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兩周忙於辦理新店鋪的過戶手續。請人打掃衛生和裝修等瑣事由助理雇人來做,然而少不得要時不時問下我的意見。原本同菲潁預訂的新婚家具一一退貨,新房就暫時閑置在那裏,用母親的話來說反正遲早都會用得上。
關於我悔婚這件事,母親得知後先是劈頭蓋臉地數落了我一通。待發現我心意已決、無法挽回時,又轉而去挑菲潁的毛病。說她大小姐脾氣,心機太重,自己的兒子肯定能找個更好的姑娘。我被搞得不厭其煩,還好自己一早搬出來住,凡是母親打來的電話都裝聽不見。
母親自然也知道我躲著她,就轉而打給我的助理。跟他說和她一起打麻將的鄭太太有個外甥女,漂亮大方溫柔賢淑。已經找人算過八字,和我是天作之合。隻是還在英國讀書,年底冬假回家時會安排我倆見麵。
“記得話俾佢知啊!”末尾總不忘對可憐的助理加上這一句。
紛亂的白天還算好應付,最糟的是我患上輕度失眠症,夜深人靜時有種被世界拋棄了的孤獨感。遠古的夢境再不肯來光顧我,現實中的親朋好友又進不到我的世界。無論我的生活如何同他們糾纏在一起,內裏的靈魂水是水、油是油。
有時甚至想打電話給劉知慧,畢竟是她陪伴我遊曆龐貝,多少能明白我此刻的心情。想想還是算了,她是有著大好前途的名校女學生,家境可能比我還要優越。對她來說,那就是一次普通的旅遊觀光而已。麻風病人還是自己躲起來待著吧,別把健康的人也拉下水。
******
有天晚上,我照例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腦中忽然靈光一閃,坐起身。與其在無止境的煎熬中浪費時間,為何不想辦法為維蘇威火山周圍的居民、為生活在維比婭故鄉的那些現代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呢?默罕穆德不是說過:“山不向我走來,我便向山走去。”
維蘇威上次爆發是公元79年,到現在就快兩千年了。照火山學家們的預測,下次大規模爆發也許是幾百年後,也許就在明天。如今那些固執的“火山人”既然不肯離開故鄉,有沒有可能用科學的方式去人為延遲火山爆發,或者降低爆發時產生的破壞力呢?
這在大多數人聽來也許是天方夜譚,然而我在威廉瑪麗的碩士專業是應用數學,最擅長非線性係統的仿真,對機械力學方麵的應用也有涉獵。上次去龐貝的大巴上,我還用混沌理論為劉知慧解釋過火山爆發等自然現象的一些基本規律。當時她問我非線性係統在不同軌道上跳躍的問題,那正是我眼下希望能辦到的事——改變火山接下來的發展軌跡。
想到這裏我自嘲地笑了。自打畢業回港,我的專業知識與數學天分都被用來計算鮑魚和海參的利潤,這不是浪費美國名校的教育資源嗎?
起床,到電腦前坐好。我計劃的第一步,是去維蘇威火山監測局的網頁上查看他們當前的預防措施。
據說這個監測局建於1841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火山監測局。最早就建在維蘇威山坡上,後來才被移至那不勒斯西南部。官網上能找到的信息並不多,大部分同旅遊有關。我又搜了些相關的學術文獻,才大致對這個火山局的預防措施有了如下的了解。
首先,同世界上絕大多數活火山監測部門一樣,目前最主要的應對手段依然是對火山狀態的監控以及對其爆發概率的預估,以便於政府決定何時組織民眾撤離。在這之外,科學家們也提出過幾種人為幹擾的構想。
當中值得一提的是在火山坡上建造兩道高達30米的“人工屏障”。這種屏障對於火山爆發的時間和強度顯然是沒有影響的,唯一的作用是大幅度阻止爆發後產生的火山碎屑流。也就是說,如果公元79年時維蘇威火山上就存在這些屏障的話,赫庫蘭尼姆“船屋”裏的那些遇難者便可幸免於難,而死於火山灰活埋的龐貝人民還是免不了同樣的命運。
我歎了口氣,這對於紅區內住著的70萬居民以及附近的三百多萬人來說幫助不大呀。一旦發生超大規模爆炸型爆發,還是會造成恐怖的人員傷亡。更不用說目前這個屏障構想還停留在電腦仿真的階段。
