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長篇戰爭小說《另一種曆史》第101期

(2021-06-15 10:14:15) 下一個

 

483)     戰略反思

斯大林惋惜的,是羅斯福的去世。不管怎樣,在西方政客中他是個可以打交道的人。《租借法案》作為一種使接受者不太尷尬的靈活援助方式,是十足英明的方案。

它大幅度改變了戰爭進程。這點上羅斯福是了不起的。雖然他後來克扣掉一些對蘇聯的援助;雖然他還瞞著我們這邊,搞了什麽“合金”。資產階級政客與人交往,始終是要留一手的。

其實那“合金”或者“曼哈頓工程”,在早期,蘇聯就得到間諜史上著名的克勞斯·富克斯諜報。嗬,即使在德黑蘭蘇聯大使館,羅斯福下榻的房間裏,克格勃的竊聽“甲蟲”也一直在運轉。這位總統的思路,我們了解……盡管如此,跟羅斯福還是可以達成交易的。相比之下,他的繼任者卻是那樣的不可信任。

斯大林元帥牢牢記得,4年前希特勒入侵蘇聯那一刻,1941年6月24日晚,杜魯門參議員接受美國媒體采訪時的著名演說:

“如果德國人獲勝,我們就幫助俄國人。如果俄國人獲勝,我們就幫助德國人。讓他們互相殘殺吧。”

就是這個人,現在成了美國總統。

斯大林後悔的是:不該過早結束太平洋戰爭。以至於現在容許他們對歐洲戰局如此精打細算。

真是太精明了。他們以強化抗擊和提前打敗日本、換取中國遠征軍參戰歐洲、進而開辟“第三戰場”的借口,減少了500萬噸25億美元的對蘇援助!並在繼續減少!

他們現在每一個計劃、每一步盤算,都精心考慮著安排戰後世界格局~毫無疑問那將是對蘇聯不利、很不利的格局。沒想到,當初對華北提供的那麽一點運輸方便,竟演化成這般效果。小小蝴蝶,攪起了空氣的渦流……沒有了日本拖累,蘇聯價值竟然降低了?

新格局下,該怎樣鋪排蘇聯的世界戰略?

……東普魯士和波蘭近在眼前啦。紅軍需要喘一口氣。沒有資本主義的卡車送來彈藥,我們步伐不得不放慢一點。

我們要自力更生,彌補這一輪的消耗。

當天~1945年6月22日,意外地爆發了華沙起義。

近在咫尺的蘇軍,據說因為後勤跟不上等問題,難以采取支援行動。卻被西方指責為“忍心觀望”。

塔斯社反唇相譏:“某些指責別人‘見死不救’的政客們,今天終於品嚐了克扣東線汽車、橡膠和其他物資的惡果。”

 

484)     學費必付

匈牙利。巴拉頓湖畔,瑙吉考尼饒。

史迪威將軍按照美國方式,實行了部隊輪換製度。久戰疲憊的華軍劉伯承山地兵團得到休息。在後方裝備、訓練完畢的機械化大軍,開進了匈牙利平原。在這裏,並非首次參戰的中國坦克兵,卻嚐試了什麽叫真正的裝甲戰……搏殺之激烈和殘酷,他們前所未遇。

開著“謝爾曼”坦克和狼獾殲擊車的中國第52裝甲軍,在第一天與德國E集團軍群的“虎豹們”的激烈對抗中,竟打成7比1的戰損。關麟征軍長心疼得直掉眼淚。

同等裝備的華北聯軍許光達裝甲師也當天就報銷了1個坦克營,師長徹夜不眠,寫檢討請求處分。

可惋惜的還有:出獄不久、求戰心切的葉挺將軍,在擔負左翼進攻時,發現了敵“統帥堂師”防線上有10公裏寬的缺口。前線指揮官猶豫不定,不知是否敵人設下的陷阱。

在出師不利、瞬息萬變的戰場上,為求得扭轉戰局的關鍵機會,打紅了眼的葉挺司令不顧部下阻攔,親自乘車,前往觀察判斷~以決定是否由此穿插敵後。尚未找到歐洲戰場實地感覺的葉挺,還保留著北伐時期養成的“身先士卒”習慣。他沒有聽從助手勸告,也沒帶掩護車輛。行進間,還頻頻起身張望。

他太想在戰鬥中洗刷過去的恥辱了。路過一片黑鬆林,他在裝甲車頂舉著望遠鏡,向部隊發出“停止前進”命令之時,一個埋伏在樹叢裏的德軍“鐵拳”狙擊手,扣動了扳機。

多瑙河邊,又一顆熠熠將星隕落。

 

485)     巴拉頓湖

為戰爭付出的學費,使中國遠征軍受益匪淺。隨後作戰落差逐漸縮小。一星期後,許光達裝甲師已能創造在運動中一次殲敵1個裝甲連的戰例。第2期派來的國軍邱清泉裝甲師,也在奔襲中打掉德軍1個步兵師級指揮部。

匈牙利會戰,德軍投入42萬人,盟軍巴爾幹戰區投入93萬人。其中,中國遠征軍88萬人。

華軍“南歐”集群此時編成3個裝甲軍。各擁有800餘輛坦克、自行火炮。部隊首長分別是關麟征、杜聿明、陳賡。

典型的裝甲師編製為:

3個裝甲營,每營54輛中型坦克;1個反坦克營,54輛M-10殲擊車;1個自走炮營,48輛“傳教士”105mm自行火炮;1個防空炮營,36門M-15、16型車載防空火炮;裝甲偵察營還有54輛新型的M-24“霞飛”式輕坦克。

