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瞬間

《科大瞬間》與您分享中國科大校友和教師校園內外真實、親切的回憶以及多視覺、多維度的人生感悟。
個人資料
正文

1.22 中國科大高分子物理教學60年記

(2023-04-23 22:53:24) 下一個

【科大瞬間】特刊
《我們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慶

中國科大高分子物理教學60年記  
何平笙(58103)

一、曆史沿革:世界上第一個高分子係

作為我校58級首屆高分子物理(以下簡稱高物)專業的學生,我畢業後留校任教,從事高分子物理專業課的教學。一晃一個甲子過去了,其間,得到過大師的耳提麵命,做過他們的助教,編寫過暢銷教材,撰寫了眾多教學研究論文,獲得過校級、省級以及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把高分子物理課程申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被評為校級和省級教學名師,組織過多次教學研討會,走出校門到兄弟院校和研究所講學(課)等等經曆,還曆曆在目。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下簡稱中國科大)建校之初就建置了高分子化學和高分子物理係(以下簡稱高分子係),這是世界上第一個獨立設置的有關高分子學科的係,記得當時有多所國外的大學來函要求我們提供詳細建製和課程大綱等。開始,高分子係下設高分子物理化學專業和高分子物理專業,隨後就把這兩個專業合並高分子物理專業,是我國高校中唯一一個設立的高分子物理專業。教研室主任是我國高分子物理的領軍人物錢人元院士(也是我們高分子係的副主任)。
 
考慮到高分子物理要求比較多的數學物理基礎,我們專業的《高等數學》課學製為3年,《普通物理》則是與我校的力學專業學生一起,由嚴濟慈(中科院副院長)授課,第三年的原子物理是錢臨照院士講授,三年數學、物理課程結束後,又由方勵之院士上了一個學期的《量子化學》。在如此繁重的數學物理課程外,無機化學(王葆仁院士講授)、分析化學(尹方教授講授)、有機化學(劉達夫教授講授)、物理化學(錢人元院士講授)、高分子化學等化學課程,與化學係的學生一樣,屬於必修的基礎課。
 
高分子物理專業的教學和課程設置,都是中科院化學研究所,特別是錢人元院士親自安排的。1960年開始上《物理化學》課就由錢人元院士親自授課,整整一年,緊接著的《高分子物理化學》和《高分子物理》專業課中的《高分子鏈的構象統計》、《高分子溶液》和《高聚物的力學性能》課也都由錢人元院士親自授課。本人手頭仍然保留著當年《高分子物理》課120學時的教學大綱(見圖1)。

 二、高分子物理係列教材 

出版中文教材和英文教材長期的教學使得我們深深感到“教材是教學之本”,編寫一本好的教材是教學改革的根本之一,一本優秀的教材會影響好幾代的學生。在錢人元講課筆記的基礎上,我們編寫了《高聚物的結構與性能》一書,並在 1981 年由科學出版社出版。該書廣受讀者的歡迎,並被很多高校選為高分子物理課程的教材,以及中科院係統各研究所考研的必讀參考書。 


圖 1 為58級開設120學時的專業課《高分子物理》的教學大綱。其中,《高分子鏈的構象統計》、《高聚物的力學性質》和《高分子溶液性質》課由錢人元院士講授,《高分子的聚集態結構》由徐端夫院士講授,《高聚物的解(介)電性質》由沈壽彭教授講授。

該書曾多次印刷,並在1995年出了第二版,對我國高分子物理的教學的影響一直延續至今(圖 2)。根據幾十年科大本科教學和研究實踐,以及10年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的研究生教學,編寫出《新編高聚物的結構與性能》,於2009年以國家級精品課程教材名義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由於《新編高聚物的結構與性能》添加了高分子物理最新的科研成果,盡可能收集了我國科學家對高分子物理學科的新視角和新觀點,也把我們十幾年對高分子物理課程教學研究、高分子物理的理解寫入了教材,迅速為廣大讀者所認可,至今已第7次印刷。

2010年《新編高聚物的結構與性能》被呈送到德國參加法蘭克福國際書展,被英國 Alpha Science 出版社選中,要求購買版權,在英國出版。通過約3年的努力翻譯,該書的英文版(圖3)終於在2014年於倫敦出版,全世界發行。這是我國高分子學科的專業教材第一次在國外出版發行。


