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文化園

一個分享獨特育兒法、另類英語學習法、最新心理學知識和教育學研究成果以及英國風土人情的園地。
正文

衝擊英國主流學校教育的全日製家庭教育

(2021-04-17 07:16:40) 下一個

衝擊英國主流學校教育的全日製家庭教育

 

在群體教育中開辟一條適合人工智能時代的個體生存發展之路

陳雁茵

 

 

全日製家庭教育是近年英國教育界的熱門話題。英國人所說的Home Schooling (全日製家庭教育)指的是學齡少年兒童不上正規學校學習,而在家接受教育。

 

全日製家庭教育並非新冠疫情的特殊產物,而是在英國日漸盛行的一種社會現象。下麵是BBC2018年的一篇報道:

 

衝擊英國主流學校教育的全日製家庭教育

衝擊英國主流學校教育的全日製家庭教育
 

報道中的數據顯示,2014到2017三年間,英國接受全日製家庭教育的兒童人數上升了40%。近期的一些調查估計,2019年英國大約有9萬到13萬兒童在家接受全日製教育,比2017年的數字又翻了一番。新冠疫情爆發後,接受全日製家庭教育的英國兒童數目更是不斷增長。

 

英國家長給孩子選擇全日製家庭教育的原因多樣,有宗教原因、家庭原因,以及因孩子身體或心理無法適應主流學校教育等。然而,因不滿意主流學校教育製度和教學方式而選擇全日家庭教育的家長比例相當高。這便引發了勤於自省的英國教育界對現行教育製度的再度審視。

 

我覺得近幾年英國學齡少年兒童接受全日製家庭教育人數的激增並非緣於英國主流學校教育質量下降。無論是大學還是中小學教育,英國都在國際上保持其領先地位。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對英國教育進行了近20年的觀察和研究,我認為英國的基礎教育在青少年兒童身心和智力發展方麵都有許多可圈可點之處。“英國文化園”有多篇文章講述並通俗易懂地點評了英國中小學教育中的精華部分。

 

被世人視為保守的英國人在教育方麵卻一貫持有海納百川、勇於嚐試的態度。當代英國教育係統試驗不斷,從引進丹麥的森林學校到推廣以教學為中心的中國數學教學法,英國教育處於一種永無休止的探求和改革狀態之中。也許正是這種不確定性,給英國家長帶來了巨大的心理挑戰。

 

時代的變遷和家長觀念的改變是全日製家庭教育盛行的主要原因。當然,英國政府和教育界的包容態度也是其盛行的一個重要因素。英國是世界上為數不多,將全日製家庭教育合法化且不對其進行嚴格監控的國家之一。

 

傳統的主流學校教育是為了傳授知識和培養未來勞動力的。然而,互聯網的普及大大削弱了教師在知識傳授方麵的職能;而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將會進一步動搖傳統主流學校教育。具有前瞻性的家長心中明了,知識的多寡以及考試成績的高低不再是決定未來生存的必要條件,具備良好的身心狀態和創新型思維才是未來的生存發展之道。

 

傳統的主流學校教育注重係統性和完整性。知識學習是在設定的框架內進行的,即使是近代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也無法擺脫框架的窠臼。知識學習的過程或多或少都會壓抑人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接受越多的灌輸型教育,進行越頻繁的機械性訓練,學習者的創造思維就越貧乏。然而,我們不可否認知識是智力發展的基礎。這便形成了教育中的一對悖論。

 

學校教育的另一悖論是:集體教育模式一方麵能培養出有責任感的社會人,另一方麵卻對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起到抑製作用。傳統的學校教育近乎工業流水線,老師使用統一的教材和授課模式,學生做著同樣的題目,得出相同的答案。這樣的教育培養出思想統一,不懂獨立思考,易於操控的群體。即便是推崇個性化教育的學校,也難免拘囿於集體教育的模式:例如,無論學校製定的規則合理與否,學生都不容置喙;學生即使厭惡學校開的一些課程,也無法逃遁。據我所知,世界上唯一顛覆集體教育模式的學校是創辦於2013年的荷蘭學校亞戈拉。這所沒有校規、不設課程,由學生指定學習內容的創新型學校的成功已經吸引了世界各國教育者的眼球。英國一些教育先行者也對此躍躍欲試。我們在此暫不詳述,“英國文化園”以後將會與讀者分享和探討亞戈拉學校的辦學情況。

