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瞬間

《科大瞬間》與您分享中國科大校友和教師校園內外真實、親切的回憶以及多視覺、多維度的人生感悟。
個人資料
正文

你參加過科大的舞會、晚會和派對嗎?

(2021-01-14 20:31:39) 下一個

原創 :鄭莉敏 818 《科大瞬間 》2018-12-25

聖誕特刊】41期

【編者按】
 
當今的年輕人個性得到解放,大學派對豐富多彩。相比而言,八十年代初的大學生比較拘謹,大學派對要簡樸得多。然而,八十年代這些拘謹樸素的派對,對當事人來說卻依然很有意義。在當時,派對中的幾張國外的幻燈片能帶來啟蒙的效果,一段優雅精致的舞曲會帶來心靈的震撼,那握著舞伴的手走向舞池的一瞬間可能開風氣之先,代表著一個新時代的來臨。這些掙脫禁錮的全新感受,是現在的大學生難以體會的。

本文對科大八十年代初的舞會、晚會和派對的回憶,從獨特鮮活的視角記錄了改革開放初期的幾個校園生活瞬間,不少情景似曾相識,令人會心一笑。謹以此文作為《科大瞬間》獻給校友們的聖誕禮物,祝大家聖誕快樂!                                                                    

我們的舞會和派對

鄭莉敏 818

當年科大的同學來自四麵八方,家在合肥甚至安徽的隻占一小份額。到了節假日,很少有同學離開校園,大家都聚在一起搞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活動。因為平時學習忙,用這個機會玩以調節緊張狀態,也趁此機會聯絡感情交朋友,以抵禦"每逢佳節倍思親"的痛苦。現在幾十年後,來掰掰這些活動。

當年科大的同學來自四麵八方 ,家在合肥甚至安徽的隻占一小份額。到了節假日 ,很少有同學離開校園 ,大家都聚在一起搞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活動。因為平時學習忙 ,用這個機會玩以調節緊張狀態 ,也趁此機會聯絡感情交朋友 ,以抵禦"每逢佳節倍思親"的痛苦。現在幾十年後 ,來掰掰這些活動。

校園周末舞會

科大80年代初,舞會是很流行的。據說最早的是由北京上海的學生帶起來的,我生得晚,也沒有考證過,不知道是真是假。反正去了科大就有同學喊去跳舞,跳交誼舞,就顛顛地去了。而原來在上海的時候,舞池裏跟著音樂蹦喳喳的還都是老克拉們,我們年輕後生隻有在旁邊看看熱鬧的本事。

科大舞會流行是有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決定的。當時北京上海已經有相當不少的娛樂活動了,博物館、遊樂場、演唱會、音樂會,各種展出都是文化青年的去處。而當時的合肥除了看電影,娛樂場所的到來要慢好幾年,記得八十年代中期有的展出在北京上海南京等等地方過後,才開到合肥來。八十年代初城市裏缺乏娛樂活動,學生又自覺新潮有娛樂要求,學校的舞會一開就非常受歡迎 ,後來幾乎每個周末都有人辦。要知道當時周末隻有一天是不上課的,跳舞也隻在周六周日的晚上。

舞會有係裏舉辦、班裏舉辦的,有課程再重也舉重若輕的研究生們跨係舉辦的,也有舞棍們為了過癮自己舉辦的。班裏的有在宿舍裏開的,練習的居多;係裏或跨係的往往占一間教室,借學校一套音響或者自己拿來個功率較大的播放器,放上輕音樂的磁帶,舞會就算開始了。舞棍們組織的小規模的要略專業一些,除了音響設備要好一些,還會有一些燈光效果,這種舞會比較私密,不歡迎不在圏子裏的男性,舞藝也高超得多。

科大男生多女生少不成比例,一般不管哪個係開舞會,舞蹈隊的女孩子們是必請的。我們武術隊聽上去有個"舞"字,女生也經常在被邀請之列。女生相對集中的係,一邀來好幾個,同樣的努力產生相對多數的舞伴,性價比很高,所以常常被邀。好像男舞棍們和研究生們是不需要被邀請的,他們星期六星期天晚上經常在校園裏逛,聽到音樂就急急趕來,唯恐被拉下了。男女生們練習機會多了,舞曲嫻熟,舞姿曼妙,兩步四步、三步圓舞、探戈、倫巴舞、吉特巴舞,等等, 十八般舞藝樣樣精通。當時跳的都是交誼舞,迪斯科是沒有的,說是太資產階級腐朽沒落了。資產階級自由化隨風帶來很多被懷疑被質問的東西,但年輕人喜歡,擋都擋不住。再說,合肥冬天那麽冷,不跳舞怎麽取暖抗寒?

