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瞬間】特刊
《我們心中的科大》-- 建校60周年慶
感受外語
幸勇(5802)
上世紀五十年代,在中國科技大學讀書,外語是必修課之一,學校要求畢業生掌握兩門外語。在中國科學院工作,外語是重要工具。晉升助理研究員的硬件之一,就是要熟練
掌握兩門外語,研究員要4 門外語。所以,筆者在學生時代和工作期間,學外語、應用外語占了相當多時間。本文主要回顧學習和應用外語的一些親曆趣事。
學過四門外語
1950 年代,我國跟英美等資本主義國家沒有外交關係。那時侯,外語似乎也有“階級性”,英語被視為“資本主義語言”,俄語才是“社會主義”。1952 年實行統一招生,我考上初中,上半年開始學英語,下半年便“接上級通知,初中不設外語課”。高中學了3 年俄語,並參加了高考。在中國科技大學又學了3 年俄語,1961 年學校舉行俄語“過關”考試,我僥幸過關。四年級開始學了兩年英語(當時中國科技大學學製為五年)。1961 年,中國科技大學成立了中關村分部,58 屆搬遷到分部上課,並到中國科學院相應研究所做畢業論文。我們技術物理係(5802 係)對口物理所。在參觀物理所過程中,看到實驗室研究人員閱讀的資料多數是外文的;圖書館的圖書、期刊,絕大部分也是英、俄、德、法、日等外國文的。我們感到,在中國科學院工作不懂得幾門外語不行,從而也理解學校為什麽要求畢業生掌握兩門外語了。
1963 年我畢業分配在中國科學院上海冶金研究所工作。一進研究所便進行了數理化“摸底”考試和俄語“過關”考試,第二年過英語“關”。1965 年,上海冶金研究所接受
了國家下達“半導體集成電路研製”任務,我是15 人研製組成員之一。半導體集成電路是美國仙童(Fairchild)公司於1958 年研製成功的,1961 年摩托羅拉(Motorola)公司大批量生產集成電路並首先推向市場。那時,我們能讀到的集成電路資料,期刊如《固體工藝》(Solid State Technology),書籍如《集成電路設計原理和製造(Integrated Circits,Design Principles and Fabricatian),幾乎都是英文的,少量是日文,見不到俄文。所以,我從1965 年開始,除繼續學習英語外,還學習了日語。1972 年上海人廣播電台開設法語教學,我開始自學法語。
在上海工作期間,翻譯了200 多萬字技術資料,有些被收入專題集中,例如,重慶科技文獻出版社的《半導體器件文集》。
學用外語趣事
我在學校學過六年俄語、兩年英語,但後來工作、生活中用的是英語。1963 年在物理所八室做畢業論文時,我和甘辛同學在徐文承先生指導下,用電子管研製毫微秒間歇震蕩
器,徐先生提供給我們的參考資料全是英文的。後來,在上海研製我國第一塊集成電路過程中,閱讀和翻譯了大量英文半導體集成電路工藝技術資料。在學習、應用英語過程中,
有幾件趣事,至今記憶猶新。
我們中國科大的英語課本是本校編印的16 開本。國際音標穿插在教學內容中,占相當篇幅。我的英語發音和書麵朗讀英語,都是在課堂學的,曾依此輔導過中小學孩子學英語。有趣的是,大學課本中有一首英語詩《The Moon》:“The Moon is in the sky / It is far and high / Let’s go to the Moon /Ride a rocket and fly”,朗朗上口。每當談到英語學習時,情不自禁地朗誦起來,甚至教孩子們朗誦。我還把它翻譯成漢詩五言絕句《月亮》:“明月掛高空,遙遙在夢中;偕君驅火箭,一起逛蟾宮”。後來發表在詩刊《梅嶺詩風》上,並收入《金草詩詞集》中。
有讀者來信說:“原英詩中沒有'dream’(夢),您的漢詩中怎麽有‘夢’字呢?”這是題外話,不多絮煩。
1950 年代末至1960 年代初,我國處於經濟困難時期,不但糧食要定量供應,而且許多日常學習、生活用品都要憑票供應。1962 年9 月,我們固體電子學專業分配了兩本鄭易
裏編的《英華大詞典》(時代出版社,1962 修訂本,定價5.20元),這是一本厚約5 厘米的48 開本英漢大詞典,多麽寶貴啊!兩本詞典,全班30 多位同學,分給誰呢?班長想了一個好辦法:抽簽。結果,我和薛嘯宙抽上了。1968 年,我從上海出差到西安臨潼,在驪山微電子廠參觀時,看到辦公桌上一本《英華大詞典》,感到很麵熟。我端詳了一下,對陪同參觀的廠領導說:“這本詞典很象是我的同學薛嘯宙的。”翻開一看,果然不錯,彼此忍俊不禁。另一件事是,1973 年上海科技情報所主持在上海大廈跟日本專家進行為期20 天的技術交流。中方小組7 個人,組長是北京化學所研究員陶宏先生。一天,日本專家平田先生講課。在談到鹵化銀晶體時,有一句話譯員不理解,無法翻譯。平田在黑板上寫成日語漢字“晶癖”,大家還不甚理解。於是,平田隻好把它譯成英語“Crystal habit”(晶體的習性),大家“啊”的一聲恍然大悟。1968 年,日本著名的集成電路專家西澤運一來我所訪問,並作了一次集成電路工藝報告。他作報告也用英語。
世界這麽大,民族語言這麽多,似乎英語是最可相通的。
