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瞬間

《科大瞬間》與您分享中國科大校友和教師校園內外真實、親切的回憶以及多視覺、多維度的人生感悟。
個人資料
正文

通過象棋學哲學

(2021-05-17 09:12:33) 下一個

【科大瞬間】74期 | 李尚誌 651

【導讀】

長兄如父,大哥李尚誌是對我一生影響最大的人。1965年夏天,大哥考上科大,我正好出生。16年後,我也上了科大的同一個係。在此之前的某個暑假,受他傳了一招韋達定理,憑此拿了初中數學競賽冠軍。上高二文理科分班,在北大中文係和科大數學係兩個少時理想中舉棋不定之時,又是大哥用胡風被整的例子勸我選了理科。幾十年後,這個邏輯仍然光輝燦爛。再後來上科大、出國這些重要的人生選擇,都是受他啟發良多。連雕蟲小技的象棋,我也是努力追趕了十幾年,直到大學後期才趕超了他,然後就發現身邊少有敵手了。最後一次和大哥下象棋,是1987年夏天。他那時剛在美國當了兩年訪問學者回國,在我麵前把美國誇成了一朵花,由此誘發了我的美國夢。某天下午,在中科院集體宿舍,兄弟倆又下了幾盤棋。一開始我用屏風馬,大哥貌似不熟悉這套開局,連輸了兩盤。後來我改為順炮列炮,他在這兩路變化中紮實的基本功就體現出來了,戰得旗鼓相當。當時我已經橫掃中科院機關大樓,所以對大哥的棋力之強至今記憶猶新。

一晃30多年,微信的普及,在技術上實現了天涯若比鄰。一群熱心校友的奉獻,有了《科大瞬間》這個欄目。前些日子,在大學年級群和一些同學閑聊到1984年胡榮華等象棋大師們去科大和棋迷們聯歡的往事。應同學中兩位《瞬間》編輯約稿,碼了一篇回憶當年在大學裏不務正業玩象棋的文字"那天,胡榮華主動'求和'",又無心插柳引出了大哥這篇象棋哲學。拋磚引玉這個說法,用到這裏正合適。

——李尚靖 811

一位群友轉給我一篇《科大瞬間》公眾號的文章 "那天,胡榮華主動'求和'",是我弟弟李尚靖(811)回憶他在科大下中國象棋的故事。群友附加的一句評論“李老師,你象棋水平這麽好啊”,讓我一頭霧水。李尚靖的中國象棋水平很高,可我的水平並不高呀。我以為群友誤把李尚靖認成李尚誌了,就回了一句:“你看錯了。李尚靖是我弟弟。”沒想到他立即回信,斬釘截鐵反駁:“怎麽會看錯?”隨即還從李尚靖文章裏截出一段作為鐵證:“但根據我旁觀老師們對局尤其是和熊、欒、趙幾位教工對弈的經曆,知道大哥棋力應該和拿了冠亞軍那幾位老師不相伯仲。”

這段話讓我大吃一驚。因為我從來不知道自己的中國象棋水平如此之高。細查尚靖原文,確實有這段話。我估計這是尚靖棋力尚弱時留下的印象,覺得當時的我高不可攀。他的棋藝後來已大大超越我了,早先形成的印象卻沒有校正,有點刻舟求劍的味道。 科大數學係老師裏,圍棋高手很多,算是形而上。下中國象棋的少多了,也許覺得 象棋比圍棋低一個檔次,隻算是形而下。我除了規則以外基本不會下圍棋,象棋水平也不入流,隻能算是形而外。 尚靖的象棋水平如何,其實我也沒有太多了解,隻記得當時科大數學係的總支書記俞昌墀每次遇見我就說:“下象棋我下不贏李尚靖。”最後總不忘補一句:“不務正業。”也不知道他的意思是“不務正業”還是“不誤正業”。我象棋水平雖不高,卻有些有趣的象棋故事可講。正如金庸不會武功,卻創作了精彩的武俠小說。

高手並非在民間

記得剛進科大不久,數學係641班與651班比賽象棋,兩班各出十幾名選手。我們班總共才30人,我也被派上去比賽,並且沒怎麽掙紮就敗下陣來。輸得這麽快,當時我很不理解。也沒有認識到,學過和沒學過理論的人竟然相差那麽遠。就像現在喜歡鼓吹“高手在人間”的民科,不明白他們與科學工作者之間的差距。又如國足總認為“足球是圓的”,以為可以靠偶然性取勝,卻不明白圓圓的足球到他們腳下就變成方的了,輸球永遠沒商量。我後來知道,那次象棋比賽我的對手是641的高手。高手遇上我這個低手,白白浪費了實力,好比齊王的上馬遇上了田忌的下馬,我雖輸棋,也為651班立了一功。 有一次,我班的象棋高手劉複華與我聊起象棋棋譜。我不相信棋譜的作用,就發了 一通言論來論證棋譜無用:“棋譜是兩個人的對局,其中一個人輸了,別人就不值得學習他的走法;另一個人雖然贏了,但如果對方換一個走法,他贏棋的走法也就沒用了。”總之,就是不相信理論,相信“高手在民間”,相信比賽輸贏靠的是偶然性。

