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瞬間】斯人已逝 風骨長存
胡森 781
【編者按】
2018年11 月18日,常教授原計劃在北京搭乘航班回美國 ,臨去機場前突然昏迷過去。雖然他被馬上送到地壇醫院搶救 ,但因搶救無效而去世。消息傳來 ,科大師生紛紛在微信群自發發文悼念和回憶。是什麽原因讓科大師生事隔幾十年仍然記住常教授跨越幾十年的樸素平實的教學與學者生涯?
常庚哲是中科大著名數學學科博士生導師,安徽省數學會理事長,中國數學奧委會國家級教練,中國計算幾何學科開創者之一,計算幾何輔助設計創始人之一。他1958年從南開大學本科畢業後,一直在科大任教直到退休,曾經與華羅庚、關肇直、龔昇等著名數學家在一起工作 ,把畢生奉獻給了科大,是人們心目中清廉、正直、敬業的學者和和師長楷模。
過去幾十年間,中國教育領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成績雖然不少,但出現的問題也足令全社會焦慮。有違師德的事件屢屢發生,博士、教授甚至院士公然造假,教師、學者形象不斷受到這些惡性事件的損害,人們對教育的信念開始動搖了。而科大學子對常教授教書育人的回憶,是人們對回歸心中教育淨士的呼喚。
無論社會如何變化 ,人類的基本價值取向不容動搖 ,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教肓這片淨土不容玷汙。為此 ,我們特邀常教授前學生、科大數學係教授胡森撰文以示懷念。常教授求真務實、清廉正直和兢兢業業的為人為師風格 ,應該成為科大永遠的風格 ,幫助我們在困惑迷惘時找到方向。願常庚哲教授安息!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大瞬間》編輯部
本月十八號的下午,我在外地出差時,突然收到一個微信:常庚哲教授在北京不幸去世。前幾天他來科大,我卻因出差未能與他見麵,極為遺憾!收到疆耗,我們都非常震驚。尤其科大781 同學承蒙常老師教誨良多,失去良師,大家尤感悲痛。幾位同學一起參加了常老師的追悼會,聊寄哀思。
追悼會莊嚴而肅穆,來了許多師長與好友,有1958年一起進科大任教的史濟懷教授,59級校友嚴加安院士、孫家昶研究員,中國首位自己培養的數學博士李尚誌教授,清華大學胡事民教授,中科大陳發來、鄧建鬆、張韻華,801陳佳董事長等。大家一起送常老師最後一程,敬緬常老師光輝燦爛的一生。常老師夫人汪慧迪老師和親人們的發言,情深意切,感人至深。常老師的突然去世,對大家是個極大的打擊,我們也隻好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常老師桃李滿天下,我們弘揚光大常老師的精神,乃是他所樂見的。
科大781同學進校的第一節課就是常老師上的,同學們還清楚地記得常老師講的是算術平均與幾何平均及Cauchy-Schwarz不等式。常老師和史濟懷老師的數學分析課,把我們帶進了近代數學。他們合寫的《數學分析》是國內大學數學係采用的主要教材。常老師風度翩翩,講課嚴謹而風趣,一氣嗬成。大家都還記得他對連續函數做的解釋,"連續的函數一樣,不連續的函數則各有各樣"。對於極限,我們用"合肥的冰棍,要多難吃,有多難吃"去幽默理解。對於文革時期工農兵學員用一把銼刀就學會了微積分,常老師不以為然,堅持講求微積分的嚴謹性,並用許多例子展示微積分的廣泛應用,這對我們終身受益。一次課上,常老師講泰勒級數,算自然對數,突然問起聽課的史豐收等於多少,以速算法聞名的史豐收果然幾秒鍾內給出了正確答案。
據史濟懷老師回憶,他本人是九月二十日進的科大,常老師則是十月份到科大報到。他們都是科大的創始人,都把畢生奉獻給科大。科大數學係的最早幾年,華羅庚、關肇直、吳文俊分別負責58級、59級、60級學生的教學與培養,形成了華龍、關龍、吳龍,為科大數學係奠定了基礎。關肇直先生注重數學應用,在泛函分析、中子遷移理論、現代控製理論等方麵頗有成就。在張勁夫的《請曆史記住他們》中表揚的兩彈一星功臣裏,就有關肇直、馮康兩位數學家。關肇直先生為59級學生進行一條龍教學常老師當時是關先生的助教。59級培養出了嚴加安院士、馮克勤教授等傑出數學家。62級也是由關先生負責,是第二條關龍,常老師為同學們開設了《幾何與代數》課程。常老師在回憶關先生的文章裏寫到 :"從1958年到1964年,我度過了我的青年時代,我同關肇直教授的名字是聯係在一起的。在我的一生中,我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也是緊緊地聯係在一起的。"
1960
在此期間,常老師也經常聽華羅庚教授的課,並參加華老組織的綜合討論班和數學競賽活動。常老師回憶道:"當時我做關肇直先生的助教,華先生上數學係學生的高等數學",但隻要課不衝突,我就去旁聽華先生的課。華先生上課十分生動,不拘形式。他一邊思考,一邊推導,有時寫了一大黑板,居然會推倒重來,再換一種他認為更好的證法。唯其如此,我感到更有啟發。隻有大師級的人物,才能有膽識、有能力這樣做"。
