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長篇戰爭小說《另一種曆史》第191期

(2022-02-25 04:40:40) 下一個

(作者:龍德施泰特)

 

931)     開辟航線

1955年。習州長邊疆艱苦創業8年。卸任時已建起600公裏的米軌鐵路、2500公裏的礫石公路。

全州人口達37萬。終於超過了野生棕熊的數量。

嶄新的圖瓦城,人口逾9萬。圖瓦港建有7個碼頭,可同時停泊14艘大船。這個北緯53°的北極港口由於環太平洋暖流“黑潮”的流向,可以終年不凍!竟比北緯43°的、封閉在日本海內的海參崴,更有了點優勢。

習州長還建設了一座國內唯一的地熱電站。這項資源很有潛力,雖初期規模不大但已夠用。地處半島南端,可兼顧千島群島~用電纜向占守、幌筵各島送電。

圖瓦機場,到伯力、廟街(興波市)、古屯、海參崴、哈爾濱都有定期航班。至於國際航線,他還打算開通漢城、東京,連西雅圖也在規劃之列~隻因暫時遠程飛機尚不多~但“新唐州”淘金熱的神話已在美國傳開,需求在那裏擺著。

他開發了航空客運潛力。圖瓦機場建有兩條2700米跑道。鑒於此地高緯度,時常有霧,遂在300公裏外的“新富平市”又建起了備用機場。那半島北部的“新富平”原名烏斯季堪察茨克。人口曾不足一千,此時已達6萬。多數是來自陝西、河南的新一代移民。帶來的媳婦們還多有一手地道的家鄉麵食好手藝……城鎮主產業是“新唐山牌礦泉水”~真正的火山礦泉水哩!

“把新唐州建成富庶太平之地”的理想,已在逐期落實。

 

932)     旅遊興邦

這期間,還有段趣聞軼事:

習州長對本州壯麗景色和罕見奇觀印象殊深。鑒於“旅遊觀光”這個新概念在戰後此時,已開始逐漸傳播,使他萌動了開發念頭。但當政的宋子文內閣遲遲無反映。

正好1952年春夏之交,本黨的周恩來副主席到訪~周剛從駐聯合國的崗位上期滿卸任。歸國途中路過圖瓦機場,順便就參觀了這個傳奇的新唐州。習州長趁機提出了設想。

周恩來笑了:“旅遊?那可是有錢、有閑才能搞的事情。仲勳同誌啊,這對百廢待興的我國,目前還遙遠嘛。多數國人還遠沒有富起來。恐怕~有點脫離實際?”

習仲勳澄清觀點:“國民麽,倒可以放一放,等有條件再來。咱先請大鼻子!周總噢,我跟你在美國那一年就有了體會:老美,人家就愛玩。打完仗,閑下來沒事,到處逛哩。而且是~多數人愛看山水,少數人才熱衷古跡古董什麽的。”

習州長曆數了本州6大旅遊資源:海洋、森林、冰雪、火山、溫泉、現代冰川!漫說還有動物王國~那才叫風光奇特!凡來過的都讚不絕口、無不稱奇哈……隨後他又陪周恩來在半島各地走了一圈……觀點,當下就被接受了!

兩個月後接到通知:周總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傳新唐州,幫他安排了滿滿一船的歐美遊客:

“8月初到訪圖瓦,請準備好各項接待!”

 

933)     盛唐氣象

習仲勳樂得合不攏嘴。趕緊多方籌備,希望一炮打響。

沒想到,來的是條豪華大船~伊麗莎白女王號!近萬名遊客,上岸後就急於奔赴各景點,席卷了新唐州各地所有客房,仍遠遠不夠!無奈中州長動員駐軍:把營房騰出來,咱住帳篷!這才勉強渡過了住宿危機。食品也不充分~到第5天把原擬出口的大馬哈魚也吃光了。又動員戰士們進山打麋鹿,到底沒讓客人光啃麵包。

這期間有3座火山噴發可看~其中4750米的“新唐山”(柯柳切卡山)是世界最高的活火山。加上人人洗了溫泉,這趟掃蕩般的大旅遊總算滿意而歸。

附帶收獲是:“新唐山牌礦泉水”一家夥打開了美國銷路,整3年的產量被預定、包銷一空。

就這,習州長還抱怨:“周總噢,來人旅遊,歡迎!可不敢這個來法!您給悠著點嘛,嗬嗬嗬……”

