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烏克蘭戰事想到世界名曲《德涅泊爾河》
李曉岑 科學史87研
最近幾天,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事爆發了,讓我突然想到一首烏克蘭民歌《德聶泊爾河》。
德涅泊爾河(Dnieper River)是歐洲的主要河流之一,從北向南貫穿烏克蘭廣沃的國土, 匯入黑海,是歐洲第四長的河流,也是烏克蘭人民心目中的母親河。
洶湧奔騰的德聶泊爾河
悠揚深沉的歌曲《德涅泊爾河》是烏克蘭人人耳熟能詳的歌曲,也是一首世界名曲,它深深表達了烏克蘭人民在極為嚴酷的俄羅斯帝國統治下的掙紮以及在寒冷的生存環境中的憂傷,曾被收錄於半個多世紀前中國出版的《外國名曲200首》裏。
此曲的作曲家是D.Kryzhanivsky; 歌詞作者是塔拉斯·舍甫琴科(Taras Shevchenko,1814-1861年)——十九世紀烏克蘭的偉大詩人、作家、畫家以及社會活動家。
舍甫琴科年輕時
舍甫琴科出生於烏克蘭農村一個農奴家庭,從小飽受饑餓、貧困和各種屈辱,憑自強不息的精神自學成才,並在俄羅斯帝國統治期間堅持用烏克蘭語寫作。傳說他的名聲傳到俄羅斯宮廷,被沙皇召見,當時被召見者都無一例外地躬身向沙皇致敬,唯獨舍甫琴科一動不動。
舍甫琴科因為參加烏克蘭民族獨立運動和戲謔沙皇家族成員,被沙皇尼古拉一世判罪入獄,並被流放到中亞荒蠻之地長達十多年。直到他死前兩年(1858年), 才被允許回到故鄉烏克蘭。
舍甫琴科被譽為烏克蘭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他一生創作的詩歌有237首,其中的《中邪的少女》(The Bewitched Woman)是一首民謠體敘事長詩,講述的是一個像羅密歐與朱麗葉一樣感人的愛情故事。《德涅泊爾河》(The Mighty Dnieper)的三段歌詞就是取自這首詩的前十二行。
下麵是《德涅泊爾河》歌詞的翻譯版本之一。
《德涅泊爾河掀起了怒濤》
舍甫琴科 詞(薛範 譯)
德涅泊爾河掀起了怒濤,
洶湧澎湃,奔騰咆哮,
高高白楊不斷地彎腰,
狂風呼嘯,亂葉飛飄。
慘白月亮被烏雲遮掩,
忽明忽暗,徘徊中天,
仿佛扁舟出沒於波瀾,
隨波起伏,時沉時現。
小小村莊還睡在夢境,
報曉晨雞還未啼鳴,
林間梟鷹遙遙相呼應,
斷折的梣樹,掙紮呻吟。
據803校友許讚華說,她小時候就唱過這首歌曲的三個中文版本:一個是以上名為《德涅泊爾河掀起了怒濤》的翻譯版本;第二個是標題為《滔滔的德聶伯爾洶湧澎湃》的翻譯版本;第三個是《在烏克蘭遼闊的原野上》中文歌曲版本,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導演孫維世(周恩來養女)為創作中文話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而根據《德涅泊爾河》原曲填詞的主題歌。孫維世改寫的版本過於政治化,並且把烏克蘭民族英雄彼得留拉形容為凶惡的匪幫,顯然對烏克蘭曆史不夠尊重,對彼得留拉更欠公允。
下麵是孫維世的填詞版本。
《在烏克蘭遼闊的原野上》
孫維世 填詞
在烏克蘭遼闊的原野上,
在那清清的小河旁,
長著兩棵美麗的白楊,
這是我們親愛的故鄉,
彼得留拉凶惡的匪幫,
來到我們的家鄉,
烏克蘭原野已變成戰場,
白楊樹葉飄落地上,
年老父親忍住了悲傷,
他把兒子送上戰場,
寧死不做奴隸和牛羊,
要和敵人血戰一場,
我們都是戰鬥的青年,
我們不怕任何困難,
偉大的列寧領導我們前進,
我們走向自由光明,
1844年,有感於俄羅斯帝國下的烏克蘭所承受著的貧困環境,烏克蘭詩人舍甫琴科與朋友秘密結社,目標是取消農奴製、將俄國集權統治地區改革為以烏克蘭為核心的聯邦製斯拉夫諸州。1847年,他因“極端主義煽動”罪名被收監於聖彼得堡,接著又被流放。被流放的多年後,他的疾病開始惡化。1861年,才47歲的舍甫琴科在聖彼得堡去世。遵照他的意願,遺體被運回他的故鄉烏克蘭安葬。