圖2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高聚物的結構與性能》的第一和第二版(1981年和1995年),以及《新編高聚物的結構與性能》(2009年)


圖3 由 He Pingsheng(何 平 笙 )編著的高分子物理英文教材《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Polymers》於2014年在英國倫敦出版,全世界發行。

走向世界一直是我國高分子界同仁的夢想。我國高分子物理的研究已在國際高分子界占有一席之地,取得了若幹國際前沿性的研究成果,並在高分子物理領域提出了若幹新概念,形成了中國高分子物理學派。在高分子物理教學方麵,最早我們所用的教材都是外國人編寫的,1980 年後國內撰寫的教材多了起來,如何讓教材走出國門呢?正好,經過我校高分子物理教研室同仁在高分子物理的教學研究方麵的倍加努力, 研究成果榮獲國家級和省級大獎,使該課程成為國家級精品課程學。另外,我們撰寫的大量吸收國內科研成果和我校教學研究成果的英文版教材《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Polymers》,對推介我國高分子物理的成就,以及我國高分子學科的教學起到積極的作用。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對高分子專業知識和英文能力複合人才的旺盛需求,《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Polymers》的出版,為用英文講授高分子物理課程提供了合宜的課本,對提高我國高分子學科學生專業英文水平,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高分子科學人才有所裨益。

至此,我們已編寫出版了本科生實驗教材、本科生輔導教材、研究生教材、英文版教材和供研究生閱讀的學術專著,形成了中國科大高分子物理專業學生用的係列教材體係,包括:彭建邦,何平笙,《高分子鏈的構象統計學》(合肥:中國科大出版社,2006);《高分子物理實驗》(合肥:中國科大出版社,何平笙,楊海洋,朱平平,瞿保均,第一版,2002;楊海洋,朱平平,何平笙,第二版 2008);朱平平,何平笙,楊海洋,《高分子物理重點難點釋義》(合肥:中國科大出版社,2011);柯船楊,何平笙《高分子物理教程》(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何平笙,《高聚物的力學性能》(合肥:中國科大出版社,第一版,1997,2004 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審定推薦為全國研究生教學用書,第二版 2008);何平笙,《二維狀態下的聚合》(合肥:中國科大出版社,2008);何平笙,金邦坤,李春娥,《熱固性樹脂和樹脂基複合材料的固化》(合肥:中國科大出版社,2011);董炎明,朱平平,徐世愛,《高分子結構與性能》(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11);馬德柱,《聚合物的結構與性能(結構篇)、(性能篇)》(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圖 4)。2001 年合編《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化學類科目考試綱要》(合肥:中國科大出版社,第一版,2001;第二版,2002)是中科院和中國科大研究生入學考試指導用書,也是重要的教學參考書之一。其實早在上世紀 80 年代中國科大高分子物理專業的老師們就積極從事教材的編寫、國外著名教材的翻譯、有關輔助材料的編寫出版。譬如:1988 年出版,呂錫慈《高分子材料的強度與破壞》(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1986 年何平笙等翻譯出版《熱塑性塑料的性能與設計》(北京:科學出版社);1981 年何平笙,周漪琴,韓哲文,沈麗君編寫《英漢高分子詞匯第二版》(北京:科學出版社);何平笙參與編寫《英漢化學化工詞匯,第四版》、《英漢流變學詞匯》(均為北京:科學出版社);何平笙參與翻譯《固體高聚物的力學性能》(北京:科學出版社,第一版 1980,第二版 1988)等等。特別要提出的是朱平平、何平笙花大力氣翻譯了被稱之為“高分子科學的聖經”的 Flory 經典著作《Principle of Polymer Chemistry》,將在年內由中國科大出版社出版。


