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瞬間】特刊 | 作者: 蘆荻秋
1964年,劉達接替鬱文,成為中國科技大學第二任黨委書記。很快,“文革”爆發了,他被停職、打倒,戴上高帽,掛著黑牌,遊街示眾,過上了住牛棚、掃馬路、清理廁所的苦難生活。在王震同誌的幹預下,1972年,劉達獲得“解放”,官複原職直到1975年離開科大。算起來,在科大的11年裏,劉達實際在位時間隻有短短5年就在這短短的5年時間裏,劉達做了兩件大膽的事情:一是搞了一次效法西方大學的教學改革,二是召回“文革”中畢業的科大學生“回爐”再培養。
頭一件始於1965年。當時中國大學全麵效仿蘇聯模式,人才培養模式僵化,缺乏生機。在劉達的推動下,科大大搞“自由化”,引進西方學分製,在規定學分外,學生可在全校自由選修任何課程,並實行單性學製,允許跳級、單科升級和提前畢業。與此同時,強調外語教學,要求學生必須掌握兩門外語才能畢業。還要求一些課程不限於蘇聯教材,而直接采用美國教材授課。這些舉措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積極性,
使得科大原本就有的“勤奮學習”的傳統更加蔚然成風。隻可惜,時間不長,“文革”的風暴便席卷了大學校園,這場極具前瞻性的教改也隨之半途而廢,並遭到嚴曆批判。
後一件始於1973年。科大經曆了南遷重建的挫折,不但儀器設備損失殆盡,更嚴重的是,在北京時科大的教師隊伍主體是中科院各研究所的科研人員,而這批高水平的師資大多沒有隨學校南遷。於是,重新出山的劉達一方麵重建數理化基礎教研室,頂著壓力支持校內部分年輕教師開展科學研究,一方麵從全國各地物色調入了200名教師。同時,他還把眼光投向了“文革”前考進科大卻因“文革”而提前離校的這批學生,下令開辦“回爐班”,重新召回補課,完成學業。到1975年,一共在全國範圍內挑選了300多名1967至1970屆畢業生回
校進行培訓,他們大多在“回爐”後被充實到師資隊伍中。“回爐班”很快就被當成“右傾複辟”的典型,而受到嚴令禁止,甚至有人逼迫劉達簽署文件將“回爐生”退回原單位。無休止的圍攻、批鬥終於使他病發,無法視事。1975年,劉達黯然離開科大,被調往北京,1977年出任清華大學校長兼黨委書記。即便在清華期間,劉達還多次親自寫信、推薦,幫助不少散落各地的科大畢業生回到母校。
劉達在科大做的這兩件事,頭一件雖然沒能收獲果實,但其中蘊含的教育思想卻在科大產生了持久影響,並在改革開放後重新蔭芽、開花、結果;後一件雖然也沒能善始善終,但已經召回的300多名“文革”期間畢業生,在經過“回爐”重鍛後迅速成長,成為科大自己生長的師資隊伍的骨幹力量,至今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選自《中國科大報》:50年校慶紀念特刊(2008年)
《科大瞬間》編委會
許讚華 803|劉揚 815
滕春暉 8111|黃劍輝 815
餘明強 9115
陳風雷 786|沈濤 822
Jay Sun 8364|吳鈞 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