為什麽不用大禹治水的方法呢?我作為炎黃子孫、大禹的後人,第一反應就是不要“堵”,要“疏”。在我看來這是顯而易見的最優解決方式,任何有科學常識的人都能想象得出,在火山底下的岩漿庫周邊鑽幾個洞,將持續積累的壓力釋放掉。隻是既然沒人去做,這當中肯定有我考慮不到的難處。
我繼續查閱文獻,發現全世界範圍內隻有日本人對這種構思進行過小規模實驗級別的可行性檢驗。結論是這個方案在理論上可行,然而要鑽個幾千米甚至上萬米深的洞,實在是勞民傷財的一件事。對世界上的大部分國家而言,火山爆發並非當前最值得擔憂的事,民眾們也早已產生了僥幸心理。白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就算真的起了作用,也拿不出任何看得見的績效,還不如海底鑽井能帶來豐厚的回報。
我又查看維蘇威火山構造圖。在25千米之下有個麵積接近美國華盛頓市大小的熱熔岩庫。這之上有兩條通路,一條細細的熱熔岩通道直達山頂,倘若爆發,隻是小規模熔岩外溢。
真正讓人頭疼的是在10千米下的另一個巨型冷岩漿庫。這裏的岩漿已經晶體化,所以輕易不會爆發。然而下方的熱庫在不斷給它施壓,終有一天這個大冷庫承受不住,那就是下一次超級爆發。
******
有了初步了解後,我認為是時候同火山局的人聯係一下。此刻的那不勒斯是下午五點半,不知道人都下班沒有。還好,電話立刻有人接了,並轉給負責監測的安德森博士。
“鑽洞這個方案嘛,我們在六年前嚐試過,”安德森說,“一試才知道,要鑽到足夠的深度將會十分艱難,短期內是不可能的。就算我們想堅持下去,也沒有那麽多的資金。維蘇威上次小規模爆發還是二戰期間,很多人認為火山在那之後便進入了幾個世紀的休眠期,對此我不敢苟同。”
嗯,我很讚賞安德森的這種態度。聽他接著說:“不提龐貝的毀滅,1985年哥倫比亞火山爆發,附近三萬居民死了70%。四年前的湯加海底火山噴發雖未造成多少傷亡,卻使得近20平方公裏的海底發生了位移。真的不能掉以輕心啊!然而由於這麽多年來平安無事,在政府和民眾眼中我們已成了一群靠誇大災難混飯吃的寄生蟲。除非有足夠的捐款,否則這個計劃隻能擱淺了。”
我聽出畫外音,安德森是希望我捐款。我剛花了1.5億購買了一家新鋪頭,剩下的餘錢要拿來進貨。然而若是捐款有用,我可以考慮暫不進貨,將場地租出去一年,這樣一來至少夠他們再次啟動這個項目的了。同時請他們在監測局主頁上顯示這個項目的募捐信息,我相信世界範圍內同我一樣關心維蘇威火山的人還有很多。
問題是他們目前的方案並不可行,貿然投入自己的血汗錢隻能打水漂。是我天真了,事情比我想象得要複雜得多。
掛上電話看表已經夜裏一點,如俗語所說,還是“洗洗睡吧”。這回我是真的倦了,頭一沾枕頭就不省人事,仍是一夜無夢。然而在我第二天早上似醒未醒之際,我的腦中冒出維比婭給我療傷那次說的一句話:
“不要放棄夢想啊,馬凱……”
對,不能放棄,我要運用專業技能找出一條更為可行的路。起床後我電話告知助理,取消今天的一切安排。端著早餐坐到電腦前,首先給電腦安裝了ANSYS軟件。這是我在美國讀研時用慣了的機械力學仿真軟件,能夠模擬各種係統的壓力分布及流體動態演變。
然而要進行仿真需要維蘇威火山精確的finite-element模型,萬幸的是模型早被人建立並完善過了,無需從頭開始。於是我找來昨天看過的科技文獻,其補充材料中就有數據庫的下載地址。
然而,這時的我又遇到了一個新問題。
~0~
來家裏精度,有的地方看了好幾遍。借著有趣的情節學到好多火山知識,還有現代科技手段,越看越羨慕理科大咖作者,也偷偷汗顏:自己不會寫呀。
尤其被這個想法吸引:當時她問我非線性係統在不同軌道上跳躍的問題,那正是我眼下希望能辦到的事——改變火山接下來的發展軌跡。。。————能改變嗎?還是屬於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