圖4中國科大高分子物理本科學生和研究生係列教材、參考書及參與翻譯編輯的有關輔助書籍

從事本學科的科學研究是寫出有深度好教材的必要條件之一。我們從事教學研究的同時,也積極開展高分子學科前沿研究,曾7次申請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因此在書中不但有全麵的對高聚物結構與性能總體把握,也把涉及我們科研工作的有用知識寫進了教材。比如,多少年來高聚物都是非晶或半晶的,並且由於結晶性高聚物的折疊鏈結構是如此普遍,在一個時期裏竟認為不存在完整的高聚物單晶。事實是,高聚物結晶都是先聚合後結晶的,很長的大分子鏈不易規整排列,細長而蜷曲的高分子鏈要在三維空間中排列整齊形成晶體確是一件很難的事。把逆向思維的道理用在高聚物結晶上,就是先把單體排列整齊後再令它們發生聚合,即先把單體培養成單晶體,再令單體單晶聚合就可得到厘米尺寸、100%結晶和完全伸直鏈的高聚物單晶體。因此,在我們的書裏不但有不同結晶條件(不同濃度的溶液或熔體,高壓下以及攪拌下)下的結晶形態,還有了不同結晶方式(先聚合後結晶,先結晶後聚合)下高聚物結晶形態的內容。
 
我們緊密結合科研成果提供了一般教材上沒有的新觀點和新資料圖片。譬如,(1)提供了球晶的電鏡照片。圖中球形的聚乙烯晶體很形象,比傳統的消光黑十字照片更直觀、更能說明球晶的形態。(2)介紹了高聚物宏觀單晶。雙(對甲苯磺酸)-2,4-已二炔-1,6-二醇酯(TS),在丙酮溶液緩慢蒸發可培養得到大晶體,極大尺寸已達 26mm。在加熱或紫外光輻照下 TS 宏觀單晶體就直接聚合成它的聚合物 PTS 宏觀單晶體(圖5)。

我們還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單分子膜和 LB 膜的聚合”和“熱固性樹脂和樹脂基複合材料的固化”撰寫成專著(科大校友文庫),開設了相應的研究生課程,和具有我校特色的本科生實驗。


圖5左圖為聚雙(對甲苯磺酸)-2,4-已二炔-1,6-二醇酯(PTS)宏觀單晶體。極大尺寸已達 26mm.呈紫黑色和有金屬光澤,特別是大分子鏈不是垂直於晶麵而是平躺在晶麵內。

三、教學是需要研究的

公開發表教學研究論文50餘篇長期的教學實踐使我們深深體會到“教學是需要研究的”。我們針對當前寬學科、廣基礎的普遍要求,開展了大量有關高分子學科的教學研究,進行有關高分子科學專門人才的培養,合理安排本科、碩士、博士階段課程。
 
本科階段:除了加強學術基礎課的教學外(如加開了統計物理、連續介質力學課程),主要的是讓學生理解該學科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使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
 
碩士階段:在數學上要達到“能就高分子物理的問題與數學工作者交談得來”;在物理上要達到“能就高分子物理的問題與物理工作者交談得來”。每位碩士生導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實驗數據基礎上向一定的理論問題跨進,從定性的解釋實驗事實向定量的理論模型跨進。

博士生培養:博士生導師要對學生提出加深自己數理基礎的要求,指定高水平的高分子物理理論專著讓博士生自學。在數學和物理上達到的要求就是“能運用數學工具解決高分子物理的實際問題”和“能對高分子物理的具體問題提出清晰的物理模型”。博士生論文除了有實驗結果方麵的創新外,更要有理論的創新。
 
高分子學科包括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工程互有關聯的三部分,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高分子工業。高分子化學是把小分子單體聚合成高分子,而主要作為材料來使用的高分子科學與一般的化學學科不盡相同,人們主要利用高分子材料的物理力學性能而不是它們的化學性能。高分子化合物僅僅是高分子製品的半成品原料,要使它們成為實用的製品,通常都有加工成型(主要是物理變化而不是化學變化)這一道重要的工序。如果說高分子合成主要還是合成化學的範疇,那麽,在高分子加工成型中更多的將是涉及物理學科範疇的內容。高分子學科就是揭示結構與性能之間的內在聯係及其基本規律,以期對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加工成型、測試、選材提供理論依據。

我們還探討了高分子係學生(特別是高分子物理人才)所需的數理化和工程技術基礎知識。
 
化學方麵:與普通化學係的學生一樣,無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有機化學、結構化學、高分子化學應該是必學課程。對化學的要求是:掌握四大化學基本知識;掌握相當的化學合成技能;有運用物理和數學工具解決化學問題的強烈願望。

