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瞬間

《科大瞬間》與您分享中國科大校友和教師校園內外真實、親切的回憶以及多視覺、多維度的人生感悟。
個人資料
正文

1.15 我挑著木箱上中國科大

(2023-03-31 11:26:42) 下一個

【科大瞬間】 特刊

《我們心中的科大》—— 建校60周年慶

我挑著木箱上中國科大

林德應(5805)

時光飛快地流逝,六十載光陰一晃而過,想起 1958 年上科大的情景,還是曆曆在目。八月的一天,我在田間種菜, 走在附近大路上的鄰居喊我,說是磨頭街上有我一封信。我快步走去拿,拆開一看,是給我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入學通知書,我非常高興。但我母親說:北京那麽遠,你又沒有出過遠門,走丟了怎麽辦?再說家裏又沒有錢,怎麽上學。還好,大隊書記知道這件事以後,借給我60 元錢,於是我就有錢上學了。上學時,我挑著擔子,一頭是木箱,裝著衣服等, 一頭是棉被,高高興興上學去了。從福建農村老家到北京,曆時五天。路費花30多元,在當時是一筆巨資。我7歲時父 親早逝,母親寡居,家裏經濟困難。我去科大三年,大三讀完第一次回家,讀完五年大學畢業後,一位老師借我路費, 第二次回家。工作後才還了大隊60元錢。

  郭沫若是當時的校長,他愛生如子,捐贈他自己的兩萬元稿費,幫助缺衣少被的學生過冬。郭校長來科大,在學生食堂與同學們一起用餐。有一次有個同學說:郭校長,你一來學校,食堂就吃得特別好,你走了,就沒有這麽好了。郭校長聽了,隻是笑一笑。那時,國家給學生的最高助學金是每人每月15 元。除了夥食費每人每月交 12.5元,剩下的2.5元作零用費。那時的錢很值錢,每月12.5元的夥食費,就可以吃得很好,大概能頂得過現在的800-1000元。59年後, 國家經濟困難,個個吃不飽飯,經常挨餓,但同學們依然刻 苦學習。 

科大是大師雲集的地方,一些我國最有名的科學家和專家學者,都親自給學生上課,而且往往是親自上基礎課。錢學森是科大的力學係主任,他有時還會給全校師生做報告。 因為機會難得,我每次都會去認真聽講。我還自學了錢學森在美國論著的《工程控製論》,很受啟發,增長了不少高科技知識。嚴濟慈教普通物理課,有時也會給全校師生做物理方麵的報告,不過次數沒有錢學森的多。華羅庚是數學係主任,我也去聽過他的講課。我是無線電電子學係的,係主任是科學院電子所的所長顧德歡,他沒有教課,很少來學校。 陳芳允是我們的電子課程的老師,他是863計劃的4個倡導者之一,後來是我國衛星係統的總設計師。他以前在英國留學,擔任過馬可尼公司的工程師。吳有訓是我們的普通物理課的老師,他以前留學歐洲,是國際有名的物理學家。他的講課生動、活潑、有趣,我們很喜歡聽他上課。這些科技老前輩的不同風格的講課,給我們同學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鬱文是當時科大的黨委書記,為人寬厚。60年代困難時期,大學生每人每月隻供應半斤糕點。有一次,有個同學在宿舍,把其他同學的糕點偷吃了,被發現。鬱文在一次全校報告中提到這事,他說:國家經濟困難,難免發生這類事情, 隻要承認錯誤就行了,隻要稍加批評教育,以後改正就行了,不要把事情看得太嚴重,不要給予處分,更不要胡亂上綱上線。

科大當時的學製是五年,頭三年上基礎課:主要是普通物理、普通化學、高等數學、機械製圖、電動力學、理論力學、量子力學。我在科大時,物理、數學、化學、四大力學的成績一直是穩居全係第一。接著上一年半專業課,我學的專業課是:微波、天線、電波傳播等。五年級下學期做畢業論文。那是1963年上半年,我在科學院電子所天線室做畢業論文。室主任曾獻澤對我的畢業論文比較滿意。他要我畢業後留在電子所工作,我當然很高興留電子所工作。

在科大五年的學習,我掌握了紮紮實實的理工科基礎知識。科大所係結合、理實交融、理工結合的教學,對培養我的創新能力,極為有益,使我以後在航天部的高科技工作中得心應手、非常順暢。當時,黨中央作出戰略決策,要搞原子彈、導彈、衛星等高科技戰略性武器,需要電子技術專業的人才。1965年底,電子所集體並入航天部5504所。我主要從事衛星、洲際導彈的無線電測控技術,設計自動跟蹤天線係統,用於地麵站自動跟蹤高空飛行的衛星和洲際導彈。 這些自動跟蹤天線係統中的電子部分都是我設計的。當時, 這種獨創性設計的“自動跟蹤傳感器”,在世界上也是獨一 無二的。有了這種高性能的“自動跟蹤傳感器”,我國各衛星地麵站的自動跟蹤係統,一直工作得很穩定,可靠性很高, 靈敏度也很好。這種“自動跟蹤傳感器”,接著又在我國第一次向太平洋發射洲際導彈時,派上了大用場,成為成功鎖定洲際導彈運行軌跡的引導係統。 因為在自動測控方麵和其它技術工作方麵做出的重大貢獻,我多次受到表彰、立功受獎。而這些貢獻,都是源於母校的教育培養。今年是科大60周年慶,作為科大首屆畢業生,60年前校園生活曆曆在目,勾起了許多鮮活的回憶,以此拙文,獻給科大,願母校越辦越好!

2018429

 

照片說明:80 年代中期,我國開始研發無人機,無人機 由當時的西安航空學院研製,機上的電子測控、攝像、和圖 像向地麵無線傳輸的係統由重慶大學的楊士中教授擔任總 設計師。楊邀請我去科學院上海華東分院光機所參加方案論 證會。

  以上照片是論證會期間合影,左起:林德應、陳芳允院士(我的老師)、楊士中院士。

《科大瞬間》文學城編輯部
許讚華 803 | 陶李 8112
劉揚 815 | 黃劍輝 815
滕春暉 8111 | 陳錦雄812 | 餘明強 9115
陳風雷 786 | 沈濤 822 | Jay Sun 836
吳鈞 856 | 王9015

投稿郵箱:kedashunjian@163.com
公眾微信號:USTCMoment2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