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8) 開闊視野
在參觀日程中,蔣和夫人先行~前往美國東部。
一路上,紐約的證券交易所和唐人街、百老匯,匹茲堡的鋼鐵、底特律的汽車、紐波特紐斯的造船,東海岸的常春藤大學,西點軍校等等,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
毛澤東則根據安排,先去了美國南方。佐治亞高效率的農場飼養場,德克薩斯的油田、佛羅裏達的海濱……都令他興趣平添。在密西西比河畔的維克斯堡,他還大遂了一樁平生心願:在春風料峭中暢遊了一回“老人河”。
兩個月裏,走走停停。 看了幾十座城市、巨型的工廠、龐大的基地和炫目的飛行表演,直到新鮮感逐漸耗盡。
周到的體檢和醫療日程又開始了。兩位年逾50的中國貴賓,都不難查找出身體的潛在疾病。
蔣重點看了牙醫。最終配製了一套令他滿意、舒適的義齒。宋美齡則治愈了她的鼻竇炎。
毛借此機會,把他去年所患下的嚴重失眠、頭痛不已的病症※作了一次徹底診療。夫人江青從旁照顧,也治了些皮炎之類的小毛病。還大大滿足了一輪對好萊塢電影的愛好。※史載:毛同期在延安,此症曾嚴重發作,短期不能工作
他們不好意思催促病中的總統~安排會晤。
因為據總統醫生麥金泰爾介紹:羅斯福異常消瘦。已因病謝絕了斯大林和丘吉爾的盛情邀請。他無法前往黑海之濱~渡假勝地雅爾塔,舉行那個三巨頭間的首腦會議……因此著名的、影響了戰後半個世紀的“雅爾塔體係”,也就胎死腹中。
在總統向兩位巨頭表述的謝絕理由中,還有“身邊的中國貴客,尚未來得及關照”這類謙詞~也使蔣毛頗感受用。遂分別致電白宮,問候並祝願:總統早日康複!
469) 邂逅偶遇
美加邊境“水牛城”布法羅。奔騰咆哮的尼亞加拉大瀑布,永遠會引起客人讚歎。這是不可缺少的美國遊曆。
主席夫人江青女士,欣喜雀躍。不停地用新型照相機選取著各個角度。昨天她還接受了一份小小的貴重禮物饋贈~美國最新研製成功的24D彩色菲林(膠片)。
平生愛水、也酷愛氣勢磅礴的毛,正在大瀑布前駐步沉思間,忽被告知:恰巧~蔣攜夫人也到此一遊。
於是這次巧遇,留下了兩個影響中國命運的家庭之間唯一的一張珍貴合影。
合影時還有個小細節:
毛夫人在蔣夫人麵前,總免不了有一點點自卑~不是由於容貌,而是由於氣質和出身。今天缺少準備的江青,穿了一身當時正流行的、樸素大方別致的“列寧裝”。雖然剪裁合身,但是和宋美齡那一襲得體的旗袍比起來,就自感拉開了差距。
本來江青能自恃的還有年齡和身高,可是蔣夫人穿著細巧精致的高跟鞋~這是毛對自己夫人嚴格禁止的……再加上一句英文也不會,於是江青有些賭氣。畫麵上的她,拉著臉,一點笑容沒有,與其他3人形成反差。
……往來美國南北期間,客人們感到,在旅程交叉點上的幾次“偶然”相遇,實際看得出主人刻意安排的痕跡。
或許美國人有某種期待:在東方、在中國談不成的問題,在西半球、在這個自由寬鬆的國家,能夠營造出一種合作氣氛?
天真的美國人哪。委座想:他們真以為~政權或者天下,是談出來的?也許他們的是吧,但我們不是……即使他們,也並非如此嘛~忘記了獨立戰爭、南北戰爭?