晚年的舍甫琴科
舍甫琴科被公認為烏克蘭現代文學的奠基人和烏克蘭文學語言的建立者,是引領烏克蘭人民反抗壓迫與奴役的精神領袖。烏克蘭首都基輔建有舍普琴科廣場和紀念碑。2014年 3月9日,當地民眾紀念詩人舍甫琴科誕辰200周年,基輔地鐵開展“背詩坐地鐵”活動,民眾在特定時段背誦舍甫琴科的詩歌,即能在部分站點免費坐地鐵。
一般認為,舍甫琴科是一位偉大的烏克蘭民族主義詩人。然而,作為同時使用烏克蘭語和俄羅斯語雙語寫作的詩人,他的詩歌曾讓俄羅斯和烏克蘭變得更為親近。普金政權的俄羅斯文化部長梅金斯基曾說:“他若知道今天發生的事件,大概會大為吃驚的。”
《德涅泊爾河》是超越民族的,是一首具有世界意義的不朽之作,享有世界各地包括俄羅斯人民的廣泛讚譽。
1964年,美國華盛頓建成了舍甫琴科的紀念碑,由當時總統艾森豪威爾親自為紀念碑揭幕。
位於美國首都華府的舍甫琴科紀念碑 (圖片由803許讚華拍攝提供)
美國前總統艾森豪威爾為雕像揭幕 (圖片由803許讚華提供)
2009年4月7日,舍甫琴科誕辰195周年紀念會在北京大學舉行。201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世界100多個國家組織紀念舍甫琴科誕辰200周年的相關紀念活動。
烏克蘭100格裏夫納紙幣上的舍甫琴科頭像
根據麥金德的地緣政治學說,世界曆史上的重大風暴和征服力量,幾乎都產生於歐亞大陸腹部的“心髒地帶”。這裏,冬季非常漫長,大自然充滿了肅殺的氛圍,舍甫琴科的《德涅泊爾河》詩歌折射出 “心髒地帶”各族人民的生存狀態,給人一種深深的絕望和悲傷。就如詩中所吟,在“狂風呼嘯,亂葉飛飄”的凜烈寒風下,“慘白月亮被烏雲遮掩”的心境中,那裏的人們們別無選擇,抱團取暖而共同走向未來是唯一的出路。
這首詩的意境也折射出“心髒地帶”地緣政治的嚴峻性。俄羅斯和烏克蘭同屬斯拉夫民族,它們共同的祖先是9至13世紀形成的古羅斯部族。作為“心髒地帶”命運共同體上兩個毗鄰的政治實體,可謂難兄難弟,休戚相關。他們的民族性格,如同舍甫琴科筆下奔騰咆哮的德涅泊爾河,既奔放又憂鬱,很容易掀起怒濤。按道理,俄烏兩個民族占據“力量的自然位置”的主導地位,蘊含強大的發展潛力,本應守望相助,多結善緣,與“心髒地帶”其他民族一起努力奮鬥,建設家園,實現改變自己天命的遠大抱負;他們之間若發生任何不信任、分裂、背叛以及戰爭等不幸事件,都會給彼此帶來毀滅性的打擊,令整個“心髒地帶”將麵臨分崩離析,成為不可承受之重。然而,由於複雜的曆史和現實,各種大風大浪,從內耗到衝突,使得兩個高傲的民族如同“高高白楊不斷地彎腰”。
在“北約東擴”問題上,俄羅斯和烏克蘭更是積累了諸多矛盾,曾經親密的比鄰終於發展為兵戎相見,伴隨著隆隆的槍炮聲,終於走到“斷折梣樹,掙紮呻吟”的不幸境地。此時再讀舍甫琴科的這首詩,不由得深深地歎息!
戰爭隻會給民眾帶來沉重的災難,需要很多年才能撫平人們的憂傷。也許通過閱讀優秀動人的詩歌和文學作品,能化解各個民族心中的恩怨情仇,引領人類遠離痛苦,走向成熟,走向和平。
【鳴謝】感謝803許讚華同學的寶貴建議,感謝815周風華等師友的有益討論。
2022年2月28日
【編者注】圖片除注明外,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編輯:沈濤,許讚華
校對:理實,滕春暉
排版:俞霄,許讚華
《科大瞬間》編輯部
常務編委:
許讚華 803 | 劉揚 815
黃劍輝 815 | 滕春暉 8111
沈濤 822
投稿郵箱:kedashunji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