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龍德施泰特)
578) 宣布棄艦
潛望鏡中,驅逐艦迎頭駛來。黃廷樞奇怪~氧氣魚雷航跡十分隱蔽~對方指揮官不簡單啊,對我艇位置判斷這麽準?看來訓練有素。他下令迅速下潛、撤離!“伏波”隱入波濤之下。
僚艇“淩波”位置較好,欲罷不能地進行了再裝填。不失時機、卻也不顧危險地打出了第2輪齊射。
命中2雷的驅逐領艦“古比雪夫號”燃起大火,迅速蔓延。艦長尚未來得及發出“棄艦”命令,其主燃油櫃驟然一陣驚天動地的狂嘯!巨大火球從舯部裂開,艦體撕為兩半。將分艦隊司令和240名水兵,旋即帶入了黑海深處。
後方遠處,傾斜嚴重的旗艦上,弗拉基米爾斯基中將目睹這一場景,麵色鐵青。他明白追擊中國艦隊已無從實現。更明白回港是什麽下場。前年他就因對克裏木戰役支援不利被降兩級,去年才官複原職※史實。而今竟出了如此差錯……
“天亮了。命令航空兵出動追擊!”他指示道。“此外組織反潛。通知未受損艦隻營救落水者。”
之後,中將平靜地告訴艦長:
“你可以宣布棄艦了。”
然後頭也不回地走向司令住艙。從保險櫃裏取出那支作為戰利品收藏了兩年的“魯格”手槍。
579) 盲目斷送
博斯普魯斯海峽北口。趁夜高速行駛的林遵艦隊,黎明時已抵達這裏,正在整頓隊列。因早起而不耐煩的土耳其海務局官員,尚不知昨夜發生過海戰,默認了中國艦隊以不合規定的混亂隊形,匆匆進入海峽。在他們看來,這支來自遠東的艦隊越早離開黑海越好~這方麵,土耳其人和桂永清不謀而合。
追蹤而來的蘇聯海軍航空兵,不敢進入土耳其領空。本想轉頭西北去襲擊那些賠償貨船,但發現船隊上空竟有“野馬”戰機護航!帶彈的笨重攻擊機顯然不是對手,隻得悻悻作罷。
中方,唯一損失是“淩波號”。為擴大戰果和掩護主艇,它未能擺脫驅逐艦圍剿,在深水炸彈的轟鳴中消失了。黃廷樞深感痛心:那艇長沈鐸少校既是他同鄉學弟,又是兩代姻親、是中國第一代船政大臣沈葆禎的後人。還有那麽些辛苦訓練的水手……
他尚不知,隨“古比雪夫”沉沒的,還有一位前途極其遠大的未來海軍元帥~謝爾蓋·格奧爾吉耶維奇·戈爾什科夫少將。冒失的淩波號,盲目斷送了一位來日的海洋主宰。
580) 有趣鼓噪
黑海大捷,果然激起國際反響。忙於清理自身戰爭廢墟的歐洲,對此類消息還局限於新聞傳播,和對故事懸念及曲折性的熱衷等層麵。人們頗感興趣的是~猜測:
那可是黑海呀!怎麽會有中國潛艇呢?土耳其人堅稱:一定是從德國用火車運到保加利亞裝配的,從多瑙河進入黑海~英國幾位情報官也站出來證明:德軍1942年這麽幹過!
