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長篇戰爭小說《另一種曆史》第80期

(2021-04-02 16:31:42) 下一個

 

385)     著眼來日

四平。曉東中學。第4兵團指揮部。

林彪中將也有他的苦惱。

日軍拚死頑抗,公主嶺進攻戰中鋒芒受挫。雖然史迪威對此並不擔憂,還樂嗬嗬地鼓勵了他幾句。

史將軍走後,一向沉默寡言的林彪在他的小本子上翻來翻去,查找和對比著殲敵數字。愣愣地坐了一陣,歎口氣,破例向他的參謀長~蕭勁光倒了一回苦水:“我們為什麽沒有先一步拿下奉天?攻堅武器不夠呀。人家巴頓手上是全新的美式裝甲兵力。我們呢,不過一個輕裝甲支隊(旅級)。除了百十輛美國灰狗,就是蘇聯舊貨。油料呢?始終緊巴巴的。你說是不是吧老蕭?”

蕭勁光少將有同感:“我們野戰殲敵,數字很可觀麽~戰果都是空前的。另外他巴頓3兵團離港口近得多,補給方便嘛。若說是比賽的話,這不公平喲。我有個疑問:會不會史老將軍……有點偏心眼呐?盡可能讓他們巴頓去立功吧?”

“沒這回事。史老頭,我跟他一年多,從來公正無私!問題在於我們人才~裝甲機械化人才嚴重不夠!所以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理睬上下左右的催逼和盲目攀比!”

來回走了兩圈林彪又說:“再者,巴頓那個鼓勵部隊~不停頓進攻、不構築防禦陣地、輪換吃飯睡覺、各部交替掩護的套路,我看行之有效!這個我們要學。可他們習慣於擊潰戰,而不重視殲滅戰,全不在意繳獲~這不行。美國人東西多嘛,我們可不是這樣!必須留意清掃戰場。富日子麽也要當窮日子過噻。”

蕭勁光問:“為何那天,史老總他要把2兵團的周士第裝甲支隊調給我們,你卻不同意呢?”

“首先中央也不同意嘛。再說劉鄧2兵團正在掃蕩中原,任務也不輕鬆。同時,南邊還要防一手~有人亡我之心不死噢。史老爺子往往缺少這方麵的意識~以為我們這裏,都像他美國那樣關係簡單哩。畢竟,雙方國情完全不同囉。”

“明白了。老蔣4個裝甲師~咱才3個旅級支隊。一旦拿下南京武漢,他矛頭所向,可就難說囉。”

“今後戰爭中,技術兵種、技術人才需要嚴加注意。盡可能搜羅,並優先培養。”林彪深謀遠慮。

“林總,最近情報還表明:蘇聯在黑龍江沿線,也很有對滿州日軍動手的可能。該怎麽辦……你認為呢?”在蘇聯學過軍事的蕭勁光,轉而問起一個新的敏感問題。

“我認為,從軍事角度,不必反對,樂觀其成;從政治角度,不該讚同,以防隱患。但最終決定,要由中央作出。”

36歲的林彪中將,分析得概括洗練。

 

386)     口無遮攔

奉天城,光複後改名沈陽市。

5月底在沈陽前清故宮大殿,由“華夏民間商會”組織舉行的中外記者招待會上,巴頓中將也作為特邀嘉賓。

缺少心理準備的他帶著那隻醜陋而心愛的小狗“威利”,心不在焉地回答著提問,憧憬著另一次裝甲進攻。

有記者問起~兩年前的草原坦克戰。巴頓樂嗬嗬地開口道:“是啊!那一回很順手!那次我隻有30個美國車組和50幾個中國車組。但那兒,可真是個他媽的裝甲戰的好地方!對!我就是說~我的蒙古!我隨時準備回去,回那裏,再打一仗。”

記者們驚奇詫異:噢?還要去?……去那兒,同誰戰鬥呢?

巴頓像喝醉了酒似的回答道:“見鬼,無所謂。誰都可以!這並不重要。比方說吧~俄國人也行。據說,他們的坦克很棒?我想我們他娘的也不是狗屎慫包。”

此話被新聞界廣泛報道,引起一場軒然大波。結果竟迫使巴頓被召回國,並再次付出1顆星的代價。

史迪威急得跺腳,也無法替他掩飾。巴頓嘴無把門、不守紀律,是有曆史的。1908年喬在西點軍校當教官,一天晨跑時,看見兩個夜不歸宿的年輕學員從鎮上回來~翻牆偷偷溜進校園。按校規,這是要開除的。倆人撒腿就跑,史迪威狂追一氣。

