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瞬間

《科大瞬間》與您分享中國科大校友和教師校園內外真實、親切的回憶以及多視覺、多維度的人生感悟。
個人資料
正文

這裏的春天更美麗

(2024-06-18 16:44:18) 下一個

【科大瞬間】特刊
《我們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慶

這裏的春天更美麗

─回憶劉達書記來閩記幾件事

黃桂源(6006)

 

按語:本文作者黃桂源,科大 6006 學長。1965 年畢業後留 校,在校長辦公室一科(秘書科)任職。1975 年調回家鄉福 州市工作,曾任科大福建校友會會長,為校友會建設作出了卓 越貢獻。本文於 2003 年 9 月 23 日發表在科大校友總會的“校 友文稿”上。本書略有修訂。 

冬去春來,萬象更新,榕城的春天更加妍麗。

1984 年 4 月的一天,接到好友來電,說 “清華校長、中 國科大原黨委書記劉達來閩調研,要見見您” 。我放下手邊 工作,即刻到劉書記下榻的溫泉賓館。寒暄後,才知道他應時 任福建省委書記項南的邀請來閩,也是第二次來閩(第一次是 30 年前在林業部任職時來閩檢查林業工作)。作為清華大學 校長,省政府辦公廳找了清華在榕校友一起去機場接他,一見 麵,劉達就問這位清華校友: “你認識黃桂源、吳仲超嗎? 我要見見他們” (吳仲超係福州三中 1963 年高二超長生,劉書記破格批準錄取入學,目前在國外)。這是我們自 1972 年我因解決夫妻兩地分居,調回福州前到牛棚向他告別後的第一 次相逢,劫後餘生,感慨萬千。 

因劉達書記在榕時間很短,活動安排很緊,經多方商定於次日上午在賓館會議室召集部分科大校友見麵會,出席的有 郭鼎生老師(原外語係)、張家坤、劉富祥、陳新、陳世奇、 林鍾光、林東欽、孫建嵩、何其允、吳善寶等十多位。會上, 大家暢敘了撥亂反正後母校第二次創業的巨變和師生近況,根 據劉達書記的建議,醞釀成立福建校友會,以便更好聯絡校 友、關心母校、融入社會。中國科大福建校友會有今天的發 展,就是劉達書記此行奠定的基石。現任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副 主任張家坤校友在 2003 年校友迎春茶話會上提議明年(2004 年)福建校友會成立二十周年時,要好好慶祝一番,也寄托大家對劉達書記的緬懷,這是後話。

座談會進行了一個上午,在將結束時,劉達書記還特別提到請在閩校友幫助母校機械廠師傅陳乃木解決夫妻兩地分居調動的事。恰好張家坤校友時任省委組織部青幹處長,黨組成 員,將此任務接下了(陳乃木不久調回老家漳州市直機關車 隊,現已退休)。

會後,在省人事廳任職的 1960 級校友侯振剛找我,想單獨找劉書記征詢他兒子報考大學的事情。劉書記在臨離福州的前一天晚上,在住處會見了我們。為了節省時間,振剛校友開門見山說他兒子不久將考大學,請教報考清華還是中國科大? 劉書記回答說:我劉達從來不講假話,今晚李秘書(清華畢業生)也在場,我認為兩個大學都好,但建議你兒子報考中國科 大,道理有三,一是中國科大年輕人多,不複蓋人才,更加有朝氣;二是教員肯教有衝勁,學校采取特殊政策,實行國外進修來去自由等,人才輩出、學風好,學生勤學好問;第三,是楊振寧先生說的,中國科大下遷對合肥是件好事。侯振剛回去跟夫人潘仁慶(也是 1960 級科大校友)合計,接受了這個意 見,把大兒子送到母校,現在美國矽穀,事業有成。不僅如此,後來也把小女兒送到母校讀書,現在女婿、媳婦都是母校 校友,“一家兩代六人皆科大人”,傳為佳話。

我在母校時就熟悉劉書記一手好書法,送別時,我大膽地向他索字墨,他高興地答應回京給我寫。遺憾的是,他很忙,後來身體欠佳,生病臥床。盡管有一次我出差抽空看望了 他,但再難啟齒請他提筆賜字。現回憶此事,甚感遺憾。但他生前給馮斐老師(錢誌道副校長夫人)的墨跡“雖不盡如人 意,但求無愧我心”,是對她一生的寫照,也是對我的叮囑。 每次看到這幅字畫,我就感到沒有遺憾了。

 劉達書記永遠活在我們科大人的心中! 

 

 

1960 級科大校友黃桂源寫於 2003 年

本文網上來源

http://keda626.blog.163.com/blog/static/987794412 00912721258160/ 

 

《科大瞬間》文學城編輯部
許讚華 803 | 陶李 8112
劉揚 815 | 黃劍輝 815
滕春暉 8111 | 陳錦雄812 | 餘明強 9115
陳風雷 786 | 沈濤 822 | Jay Sun 836
 吳鈞 856 |    9015 | 林菁 8616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油翁 回複 悄悄話 科大校友之間深厚的情誼和共同的回憶,感動得我差點兩行淚。黃桂源老師的文字充滿了真誠和溫暖,期待更多這樣美好的故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