1975 年12 月,我從上海調回梅州。1979 年,興寧縣球閥廠不鏽鋼球閥產品產銷阻滯,工廠處於困境。廠長親自從山裏(當時該廠在崗背鎮)來到縣城找我,請我用英文寫一
封信給原西德廠商,希望繼續合作。信發出不久,便得到西德廠商誠意答複。接著進行技術改造,引進先進技術,工廠恢複了生機。在此過程中,我們還配合該廠翻譯了幾十萬字
的英文技術資料。興寧球閥廠不斷發展壯大,後來改為“明珠球閥集團”,並上了股市。筆者不敢說興寧球閥廠的發展壯大與自己有什麽關係,但可以說在中國科技大學學的英語
在梅州山區也有過“特殊”應用。
還一件事是,1982 年我跟興寧無線電廠謝偉波去河南洛陽出差。工作之餘,順便去參觀龍門石窟。公共汽車在途中靠站時,上來一位中年外國人,並坐在我旁邊。我用不流利
的英語跟他交談。他是法國人,叫格裏福力克(Gerry Fricke),在美國教書,回國途經中國,慕名來參觀古跡。他自始至終跟著我們一起遊玩,一起吃中餐,我成了他的義務導遊。他回國後還給我寄來一封感謝信。過去,我一直認為自己在科技大學學的是“啞巴英語”。在上海工作期間,曾要求去複旦大學進修英語口語,因集成電路研製任務重,一直未能實現。真不敢想象還能當“英語導遊”呢!也許是周圍的同誌不懂英語,我便敢大膽開口了,“膽大藝高”吧。
我學習日語完全出自應用。在研究所工作中,發現日文科技資料很多,尤其磁性、半導體資料非常實用。1965 年我便開始學習日語。業餘自學和參加夜校學習相結合,學習和
應用相結合,邊幹邊學,進步很快。我也買了不少工具書,其中有上下冊共13.5 元的《日漢大詞典》(當時的月工資才60 元)。在上海冶金所,翻譯了不少日文集成電路設計和工藝資料。1975 年,當我決定調回梅州時,料想山區用不著日語,把那部《日漢大詞典》送給別人了。可萬萬沒想到,1980年代中期,梅州市科委科技情報所擬開發“尿激酶”項目,有日文專業資料叫我翻譯。我從書店重新購置日語工具書,其中有《日漢科技詞匯大全》(王同億主編)。花了半個多月的業餘時間,終於完成了十多萬字的“尿激酶”日文科技資料的翻譯任務。
外語不用則廢
我從中學到大學,學了6 年俄語。當時有一定的閱讀俄語專業技術資料的能力。在東山中學高中,曾用俄語寫日記,能背誦一些課文段落。例如,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
煉成的》中的人生格言原文。大學4―5 年級,我們在北京中關村分部上課並做畢業論文時,曾在外文書店購置了一本蘇聯新版論文集《計算技術裝置的磁元件》,借助俄華詞典也能順利閱讀。但是,參加工作後,特別是集成電路研製中,很少接觸俄文資料,俄語雜誌幾乎看不到蘇聯自主開發集成電路的報導。因而,我的俄語逐漸生疏,慢慢淡忘了。但是,畢竟曾經學過6 年,印象還有一點。十多年前,嘉應大學一位老師拿來一份原蘇聯科學院科技文摘複印件,尚能讀懂大意。去年,我出版文集《追尋激情》時,為校對有關文章內容,找到45 年前錢臨照先生親手簽名送給我的16 開本俄文版《金屬學分析方法》,捧在手裏,“似曾相識燕歸來”。
至於法語,1972 年才開始學習,1975 年12 月便從上海調回梅州山區,更是忘得一幹二淨了。
我的一點感受
記得上世紀90 年代,我多次在不同場合的大會上說過,21 世紀的青年必須懂得英語,會用電腦,熟練開車。英語要能閱讀、會口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交往多了,外國
人進來、中國人出去的也多了。我們這輩科技人員的外語多數會看不會講的“啞巴外語”,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了。
過去,我們學外語的方法是背單詞、摳語法,口袋裏經常放著單詞本,英語語法則反反複複精讀。1964 年我買了一本張道真的《實用英語語法》,我帶著它“南征北戰”,不知讀了多少遍了!這種學習外語的方法,對隻要閱讀、不求會話的“過關考試”奏效,但一到公共場合不敢開口。聽人說外語,馬上想到單詞的中文意義,反應很慢,跟不上說話
速度,聽得一塌糊塗。
我想,學習外語記單詞、摳語法還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訓練口語。學外語要多講,多跟人對話(如學校的“英語角”會話)。如有條件跟外國人在一起聊天,則能學到地道的英語口語。
作為一位曾經努力學過外語而又沒有學會口語的古稀老人,祝願新一代青年掌握會讀、會講、會寫、會聽的“四會”外語,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本文網上來源:http://yzruan.blogchina.com/490629168.html#article.)
《科大瞬間》文學城編輯部
許讚華 803 | 陶李 8112
劉揚 815 | 黃劍輝 815
滕春暉 8111 | 陳錦雄812 | 餘明強 9115
陳風雷 786 | 沈濤 822 | Jay Sun 836
吳鈞 856 | 王9015
投稿郵箱:kedashunjian@163.com
公眾微信號:USTCMomen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