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瞬間

《科大瞬間》與您分享中國科大校友和教師校園內外真實、親切的回憶以及多視覺、多維度的人生感悟。
個人資料
正文

1.12 從“不要命的上科大”談起

(2023-03-24 14:27:15) 下一個

【科大瞬間】特刊
《我們心中的科大》-- 建校60周年慶

從“不要命的上科大”談起

阮耀鍾(5802)

最近,我在網上看到一篇題為《中科大特設北京班,28 歲美女博導曾想退學》【1】的文章,發現有的家長和考生對“不 要命的上科大”有誤解,甚至怕吃苦不想來科大。其實,“不 要命的上科大”,決不是指生活上的苦,現在科大學生冬天 有暖氣,夏天有空調,24 小時供應熱水,在生活上一點都不 比清華、北大苦。大家不能片麵理解“不要命的上科大”, 更不能曲解“不要命的上科大”。"不要命的上科大”指的 是什麽呢?今天我想談談個人對這一精神的理解,請校友們 指正。

"不要命的上科大”主要是指科大學生勤奮學習的學 風。 科大是中國科學院創辦的一所新型大學,實行“全院辦 校,所係結合”的辦校方針,這個政策開創了中國高等教育 之先河,改變了當時我國教育體製和科研體製相互割裂的局麵。“科學與技術結合”、“理工結合”,是科大開創的先 例。

1952 年院係調整,照搬前蘇聯的高等教育模式,過分強 調專業知識而輕視基礎課教學,並且理工分家,這種狀況不 利於培養創新型高科技人才。這些弊端,嚴濟慈、華羅庚、 錢學森等老科學家看得很清楚,所以要求科大“加強基礎, 理工結合”。於是和清華學生相比,我們科大學生要多學四 大力學等理科知識;與北大學生相比,我們科大學生要多學 機械製圖等工科知識。所以我們的學習負擔比清華、北大都 重,於是當年有了“窮清華,富北大,不要命的上科大”之 說。

一所名牌大學,不僅僅是因為它有一流的教授、一流的 設備、一流的學生,更重要的是它有一流的學習風氣。 以前,我有美國綠卡,常去美國,據我所知,我們科大的 學生在一般的美國大學裏,幾乎都是拔尖的,但是在哈佛、 MIT 這樣的頂尖名校中,很難拔尖。在這些頂尖名校裏,拔 尖的往往是美國學生。這是為什麽?隻要讀了《哈佛,看一 眼就會明白中國缺什麽》【2】,便可知道答案。 

央視《世界著名大學》的製片人謝娟曾帶攝製組到哈佛 大學采訪。她這樣告訴記者:我們到哈佛大學時,是半夜兩 點,可讓我們驚訝的是整個校園燈火通明,仿佛是一座不夜 城。餐廳、圖書館、教室裏有很多學生在看書。那種濃鬱的 學習氛圍一下子就感染了我們。哈佛學生的學習是不分晝夜 的。在哈佛期間,我們見到最多的畫麵,就是學生一邊啃著 麵包一邊忘我地在看書。走在哈佛,甚至到了隨處可見睡覺 之人的地步,比如食堂的長椅上就經常有呼呼大睡的人。這 種景象,對食堂來來往往的就餐者而言,早已司空見慣,因 為他們知道這些倒頭就睡的人實在是看書看得太累了,以致 於來到食堂吃飯時倒頭就睡。那時,我才知道,在美國,在 哈佛這樣的名校,學生的壓力很大。在哈佛采訪,感受最深 的是哈佛學生學得太苦了,但是顯然他們也樂在其中。

我在美國曾看過王智弘博士的書,他在書中這樣描寫他 在 MIT 讀書的情形:“在 MIT 這個學校裏,學生們很少有 足夠的睡眠。大家都在拚命地讀書、做實驗。有些人甚至於 兩天才睡一覺。早上第一節課,時常可看見帶著惺忪睡眼、 蓬頭垢麵、麵容疲倦的學生到教室來。他們中,很多人都是 整晚待在圖書館或實驗室,清晨直接來上課,有些同學書包 裏甚至還有牙刷和牙膏。MIT 的圖書館和電腦資訊室,都附 設有二十四小時開放、通宵營業的點心店和咖啡座,學生們 在開夜車,或半夜饑餓時,可以補充一下體力和精力,考慮 得非常周到,這些設施給了我們不少方便。”