物理方麵:普通物理、統計物理、理論物理、固體物理、連續介質力學等課程要學習。對物理的要求是:能理解已有高分子理論的物理圖象;能就高分子物理的問題與物理工作者交談得來;能對高分子物理的具體問題提出清晰的物理模型。

數學方麵:應學習高等數學、線性代數和矩陣、概率論、複變函數和數理方程。對數學的要求是:能“硬著頭皮”把有關高分子物理的理論論文讀下來,不“怕”或不“怵”數學符號和術語;能就高分子物理的問題與數學工作者交談得起來;能運用數學工具解決高分子物理的實際問題。

工程技術方麵:要掌握電子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和機械製圖。對工程技術的要求是:能看懂電子線路、機械製圖和電腦程序;能應用所學知識設計製作小配件;能根據需要自己設計專用儀器,包括電腦軟件、接口。理想的情況是: 加寬高分子物理學生的數理基礎內容。有目的地選擇為本專業學生所必需的高等數學、概率統計、數理方程、普通物理、理論物理、固體物理等基礎課程,在不加重學生負擔的前提下,使他們真正學到今後工作中所必需的寬廣的數理基礎; 精心選擇高分子物理學生的化學課程內容,選刪傳統的四大化學中龐雜的教學內容; 加強高分子物理學生工程技術課程內容,選學諸如計算機、網絡技術、電子技術、近代物理分析方法等課程。在打好上述數、理、化、技基礎課的基礎上,重點培養學生對高分子材料結構與性能之間的關係(通過分子運動)和材料性能與製品性能的關係(通過製品設計)的深刻理解和解決科研和工程技術問題的能力。
 
這樣,我們以培養高分子學生為目標,對數理化課程關鍵內容進行深入研究和選擇,對專業基礎內容進行重點構思和專業課內容進行有目的的擴展的教學改革,真正體現如下特點和創新:數理基礎有所加強, 以適應高分子科學中日益見多的物理內容;化學基礎有所精選,以保證不增加學生的負擔;工程技術基礎有所加強,以適應解決工程技術問題對技術手段的需求;專業思想有所更新,在已有“結構與性能” 關係的基礎上,強調“材料性能與製品性能”的關係,以適應二十一世紀材料科學世界範圍的競爭。
 
“高聚物的結構與性能”課程是以高聚物為對象,涵蓋全部物理的內容,頭緒繁多,概念抽象,被大家公認是一門難講的課程,但是高分子物理是當今凝聚態物理中最為活躍和最有希望獲得突破的領域。“高聚物的結構與性能”揭示結構與性能之間的內在聯係及其基本規律,以期對高聚物材料的合成、加工成型、測試、選材、合理使用和開發提供理論依據。十幾年來,我們在國內外期刊上公開發表的教學研究論文達 50 多篇(圖 6),這些教學研究的內容也都呈現在了所編的教材中。譬如,明確提出了“三個層次的高聚物結構與性能關係”,即通過分子運動聯係的“分子結構與材料性能”關係,通過產品設計聯係的“凝聚態結構與製品性能”關係,以及通過凝聚態物理知識來聯係的“電子態結構與材料功能”關係,解決了傳統教材上隻講授“分子結構與材料性能” 知識的局限性。又如,把大家熟悉的 WLF 方程提高到“高聚物特殊的運動單元——鏈段運動所服從的特殊溫度依賴關係”的高度來認識,指出由於高分子鏈的“大”,引起的質變是新的結構參數“柔性”的產生,從而產生高聚物特有的橡膠高彈性,並具有自己特有的服從規律,即鏈段運動的溫度依賴關係——WLF 方程,而不是普適的阿倫尼烏斯方程。


圖6 左圖是部分教學研究論文的照片,右圖是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司 2004 年通告我校編著的《高聚物的力學性能》為全國研究生教學用書

高分子科學畢竟是一門實驗科學,為此我們也花費較大精力研究《高分子物理實驗》課的教學。我們是全國第一個在高分子物理實驗課中引入計算機模擬,目前已開設5個計算機模擬實驗。我們盡量自己裝配學生實驗裝置,開發學生的動手能力,特別是利用自主研製的科研裝置樹脂固化儀為學生開出了有關的實驗。我們還把高聚物特稀溶液黏度測定的創新方法引入到實驗中來。最值得指出的是我們首次提出了選用實驗的4原則,即:教學實驗應該充分揭示高聚物和小分子化合物在結構與性能上的顯著差別;教學實驗應以自己動手搭配裝置為原則;教學實驗應及時反映高分子物理的研究成果;把計算機技術引入到實驗教學中去,達到實體分子模型不可能達到的效果。這些原則得到了廣泛認可。

