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長篇戰爭小說《另一種曆史》第189期

(2022-02-21 03:38:27) 下一個

(作者:龍德施泰特)

 

920)     務實有成

不過廟街州隨後還是跟上來了。據說是得益於“下屆州長”。

“聯合政府新時代”甫一開始,老蔣就以書信一再授意小蔣:有必要去“北華”看看、摸摸底。

父子倆都對北方那個“朱毛管區”暗自好奇。

父親思忖:……咹?莫非這“長臂猿土改”還真有效果?匪夷所思嘛……但既如此,成果就該分享才對。這當中有著黨國關懷和扶持呃~那海軍毛委員,白給白叫的?

小蔣則考慮:1927年我就在西伯利亞服役,闊別20年~不承想那裏竟成了中國領土?而今父親罹患頑疾,“靠山效應”銳減。自己該對自身能力有所證明。古雲:宰相必起於州郡、猛將必發於卒伍!於是幾次考察了黑龍江流域。

1950年40歲的他,正希望在政治上一展身手。而根據兩黨協議和聯合政府章程,本年恰有任職交換。鑒於廟街的俄文名叫“尼古拉耶夫斯克”,而他的俄文名字正是“尼古拉”,於是他主動要求,就去黑龍江口~這個麵積比浙江省大3倍、人口卻不如他家鄉一個奉化縣1/3的廟街州。

1860年以前,廟街曾是沙皇尼古拉的太平洋艦隊主基地。建有若幹設施、殘留著早年痕跡。之後《璦琿條約》、《北京條約》簽訂,才拿下海參崴並遷址到了那裏。

接任州長後,他聽說了前任那個“建設北國新上海”的激昂口號,再看眼前大片原始森林、湖泊沼澤……蔣經國不免哂笑:這黑龍江三角洲,與長江三角洲麽,簡直完全不能比嘛!空想社會主義者們,其弱點就是~經常脫離實際。

但不能比,卻不是不能幹。他的辦法,是轉而去“錢塘江口”動員寧波周邊的誌願拓荒者。利用自己對家鄉父老的號召力,以及千方百計籌集的、不算太多的開發經費,再加上浙江人特有的肯幹和闖蕩,他的3年任期,頗有成果。

在地少人多的浙江,這些鄉民難以想象那“幾百裏不見人影、不聞人聲”的情景。初到北國曠野時,被嚇壞了,也樂壞了……什麽什麽?這麽廣闊的土地,竟沒人耕種?我們一夜之間就可以超過了村裏最大的地主?耶!快寫信!發電報!啊油……三老四少七姑八婆,統統來!

蔣州長說了耶:土地是按人頭分得!

此時浙東,不止鄉鎮,即使普通村民也多少讀過點私塾,識字的比例遠高於內地。他們現身說法、傳播實地感受的信函電報,為此後一輪又一輪的“浙人北上”做了初始鋪墊。

 

921)     女婿州長

蔣經國還有一項別人不具備的優勢:

他把夫人蔣方良(芬娜)女士,安排為廟街州的“少數民族事務局幹事”。很快就成為他與本地~眾多俄籍居民溝通交往、獲得信息的橋梁。

經國自己也常以“尼古拉·伊利紮洛夫州長”的名義,伉儷雙雙,去周邊各地走訪原居民,了解資源分布、進行搭配組合,動員俄羅斯族群遷入廟街州。

原住民也都喜歡這個會講俄語的“女婿州長”,信任他那些針對性的優惠政策。並紛紛從原來的散居地域向這個州集中~因為這裏,會無歧視地給他們分配土地、安排生計。

蔣州長同時還向鄰近的日本、朝鮮移民招手~歡迎他們也前來墾殖、捕撈和在各崗位就業。結果使這個小城日益多元化、色彩豐富。在民族融合、多種文化共存、視野開闊、市容國際化方麵,廟街州作出了表率!並長期保持了這一特色。

 

922)     彼寧此興

當然小蔣不完全是白手起家。以他的背景,搞到資金並不難。但他的誌氣抱負,使他不屑於利用背景和關係~他要與李先念的伯力州開展一場平等競爭。除了最初一筆開發經費,他後來的資金籌集都以貸款形式得來。這也使廟街一度走在了伯力前麵。因為競爭對手那邊此時還很缺乏金融意識:政府去貸款?拿什麽還呢?畢竟在早期、在這種事上還缺乏經驗。李州長沒去動“貸款”的腦筋。

此外,蔣州長還看中了廟街的江海漁場~北國冷水魚類肉質細膩瓷實,售價遠高於溫熱帶產品,本地又易於冷凍保鮮。而浙江比湖北本來多出來的一項產業優勢,就是海洋捕撈!