這樣看來,哈佛、MIT 的學生比科大學生更玩命,所以 科大學生在那裏很難拔尖。 我們總是說,中國的孩子為了高考受了多少多少苦。其 實,在美國一些著名的中學裏,高中的學習同樣是很辛苦的。 我在美國時,曾看過一篇哈佛大學華裔大學生的文章。她說, 她還在念高中時,有一次媽媽到學校去看她,見到了她的日 程安排:每天隻睡三、四小時,甚至一、二個小時,媽媽心 疼地哭了。

在美國,有“美國是兒童的樂園,年青人的戰場,老年 人的墳墓”之說。美國人念小學是最輕鬆的,但隨著年齡的 增長,一點點加大學習任務,到了大學時是最苦的。而中國 的孩子卻相反,上大學前是最苦的,我們講的寒窗苦讀,很 多時候是被動的苦,帶著功利的苦。一旦過高考這座“獨木 橋”到了大學,就一下子放鬆下來了,開始在大學校園裏舒 舒服服地等著畢業。因為我們的大學實行的是“嚴進寬出”, 大學生上課想上就上,想逃就逃,沒人管,考試臨時抱佛腳 也就過了,誰也不用擔心畢不了業,所以我們的大學生才敢 這麽舒舒服服地等畢業。

美國的大學則是“寬進嚴出”,哈佛平均每年有大約 20% 的學生會因為考試不及格、或者修不滿學分而休學或退學; 被淘汰的這 20%的學生的考評也不是學期末才完成的,是每 堂課都要記錄發言成績,平均占到總成績的 50%,這就要求 學生整個學習過程中均勻用力,一時都不能放鬆。這就是中 國學生在大學階段被美國學生遠遠地甩在了身後的原因。

中美大學生一對比,我們就應該知道,上大學,苦才是 應該的。 在科大,除了“窮清華,富北大,不要命的上科大”的 口號外,當年還有一個口號“人才出在 62 級”。之所以有這 個說法的原因,一是 1962 年科大新生的入學分數已超過了 清華、北大;二是學校為 62 級配了最好的老師,寄予厚望。 可惜沒等到他們大學畢業(那時科大是五年製),就來了一場 世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他們的大學生涯就此夭折。這 場運動直接導致了 62 級同學成才的比例大大降低;後來即 使個別人成才,其學術實力也大打折扣。比如,五筆字型的 發明者王永民,他是科大 62 級學生。有人說“五筆字型” (王碼)的發明“其意義不亞於活字印刷術”;但是我想, 如果沒有文革王永民的成就會更大。

我認為就精英培養而言,大學階段是最重要的。所有的 精英教育全都必須是吃苦的。真正的精英並不是天才,都是 要付出更多努力的人。我特別讚賞愛因斯坦的名言:“教育 就是忘記了在學校所學的一切後剩下的東西”。把在學校所 學的一切都忘得一幹二淨之後剩下的東西是什麽?是能力! 科大六十年之所以成功,就因為重視學生的能力培養。郭老 對我們 58 級同學就說過,要培養動手能力。當然,能力不光 是動手能力,還有自學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文字表達能力、 交際能力、經受挫折的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提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等等。這些能力的培養主要是大 學階段。美國大學生是最勤奮的 4 年、玩命的 4 年、積蓄人 生能量的黃金 4 年。而我們的大學生是放鬆的 4 年、休閑的 4 年。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從事了一輩子教育,對我國 的教育現狀十分擔擾。我們對社會現狀無能為力,人微言輕; 我隻能希望科大新生進校後繼續拚搏,千萬不要放鬆。希望 你們在科大的四年,是最勤奮的 4 年、玩命的 4 年、積蓄人 生能量的黃金 4 年! (來源:http://yzruan.blogchina.com/876759585.html#article,檢索日 期:2017 年 6 月 6 日。

【1】 http://edu.sina.com.cn/gaokao/2014-05-15/1014418681.shtml,檢索 日期:2017 年 6 月 6 日。

【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97afbd0100m3np.html, 檢索日期: 2017 年 6 月 6 日。

《科大瞬間》文學城編輯部
許讚華 803 | 陶李 8112
劉揚 815 | 黃劍輝 815
滕春暉 8111 | 陳錦雄812 | 餘明強 9115
陳風雷 786 | 沈濤 822 | Jay Sun 836
吳鈞 856 | 王9015

投稿郵箱:kedashunjian@163.com
公眾微信號:USTCMoment2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