 

衝擊英國主流學校教育的全日製家庭教育

 

很多選擇全日製家庭教育的家長往往過度放大了主流學校教育中的弊端,未能洞悉矛盾相生、對立相伴之理。我的丈夫也曾試圖勸說我給家中兩娃選擇全日製家庭教育。他說:“以你的博士研究成果和豐富的教學與心理谘詢經驗,絕對能勝任全職家教孩子。我的經濟能力也足可支持這個家,用不著你出外工作。你教孩子,我更放心。真擔心她倆被學校教傻了!”

 

與我丈夫這一觀點類似的觀點在曆史時空中回響,其中著名的一句來自馬克·吐溫:“Do not let your schooling interferes with your education.”(別讓學校教育妨礙了你的教育)。這類特立獨行、不願隨俗苟且的人重視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自然會覺得學校的群體教育是個人成長的羈絆。

 

學校的群體教育難於培養出具有競爭力的個體,卻能提供出人意表的學習資源。我經常不厭其煩地對求詢的家長強調家、校教育結合的重要性。家、校教育結合不僅僅是父母教孩子那些在學校沒聽懂的知識,或是陪伴和監督他們寫作業。家庭教育的其中一個重要功能是對學校教育的糾錯和補足,家長指引孩子尋找適合自己個性發展的道路,培養心智發育更健全的孩子。

 

脫離學校的全日製家庭教育難免會引致狹隘化教育。在校外獲取學科知識和技能的途徑有許多,但一個能給孩子提供多維度感悟人情世態的基地卻來之不易。許多選擇全日製家庭教育的英國家長認為孩子的人際交往課並不難補回來。他們帶孩子參加各種少兒俱樂部,給孩子提供與同齡人交際的機會。然而,這種間歇性的人際交往機會是不可與沉浸式的學生生活同日而語的。

 

學校本身是一個微縮社會,同時也是青少年兒童學習和實踐人際關係的基地。在這個微觀宇宙裏,他們會邂逅真誠與友善,也會遭遇虛偽和蠻橫;他們將經曆各種情感體驗:既有攀比競爭造成的苦澀和傷痛,又有團結協作帶來的溫暖與慰藉。

 

每當我家兩個孩子向我娓娓道來各色同學的性格行為特征以及各位老師的處事待人特點,我心中便不禁欣慰:學校給她們提供了多麽豐富的閱人經驗啊!哪本心理學著作和教科書能給她們提供如此之多的素材呢?沒有她們的身體力行,那些心理學崇論閎議又如何能入她們的耳?孩子在學校裏受到的每一次心理衝擊都是將來應對成人世界中各種心理風暴的極佳操練。沒有在學校裏遇到的各種人際交往糾結,我就沒有機會引導她們學習自我心理調適之術,遑論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人類與人工智能在知識和技能上的博弈剛開始,但結果已定。鑒於學校教育的弊端,家庭教育對孩子的輔助舉足輕重。父母是孩子的人生導師,也是孩子成長時期的戰友。父母不應因戰場的“殘酷”而帶孩子逃離戰場,而是給孩子提供精良的武器,與孩子並肩作戰。

 

前來谘詢我的家長都很認同我的教育主張,但一些家長卻喟然歎息時間和精力是他們最大的阻力,而另一些家長苦於不懂得方法。多年的親子教育和心理谘詢工作讓我接觸到大量尋求幫助的家長,也常讓我陷入探尋一條教育創新之路的沉思......

 

一個創新的教育構想在我腦海逐漸成型。雲端學校的興起則使我的教育構想得以實行!我創辦的“漢英比翼私塾”現已敞開大門。

 

這所雲端私塾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創新思維和健全人格為教育目標,采用全新的教與學形式組織學習活動,將技能性教育與思維質量教育相結合,通過讓來自中國和全球的華裔少年同班互助學習來促進其漢、英雙語水平。

 

“漢英比翼私塾” 2021年暑期班現正招生,誠邀誌同道合的家長與我們共同開拓一方教育沃土,為孩子們開辟一條適合人工智能時代個體生存發展之路。

 

請有興趣的家長閱讀《以匹夫之力,移一世之風》一文,以詳細了解“漢英比翼私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