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母校
薛嘯宙(5802)
玉泉路 19 號的那個大地球儀
翻幾張學校 40 多年前的照片(當然是北京玉泉路 19 號),有正門照片一張(圖 1),同學們走出校門。令人矚目的是 水池前,柳樹下,立著一個大大的地球模型,外有火箭繞球而行。據此可以判斷,照片攝於 1959 年秋冬,49 年了。
圖 1 北京玉泉路上的中科大校園
從同學們的衣著可判斷時值秋冬,1959 年的結論從何而來?因為這個大地球模型曾陪伴我們參加了國慶十周年天安門的遊行,看得出她新裝尚在。那年國慶遊行,科大同學是科學院方陣的組成部分,我當時也參加了,與 39 位同學(連我 40 人)抬一座大標語牌,上麵是努力攀登科學高峰之類的口號。大地球模型也是方陣一部分,相當於彩車。遊行結束,這個地球模型就放置在校門口,成為大家拍照的一處背景。
圖 2 同學們在地球模型前拍照留影
我的中學校友錢士鶴是 1959 年進入科大的,他保存了一張他們 5902 一班同學入校後不久拍的照片(圖 2),時間是 1959 年 10 月 11 日上午。
一枚紀念章
我在整理舊物時,總不忘將中科大留下的東西小心存放。幾十年來,搬家時丟失了不少東西,然而有幾樣科大的東西 一直保存至今。除了已經在博客中提及的科大民樂隊樂譜,同學的照片以及一枚紀念封外,還有兩樣“古董”值得一提。1963 年從科大畢業,我們是科大第一屆學生,理應有個紀念。於是每個同學就有了一枚“中國科大畢業紀念”章(圖 3)。
圖 3 中國科大畢業紀念章
紀念章是誰設計的?我不知道,但整個圖案簡潔明了。
一枚紀念封
1988 年 9 月,中科大建校 30 周年,我去合肥參加慶祝活動,見到多年未見的老師同學,非常興奮。有關方麵組織了一個座談會,有新老校領導、老師和各地的同學代表參加,常州地區派我去參加。嚴老(濟慈)也到會看望大家。老人家快九十歲了,執意要來見我們這些後輩,這些他栽培過的學生。大家都非常激動,使勁地鼓掌。不知誰第一個掏出一個這次校慶發行的紀念信封,請嚴老簽字,其餘人(包括我)紛紛效法,會議主持人擔心影響嚴老身體,婉言擋住了眾多信封。我和一些同學便轉而請與會的“名人”簽字,當時在我的紀念封上簽名的有學校老領導鬱文、田夫、武汝揚,時任校長穀超豪,同學中的佼佼者
趙啟正(當時他還在上海)、趙忠賢、王震西、郭庶英、陳昊蘇、姚廣義等(圖 4)。雖然沒有請求到嚴老簽字,可是信封上端印著嚴老為此次校慶的題詞已讓我滿足。20 年來我一直小心保存著這枚紀念封,這是我心中一處溫暖的地方。
圖 4 中科大建校 30 周年紀念封
來自母校的禮物
上午收到耀鍾兄從合肥寄來母校建校 50 周年首日封,棒極了。我曾是首日封的狂熱愛好者,搜集過成百上千枚首日封,如今雖已“退燒”,然而對首日封的情愫仍深藏心底,尤其是與自身有密切關係的首日封在我的搜集活動中極少。今日得阮兄的來信(圖 5),不啻是珍貴的禮物。耀鍾兄的鄭重不僅體現在準時寄出,而且還用毛筆開封。現在還有多少人寫信,還有多少人用毛筆寫信?阮兄一信,這兩樣都關上了,你說珍貴不珍貴?
