插花、廚藝、修理自行車等等);遊戲(桌遊等);屬靈導師。

 

應當定期對全人健康狀態作檢查和評估。身體健康狀態檢查(體檢報告);事工健康狀態檢查;關係健康檢查(與上級、同工、朋友、原生家庭、教會朋友、母會、配偶、子女);屬靈健康檢查(靈修生活、團契生活、屬靈資源、誘惑、需要和目標)

 

教育健康檢查(進修情況、是否有學新知識);心理健康/情緒健康檢查(睡眠習慣、飲食和營養、專注度、情緒、疲勞感、焦慮、精力水平、洗了幹、感恩、情緒變化等。檢查是否有抑鬱、酗酒、色情網站、賭博、過度使用網絡或社交媒體、怒氣、不滿、強迫性的行為等);目標與期待(個人成長、退休、贍養父母、積蓄、學習目標等)。

 

最後要強調一點,就是傳道人的事工需要經過設計。作一名傳道人,需要考慮呼召、恩賜、處境和家庭需要。需要跟關聯者(機構、教會、支持者等)溝通,達成理解。需要做長期計劃,並每年評估和調整。這些比較理想化,不是一時可以做到。但希望可以給聽的人提供一種思考方向。

 

如果你是傳道人,可以由此出發重新審視自己的狀況,並做出一些改善;而如果你隻是平信徒,則可以借此試著去理解並照顧你的傳道人。這是一個普及型的分享,出於我自己作傳道人的經驗和對周圍一些傳道人的觀察。希望能讓不同處境下的肢體獲益。

 

作者張聰:重慶大學建築經濟與管理學碩士,計算機軟件與理論博士;哥倫比亞國際大學道學碩士;神學譯者(跨文翻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