但蔣公已經應付裕如了。先後三次與毛澤東邂逅,兩人雖然都不主動交流政治觀點和各自主張,但在旅遊觀感、考察心得方麵,彼此都有了談興和談資。
470) 深瀑淺談
“潤芝噢!聽說你~最近在考察美國幾個水電站?咹?很好嘛。”蔣公這次破例,主動打起了招呼。“潤芝”這個稱呼,更是不卑不亢,不遠不近,得體、自然。
“嗬嗬~委員長情報準確喲。我是覺得,中國水利開發,是個需要排上日程的事情囉。將來我到閣下政府中謀個水利部長,修個三峽水庫什麽的,或許還稱職哩。”
“哪裏哪裏潤芝~那不是屈才了?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都不入法眼的風流人物,理當,做一個中國山水的大總管嘛!咹?啊哈哈。”老蔣話中有話。
“委員長謬獎噢。個人見解,水利是農業命脈。我一個農家子弟麽務農為本。總要先解決吃飯問題噻。這次來美國,關切點就是種子、化肥,還有列寧講的那個~全國電氣化。”
一聽又提起了列寧,委座登時打住:“好好,潤芝!多走走,多看看!取得建設經驗。以後我們都可以來替中國~把一把脈……好好,就此別過。你們走好,走好。”
……25年後,在美方解密所披露的記載和報告中,描述了這次有關機構是怎樣為了蔣、毛會談,刻意安排那些不期然的相遇、精心營造的會麵場合、現場布置的提示小道具~報導中國建設的圖片、模型、報紙和《時代》周刊等;以及事先打好招呼的記者采訪……不可不說用心良苦。病中的羅斯福雖然“每天睡10個小時仍感到疲倦”,也關心著那些報告,希望從中找到某些契機。
負責這些安排的簡·惠特尼女士忿忿不平地寫道:
這些精心安排都沒有奏效。中國客人聰明地~或說狡猾地避開實質問題。用中國成語形容,就是“王顧左右而言他”。他們的冥頑不化,抱守各自立場的堅定不移,令人印象深刻。而美國式的“民主熏陶”似乎作用並不明顯。唯一成果是,他們各自的主要助手~宋子文和周恩來之間,建立了某種溝通協商機製……
471) 人生無常
佐治亞州。梅肯。衛斯理女子學院。這是宋美齡女士的幼年成長之地。在這裏她渡過了童年和青年時代,練就一口柔軟的美國南方口音。
夫人要求在此小住。委座沒法拒絕她。
一轉眼冬季已過,進入了陽春。環顧周邊~已是草長鶯飛。
客人不免心驚:樂不思蜀?……感覺不對了!
決計回國之際,突然傳來~總統因腦溢血去世的驚人消息!
……
惆悵、遺憾、悲傷,爬上客人們眉頭和心頭。他們甚至還沒有來得及同主人作一次深談。就職典禮,和總統葬禮……竟然在同一次訪問過程中接連遇上了。這短暫而又漫長的三個月期間,發生了這麽多事情,不免使人感歎:果然人生無常。
毛澤東離開美國時的告別演講特地談到:“使我深感悲慟的是,兩位偉大的美國朋友,都沒能和我們一起,看到戰爭的最後勝利:一年前是卡爾迅將軍,現在是羅斯福總統……他們是人類權利和尊嚴的捍衛者,也是對中國的未來寄予最大信心的國際友人。
“他們定會長久地活在中國人民心裏。中美兩國以及各盟國,在世界反法西斯的正義事業中用鮮血凝結的友誼,將照亮曆史的道路……”
一次令世人頗懷期待的曆史性訪問,有哪些實質性成果呢?
是恢複國計民生的大額貸款?
是500萬噸小麥的年供貨合同?
是長江三峽、黃河永濟段大型水利樞紐發電工程的研討?
還是雙方“對等開放”國內市場的承諾?
或是美國接納4萬名中國建設急需人才的培養計劃?
還是對於未來世界多邊化貿易組織的描繪和構思?
還有化肥、機械、鋼鐵、軍工、采礦、紡織、肉類聯合加工等158個工農業項目援建的協議?
……某種程度上,這些都附帶簽有一定的互利互惠條款,是國際社會對一個“有貢獻大國”的正常接納。屬於耕耘後可以期待的收獲。同時也算是中國人正在歐洲流血所交換來的、本來應有的自然價值啊。
兩人忽然明白:這3個月裏,一度曾劍拔弩張的中國,現在很寧靜。沉寂了磨刀霍霍之聲!
沒有了雅爾塔體係的世界格局,出現了另一種選擇。
而沒有他們的中國,不甚亢奮,處於一種安謐平和之中。
或許這,就是這次邀請的首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