八係元旦晚會

記得八三年元旦,係裏學生會的一幫子說要搞元旦晚會,時間定在12月31 號,地點是一食堂。

當時我給派到的任務是做一個花籃裝飾主會場。找了粗粗細細一大堆鉛絲,買了花花綠綠各色彩紙,在女生樓的樓道裏喊了一聲,828的好幾個師妹應聲而出,就在樓道裏做起了紙花。騰出我來跟鉛絲打交道,圈起了大大小小的圓,連起來成就了一個直徑近一米的大花籃。女生們七手八腳地把紙花紮在籃裏,弄成了花滿籃溢出來的感覺。送到一食堂後兩個高年級男生幫忙掛上大堂的天花板中央,自此我的任務完成了。別的同學也各司其職,有的負責音響設備,有的借投影放射機,有的集棋牌,也有的先去一食堂打掃。

晚會上的活動相當豐富。一個半隔離的房間裏,808的徐祖峰在放不久前溫元凱老師訪問歐洲後製作的幻燈片。溫老師應邀造訪歐洲多國,拍了好多照片回來。國內多年閉關自守、 貧乏落後多年,當時剛剛開放,這些幻燈片就成了我們遙望世界的窗口,吸引了眾多饑渴的目光。

大堂天花板掛著的大花籃下,則是隨著輕音樂舞曲翩翩起舞的男女學生。因為有機會練習的緣故,八係女生跳舞普遍水平較高。本係活動,平時不怎麽跳舞的男生也參與了進來。場上很多對都是女生在教,男生現學。幾個高年級舞姿翩翩的男生則跳得風生雲起。不一會兒,也有外係的學生和研究生來參加,大花籃下,樂聲如水,人流如潮。

在大廳的一角,我們擺了桌椅。供同學打橋牌和打拱豬。大家邊打牌邊說笑講話,開心得很。記得那天我拱豬輸的很慘,隻有在同學的大笑之中撅著嘴唇拱牌了帳。大廳的另一角落,是一台克朗棋,類似桌球的打法,誰打棋進洞多誰贏。

就這樣 ,大家一起嗨到幾近天亮。

宿舍中秋娛樂

中秋是開學之後的第一個節日。每次開學,我總是要從上海帶一大堆吃的,什麽巧克力、華夫餅幹、薄脆、話梅 ,等等,一是省了自己買零食的時間和金錢,二是合肥的沒有上海的好吃。中秋來臨之際,杏花樓的月餅是不能沒有的。

記得有一年,開學一兩天就是中秋,有氣氛有零食,一宿舍的同學們早早結束晚自修,聚集在宿舍窗口的小桌前。先洗了莫小燕、何邕潔帶來的廣東廣西水果,再嚐了康凡帶來的山西大棗和張紅帶來的天津麻花,最後切了月餅。陳燕說,上海的月餅好好吃,北京的太硬。捏一捏,那時北京的月餅還真是硬得不敢恭維。幾個人吃得撐了,開始拿北京月餅做實驗。把月餅從三層樓上扔下去,落在水泥地麵上,完好無損;下樓撿起來,上樓再來一次,這次月餅的一邊終於被摔出一條小裂縫了。第三次平拋運動,月餅才碎成了兩半。

當時人民生活條件還比較差,一個月餅不下肚子,用來做了科學實驗的對象,我們還是感覺有點過意不去的。現在回想起那時候肚子都痛了的笑聲,就覺得那個月餅沒有被白白浪費掉。而且,該月餅也永遠在我們的記憶裏,比那些被吃掉消化了的強多了。

女生樓門口30年後與30年前,我們宿舍的部分同學及其他同學。從左到右:  

30年後,陳燕,莫小燕,康凡,張紅,鄭莉敏;                                               