遍布亞太的華僑聚居地,卻是人聲鼎沸。鞭炮鑼鼓聲響成一片,吵得當地原住民不停皺眉頭。
黃廷樞、沈鐸和林遵的照片刊登在華文報紙頭版。催發了濱海城市的海軍報名熱。
幾年後,日本也生出一輪有趣の鼓噪:當媒體披露~執行攻擊的是“伊-201、203”艇時,日本退伍海軍老兵協會激動地把這作為舉辦年會和發行會刊的主題,大加宣揚。收入了不少會費、稿費、模型製作費等,發了一筆小財。
581) 天上去見
紐約。第5大道。毗鄰十字路口一個不起眼的小門臉,由於掛上了“史迪威基金會:招募飛行員”的招牌,最近熱鬧起來。
退役的約翰中校主持招募。
複員回來的小夥子們,很少找得到航空公司的理想位置,又不願意屈就薪水較低、或別的不那麽激動人心的崗位。
一時這裏人滿為患。首期名額很快就用完了,約翰主任正忙著對後來者說:抱歉抱歉,等下一批吧。
一個來自緬因州的前戰鬥機中尉,忿忿不平:
“那我去昆區的蘇聯招募站報名好了!他們也缺飛行員呢。憑我的技術,他們一定滿意!”他轉身走向門口。另一個幸運登記了的、來自威斯康星州的少尉,伸腿,拌了他一下。
“你幹嘛?鄉巴佬!”緬因小夥急了。
“是告訴你~別那麽蠢,去當我們的敵人。”威斯康星小夥不示弱。倆人不由分說便拔拳相向。臉上身上很快血跡斑駁。
約翰咆哮著,用蘇格蘭人厚實的身軀擋在中間:
“你,還有你!”他指著雙方鼻子:“你倆有本事,就到天上去較量!別把這兒搞得髒兮兮的……”
582) 羅羅·蚊子
1946年夏天。對那場戰爭的努力,在各個角落進行著。
英國。泰晤士河口,紹森德港。
繼“潮州號”之後,中國民生公司的遠航班輪“溫州號”也靠泊了碼頭。又一支勞務工人隊列走下舷梯。
岸邊圍觀的華僑中,有一位溫州籍人士。家鄉的輪船引起他關注。看到長長的隊列裏竟有不少女子,他頗感驚奇。攔住其中一個問道:
“你們從溫州來嗎?來此地做什麽?”
那是個單純活潑的鄉村女性,見生人問話,羞澀地咯咯笑著,臉上洋溢著新鮮好奇的光彩:“吾伲(我們)麽?青田人喏!溫州上船的!老板同吾伲講,來這邊清理廢墟的。”
“清理廢墟?你們?”一絲悲哀湧上華僑心頭。
“喔呀先生!哪樣是廢墟呢?”聽到鄉音,幾個嘰嘰喳喳的女孩子圍上來,七嘴八舌問道。
“廢墟?~喏,個堵就是。”華僑指指遠近遍布的瓦礫。戰爭雖已結束1年,留下的痕跡比比皆是。
“要死哦!廢墟,廢墟哪能是(怎麽是)……磚頭哦?”
打工妹們驚奇,但並不沮喪。
探問了一通家鄉、故國、生計、旅程,華僑仍是憂心忡忡。
分手時,華僑問起,她們的名字?
“名字麽?名字哦……”女子們似乎不想告訴陌生人。但還是不斷嘰嘰喳喳、歡聲笑語。“名字麽就是‘羅-羅’呀。儂隻管喊吾伲‘羅羅’好了哦!”多嘴的女子還指指前邊的男工人群:“伊拉麽,儂要喊伊拉作‘蚊子’麽也可以的,嘻嘻嘻。”
“羅羅?蚊子?什麽意思?”華僑大惑不解。過了很久,在他頑強的好奇心追蹤下,才弄清謎底:
原來所謂“蚊子”,就是戰爭期間英國廣泛使用的那種大名鼎鼎的“蚊式”雙引擎木質輕型轟炸機。曾取得優異戰績,且保有量在3000架以上,戰後麵臨大批退役。精明節儉又缺乏資金的英國人,不想讓它們在垃圾堆裏爛掉。想到它的戰爭用途,於是派商團來到戰火未熄的東方,分別尋找蘇聯和中國的買主。可惜~兩家都沒有足夠的外匯。而蘇聯還缺乏興趣,他們有的是自家的伊爾-2型。
有興趣的中國,卻缺少英國需要交換的資金或實物。最後聰明的談判者們找到了成交辦法~中國過剩的人口。包括女性勞動人口,都可以參與英國戰後恢複工作,正好彌補不列顛島上的勞動力短缺。這是一筆互惠交易。南京政府用數萬名勞工3年的勞務,交換了1500架“蚊子”。
至於“羅羅”,業內人士知道那就是“羅爾斯-羅伊斯”品牌的代指,意味著用勞務交換的一批備用航空發動機。這是中國此時缺門的高端工業產品。那位華僑始終沒搞清它們的換算比例,隻是恍然大悟地明白:國家間還可以這麽做生意。
……兩年後,大倫敦郊區出現幾座簡易的、由廢墟的碎磚爛瓦,廢品利用而臨時搭建起來的“溫州村”。
聰慧、勤儉、韌性、能算、互助的溫州人群體是天生的貿易、營建和理財好手。靠著自身努力打拚出起碼的海外生存條件。成為後來的所謂“溫州人遍布四海”的神話發端。
後來那華僑也忍不住娶了一位“清理廢墟”起家的勤勉打工妹。婚禮時他們相視而笑,以鄉音相約道:“居然,是羅羅和蚊子哦?……就讓吾伲~白頭偕老啵!”
