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瞬間

《科大瞬間》與您分享中國科大校友和教師校園內外真實、親切的回憶以及多視覺、多維度的人生感悟。
個人資料
正文

1.23《從核能到核電》校友新書序言摘選

(2023-04-25 16:23:43) 下一個

【科大瞬間】特刊
《我們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慶

《從核能到核電》校友新書序言摘選

王喜元(5901)

我是在家鄉參加勤工儉學勞動中得知考取中國科學技 術大學的。我就讀的高中是河南省南召縣第一中學,當時學校條件差,經費少,學校十分重視勤工儉學,經常組織學生參加勞動,既幫學校改善教學條件,又幫困難學生掙一些錢,補貼學費,張紀功校長和許多老師同學生們一起勞動。

報考大學填寫誌願時,大姐讓我報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希望我學習國家需要的尖端科學技術。19598月的一天, 天氣炎熱,我和七八個同學正在山間小路上拉木頭。學校準備蓋房子,從幾十裏外的大山裏買好了不少原木。每根原木約摸有四百到五百斤重,三到四米長,很粗。我們七手八腳將原木一個個牢牢固定在架子車上,沿著盤山小路一點一點向山下挪動,山路坡陡,彎道多,一天走不了多少路。一個人拉一輛車,上坡時要幾個人一起推,喊著號子,下坡及轉彎處則要十分小心,路邊的懸崖隨處可見。幾天來,豔陽高照,汗流浹背,滿身灰土。忽然,前方遠處山坡上有人朝我們叫喊:“王喜元!王喜元!你考上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了!”衝著聲音,我鼓足了勁,一口氣拉著車子衝上了山坡。原來,學校接到錄取通知書後,張紀功校長派 專人送通知來了。

正在為沒有路費發愁時,學校發了勤工儉學的錢,又補助了15元,我和弟弟一起3元錢賣掉了一床被子,踏上了去北京的路。我就讀於科大原子核係(5901),後來為了保密,改稱近代物理係,靠助學金幫助讀完了5年課程。那時的中國科大學生裏,貧窮孩子占的比例很大,有的同學光著腳。記得九月初的開學典禮大會上,郭沫若校長專門講到了這件事,聽得出他愛惜這些學生,並表示學校將幫助貧窮孩子上好大學,提醒光著腳丫的學生走路時要小心,不要紮破了腳。郭老的講話總是麵很寬的,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其中我記得他講到了對待勞動的態度問題,他說:在共產主義社會裏,人們將把勞動作為自己的第一需要,那時的人們必將達到這樣高尚的境界。他的這一論述,終生難忘。開學典禮大會上,鬱文書記談了他對學生的殷切希望,其中有一句話我記得很清楚,他說:“青年人應當認真地生活”,希望大家努力學習,報效黨和人民。

在中國科大的五年裏,國家曾發生連續3年的嚴重經濟困難,吃不飽,許多學生浮腫。期間,郭老曾在學生食堂就餐,了解情況,想辦法改善夥食;我們的係主任、紅軍長征十七勇士之一的李友林(大校)曾邀請勞動部長何長工(他 的老上級)來校講長征的故事,勉勵我們不要怕艱苦,對前途要充滿信心,李主任自己曾經悄悄地撿學生食堂扔掉的白菜幫子回家,他的孩子同樣吃不飽;共青團經常組織大家到隔壁的八寶山瞻仰烈士墓......年輕人的心靈在潛移默化中進一步得到升華。

上二年級時,感覺體質開始下降,後來,發現坐在教室靠後一點位置上已經看不清黑板上的字,眼睛近視了。為了堅持學習,也為了應對將來可能會麵臨的惡劣環境,從那時起,我開始了終生艱苦鍛煉身體的生活。畢業前夕,我們係的錢三強主任、力學係的錢學森主任分別向我們做了各兩個半天的長時間講話,他們兩位是大家心中敬仰的科學家。在講話中,他們用自己的經曆表述了對國家的赤膽忠心,對科學的熱烈追求,以及對人生的感悟,他們成為我終生追求的榜樣。

1964年,聽了陳毅外長的兩次講話,他的四川口音給人 留下了深刻印象。他通過介紹國際形勢,使人感到一個國家強盛的重要性,並詼諧地說,中國沒有核武器,他這個外交部長就腰杆不硬,就不好當。他還講了許多做人的道理,特別強調人要勤奮,要為人正直。他的講話令人振奮,有使命感,在此後的人生中成為時時鞭策自己的力量。畢業分配時, 同學們爭相報名到最艱苦的地方去,我們5901實驗原子核物理專業的同學們爭相報名到青海核武器研製基地去,到西北其他核基地去。我同大家一樣,要求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報效祖國的時刻到了。在我告別母校前夕,周恩來總理和彭真市長向首都高校的應屆畢業生做了專場報告,勉勵大家繼續努力學習,努力工作,為祖國做出貢獻。那次會後不久,學校批準我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回顧自己的人生曆程,我感悟到,中學和大學時期是人生的關鍵階段。我的中學時代是在困苦中度過的,貧窮落後的山區生活加上學校校長、老師的艱苦奮鬥、敬業精神在腦海中留下了深深印記,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價值觀:人生要有所貢獻,隻有不怕吃苦才能有所成就。進入中國科大學習的五年中,除了學習到許多專業知識外,學校的係統馬列主義、 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教育,以及許多先輩的言傳身教,使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最終形成,這對一個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在我離開母校後的五十多年中,順利時總會想到母校, 困難時更會想到母校,想到母校留給我的記憶、鞭策和力量。 在我從事核武器研製事業的十七年裏,每當麵臨艱難困苦時, 就會想起這些,堅持下去;回到地方工作後的二十多年裏, 也是每當麵臨艱難困苦時,我就會想起這些,堅持下來,就這樣,一直走到今天。(編者有刪改)

200711

(本文來源: http://zsb.ustc.edu.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298)

《科大瞬間》文學城編輯部
許讚華 803 | 陶李 8112
劉揚 815 | 黃劍輝 815
滕春暉 8111 | 陳錦雄812 | 餘明強 9115
陳風雷 786 | 沈濤 822 | Jay Sun 836
吳鈞 856 | 王9015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