30年前,楊羽,何崖潔,莫小燕(前),康凡,張紅,鄭莉敏

我們班的聖誕餃子派對

當年科大搞活動,印象最深刻的是818包餃子,特別是大二聖誕節的第一次餃子宴。派對時間據張紅同學回憶 ,是大二的元旦前後 ;但後來我仔細查了當年的日記 更像是月記) ,幾天後有一條 ,說是班裏聖誕包餃子開派對 ,這才確定了日子。至於包餃子 ,也是當年開放不久 ,聖誕隻知道個名稱 ,聖誕慶祝就來個中西結合了。

活動之前好幾天,班裏就已經熱鬧起來了。原來互相之間不怎麽講話的男生女生打起了招呼,從來不參加活動的學生們也熱烈響應,學霸們放下了書本,舞棍們走出了舞池,大家同心同德,一股勁兒地想把餃子包好吃好。

記得包餃子的經費是科大出的。當然離開學校已經30多年,現在記性越來越不好,記錯了也是完全可能的。尤其是假如是違法亂紀的行為,肯定是我記錯,而沒有真的發生,先聲明一下。班裏有一部分活動經費,但是隻能買一些紙筆文具,要買肉買菜買麵粉包餃子是不夠的。我們的指導員段老師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當時科大有資金給困難學生臨時補助,每人5塊7塊的,於是我和幾個同學就成了"特困〃學生、當月的補助對象,簽字拿錢之後,就可以去買買買了。

派對那天的白天,去買菜的有何邕潔、康凡、劉立民和我。買了幾十斤大白菜,十幾斤豬肉,幾斤粉絲,蔥薑蒜之類,記得還買了一條狗腿,但是不能確定是那次了,張冠李戴也是可能的。劉立民很會買菜,幾個攤頭一看,他告訴我們哪個菜不幹淨哪個肉新鮮。知道他已經有多年的買汰燒的經驗,我們就全聽他的了,買菜變得很簡單。

麵粉是另外買的,記不起誰買的了。買了能有30斤?當時還是要糧票的。

下午四時派對準時開始。818的同學們從段老師家裏搬了一大堆廚房工具到教室裏,然後弄爐子燒水,剁肉切菜,拌餡揉麵,擀皮包餡,幹了個熱火朝天。我的分工是拌餡,一份肉一份粉絲三份白菜若幹油鹽醬醋蔥薑蒜,幾根筷子攪動之間一抬頭,張紅、陳燕正領著幾個北方同學擀麵呢,一張張餃子皮有節奏地從他們的手裏飛出來,像活的一樣。看得眼熱,我放棄了拌餡,也去擀麵了,我的擀皮手藝就是在那次學會的。

所有的同學都先後到了,有好吃的,沒有理由拒絕參加。男男女女一邊幹活一邊說話,已經有交往的彼此了解得更清楚,還不熟悉的也互相介紹起來。

人多力量大 ,5點過不多久大家就先後吃上了熱氣騰騰的餃子。南方吃餛燉 ,北方吃餃子。這是我第一次做餃子 ,也是我第一次吃自己做的餃子 ,味道好極了。劉立民把那條狗腿做成了紅燒肉,大約在一秒鍾裏就被搶光了。

隻是這樣的吃法永遠也吃不飽。吃幾個餃子,做一大堆事情,再吃幾個餃子,就好像前麵的沒有吃一樣,越吃越餓。很明顯,同學們都跟我一 ,越吃胃口越好。肉餡用完了,就是粉絲大白菜,粉絲也沒了,隻有大白菜,味道還是好的。十點過了以後,麵粉告磬。有同學自告奮勇,又去段老師家借,回來繼續做白菜餃子吃....

直到午夜,同學們才言猶未盡,依依惜別。到這個時候我算了一下,這8個小時裏,每人平均吃了超過一斤的麵,還不算豬肉粉絲大白菜。年輕的胃口,年輕的力量。

第二天,有不少同學參加了清潔整理工作,還了廚具,又買了麵粉還給老師。至此,包餃子派對正式結束。之後的兩個星期裏,再內向的818看見同班同學還是會點頭打招呼的;後來,行注目禮;再後來,又視而不見,不打招呼了,等待著下一次包餃子派對.....

818畢業時的全班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