高手並非在民間

我這番詭辯似乎挺有邏輯,不愧是數學係的。可惜劉複華也是數學係的,他的反駁比我更有邏輯:“輸家雖然輸了,那是因為他遇到了高手,其實他的走法很精彩,拿去對付普通人綽綽有餘。你看不起他的走法,換成另外的走法,會輸得比他更慘。” 他馬上用事實說話,在寢室小書桌上擺了一局列手炮開局。他下盲棋,躺在上鋪念口訣,按照棋譜上輸家的走法走棋,我坐在書桌旁下明棋,按照他的口訣移動他的棋子,同時走自己的棋與他對陣。桌上有一本棋譜,我本可完全照抄,可我不肯。 凡是我不理解的走法,就自出心裁出新招,看他怎麽對付我。很快我就發現,我的新招立馬導致慘敗,隻得乖乖悔棋,回到棋譜的走法。 這樣折騰半天,我逐漸明白,棋譜輸家行棋其實招招暗藏殺機,我這樣的“民科水 平”識不破,應對不當立即倒黴。贏家應對的精妙,也逐漸有所體會。更深的體會在 於:高手不是在民間,而是在書上!當然,書上的高手也是來自民間,但絕不是那些狂妄自大的井底之蛙,而是先乖乖地學習書上前人經驗,學到一定程度再發揮自 己的聰明才智去超越前人的有誌者。這也正是棋經所雲:始以正合,終以奇勝。不先通過應試教育勤學苦練基礎知識,怎麽能夠修成高素質,發揮創造性遠走高飛? 

列手炮順手炮

1970年我從中科大畢業,被分配到四川與陝西交界的大巴山區萬源縣沙灘公社小學教書。那裏的老師也有很多打撲克下象棋的。我不喜歡打撲克,因為勝負偶然性太大,而象棋的輸贏沒有偶然性,全憑自己本事。學校有幾個象棋高手,都是自學成才型的,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擅長死纏硬打,沒人研究過棋譜。我把自己唯一 一次正規訓練學到的絕招拿出來,就把他們打得落花流水。不過,他們很快適應了我的那點招數,偷襲的威力也大大下降,逐漸達到了平衡,我隻好用軟磨硬泡來對付他們的死纏爛打。我依然名列前茅,但也有兩個人與我互有勝負,不分伯仲。其 中有一個姓張的老教師“張胡子”,年齡比我大不少,數學水平也不如我,但談起詩詞歌賦,我倆互認知己,現又棋逢對手,有點像諸葛亮與司馬懿。

有一次,我在劉複華多年前教導的基礎上,又自學鑽研了棋書上新的一局“順手炮”。借此一招,很快將“張胡子”殺得落花流水。我棋力突飛猛進,令其百思不得其解。我告訴他隻是研究了一局棋譜,他連連歎氣說:“後生可畏!後生可畏!” 一次我進萬源縣城,到縣文化館看人下棋。有個棋手用列手炮,舍車殺對方的帥。 對方茫然不知,幾個旁觀者討論熱烈,我插了一句嘴:你們輸定了,胡榮華都救不了。他們不信。果然很快就輸了。贏棋的知道我懂行,起身離去,讓我接他位子繼續下。我說我不行。他說他們都不是你的對手。我是公社小學的村夫,縣城的匆匆過客,看看熱鬧而已,沒敢造次去挑戰縣城居民,知趣地走了。 後來我被調到縣教師進修學校,卻沒有教師進修業務,隻是給縣文教局打雜。那裏有個潘老師下棋,與我是對手。再後來,文教局派我到農村工作隊,下鄉搞“農業學大寨”。縣文工隊隊長也在工作隊裏,我很快與他手下的文工隊員混熟了。有一次, 他們要我與他們下盲棋,我拿出列手炮功夫,他們很快被騙,乖乖成為甕中之鱉。 對方不知已經死定了,就請同在工作隊的潘老師來當救兵。潘老師平時是我的克 星,一看這局棋,馬上就說:別下了,認輸吧,胡榮華都救不了。他們輸了,又來 一局。這回我拿出順手炮。畢竟是自學的,火候不到,不像列手炮那樣攻勢淩厲一氣嗬成,下到後麵就膠著糾纏起來,盲棋的弱點就顯現出來:我隻能貫徹預先準備的招數,不能隨機應變出新招。纏到後來越來越累,隻得提前繳械投降。 我在農村工作隊呆了漫長的兩年。有個好事者說下麵公社有個高手,是萬源縣象棋比賽前六名,他非要拉我去比一比不可。人家畢竟是經過正規訓練的,第一局我完全沒有還手之力,很快就輸了。第二局也許他過分輕敵,或者是故意讓我一局,我抓住他行棋中的一個漏洞,連舍幾子,完成了一個殺著,還沒下完他就認輸了。旁觀的好事者不明就裏,很興奮,說一比一打成平手了,再來一局。我說不能再來 了。再來我肯定得輸,人家給我留麵子,我不能不識好歹,自討沒趣。