自此,新唐州“旅遊勝地”之名就在海內外傳揚、遠播,成為世界各地旅行社的常規優選線路。接待設施和食宿交通條件也日趨完善,規劃和建設日益走上正軌。

到60年代,熱鬧的新唐州已成“華夏首富之區”。人均收入名列世界前茅。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就是新唐州接納了老唐山多數難民、並捐出大筆救災款項。

沙皇時代,“堪察加”這個名字令人聞之色變。氣候寒冷、地處邊陲,像西伯利亞流放地那般可怕。課堂上被罰到教室後排座位的調皮學生,常被謔稱為“堪察加人”。

而今新唐州的“盛唐”之名遠播。即使進入21世紀人口已超百萬,仍保持了富足的高水準。

習仲勳本人也因為不懼勞苦、艱辛創業有成,被遴選為國家政務院秘書長,繼而60年代任副總理,主持了“東北亞經濟合作區”規劃和開發營建,政績斐然。

 

934)     屯墾先驅

幾個對黑龍江流域、對遠東開發作出成績和貢獻的州長,在基層積累了從政閱曆,後來都入選聯合政府。進而踏入黨和國家領導人行列,作出了更多業績。

邊疆屯墾組織者是退役的國府軍令部長:60歲的徐永昌上將。他在首屆內閣中擔任屯墾部長。早在1907年徐永昌出差黑龍江,見所到之處野曠田肥,即有所思:如彼好地,大可屯兵數十萬!既固邊防,亦省國帑。屯墾之念,當即油然而生。

1928年秋徐永昌受命出任綏遠省主席。早年的屯墾戍邊思想,進一步明確起來。他責成專人擬定了西北屯墾計劃:分為兵屯、民屯兩種,建成一處,移民一處,實邊一處。

具體項目有疏通渠道、建築城堡、修公路鐵路建新村、設立農業技術傳習所等。並試行以工代賑。1932年有了實際動作:由第70、72、73師各撥編一個屯墾隊,帶薪餉和槍械服裝,開赴後套地區屯墾。從8月開始約有2團4營的建製部隊參加墾荒。種地1200餘頃,連生荒地計算在內,約4000餘頃。

綏遠屯墾,初見成效。無疑為黑龍江的大規模邊疆屯墾建設和鞏固邊防,提供了曆史借鑒。

幾年後在西北、西南邊陲也開花結果。“屯墾軍團”既是國防力量的有效補充,也是國家生產建設的一支生力軍。此外作為一種“集體所有製”嚐試,還為國家發展道路作出了多方向探索。

君子之風的徐部長,在新政府中的新貢獻是,還開創了每年一屆的“伯力市農墾交易博覽會”。

“伯交會”首屆參展品就有3萬多件,包括了世界各地的機器製造、冶金、燃料和電器工業的各種最新型、最大型產品;各種紡織、化學日用品、手工業產品;各種穀物、經濟作物、畜產品、水果蔬菜及其製成品。此外還展出了各種書刊、教材、油畫、雕塑、樂譜樂器、精美圖片。展覽結束,多數展品便留在中國。有履帶拖拉機、耕耘機、穀物聯合收割機、載重車、加油車等,這些成套設備可裝備40萬公頃播種麵積的國營農場。

墾荒,就此成為華夏國持續半個世紀的早期發展主題之一。

徐永昌逝世時,得到的評價是:

“器識弘遠,誌慮忠純,早裕戎韜,為國宣力。”

 

935)     鳳毛麟角

另一邊,國統區的主體部分,卻沒有這麽熱鬧。

由於缺少“新領土”入賬,也就沒有大的波動。移民潮是遷出而非遷入。打發人群上路也不用給盤纏。

騰出的資源,還可供應再分配。忙活的是區域行政劃分和官員選派及勢力重組。新劃州郡也沒有人口指標和議員席位問題~轄區內個個達標。想增加,卻有上限的限製。

另外,國民黨體係的官員,也確實不像對方那樣,長期在艱苦的根據地裏謀生活、求發展。因此缺乏“發動群眾”的手段,也沒有一再灌輸“為民服務”思想,觀念裏老套居多。運作方式難免還是在舊軌道上,緩緩跑路……但也並非沒有鳳毛麟角。