他早期資金也重點用於建電站和冷庫、購買漁船、開辦水產加工業。開通了大批供應南方的渠道。

3年下來,全州人口超過60萬,達到了家鄉奉化的水準。這是他自訂的任期目標。可謂超額完成。

原來萬把人的小城廟街~增長20倍!已跨入了中等城市行列。人口湧入的勢頭依然旺盛。入海口處,還建起一座此時“整個黑龍江流域最高”的18層燈塔大廈。

離任時,州民座談會上,蔣州長提了個“樸實建議”:把州府所在地“廟街”,改名為“興波市”。

“此地寧波人已不少。我看廟街呢攀比上海自然沒啥希望,以寧波為樣板倒有可能!寧波天氣熱,動輒流汗嘛,所以要‘寧’才好。我們這邊卻要不停地幹~驅趕寂寞寒冷!因此要‘興’!寧波今屬嵊州,彼此就結為姊妹州!今後這裏可為南方姊妹州提供避暑勝地!諸位意下如何?”

尼古拉州長沒說對改名的其他考慮~那就是俄羅斯族居民把“尼古拉斯克”叫得太響~令他有點擔心。

在座的州議員們鼓掌,一次性通過了這一合理化建議。

 

923)     資源大州

與之相對照,外興安嶺南側的結雅州由於長期達不到人口指標,不能滿足憲法規定的議員保有數,隻得在規定期滿的1958年被撤銷,其行政區劃並入了臨近的璦琿州。

璦琿州的疆界,基本是蘇聯阿穆爾州原區域,依然地廣人稀。麵積雖相當於整個日本,人口卻比一個佐世保~25萬人~還不如。幾乎是全境覆蓋著原始森林。

首任州長陶鑄,上一年擔任第1兵團副政委之時,就參與組織實施了【長臂猿作戰】,與後勤部長邱會作一起,向這裏督運補給。當時他就對這兒的富饒資源印象殊深~打獵捕魚,收割小麥,光這幾項就能滿足敵後作戰的食品供給。

此番就職後,他查閱資料、實地考察,更感到寶地不可多得。

請來的美國勘探隊,進一步證明了這一點:

僅初步探查就有金、銀、鉑、鈦、稀土元素,鈾和金剛石等123種,其中包括40億噸鐵礦和15億噸煤。預測尚未發現的石炭、褐煤資源還有700億噸※真實數字。此外水力資源還占去了原蘇聯遠東區總量四分之三。這一來39歲的陶州長心裏有數了。璦琿州早期規劃向著“資源·能源大州”邁進!

他發揮自己的組織能力,大力吸引湘贛、晉豫地區的礦工隊伍,有秩序地開赴璦琿。同時還籲請婦聯:組織“女子出鄉團”,到遙遠卻富裕的“嶺南江北”落戶。礦工此時收入比務農要高,“工人階級”的頭銜也頗中聽,出鄉的女子們一度相當踴躍。

陶鑄還向國家議會申請了一筆預算:建設江橋。以打通該區域原有的日蘇戰備鐵路。

這理由很過硬:資源外運,道路必須先行。

他的副手邱會作,還商借了一批時下閑置的部隊運輸機,用來接送內地移民隊伍。這些戰時已經稔熟的調度手段,被得心應手地用於早期開發,大大提高了效率。

 

924)     老蔣有功

璦琿州的農業潛力也不亞於伯力州。可耕種麵積達57%,產品涵蓋了大豆、小麥、蔬果、蜂蜜、肉蛋奶……

國家農業部長鄧子恢,3年後來此考察驗收時,與當時正辦交接的陶、邱兩州長,有段對話:

“哦呀,吃不動囉。看看你兩個,在這北國邊陲,長胖好多!”

