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融匯之:英國娃鼓搗粵式賀年小食
Traditional Cantonese New Year Snacks – Made in England
往年在英國過春節,不是在家中做中西合璧的大餐,就是上館子撮一頓慶祝。至於那些傳統的家鄉賀年小食,我卻從未做過。我的奶奶是老廣州,而且做得一手好糕點。兒時過春節,奶奶總會做各式煎炸食品來款待親友。後來奶奶年紀大了不能再做這些小食。隨著飲食觀念的改變,我和家人漸漸遠離了煎炸食品。吃賀年小食隻是遙遠的童年記憶。
2021的春節恰逢英國全國封鎖,不能出外慶祝。兩個娃兒久處家中,頗感無聊。我心生與兩隻小饞貓共製粵式傳統小食賀年的念頭。兩娃一聽,雙目大放異彩。雖然她們從未嚐過這些食品,但聽說是廣州人賀年吃的小食,馬上聯想到了英國的聖誕食品,頓時垂涎三尺。
我選了三樣廣州的傳統賀年小食:油角、蛋散和年糕。聽到媽媽說油角和蛋散是油炸食品,小姐妹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媽媽從來不煎炸食物,甚至還一不做二不休,把她們爸爸心愛的炸薯條機也處理掉了。
兩娃興奮不已,年初一大早就提醒媽媽新年的任務。媽媽把任務分配下去:可燊負責用攪拌機把花生打碎,可鑫和麵,媽媽剁薑和蒜做薑蒜蓉。大家就忙開了。
在準備食材的時候,媽媽便跟兩個孩兒聊起這些食物的寓意及其背後的文化傳統。煎、炒和炸的烹飪方式需要用不少油,廣州人稱為之為“起油鑊”。過去物質匱乏,廣州人到了歲晚就烹飪油炸食物,寄寓來年的日子像油鑊那樣有油水,生活油潤富足。
油角是廣州人必備的傳統賀年小食之一,以其鼓鼓的荷包外型象征富足。蛋散的來源有這麽一個傳說。一個窮人沒錢買做油角的餡料,就把麵團擀薄、切條放進油鍋裏炸,同樣討一個“起油鑊”的好兆頭。這道食品又香又脆,入口即化,受到大家的歡迎。後來人們就按這個做法,並在其造型和味道上加以改良,做出鹹和甜兩種蛋散。鹹蛋散常加入芝麻和南乳;甜蛋散蘸上糖漿。年糕的寓意是:年年高。小孩子吃了快高長大;成年人吃了事業步步高升。
兩個娃兒鼓搗了半天,做出了不倫不類、沒鎖邊的油角,卻自詡這是英國出品、別具一格的油角。看來她倆廚藝沒多大長進,這樂子倒尋了不少。更神的是,平日教她們漢語有如拉牛上樹。今兒她們竟毫不費勁兒就記住了中國食品的名稱,邊吃邊叨叨。
聽了媽媽講賀年小食的文化背景,小家夥興致勃勃地給我們的中國文化傳播平台製作了一個介紹粵式賀年小食的視頻。我們現在也把這個視頻分享到“英國文化園”,祝讀者們牛年!
進入公眾號可觀看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