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瞬間】特刊
《我們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慶
大師學風
尹協遠(5807)
1958 年我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力學係,畢業後又留校任教至今。回憶起當年的學習生活,心情總是無比的激動。我記得進校後不久,第一次開全係大會,錢學森係主任給大家講話就說,他給我們搬來了幾門重型大炮。這是指他親自為我們聘請了全國最好的大師級人物為我們上基礎課。嚴濟慈先生講授普通物理,吳文俊先生講授高等數學,蔣麗金先生講授普通化學。以後還有錢臨照先生講授近代物理,曾肯成先生講授數理方程。到了高年級,又幾乎動員了全力學所的專家,來校進行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教學。錢學森先生親自講授 “星際航行概論”, 郭永懷先生講授“邊界層理論”,林同驥先生講授“高超聲速空氣 動力學”和卞蔭貴先生講授“高速氣流傳熱”。開列出上麵的一大串名單,這恐怕是我國力學教育史上絕無僅有的盛事。我有幸能聆聽這些大師們的教誨,是我終生受益的寶貴精神財富。同時也為有這樣好的機會而未能學好,成為終生憾事。
40多年過去了,大師們授課時的音容笑貌還能依稀記起。 嚴濟慈先生上課,一口的浙江官話,雖年事已高,但聲音洪亮,抑揚頓挫。北方同學反映聽不懂他的話,但課堂上總是絕對的安 靜,每個人都在努力捕捉他的思想,認真記錄筆記。吳文俊先生上課,板書極其美觀,寫得又快又好,邊寫邊講,極少看講稿。兩塊黑板從左上角寫到右下角,擦掉,再重新從左到右一遍,這時就接近下課了,時間掌握極準。有時他也會停下來片刻,左手 托著右胳膊,用右手指摸撫著下巴,麵對黑板呈沉思狀,這是他為我們留下思考和記筆記的時間。聆聽錢學森先生講授“星際航行概論”的,有我係58、59 的頭兩屆學生,還有力學所、自動化所和部隊來的人,把自動化所的大階梯教室擠得滿滿的,總有二三百人,濟濟一堂。錢先生一口標準的北京話,把複雜的理論深入淺出地講出來,極其清楚。有時還讓助手事先準備好圖表,貼在牆上,幫助教學。當時條件很差,時常連麥克風也沒有,那 麽多人的大課是很吃力的。假如那時有了多媒體設備,一定會更加精彩。我記得他極其強調量級的估算和量綱、單位等,因為力學是一門定量的科學,火箭的設計是絲毫馬虎不得的。有的同學做練習標錯了小數點和單位,他提出了嚴肅的批評。又有一次期中測驗,成績不夠理想,他認為我們的數學和力學底子不好,這就是他提出要我們再補半年課的緣由。
他們講課風格各異,但淵博的學識,對教學認真負責的態度卻是共同的。雖然他們都是大師級人物,但絕無輕視基礎教學的思想。恰恰相反,他們都把為大學生授課看成是一件樂事和應盡的責任。他們認為搞科研的人定期去教課,一方麵可以把最新的成果融會到教學中介紹給同學;同時係統地教授基礎知識,也有利於溫故知新,厘清和升華思想,促進科研發展。不像現在有的人,提了教授就不上基礎課了,把教書看成一種負擔。
錢學森先生為我們搬來了重型大炮,因為他深知教師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之關鍵。老一輩科學家的言傳身教,他們的人格魅力,勝過無數枯燥的說教。我記得當年在同學中就盛傳郭永懷先生是力學所最用功的人,中午從來不睡午覺。我們不時會在中關村大道上看見他碩長的身影,身穿一件茄克衫,頭戴一頂鴨舌帽,斜低著腦袋大步向力學所走去。大家都非常尊敬他,他無疑是我們心中的一座高山。現在提要建設一流大學,首要的是要建設一支一流的教師隊伍,這是重中之重,關鍵之關鍵。沒有一流的老師,哪來一流的學生,我們從錢先生創建力學係時的辦學思想中不是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嗎?
當年的課程是非常重的。第一學期數學、物理、化學全上,且都以甲類要求,還外加外語、政治、物理實驗和化學實 驗,壓得我們幾乎喘不過氣來,平時晚上十一點以前宿舍基本上是無人的,星期日基本上是不休息的,都在教室裏自習。最嚴重 的時候教室內的燈徹夜通明,開夜車的還未走光,開早車的已經登堂入室。這股無形的壓力和氣氛我也不知道是如何形成的。於是不久在北京高校和中學中就傳出了“富清華,窮北大,不要命的上科大”之說。當年考試也是很嚴的,記得有一次高等數學考試,從上午八時一直考到下午三時。優是很難拿的,每次都有不少人不及格,即使這樣,也絕對沒有人去向老師說情要分數。考場上從來沒有發生過作弊現象,大家都很自覺,認為作弊是可恥的。不像現在每到期末考試,都要三令五申,還要許多人監考,作弊現象仍屢見不鮮,這在當年是怎麽也不敢想象的。這就形成了最初的‘重、緊、深’特點。當年學校強調要培養不怕苦、不怕累的奮鬥精神,嚴肅、嚴密、嚴格的“三嚴作風”和團結協作精神。這些諄諄教導在學生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重、緊、 深”好不好,可以討論。但當年的學風仍值得繼承和發揚,決不要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丟掉。
今天回顧當年這些往事,深深感覺到以錢學森、郭永懷為代表的老一輩科學家們所作的這一切為近代力學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們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他們的教育思想和實踐活動,一直影響著近代力學係的建設和發展,惠及代代師生。
我們的同學大多分配到了力學所、國防科工委的所屬的研究所或工廠和高等學校工作。無論是從事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工作,還是從事工程技術工作,他們都表現出基礎好、知識麵寬、 適應性強、有後勁,受到了用人單位的好評。他們中的多數人,成為這些單位的骨幹和帶頭人;我們係前三屆畢業生中,已有六 位佼佼者脫穎而出,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或中國工程院院士。 吾愚鈍,性內向,40年的教學生涯平淡無奇,談不上什麽成 績,但在前輩們精神的激勵下,未敢有絲毫懈怠。竭盡微薄之力,繼承傳統,做好人梯,是我唯一的心願。
摘自科大招生論壇 http://zsb.ustc.edu.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 4298
《科大瞬間》文學城編輯部
許讚華 803 | 陶李 8112
劉揚 815 | 黃劍輝 815
滕春暉 8111 | 陳錦雄812 | 餘明強 9115
陳風雷 786 | 沈濤 822 | Jay Sun 836
吳鈞 856 | 王 9015 | 林菁 8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