“要怪馬鈴薯喏~膨脹食品來的!”長期瘦削的邱會作,3年長了30斤,痼疾肺結核也痊愈了。

“現在看這長臂猿,硬是要得!主席拿給老蔣,說是土改方案。老蔣以為騙他!……哪曉得那隻猴子變出來這麽多土地!如今輪到小蔣好後悔喲。”陶鑄評價兼調侃。

鄧子恢感歎:“土改土改,過去都是走‘削富濟貧’的路子。很容易產生對抗~土地不夠嘛。長臂猿這麽一土改,幾年下來多出180萬平方公裏!天上掉下來個大餡餅噢!這下,都有得吃囉。解決了咱國家農業發展的千年難題!”

“何止農業?我璦琿這40億噸鐵礦,就超了鞍山那邊多少倍!37%的含量,1年煉它1億噸礦石就是3700萬噸鋼~超過蘇聯現在年產噻。幸虧了【長臂猿】!工作好做多囉。”精於計算的邱會作喜歡拿數字說話。

“沒有錯。雖說這塊地方本屬中國,可是會白給你麽?若非老蔣挑起邊界事端,我們還眼巴巴守在江那邊,唉聲歎氣咧。來來來,碰杯!給老蔣記一功!雖說歪打正著,可他若不動手,我們還真冇得理由動手呐!”陶鑄又調侃。

“小邱喂,你接班之後,得兢兢業業、再接再厲!”老革命鄧子恢告別碰杯時又囑托道。幾任接力下來,嶺南江北的璦琿州,長期保持全國前列排名。

 

925)     以島為家

而江東(烏蘇裏江)的興凱湖、庫頁島兩個州,兩位30歲出頭的年輕州長~河北景縣人王任重、福建上杭人陳丕顯,雖起步稍晚,但受到周邊的影響啟發,也把移民眼光首先投向家鄉父老。各自帶人回鄉、廣泛動員。這倒並非什麽拉扯裙帶關係。這群早年投身革命、準備拋頭灑血的青年幹部,此時普遍已鄙棄了那一套裙帶觀念。實際上很少回鄉不說,同家人聯係也不多。

而且作為早期移民,更多的還要準備吃苦。他們倒是屢屢宣揚:墾荒者,需有率先垂範的意識。

陳丕顯戰爭年代就以組織了上百萬的民工大軍支前而著稱。他的庫頁州轄區,連帶著千島群島。這給他家鄉福建~那本不寬裕的漁場帶來了廣闊天地。漁民很多天生就以船為家,不少人拖家帶口,開過來就不走了。不過漁民也抱怨:一到冬天,船就凍在港裏!岸上沒房子可不行,會凍死的!於是或則就地建房、或則秋末南下回鄉,成了候鳥群體……不久庫頁島北部石油產地又陸續引來了大型開發企業,使這個並非以土地麵積見長的“島嶼州”,沒有被人力的長期不足而困擾。

陳丕顯在這兒一幹10年。此後才去接任大連直轄市和後來的上海市長。

同是福建人的原3兵團政委譚震林“譚老板”此時正任職海參崴直轄市長。他對小蔣竟跑來廟街大舉籠絡鄉眾、進軍北國、“興波作浪”,保持著習慣性警惕。

任期中譚老板運用海參崴市的造船能力,給庫頁島的福建船隊大造特造,卻拒不接受“廟街寧波人”的訂單。逼得蔣州長去日本修船造船,造成了“小筆資金外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假設曆史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灣區金頭腦' 的評論 : 有一說,寧波人的祖先有大批是北宋靖康之恥以後從中原遷來的人。中原的北方人南遷,以及南方人北移在中國曆史上並非罕見。最近的有文革期間大批上海和江浙的城裏知青到東北建設兵團,留在那裏的人也不少。因此說,氣候並不能阻止寧波人移民到東北。當年東北建設兵團取暖直接燒木柴,那時東北有的是原始森林,取暖不是問題。事實上,寧波人現在已經移民到世界各地,包括氣候寒冷的北歐國家。槍是近幾十年才因維穩而嚴厲禁止的。其實,直到文革時期民間都有槍支存在,特別是獵槍那時並不禁止。
灣區金頭腦 回複 悄悄話 寧波人移民到外東北不怕冷嗎?城裏還可以集體供暖,農村就要自力更生了。而且這種遍地野生動物的地方,可能要人人有槍才行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