受蘇聯數學競賽的影響,在華老的倡導和組織下北京市1956年舉辦了首屆數學競賽,次年因反右運動而停止。1962年,隨著全國形勢好轉,北京市也恢複了數學競賽。華羅庚親自出任競賽委員會主任,副主任是江澤涵與吳文俊。有北大、中科大、數學所、北師大等單位參加,中科大有龔昇、曾肯成、史濟懷、常庚哲等參加。華羅庚以極大的熱情和精力主持數學競賽,從為中學教師和參賽學生作科普講演到撰寫《數學小叢書》,從反複推敲競賽命題到視察考場,他事必躬親。1962年由北京市數學會主編的《數學小叢書》,共有十餘冊,除了華羅庚、吳文俊的作品之外,還有段學複、江澤涵、閔嗣鶴、龔昇和薑伯駒等數學家為中學數學爰好者所寫的小冊子。在曾肯成先生的鼓勵與支持下,常庚哲和伍潤生編寫了《複數與幾何》的小冊子,這本小冊子現在書店裏還經常能買到。當年常庚哲大學畢業四年,就單獨寫書並和數學大師們一起出版了《數學小叢書》,說明他的數學功底得到了數學大師們的認可。常老師的工作因四清與文革而中斷,70年隨科大下遷至合肥。不過,他這幾年的積累為以後的奮起打下了基礎。
1964
1970年中科大下遷合肥後,遇到了空前的困難:人員流失,圖書儀器損壞無數。當時整個學校隻有從校門通向學校行政樓的一條路是水泥路,其他路一逢雨天便是遍地泥漿。周圍的農民牽著牛在學校的草地上放牛,牛糞貼在牆上曬幹了當柴燒。這種狀況經過相當一段時間才有所改觀。從1972年開始,教師們在搞好教學工作的同時,還深入到生產實際部門,理論聯係實際進行科學研究,取得一定的成績。其中常庚哲、馮玉瑜等深入飛機製造工廠,和當地技術人員一起,推廣Coons曲麵、 Bezier方法和樣條函數的應用,並將其用於計算機輔助設計。這些為後來常老師開展計算機輔助幾何設計(CAGD )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基礎。改革開放後,常老師赴美訪問,把Bezier等人提出的方法從數學理論上建立了起來。
常老師是中科大計算幾何研究小組的主要創立者之一,是計算機輔助幾何設計的創始人之一。他在曲線曲麵造型方麵取得了一係列令國內外同行矚目的成果。1984年3月,Computer Aided Geometric Design《計算機輔助幾何設計》雜誌聘請常庚哲為該刊副主編,常庚哲成為該刊編委中唯一的中國學者並擔任編委長達16年。
常老師對國內剛入行的年輕人尤為悉心指導。據清華大學胡事民教授回憶,他們做學生時,常老師對他們投的文章都仔細地閱讀並提出修改意見,使文章得以順利發表。常老師開創的計算機輔助幾何設計在科大發展壯大,現在仍在健康地發展。
常老師在中學生數學競賽方麵長期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他從文革前的助手變成了八十年代的主角。常老師是最初的中國數學會奧數委員會委員。科大作為奧數的培訓基地,常老師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常老師寫的小冊子《複數與幾何》,《抽屜原則》等,培育了數代學子。1986年,中國第一次正式參加IM0 ( 國際奧數競賽)並取得第四名的好成績,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中科大數學係主辦的培訓。這次競賽常老師的命題中選,也是中國人的命題第一次被選中。1989年,常老師作為國家隊領隊,帶領中國隊獲得第二。從那以後,中國隊多年獲得第一。
斯人已逝,風骨長存。受到常老師直接或間接影響的學子數以萬計。常老師去世前,把他的圖書捐給了科大圖書館。他開創的事業後繼有人,他的精神風貌將常存於世。
【作者簡介】胡森 ,安徽泗縣人。1983年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係學士學位。1986年獲中國科學院係統科學研究所碩士學位 ,導師吳文俊院士。1990年獲美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 ,導師為j.Mather教授和W. Thurston教授。在美國西北大學、法國高工、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紐約市立大學、美國哈佛大學等地訪問或任教。2000年入選中國科學院"引進國外傑出人才"( 百人計劃 )、2001 年到科大工作。現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吳文俊數學重點實驗室負責人
【作者鳴謝】劉揚和許讚華為本文提供了不少材料與意見,在此致謝。
【編者注】部分資料來自史濟懷主編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50年》
文圖編輯 :劉揚,陶李,黃劍輝
排版編輯 :許讚華,俞霄
投稿郵箱:kedashunjian@gmail.com
公眾微信號:USTCMomen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