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瞬間

《科大瞬間》與您分享中國科大校友和教師校園內外真實、親切的回憶以及多視覺、多維度的人生感悟。
個人資料
正文

我以科大732同學為榮

(2025-02-16 10:47:33) 下一個

【科大瞬間】特刊
《我們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慶

我以科大732同學為榮

阮耀鍾(5802)

圖1 科大732同學聚會合影

一個月前,2013年11月9日,我應邀參加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係73級同學(簡稱732)進科大40周年聚會。

73級是科大招收的第二屆工農兵學員,我那時是物理係的教員。

同學們在座談中談到,由於文化大革命,成天鬧革命,在中學不能好好學習,進科大時,有的同學隻有初中水平,科大老師為他們補代數課、化學課……,手把手地教他們;有的同學是插隊知青,一心渴望念書,來到科大,終於盼來了難得的學習機會,格外珍惜,特別勤奮。在座談中同學們都滿懷對科大的一片感激之情,他們說,是科大改變了他們人生的軌跡,是科大為他們事業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們永遠是科大人,永遠科大造(Made In USTC)”。由於座談會上發言太踴躍了,一位同學在座談會上沒機會發言,在中午聚餐時遞給我一份她準備發言的發言稿,介紹了她成長的曆程。

我在科大教了一輩子書,也許也可說是“桃李滿天下”了,我在美國紐約大街上,在費城的馬路上,在克利夫蘭的商店裏都碰到過我的學生。但是,我對73級同學有特殊的感情,與73級同學最親,我也說不清是什麽原因。也許是因為我與他們幾乎是同齡人,容易打成一片——73級低溫物理專業學生去北京物理所實習,當年由我帶隊,我與同學們都睡在一所中學的教室中,睡的是大通鋪,條件艱苦,師生間更沒有距離感;也許是因為當年科大剛下遷合肥不久,剛剛開始二次創業,為了科大的生存,師生齊心協力,一起戰鬥,結下的情誼分外深厚;也許是他們都來自農村,習慣於艱苦樸素的他們與我這個農民的兒子,有一種天然的共通和相知……

科大每年新生開學時,校園中總掛有一條橫幅,“今日我以科大為榮,明日科大以我為榮”,科大732同學用事實說明了這不是句空話!732共45名學生,出了饒子和(第三排左2)、沈保根(第三排左4)二位科學院院士,為科大爭了光。我以732同學為榮!

除了這二位院士,732同學中還出了一位全國知名的企業家──李西廷,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的總裁,排在中國家族財富榜第226位。李西廷不僅是位成功的企業家,更是一位充滿愛心的慈善家,2009年向金寨縣26所鄉鎮衛生院捐贈價值526萬元的醫療設備,捐資100萬元新建金寨縣邁瑞漁潭希望小學。2011年至今向科大校醫院捐贈480萬元醫療設備和向學校基金會捐資60萬元。

我上麵僅舉了饒子和、沈保根、李西廷三位同學的例子,732同學中成功人士何止他們三人,隻是我沒有全麵調查。我認為,僅從732可見,科大辦學是成功的,科大二次創業是成功的。

再看我們前麵27人的合影,包括在前排就座的教師,全是科大人、科大校友,除了饒子和、沈保根二位院士外,前排左4施蘊渝,是6012校友,也是科學院院士!27個科大校友中有三個院士,應該說,科大辦學是成功的。但是,倘若有人問我,科大成功的經驗是什麽,我真答不上來。有人喜歡說,“名師出高徒”,可是732在科大學習期間,科大物理係不僅沒有名師,甚至連一個教授都沒有,當年科大是以我們這些人為主力,我們這些人在清華、北大都是學生輩的。我認為,也許艱苦奮鬥、勤奮學習,求真務實、勇於創新、民主自由、團結互助的科大精神比名師更重要,這也許正是科大成功的經驗。

注:

原載阮耀鍾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5f987f0102eala.html),此博客是2007年9月6日創建的,但是2017年2月16日被封,非常遺憾!

(本文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173d6785c0102ws2q.html)

《科大瞬間》文學城編輯部
許讚華 803 | 陶李 8112
劉揚 815 | 黃劍輝 815
滕春暉 8111 | 陳錦雄812 | 餘明強 9115
陳風雷 786 | 沈濤 822 | Jay Sun 836
 吳鈞 856 |    9015 | 林菁 8616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