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 CCCP壓路機
基輔。烏克蘭方麵軍司令部。同樣渴望和隆美爾正麵較量的科涅夫元帥,心有不甘:“就這麽消失了?太便宜他了……這麽說是空軍兄弟搶在前頭了……就算是替瓦圖京報仇了吧!”
紅軍加強了南方攻勢。
德國手中的克裏米亞半島最終在12月底丟失。雖然元首指令“塞瓦斯托波爾必須堅守”並禁止任何撤退。耶納克上將第17集團軍6萬多德國和羅馬尼亞士兵在塞瓦斯托波爾戰鬥到最後幾百人。這場失敗使羅馬尼亞出現了明顯的不穩定征兆。
一周後土耳其通知德國使館,兩國外交關係即日起中止。這就停止了德國稀缺的金屬資源~鉻的供應。
……到12月,“豹防線”南段不複存在。但防線北端的德軍可謂頑強。那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人,在白俄羅斯表現雖不佳,可是戰火燒到家門口卻顯出前所未有的倔強。匆匆趕來北線的德軍裝甲兵,也用鋼鐵和血肉之軀阻擋著蘇軍IS-2和T-34的裝甲洪流~雙方在沼澤與湖泊間、平原和壟崗上繼續搏殺。
由於後勤牽製,這場搏殺顯得不那麽有章法。遭遇戰甚至大大多於有組織的攻防~其實同樣場麵,在後勤不暢的西線也比比皆是。
嚴冬屬於紅軍。沉重的CCCP壓路機,喘著粗氣,搖搖晃晃,緩慢而又堅定地,向西開去。
451) 呼喚猛將
地拉那。盟軍巴爾幹戰區司令部。
史迪威將軍把腹部頂在桌子角上,忍受著胃癌的巨大痛楚。但使他憂慮不安的,還是戰局進展。
他的戰線不存在後勤牽製。除了中東囤積了數十萬噸物資,中國人整體消耗量少,也是重要原因。
接近年底,整個戰局大勢和自身疾病的困擾,使他幾番流露了焦躁。幾名高級指揮官~中國遠征軍司令李宗仁、巴爾幹第1兵團司令白崇禧、第2兵團司令劉伯承、裝甲52軍關麟征等,紛紛受到他的質詢:“我們是不是打得過於循規蹈矩了一點?”
兩個月前,他發出的《遠征軍擴軍計劃》,得到中國響應。組建正規空軍、裝甲兵的吸引力,以及士兵待遇的改善,使南京和沈陽又各自派出40萬和20萬軍隊。加上原有兵力,史迪威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百萬大軍統帥……百萬貔貅!無論如何也算得上一支虎狼之師。漫說此外還有鐵托的22萬部隊和8萬希臘遊擊隊。而麵對的德軍及其仆從軍,加起來總數也不過70萬人。
優勢的力量對比,加上無可爭議的標準美式裝備和後勤,卻仍然沒拿下貝爾格萊德、雅典或索非亞之中一個標誌性城市、推進到多瑙河邊……這怎不讓62歲的老將軍起急?
戰地采訪史迪威的《時代》周刊,中文版刊登一篇評論文章,題目是《巴爾幹呼喚猛將》。
452) 心係航空
在派出空軍的問題上,南京國民政府不甚積極。
其空軍主力,正在國內接受退役的陳納德將軍所組織的係統訓練,計劃時間是整整一年。對地中海戰區南京隻派出2個運輸機中隊、2個轟炸機中隊,和1個機場勤務團,組成2500人的航空聯隊。究其原因,還是委座那句老話:陳納德才是個“可以放心與之合作的人”。而對“喬老醋”,他怎能放心?
倒是力量弱小的“華北民主聯軍”肯下本錢。為鍛煉自己的空中力量,司令員聶榮臻、參謀長劉亞樓親自帶隊,組成13個中隊的飛行人員和地勤、萬餘人來到歐洲。9月份就陸續混合編入了李梅少將第15航空隊。美軍航空兵也樂得有人替他們去執行危險的飛行任務。畢竟10%的戰損率,使每次出勤都有人回不來。於是他們對中國空軍聯隊從各方麵給予供應保障和扶持~以及傳授技術,希望能夠越來越有效地,替代自己。
已在陸航高層任職的杜利特中將對這支曾與他並肩作戰的年輕空軍刻意照料。短短幾個月,他調配數百架各型飛機~從教練機到戰鬥機和相關器材。強化華北空軍訓練~使其空勤、地勤水平日益提高。
進入1945年,即使李梅第15航空隊的轟炸機群裏,那些副駕駛、機槍手和投彈手崗位也多數由中國士兵擔任。機場後勤隊伍中,充斥著東方麵孔。黃皮膚、黑頭發的駕駛員也逐日增多。被選派來的學員多數是北方各城市受過高中以上教育的青年,也有不少自願從南方投入華北民主聯軍的學生兵。
杜利特前來盟軍基地視察時,對史迪威談到:
“在技術人才的培養和選拔上,文化低偏的共產黨人可是並不落伍。這點甚至遠遠好於國民黨人。”
史迪威答:“那麽吉米,我們的政策是:誰肯多派人來,我們就重點扶持誰。這才公平!”
