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241)
2022 (436)
2023 (328)
2024 (325)
有的人身居要位,樣樣精通,和他相處卻是不急不慌、沐浴春風,鬆弛感拉滿。有的人,人到中年就已耗盡,渾身慢病,外人眼裏事業有成、家庭幸福,但看著就感覺累,像是被生活推著走,苦逼一個,令人敬畏但一點都不羨慕。
跟隨馬欣教授之後,我對“鬆弛感”的體會越來越清晰:
1. 忙碌但心態穩,就能生出鬆弛感。生活越忙,越要調整心態,對自己的能力做正確評估。節奏穩了,就能在繁忙中找到鬆弛與樂趣。
2. 心安下來,過往那些“鬆弛感”的時光會慢慢浮現。
— 小時候全家回天津過年,一大家子十幾口人,爺爺忙著采買、做飯,家裏熱鬧又溫暖。我至今記得他跑很遠去買西紅柿,為一個大菜做配菜,明明很貴,卻因為“大家吃得開心就值得”。他那種踏實的表情,想起來好暖心。我現在自己也有一個大家庭,想著爺爺的樣子,我不再焦慮節日的忙碌。
— 有一年爸媽和姐姐來佛羅裏達和我們一起過春節,媽媽早上起來給大家做手抓飯,滿屋飄香,一家人醒來就能吃到熱乎飯,那種安心太難得。
— 在洛杉磯全家住在一起的那段時間,我做住院醫。傍晚下班回家,看到老爸在院子裏澆水等我,我剛下車他就說:“飯好了,快進屋吃。”那一刻的幸福,現在也經常回顧,體驗那樣的溫暖。
— 我家先生這些年給了我很多支持,其中特別重要一點,就是他帶給我的“安逸感”。四川人的特長(笑)。上個月我晚上九點多從病房回到家,他在桌邊綁魚鉤,烤箱裏暖著我喜歡的飯菜。這樣的小瞬間,讓我明白:人要有張有弛,忙完一段就得徹底放鬆一下。心鬆下來,身體才會舒服。
鬆弛感其實不是慢,而是穩;不是懶,而是安。是內在有力量,外在有餘裕。是你忙的時候能頂住,閑的時候能享受,心裏永遠能找到一個柔軟的落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