上海直轄市長,吳國楨就是其中一位。這位普林斯頓大學的公共管理學和哲學博士留學成績全A;曾擔任過委員長機要室秘書、漢口市長、重慶市長、外交政務次長、國民黨中宣部長、上海市長。在政壇獨樹一幟,聲譽斐然。

他是近代史上唯一擔任過中國三座大城市市長的人物。

1933年,29歲的吳國楨就任漢口市長。他盡心市政,主持修建了沿江大堤和沿江大道,抵抗了洪水。戰時又為保衛大武漢作出貢獻。1939年任重慶市長,施政期間提出“疏建並重、城鄉並重、心物並重”三綱領。

1946年吳任上海市長。他竭力控製財政預算,取締黑市奸商,穩定了一度瀕臨崩潰的財政經濟。1947年後進入和平建設新階段,44歲的吳國楨發揮自己視野寬廣、海外人脈深厚的優勢,大批引進外資、外商和國外先進技術等新鮮事物。同時注意消化吸收,在推進“技術本土化、金融國際化”方麵和強化市政建設、迅速改變市容麵貌方麵,都取得長足進展,獲得海內外一致好評。輿論認為:他善於把城市各項潛力煥發出來。

從50年代末起,上海始終保持“世界第3大都市”稱號。吳本人也獲得“城建專家”榮譽,培養了一大批管理人材。

 

936)     致公黨人

南國。潮州州長、55歲的陳其尤,也是一個特例。他不屬於國共兩黨任何一方,而是個致公黨人。

陳其尤20歲即加入同盟會,參加“黃花崗起義”。慘遭清政府鎮壓後去日本就讀於東京大學政治經濟係。學成回國又參加討袁護法運動,擔任粵軍司令部機要秘書。27歲就出任了福建東山、雲霄縣長、汕頭海關監督等職。取得相當行政經驗。那裏當時是革命軍的“小樣板區”。

抗戰伊始,根據軍政部長何應欽在國民參政會的報告,1939年全麵戰費是18億元。而據國府僑務委員會提供的數字,這一年華僑捐款就達13.3億元。

從1937-41年底,國府總收入226億元,華僑匯款達53億,相當於總收入1/4、將近軍費開支的1/2。

而1937年已擔任致公黨負責人之一的陳其尤,此時被國府委任為“駐香港特派員”。那是國府對外采購軍火的重要場所和通道。負責人又恰是財政部長孔祥熙的大少爺孔令侃。國難當頭之秋,孔手上握著同胞血汗錢,從一筆筆軍火生意中獲取大量回扣,其行徑令人發指。軍火傭金,有的竟達20%~30%。

陳其尤忍無可忍揭發了孔的行徑,要求嚴懲不怠!但卻因此而獲罪~1938年末他飛赴武漢時一下飛機,即被軍統秘捕、鋃鐺入獄。關押於貴州息烽整整4年。

從座上賓一夜間淪為階下囚,使這位早年便以身許國、參加民主革命、正直不阿、兩袖清風的陳其尤深刻反思,思想經曆了痛苦變化。也失去了對蔣政權的幻想。

1947年6月聯合政府成立。鑒於第三黨人在議會中的席位及美洲華僑對兩次衛國戰爭的貢獻,國家議會正式通過了致公黨魁、元老司徒美堂和李濟深一項動議:

在堪稱僑鄉的州郡,理應遴選自己的代表執政。其中就有潮州。熱心國事、教育基礎良好的陳其尤就任了首屆州長。任內大辦教育~利用僑資和海外歸國人材,興辦了數所大學和專科學校,使長期缺乏高教場所的華南,幾年就擺脫了長期教育落後的困擾。

陳州長還以廉潔著稱於世。他屢屢向腐朽的裙帶之風開戰。並十分嚴於自律,一再教導族人:克己勤奮、秉公無私。他從不對謀私不法的事物開放綠燈,這方麵足以堪稱表率。

陳其尤65歲離任後,又作為議會元老,主持政風監察委員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