幾個被選拔開飛機的士官,曾在納蘭草原學會了開車。對比那時學習新技術的情景,他們表示:
“3年裏,從汽車到飛機,雖說一個地下,一個天上,但都難不倒我們。別人能學會,我們也能學會!”
……新年之際,聶榮臻、劉亞樓興奮地向來訪的毛澤東匯報:
“主席喲,來歐洲100天,我們已經組建了自己的B-24解放者大隊、B-25米切爾大隊、A-26入侵者大隊,和P-51野馬大隊!現在擁有298架各型作戰飛機,還不算運輸機。加上地勤、傘兵和防空炮兵,空軍快4萬人啦。”
毛澤東麵有喜色,但並不激動。揮筆題了一幅字:
“人民空軍,任重道遠。”
歐戰結束時,這支空軍發展到7萬人、作戰飛機900架、運輸機400架的規模。體係完整、管理正規。成為有獨立番號的軍級航空兵~盟軍第33航空隊。
453) 調虎離山
1944年11月大選,羅斯福總統贏得了第4任期。此刻他已無須擔心戰爭走向和戰後安排的瑣碎細節。
年事漸高,精力有限,他想把目光集中於未來世界的宏大圖景~留下一份可觀的政治遺產。
按照日程表上的排序,處理了國內諸多問題後,他啟動了【霍普金斯計劃】。為了打造他對戰後世界格局的理想體係,總統感到:有必要協調中國兩黨矛盾~因為這個國家的未來對美國很重要。而現在是最恰當時機。更早和更晚,都會減低效果。
這計劃就是~由新任、也是連任總統,向中國兩黨領袖發出邀請:歡迎前來美國,參加新總統就職典禮。這個邀請理由得體又充分,而且不顯得刻意和功利。
霍普金斯引用了一句中國成語:這叫及時“調虎離山”。
總統認可霍普金斯的觀點。但他不能那樣赤裸裸地說出來,委婉是必要的。他在邀請信中強調:自己希望與他們親自見麵~以了解他們的意見分歧、研究美國用於支持中國戰後恢複的貸款如何使用、怎樣分期到位;研究未來中美關係、東方政治、聯合國的組成、和世界格局理念;研究一個古老國家~如何恢複她往日的尊嚴,和這個可能複興的國家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定位……
為促使兩位客人赴約、打消他們因故不肯前來的潛在可能,他在邀請中特意加上這些詞句:“1945年和我的下一任期中的一切事務,都將是如此地繁雜、史無前例和富於挑戰,我不希望等我的健康惡化到使我無暇兼顧千頭萬緒的東方事務之時……”
454) 接受邀請
此時中國,民間上下湧動著“重建家園”的熱潮。
百姓飽受離亂之苦,對內戰有著本能的反感。
政治上對立的雙方,確實萌發著對抗風險。然而誰都沒有以武力徹底解決對手的切實把握,也深知對方潛力不可低估,而且己方軍備尚不足,一時都無從下手。
兩黨領導人無法謝絕總統的邀請。於是紛紛安排手中事務,準備各自的、繞過地球的旅行。
國民黨方麵,由於曾寄予希望的美國共和黨人~杜威未能當選而頗有失落感。對這次應邀赴美,也略感勉強。並且私下認為羅斯福總統的邀請不那麽對等。但既然對手欣然受邀,那麽,自己不去也不行~不禮貌、不識抬舉、怠慢一位有潛力主宰本國命運的領袖、因而造成被動不說,起碼,不能讓政治對手專有這類機遇。
而共產黨方麵,早就對此懷有期待,甚至曾投石問路※。當然他們還不能設想自己“單獨受邀”的場麵,但對羅斯福的好感是早已順理成章的。※史實:1944年10月毛澤東、朱德曾通過美軍延安觀察組赫伯特·希契海軍中尉帶信給金上將並轉總統,表示希望訪美,探討聯合作戰意向~卡蘿爾·卡特《延安使命》18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