高分子物理(及其配套的《高分子物理實驗》)則是一門專業課,相對來說是門小課,受益麵也不大,但難講難學。我們抱著精益求精的精神,對課程本身內容深入理解,參照該學科的世界進展,一點一滴地深挖課程內涵,寫出數十篇教學研究論文公開發表。因為我們知道盡管蘇州的拙政園與北京頤和園相比非常小,但拙政園布局巧妙、精雕細琢,一池一石、一亭一閣,恰到好處,同樣被世界所認可,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我們就是把高分子物理這門專業課程做成了像拙政園那樣的精致園林。

四、輻射和示範:召開全國會議和走出去上課 

我們深深感到高分子物理教學水平的全麵提高才是我國高分子學科發展的正道。俗語說得好: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我們在開展的教學實踐和教學研究過程中,一直秉承“走出科大,全國受益”的理念,或積極參加全國高分子學術報告會交流我們的教學心得;或直接召開有關的教學研究和教材編寫的研討會;或公開發表體現我們教學思想的教研論文;或赴兄弟院校和中科院的研究所上課,等等。具體有1999年7月在高分子物理暑期國際高級研討班(上海)上開講 “高分子物理的幾個教學問題”;2002年 9月在全國大學本科《高分子物理》課程骨幹教師培訓班(上海)開講示範課;2003年10月在全國高分子學術年會(杭州)上作有關高分子教學及研究的分會邀請報告;2003年4月為安徽建工學院高校本科生作“高分子物理”專題報告;2004年5月在“2004年全國高分子物理教學示範課和實驗課研討班” 上作主題報告和開講示範課;2004年6月赴淮南安徽理工大學作“高分子物理”專題報告等等。
 
我們多次召開省內乃至全國高校有關高分子物理的教學研討會。譬如,2008年召開了安徽高分子物理實驗研討會;2009 年召開了“全國高分子物理及實驗教材編寫研討會”(圖7)。探討高分子物理本科教材、研究生教材和研究閱讀參考書、輔導教材、實驗教材的編寫經驗。來自全國高分子物理及實驗教學一線的近五十位老師出席了會議,其中有多位國家級精品課程負責人、教學名師、教育部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教學分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以及深受學生喜歡的教師們,他們大都編著有多本教材,有著豐富的教材編寫經驗。


圖7 2009年我們召開了“全國高分子物理及實驗教材編寫研討會”。多位國家級精品課程負責人、教學名師、教育部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教學分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教學分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等有豐富教材編寫經驗的老師參加了會議。

我們在國內率先開出的有關高分子物理實驗的計算機模擬實驗,很受兄弟院校的歡迎,他們紛紛引入這些實驗,我們都是無償提供軟件編碼資料,甚至接受兄弟院校的老師培訓。

我們多次受邀赴兄弟高校(深圳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理工大學、安徽建築大學)和中科院的研究所講授高分子物理課程。其中2003-2012年連續十年赴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上《高聚物的結構與性能》研究生課程(80學時),受到所方和研究生的廣泛好評,並由此被評為全院辦校、所係結合的先進典型。2004年,應邀赴安徽理工大學講授本科生課《高聚物的結構與性能》(50 學時),最近的有 2015 年和2016年兩次赴深圳大學材料學院上《高分子物理》課、2017年又赴廣州華南理工大學為青年教師上《高分子物理》示範課程 40 學時(圖8)。


圖8 我們多次受邀赴兄弟高校(合肥工業大學、安徽理工大學、安徽建築大學)和研究所講授高分子物理課程。其中2003-2012年連續十年赴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上《高聚物的結構與性能》研究生課程。2015年和 2016年赴深圳大學上《高分子物理》課、2017年又赴廣州華南理工大學為青年教師上《高分子物理》示範課程。