象棋裏的哲學

回科大讀研後,沒時間下棋,也沒對手:因為我不是他們的對手。開始還與計算機下,偶爾還能贏一局。後來計算機水平提高了,我就完全不是對手了。而且我覺得象棋裏的哲學 研究數學才是我的工作,要費腦筋,再把下棋作為消遣和休息,還是費腦筋,就太累了。工作費腦筋,閑暇就該費體力,這才平衡。因此我閑暇消遣選擇走路和遊泳,有時也唱唱歌。我已經多年不下棋了,殺著也差不多忘得一幹二淨。 不過,下棋學到的哲學不但沒忘,反而在自己的學習、研究和教學中發揚光大,大顯身手。這個哲學就是:初學者必須乖乖地先吸收前人的經驗,以及由經驗總結出來的理論,不可妄自尊大。反過來,理論要發揮作用,必須在實踐中檢驗和應用, 不可能一用就靈。不靈不能怪理論沒用,而要怪自己沒用好。 曆史上有兩個紙上談兵的反麵典型,一個是趙括,一個是馬謖。他們熟讀兵法,指揮打仗卻失敗了。很多人由此得出教訓,就是理論沒用。趙括與馬謖熟讀的兵法本身都是好東西,熟讀兵法本來也是好事情,但從熟讀到應用,還有相當距離。他們熟讀了,還不善於運用,他們的上級就不該讓他們去獨立指揮戰役。他們可以當參謀,可以當軍事院校的教官。正如王語嫣可以在慕容複或段譽身邊,及時提示武功秘籍中的內容,像百度一樣,但不能去打架。馬謖當參謀當得很好,諸葛亮偏要他去指揮作戰,這就是用人不當。 反過來,趙括和馬謖熟讀兵法,按道理應該比不熟悉兵法的人更容易學會指揮打 仗,為什麽反而學不會?因為他們誤認為自己已經會了,不用再學了。這就是“贏在起跑線上”帶來的壞處。本來對於賽跑,“贏在起跑線”是有利條件。起跑在前,卻停下來歡呼“厲害了,我的起跑”,一歡呼就完蛋了。趙括和馬謖就是一輩子自詡“厲害 了,我的兵法”,把自己害了。老子早就講過“知不知上,不知知病”,意思是說:知道自己有所不知,這是最好的;明明自己不知道,卻自以為知道,這就有病了。現在的人都不信老子,一個個都病死了。那些嘲笑趙括和馬謖紙上談兵、輕視理論的人,病得比趙括和馬謖更重。 劉複華同學不但教了我下棋,還教了我遊泳。剛進科大,我蛙泳動作學會了,卻不會換氣,隻能憋一口氣遊12.5米,遊泳池寬度的一半。我也會抬起頭來吸氣,可怎麽也吸不進去。我請劉複華幫我看看毛病在哪兒。他看了,隻說了一句話:“你沒有吐氣,當然吸不進氣。” 我恍然大悟,重新下水,立刻就連續遊了200米。第二天就遊了1000米。這就是理論的威力。這是遊泳理論嗎?好像不是,是哲學理論:要想得到,必先放棄。舍不得吐氣,就不能吸氣。 電影《2012》有個片段:西藏高原上一個老喇嘛往碗裏加水,加滿了還在加。小喇嘛說:師傅,碗滿了,加不進了。老喇嘛說:你的腦袋也滿了,聽不進我的話了。 我一看到這個鏡頭,就想起當年我學遊泳換氣的往事;也想到趙括和馬謖學不會指揮打仗,也是因為腦袋沒騰空,裝不進新東西了。我讀《道德經》講“有生於無”, 也想起這個例子:如果要讓肺裝進新鮮空氣,就先把它騰空變成“無”。 

同學聚會,我感謝劉複華教我遊泳。他說他現在已經不會遊泳了,隻能遊100米。 我象棋水平幾乎丟完了,遊泳水平卻長進很大。2009年買次卡遊了70次,最多一次 遊2100米,最少的有67次每次1700米。這一年下來,將原來的重度脂肪肝變成無。至今我還堅持遊泳,每周兩次以上,每次1200米,都得益於劉複華教的哲學。

文圖編輯:黃劍輝, 陶李, 許讚華
排版編輯:吳鈞

 《科大瞬間》編委會
許讚華 803|劉揚 815
黃劍輝 815|滕春暉 8111
餘明強 9115
陳風雷 786|沈濤 822
Jay Sun 8364|吳鈞 898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務實小民 回複 悄悄話 弟弟李尚靖,哥哥李尚誌的文章都看了,都是科大牛人。
弟弟文章趣味性強,哥哥文章思想性強。不分伯仲。
哥哥對弟弟的影響,弟弟的對哥哥的崇拜躍然紙上,親情、正能量都十分感人。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