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市場的人》第1–8章總結, 一句話-能折騰!
上周去芝加哥玩,來回的路上,把這本書聽了一半多,記錄一下。以下是《破解市場的人:吉姆·西蒙斯如何掀起量化革命》(The Man Who Solved the Market)
第1章:數學天才的起點
本章介紹吉姆·西蒙斯((Jim Simons 1938–2024)的童年和早期教育,展現他作為數學神童的天賦。西蒙斯出生於馬薩諸塞州,從小對數字表現出非凡敏感,例如在3歲時解決複雜數學問題。他的兒科醫生建議,他這個聰明的猶太男孩去學醫,但是他不感興趣。芭芭拉:西蒙斯的第一任妻子,18歲就和Jim結婚了,19歲有了第一個孩子,她非常聰明,後來成為有名的計算機科學家,估計是結婚太早,後來不想生活在Jim的影子裏。
第2章:學術之路的開端
西蒙斯進入麻省理工學院(MIT)主修數學,展現卓越的學術能力。1958年,進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攻讀數學博士學位。在伯克利,他與著名數學家陳省身合作,研究微分幾何,開發了陳-西蒙斯形式(Chern-Simons form),這一理論對弦理論和量子場論有深遠影響。
陳省身:作為伯克利數學係的傳奇人物,陳省身是西蒙斯博士期間的導師和合作者。他指導西蒙斯研究幾何學,幫助他發表了開創性的論文。陳-西蒙斯形式成為西蒙斯學術生涯的巔峰成就之一,1976年因此獲得美國數學學會的Oswald Veblen幾何學獎。
第3章:冷戰時期的密碼破譯
西蒙斯在冷戰期間加入國防分析研究所(IDA),為美國政府從事密碼破譯工作。他與數學家團隊合作,破解蘇聯加密信息,為國家安全貢獻力量。本章描述了他在高壓力環境下的分析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本來事業前景很好,但因為對越戰發表評論,被fired.
倫納德·鮑姆-Leonard Baum:在IDA與西蒙斯相識,共同從事密碼學研究。鮑姆的數學專長(特別是隱馬爾可夫模型)為他後來加入文藝複興科技公司並開發交易算法奠定了基礎。
第4章:學術巔峰與轉折
離開IDA後,西蒙斯進入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SUNY Stony Brook),擔任數學係主任。詹姆斯·阿克塞爾-James Ax:西蒙斯的伯克利同學和石溪同事,數學家,專攻數論。本章提到他與西蒙斯的學術友誼,為後來共同創立文藝複興科技公司埋下伏筆。
第5章:初探金融世界
1970年代末,西蒙斯對金融市場產生興趣,盡管缺乏投資經驗。他意識到數學和數據分析在金融中的潛力。本章描述了他早期的投資嚐試,例如在伯克利期間用結婚禮物(來自芭芭拉父母的5000美元)在舊金山美林證券交易大豆期貨,但因情緒化決策和缺乏係統性受挫。
第6章:文藝複興科技的誕生
1978年,西蒙斯創立文藝複興科技公司(最初名為Monemetrics),決心用數學模型改造投資。他招募了一支由數學家、物理學家和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包括倫納德·鮑姆和詹姆斯·阿克塞爾,而非傳統金融專家。本章聚焦公司初創階段的挑戰,例如外界對非金融背景團隊的懷疑和技術開發的困難。鮑姆是文藝複興科技的早期核心成員,帶來了隱馬爾可夫模型(HMM)的專長。他與西蒙斯和阿克塞爾合作,開發基於統計的交易算法,專注於貨幣和商品市場。詹姆斯·阿克塞爾:阿克塞爾與西蒙斯共同創立了Monemetrics,並以兩人獲得的數學獎命名大獎章基金(Medallion Fund)。他負責早期算法開發,但在策略方向上與西蒙斯存在分歧。
第7章:算法的萌芽
西蒙斯和團隊開始開發基於數據和統計的交易模型,試圖識別市場中的可預測模式。他們收集大量曆史數據,分析價格波動,構建初步算法。盡管早期模型不完善,團隊的堅持和創新為大獎章基金的成功奠定了基礎。本章強調西蒙斯對數據驅動決策的信念。
埃爾溫·貝雷克-Elwyn Berlekamp:他是伯克利數學和信息論教授,與西蒙斯在IDA相識。西蒙斯計劃邀請他加入,以優化交易模型。
第8章:大獎章基金的起步
文藝複興科技推出大獎章基金,開始實施量化交易策略。本章講述基金早期的掙紮,包括1989年的約30%虧損。西蒙斯與阿克塞爾在策略上產生分歧,導致阿克塞爾離開。西蒙斯隨後邀請埃爾溫·貝雷克接管基金管理,優化鮑姆的模型,使基金在1990年實現55.9%的淨收益。本章展現了團隊跨學科方法的初步成效。
西蒙斯是個chain smoker, 從14歲就開始抽煙,很多人不喜歡和他開會就是因為怕他的煙味。2024年西蒙斯在86歲高齡死於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