每師裝甲履帶車輛總數360輛。

而每個軍,則轄有兩個裝甲師和一個機步師。

每師還擁有1800輛通用卡車、吉普車。以及牽引火炮團、輕裝甲車(灰狗)分隊等。除了缺少遠程重炮,其餘按史迪威要求:全部等同於美式裝甲師標準。

……匈牙利會戰,耗時近月。到6月中旬,德國最後油料來源地~巴拉頓湖邊小鎮瑙吉考尼饒被占領。

相差無幾,羅馬尼亞油田也落入蘇軍之手。德國本土剩下全部6處大型人工合成燃料基地,都遭到毀滅性轟炸。由此一度令人膽寒的德國裝甲集群,迅速蛻變為一支純步兵隊伍。

能飛的德國飛機寥寥無幾,盟軍獲得了德國領空製空權。

 

486)     將軍請客

維也納。舊霍夫堡宮,盟軍南歐集群司令部。

“你們下一個對手,是希特勒剛剛晉升、新鮮出爐的舍爾納元帥。他年輕時曾和隆美爾競爭過同一枚勳章。現在他號稱殺人不眨眼。”說罷史迪威指向地圖上的布拉格:“根據情報,這裏德軍有80萬人。哦?別擔心,他們是烏合之眾。很多人剛穿上軍服。他們沒有飛機。坦克沒燃料,隻能作固定炮壘!來吧,用我們最新編成的裝甲集群~2500輛戰車的鐵流,去解放這個歐洲工業城!”

做完戰鬥動員後,總司令~喬在露天,同兩萬名中國士兵共進午餐。這是巴爾幹戰區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盛宴。雖然食物挺一般,但人數眾多,氣氛極熱烈。食品有燒火腿、雞肉、青豆莢、蔬果沙拉、米飯麵條等。主菜是中國式的大鍋紅燒肉~這是喬特意關照的。紅燒肉用大桶裝滿,由吉普車送往各連隊餐台。

山西口音的史迪威,用麥克風致辭:“本來哩,俄想請大家吃頓餃子。俄也愛吃哩!但它太耗費人工!俄這裏沒幾個人會包它們。時間麽也來不及哩,隻好放棄這傳統特色食品啦。遺憾!”

總司令副官~多恩準將悄悄透露:這一餐,是將軍自己掏腰包請客,花光了6個月的薪水。

……當天晚些時候,美國國會宣布:約瑟夫·華倫·史迪威將軍,和艾森豪威爾、尼米茲、哈爾西、阿諾德等將軍一起,於今日批準晉升。成為繼萊希、馬歇爾、麥克阿瑟、金等四人之後,第2批美國五星上將。

喬,這位“美國陸軍最有才華、最有膽識和毅力的野戰將領”終於攀登了他一生無怨無悔、為之竭力、為之獻身的軍事生涯的光輝頂點。

兩萬名遠征軍將士在就餐廣場歡呼、歡騰。但新的五星上將嚴格禁止了他們“對天鳴槍慶賀”的熱切要求,並明確提示:“記住!你們的子彈是寶貴的,長期都會如此。槍口隻能對準敵人。而敵人,隻能是外來侵略者!”

將士們隻好埋怨五星上將:對晉升秘而不宣,使他們來不及準備橫幅、鞭炮、鑼鼓來慶祝。

史迪威與士兵們互致敬禮,懇切自白:“說心裏話,我衷心地、衷心地~感謝你們。勳章該由你們佩戴。光榮屬於你們!沒有你們幾年來的堅韌、勇氣和鮮血,就不會有什麽五星上將。”

 

487)     兵分兩路

捷克。波希米亞丘陵。史迪威軍群~前進司令部。

由於敵我形勢瞬息萬變,又一輪作戰會議在緊急舉行。

7月初,中國遠征軍一部,已推進到布拉格城下。但為時略晚~科涅夫元帥帶領的蘇聯紅軍,對布拉格完成了半月形包圍。留給中國人的,隻剩下西麵。聽完戰場態勢介紹,接替葉挺前來指揮該兵團的林彪將軍,提出了新方案~兵分兩路:

一路,以裝甲機械化主力3個軍繼續向北穿插,直逼布拉格背後的下西裏西亞工業區;以斷敵退路,相機攻入德國境內城市~德累斯頓,從南翼威脅柏林。

因此,完全可以把圍殲舍爾納集團的戰績~留給蘇軍!

另一路,以輕裝甲部隊和傘兵為主,向西疾進。攻克奧地利的林茨和薩爾茨堡,直指慕尼黑。同時切斷通往瑞士的通道。這一帶是德軍組織山地防禦戰的最後掙紮之地,戈培爾至今還在廣播裏吹噓那兒的“國防堡壘”和上百萬的“人民衝鋒隊”。

有人反對。認為:放棄布拉格,會使華軍“失去抓到1個德國元帥的機會”。但沒幾個人支持這種追求形式主義的意見。

史迪威五星將軍指明了方針:

“殲滅有生力量,遠比俘獲高級將領更重要。”

林彪則補充:“如今已到戰爭末期,搶功的事情會層出不窮。我們的原則是:抓大放小,搶實不搶名。”

提議獲得通過。於是中國傘兵在歐戰末期,又實施了一輪空降。

……此時,在不遠的西線~法蘭克福的泰勒少將,正指揮美國第101空降師,實施緩慢的地麵推進。

聽說南線在準備又一輪空降,他給中國傘兵縱隊發電報,對30歲的李天佑司令員表示“妒嫉和祝福”。

李天佑複電說,這次行動的識別口令是:“馬克斯韋爾~泰勒!”以此表達對部隊老首長的懷念。

泰勒回電認為不妥。理由是“發音不便,影響作戰!”他謙遜地建議:改為更有紀念意義的“納蘭~鐵嶺!”因為從漢語角度,這對作戰更有利。但他還是高興了好幾天。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