|
圖 5 耀鍾兄寄來母校建校 50 周年首日封信箴
我以前搜集過,隻要封,不取芯的。這次耀鍾兄竟在信中給我寫了一封信,不知他從哪裏取來豎式毛邊紙信紙,用毛筆工工整整給我寫了封信。阮兄的字在我們同學中是有名的,在我們認識了半個世紀後,我第一次收到他這麽鄭重其事給我寫的信,深深感到了同學之間的友誼和感情。他在信中聲稱這是他第一次,想必也是最後一次給我寫信,聽起來有點傷感,似乎在撩撥我們步入人生最後一站的心弦。不過也可理解為他會用更多其它形式同我交流聯絡。阮兄,是不是?接下來的日子裏,我就等著 10 月的北京,等著我們 45年來的首次(想必也是最後一次)這樣規模的同學聚會了。
禮堂
那張地球儀照片上博(指新浪博客)以後,小 G 問我這個地球儀還在不在,我想肯定不在了,時間太長了。幸而有照片留下她的倩影,讓我們過了四十多年後還能見到她。
圖 6 中科大禮堂一瞥
不過從地球儀往後看,目光穿過飄蕩的柳條,可以看到科大禮堂(圖 6),她還在!今年 5 月底,北京校友會舉辦了《慶祝中國科大創辦五十周年大會》,會場就設在北京市玉泉路 19 號的大禮堂,圖7 即是大禮堂前的校友們歡聚場景。
熾昌兄參加了這次大會,會後他深情地回憶:“在這個禮堂,郭沫若校長請了科大校歌的作曲、中國音協主席呂驥同誌親自來教我們唱校歌《永恒的東風》。在這裏我們聽了陳毅副總理、羅瑞卿大將、張勁夫書記等領導同誌的講話。在這裏參加過首屆黨代會、首屆團代會、首屆工代會,舉行過文藝會演……;在‘文革’中,這裏舉行過批鬥會、辯論會。在科大下遷前,禮堂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記憶,有歡樂,也有痛苦!”
圖 7 中科大創辦五十周年聚會大禮堂前的校友們
圖 8 當年的班級同學留影(在歡慶中科大五十周年大禮堂前)
太多的記憶。於是我又翻開了記憶的相冊,找一找我們在禮堂身邊留下的痕跡。翻到的一張是我們連(班級)的全體同學(圖 8),後排左三是耀鍾兄,中排左八是熾昌兄,
我和耀鍾兄中間隔了四個同學。我從黃綺那裏得知,杜林(前排左起第一人,杜老潤生之子)已先我們而走了,這次十月聚會能見到幾位?接著翻到科大文工團民樂隊的照片(圖 9)。我們經常在禮堂的舞台上為舞蹈隊伴奏,文工團給我留下許許多多美妙的記憶,我努力尋找樂隊的好友,終於跟遠在美國的何明元接上了頭,最近又聯係上了隊長何光皓,我們仨在禮堂前的草地上和隊友們留下的合影我一直小心地留存著,如同留存我們飛揚的青春。一場冬雪後,校園銀裝素裹,我個人也以禮堂為背景照了相(圖 10)。
圖 9 科大文工團民樂隊隊員
圖 10 以科大禮堂為背景的作者照
後來科大一分為三,幸而留下的三分之一是在南邊,大禮堂還能擁抱我們。我曾去玉泉路 19 號轉過一回,感覺多了不少房子,不像以前那樣寬敞了,然而大禮堂曆經 50 年(實際上我們入學前玉泉路 19 號是黨校原址,所以禮堂的年齡應不止半百了),仍肅立在那,等候當年的青春學子來撫摸她,來跟她同憶往事、共訴滄桑。
看鳳凰衛視 懷念我的母校中科大
科大的老同學黃綺來信告訴我:“2009 年 5 月 31 日晚香港‘鳳凰衛視中文台’晚 9:40‘皇牌大放送’節目,播放題為‘科學的春天’介紹中國科大的節目。內容從科大的成立,發展,搬到安徽,第二次創業;科大怎樣成為一所具有自己特色的著名研究性大學……。節目中有不少寶貴的資料,值得一看。”
我打開鳳凰衛視節目,將這一個多小時的節目全部錄了下來。作為中科大的老學生,對母校的懷念是不斷的,總為母校感到自豪。誠如鳳凰主持人許戈輝所言:“我去過中國的很多所大學,但是能夠感覺到中國科大是一所非常非常特別的學校,你看她的外表純樸無華,但是一草一木在恬靜之下,卻仿佛湧動著一股力量。就像科大人,在溫文爾雅的外表之下,其實是永不服輸的雄心。在天真純潔的氣質當中,其實是過人的智慧。”
作為科大人,我從頭至尾看完了這部紀錄片,我懷念我的母校中國科大!
(來源:摘自作者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4e3ddb0100gzwb.html)
《科大瞬間》文學城編輯部
許讚華 803 | 陶李 8112
劉揚 815 | 黃劍輝 815
滕春暉 8111 | 陳錦雄812 | 餘明強 9115
陳風雷 786 | 沈濤 822 | Jay Sun 836
吳鈞 856 | 王9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