圖9《高聚物的結構與性能》多媒體教學課件頁麵,以及高分子物理實驗的網站

五、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手段是現代教學的標誌,我們也及時組織人員開展高分子物理教學課件的製作。盡管還不夠完善,但部分內容發布在校園網上,配合課堂教學,起到直觀、生動、易理解掌握的作用,很受學生歡迎。現在我們的國家精品課程“高聚物的結構與性能”和省級精品課程“高分子物理實驗”都有專門的網站(圖 9),內容廣泛,教師和學生互動,也為全國高分子界人員提供了一個互動的平台。

六、得到廣泛認可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省級教學成果獎、國家級精品課程和省級精品課程鑒於高分子物理教研室全體同仁的共同努力,我們的高分子物理(高聚物的結構與性能)課教學思想、教材編寫、教學內容和教學研究獲得了校、省、中科院乃至國家層麵的廣泛認可。

《高聚物的結構與性能》課在 2005年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高分子物理實驗》課在 2008 年被評為安徽省級精品課程。是我校一個基層單位有兩門課分別榮獲國家級和省級精品課程的專業教研室。 2005年《全麵提升高分子物理重點課程的教學質量》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以及安徽省教學成果省級一等獎),2008年《高分子物理實驗精品課程的全麵深化及示範作用》榮獲安徽省教學成果省級一等獎,2010年《高聚物的結構與性能及相關課程教材的持續建設及輻射與示範作用》榮獲安徽省教學成果省級特等獎(以及中國科大校級教學成果特等獎)(圖10)。


圖10 由何平笙,朱平平和楊海洋完成的《全麵提升高分子物理重點課程的教學質量》,2005年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008年我們的《高分子物理實驗精品課程及其教材建設》獲中國科大教學成果特等獎,2008 年和 2010 年《高分子物理實驗精品課程的全麵深化及示範作用》和《高聚物的結構與性能及相關課程教材的持續建設及其輻射的示範作用》再次分別獲得安徽省教學成果獎省級一等獎和省級特等獎

2012年“熱固性樹脂和樹脂基複合材料的固化”一書榮獲《華東地區大學出版社第九屆優秀教材、學術著作二等獎》,“高分子溶液黏度測定的實驗改進及黏度法對高分子間相互作用的分析和表征”獲 2003年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三等獎,2004年論文“高分子極稀溶液黏度測定的實驗改進”榮獲第三屆《化學通報》優秀論文獎。何平笙教授和朱平平教授前後被評為安徽省教學名師、中國科大教學名師以及榮獲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圖11)。


圖11 2005年何平笙榮獲安徽省教學名師稱號。2004年榮獲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和 2012年“熱固性樹脂和樹脂基複合材料的固化”一書榮獲《華東地區大學出版社第九屆優秀教材、學術著作二等獎》

七、學生受益:科研能力快速提升

教學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國家建設的高素質技術人才,學生才是教學成果的最大受益者。高分子係學生對我們的課程教學滿意程度高,反應良好。具體表現為:(1)數理化基礎紮實。2000年-2004年,高分子係近 4 年來學生畢業後攻讀國內外研究生的人數比例分別達 66%、 85%、87%和 70%,受到接受單位的好評。(2)在專業課時有良好的實驗技術訓練。高年級學生在大學最後一年就參加老師的科研活動,並取得很好成果。如 01級本科生程義雲同學在我們專業課實驗室利用業餘時間參加科研工作,很快就具備了基本科研能力,在本科階段就以第一作者名義發表了學術論文5篇,現在已經成長為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的一名教授。95級高分子物理專業畢業生鄒剛教授(留校任教)已在世界頂級期刊Nature(子刊)上發表了兩篇學術論文,等等。

最後,願把已保存了55年的紀念高分子係首屆畢業的背心照片給大家看看(圖 12)。背心印的數字“10”就是當時高分子係的編號(10 係)。歲月如梭,無暇回首。但願我們的中國科大永葆青春,始終站在世界科技的最前沿,也願我們高分子係越辦越好,以及全體58級的首屆畢業生身體健康,闔家幸福。


圖12高分子係(10係)首屆畢業紀念背心

謹以此文紀念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成立60周年!

寫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園本部2017年8月

科大瞬間》文學城編輯部
許讚華 803 | 陶李 8112
劉揚 815 | 黃劍輝 815
滕春暉 8111 | 陳錦雄812 | 餘明強 9115
陳風雷 786 | 沈濤 822 | Jay Sun 836
吳鈞 856 | 王9015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