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瞬間】我沒有虛度年華
第141期
阮耀鍾 582
【編者按】
阮耀鍾先生1958年從浙江諸暨被保送到中國科大,1963年從物理係畢業後留校工作,成為低溫超導博士生導師,直到退休。不論科大在北京時還是下遷合肥後,阮教授都與學校風雨同舟,休戚與共。文革中作為科大低溫物理教研室唯一有科研項目的學者,他曾獲得1978 年“科學院重大科研成果獎”和“安徽省重大科研成果獎”,他的名字被編入美國1989年出版的《超導名人錄》。
改革開放後,阮老師於1980年赴美訪學,正是這次赴美,使阮老師的思想發生了深刻的變化。1999年,阮老師從科大提前退休,開始了作為退休知識分子的新生活。開博客、出自傳、編纂紙質和電子書籍。他的視角從退休前的自然科學轉到了更廣闊的人文曆史領域,先後編寫了《科大下遷合肥》、《懷念管校長》、《回顧和反思三年大饑荒》、《反思土改》等等電子書;他還主編了《方勵之文集》 (正式出版)和《楓橋化農阮氏宗譜》(正式出版)兩本書;獨立完成了《不容往事盡成灰》、《八十自述》兩本著作,2018年又與三十餘位科大校友一起編纂了文集《我們心中的科大──獻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六十周年華誕》,把那些“官方校史不便、不願或不屑記載”的往事保留下來,本編輯部的七位編委有幸參加了此文集的編輯工作。 不論是文革前,還是改革開放後,不論是退休前研究成果卓越的的物理專業知識分子,還是退休後關注社會問題、仗義敢言的公共知識分子,阮老師的身上都體現了科大人的精神:獨立與求真。阮老師因此贏得了科大人和非科大人廣泛的尊重。本期刊登他《八十自述》裏的一個章節,從中可窺視他的內心世 界,體會他“做人要有良心,做事要有雄心”的處事態度和深深的人文情懷。
《科大瞬間》編輯部
我沒有虛度年華
我很少看小說。高中時我讀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有一句名言:“回首往事,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懊悔,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句話對我影響很深,我年青時常常用這句話勉勵自己,我是一個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人,但我可以說,我沒有虛度年華。
圖片由作者提供
圖片由作者提供
有一次,我女兒問我:“爸爸,你說人到世上來轉一圈圖什麽?你辛辛苦苦寫那麽多論文, 最後還不是和大家一樣,埋入黃土地嗎?”
這個問題我還真沒想過,非常難回答,說實在,到現在我還不知道該如何回答。當時我反問道:“那你認為人到世上來轉一圈圖個什麽?”
“為了享受”,她回答 。
當時她正在念高中,我想,也許這是現在許多年輕人普遍的想法,為了勸她好好念書,我對她說:“什麽是享受?你參加了一個豪華的宴會,吃了一餐豐盛的宴席是一種享受,我發現了一個前人沒發現的現象,解決了一個大家都還沒解決的問題,也是一種享受,這種精神享受絕不亞於物質享受。你天天吃,天天玩,最後走了,你為社會留下什麽?除了一大堆糞便,我看別的什麽也沒有留下,後人看到這些糞便隻會討厭,更不會知道還有個你這樣的人曾經在世上轉過一趟。我呢,雖然最後也和大家一樣,埋入黃土地,但也許會有人看到我的論文和書,發現曾有個叫阮耀鍾的人曾經在世上來轉過一趟。”
當然,我女兒說的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我看世上還有許多人,成天忙忙碌碌,辛辛苦苦一輩子,從來沒有享受過,難道人到世上轉一圈是為了吃苦?我想也不是。人生幾十年,是應該享受每一天,但享受得有基礎,有些享受還需要物質基礎。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也是萬萬不能的,沒有物質基礎,談何享受。年輕時多吃苦,年老時多享受,這叫先苦後甜。年輕時吃點苦不算苦,年老時吃苦才真叫苦。
文集《我們心中的科大》封麵
“一撇一捺寫個人,一生一世學做人”。可見做人不容易。“做人要有良心,做事要有雄心“, 這是我對做人和做事的態度,也可以說是我的座右銘。我一輩子沒做過虧心事,沒用過虧心錢,我走的時候完全心安理得。我雖然一輩子沒什麽大作為,但我實現了我自己的人生價值。
我在網上看到一篇題為“世界上最著名的墓碑文”的文章,很有啟發。在聞名世界的威斯特敏 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塊名揚世界的墓碑。其實這隻是一塊很普通的墓碑,粗糙的花崗石質地,造型也很一般,同周圍那些質地上乘、做工優良的亨利三世到喬治二世等二十多位英國前國王墓碑,以及牛頓、達爾文、狄更斯等名人的墓碑比較起來,它顯得微不足道,不值一提。並且它沒有姓名,沒有生卒年月,甚至上麵連墓主的
介紹文字也沒有。
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
但是,就是這樣一塊無名氏墓碑,卻成為名揚全球的著名墓碑。每一個到過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的人,可以不去拜謁那些曾經顯赫一世的英國前國王們,可以不去拜謁那諸如狄更斯、 達爾文等世界名人們,但他們卻沒有人不來拜謁這一塊普通的墓碑,他們都被這塊墓碑深深的震撼著,準確地說,他們被這塊墓碑上的碑文深深地震撼著。
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無名墓碑
在這塊墓碑上,刻著這樣的一段話: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的想象力從沒有受到過限製,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 當我成熟以後,我發現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我將目光縮短了些,決定隻改變我的國家。 當我進入暮年後,我發現我不能改變我的國家,我的最後願望僅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家庭。
但是,這也不可能。當我躺在床上,行將就木時,我突然意識到: 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我自己,然後作為一個榜樣,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然後誰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界。
我這輩子自認為是成功的。倘若有年輕人問我有什麽成功的經驗,我從來沒有想過要改變世界,隻是盡量使自已做得好一點,這也許是我之所以成功的原因。
[注] 本文圖片除注明外,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圖編輯:菁衛, 陳錦雄
排版編輯:俞霄, 吳鈞
這個問題我還真沒想過,非常難回答,說實在,到現在我還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
人到世界上的目的,是可以自選的。
要論價值排隊,佛,基督給出的第一目的是認識自己。第二目的才是認識世界和社會。
金庸說為人不見陳近南,就稱英雄也枉然。
大學教育說,為人不識牛和愛,就稱英雄也枉然。
佛說,認識這麽多人,不認識自己也是枉然。
嗬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