這也是戰爭影響中國人命運、和生活軌跡的一個注腳。
583) 東方戰區
伊爾庫茨克。蘇軍東方戰區指揮部。
第一副國防人民委員朱可夫元帥、內務人民委員貝利亞元帥等一行,在這裏會見戰區負責人華西列夫斯基元帥。
老戰友們互致問候。並帶來、又轉回了對斯大林同誌的問候:他近來身體偶感不適,正在莫斯科郊外短期療養……隨後將領們討論了東方戰場形勢:季節進入盛夏。距斯大林的要求~100天結束戰鬥為期不遠了。朱可夫關切詢問:前線還有什麽要求?
華西列夫斯基沉吟片刻據實提出:增加兵力和補給。他介紹說:中亞、後貝加爾兩戰區原有120萬兵力,一線戰鬥部隊占七成。5月初行動,兩個月來殲敵60萬,已達成戰役目標。自身也損失25萬。但目前兩大突擊方向~蘭州和綏遠都處於膠著狀態。
蘭州方向,華軍在大量增兵。中亞方麵軍始終未能徹底肅清敵人。後勤補給線也出現了幹擾和破壞。
綏遠,蘇軍右翼集團已進入河套平原。隻要渡過黃河突入鄂爾多斯高原,就到達了長城控製線。但左翼察哈爾方向在軍都山脈受阻。華軍憑險據守,比預想的要頑強。地形不利於坦克推進,必須組織大量炮火和有效空襲。或就地轉入防禦。
朱可夫經仔細考慮,決定:把按斯大林要求組織的第2輪補充部隊~40萬人,6個集團軍和1個空軍集團軍,全部交給華西列夫斯基,以保證按時結束戰鬥。
“這不行吧。科涅夫的戰區,也需要兵力!”貝利亞插言道。
“隻有完成中亞、蒙古方向的任務,我們才能集中兵力解決滿州。那邊鐵路發達,地勢平坦,也利於部隊機動~科涅夫的補給狀況好的多。態勢上也沒有被動跡象。”
“幹嘛不分配給遠東一部分呢?要知道徹底占領滿州,對我們意義更重大。”貝利亞仍質疑。
“可那樣違反兵力集中原則。四處分兵,勢必哪裏都不夠。一個人不能同時去抓幾隻兔子。”
“那幹嘛不把蘭州這隻兔子暫時放棄呢?我看不出那裏有什麽重大戰略意義。在那裏展開鏖戰?是荒唐的。蔣的妻子並不意味著戰略價值。”貝利亞堅信自己是對的。
“是這樣貝利亞同誌~崔可夫方麵軍是個重兵集團。一旦撤退,很可能出現……崩潰。我們補給線實在太長了。敵人如果沿途追擊,就會如同1812年庫圖佐夫追趕拿破侖的情景。我的直覺是,”華西列夫斯基解釋著,在地圖上蘭州外緣用紅藍鉛筆劃了個大圈:“敵人正向這裏集結,企圖形成大包圍態勢。”
“因此不是要不要蘭州的問題。而是若損失了中亞方麵軍~我們就可能被迫宣布失敗!”朱可夫嚴肅指出。
貝利亞心有不甘地轉問:“是否,再請示一下?”
朱可夫皺眉頭:“這裏隻不過是東方戰場……斯大林同誌養病期間授權我對統帥部負責。我們不要事事都去麻煩老人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