到1939年,史迪威被第一批晉升準將時,收到過一封賀信。

“我是30年前被你追趕的兩名學生之一。你如此嚴厲而又如此寬宏。事後並不告發……我們崇敬你!你的晉升完全理所當然!謹表衷心祝賀!~小喬治·巴頓。”※史實

 

387)     讓我感動

此前此後,還有兩朵小花絮。

3兵團7縱隊司令鄧華準將,為了一件緊急公務來到4兵團司令部。鄧華是過去受到林彪器重和提拔的幹部。林彪見了他,難得地笑容滿麵,握手讓坐、沏茶待客。

隨後就拉住他在地圖上圈圈點點,指指劃劃。

遇到不解之處,就請鄧華辨認、解說。圖解之後,又問起他們的司令官~巴頓將軍的指揮藝術,以及美軍特點、武器性能、後勤章法等,包羅巨細,不厭其詳。

鄧華心憂前線~部隊在等他。又擔心誤會~如坐針氈。幾次抬腕看表,欲罷不能,欲辭不忍。林彪其時竟心無旁騖,視而不見。

過一陣鄧華又看表,林彪察覺。問:有事嗎?

鄧華哀求道:“林總,巴頓將軍那裏等我速回,我還得趕路啊……”

林彪登時臉色沉下來,手一攤:走,你走。

鄧華忙不迭出門後,林彪抬手掀翻了桌子。

……

另一朵小花絮:不久,巴頓將軍因記者招待會出言不慎,被召回國。臨行前夕他專門跑了一趟第4兵團,把自己喜愛並習慣乘坐的那架專門改裝的L-3C“蚱蜢”作戰指揮機,送給了林彪。還熱心介紹了從空中指揮地麵裝甲戰的種種好處。

然後傷心地表示:我要走啦。不知何時才能再見麵?

林彪的回贈顯得很不相稱。他既無準備,個性平日又疏於禮節,並且性格內向~對此毫不用心。所以一時翻箱摸兜,左右尋覓,卻找不出一件多少像點樣兒的禮物。

巴頓嘿嘿一笑,揮手說不必了。拿出日記本,請林彪寫一句告別贈言~並簽名留念。他一直寫不好那兩個複雜的漢字。

巴頓潛台詞是:通過林的贈言,看看他和他們這些中國軍人對自己的評價。畢竟以後這種機會不可能多。

林彪拿過本子,端端正正寫上“惜別”兩字。簽了名左看右看,意猶未盡。巴頓也覺得兩個字太少。

林彪背著手在司令部裏踱步一個來回,再次接過巴頓遞來的派克鋼筆,翻開一張空白頁,粗重地寫下詩句:

我執梭標望君還

……飛到太平洋上空,副官戈德曼中校問起這贈言的涵義。巴頓久久琢磨著那幾個瘦長漢字,緩聲道:

“見鬼,這句話……真他媽的讓我感動。是的,他們喜歡我。在等我回來~扛槍!這就夠了。中國,沒白來!”

 

388)     摩擦漸起

中國南方戰線。5月中旬,第5戰區司令李宗仁指揮國軍收複了武昌、漢陽。關內日軍最後的野戰集團~第11軍被毀滅籠罩著,據守漢口,苟延時日。橫山勇被撤了職。

這期間一個不祥信號是:因平漢線幾個路段的接收問題,國軍湯恩伯部,與華北聯軍劉伯承部,發生了先是連排級、後來是營級的摩擦。互有傷亡。由於魏德邁和史迪威的及時努力,製止了事態升級。

6月1日,一個曆史性時刻到來。

在關麟征、杜聿明兩裝甲軍和衛立煌野戰兵團共60萬人的合擊下,南京守敵~日軍15萬人,史無前例地開城、投降。“中國派遣軍司令”畑俊六元帥獻出了軍刀。照片貼上了各大報紙頭版,日本政府也未否認。

這次成建製的大規模公開投降是日本曆史上第一次。給這個島國長期固化的“忠節”觀念帶來一係列微妙的心理變化。大批曾經蒙昧的日本兵,從此相信確實有“繳槍不殺”這回事。投降,正式列入了日軍選擇菜單。

為此,戰後審判時,畑俊六的辯護律師,為他爭取到了從輕發落的機會。據非正式傳聞,這次勝利有著內部線索、包括“軍統”的若幹功勞。某幾個老資格日本親華人士也發揮了作用。但沒人透露他們的名單。這類說法此刻也無人深究。

 

389)     帶隊飛行

朝鮮南部城市,光州機場。

5月中旬開始,盟軍已可利用當地機場群。於是大批輕轟炸機也直接參戰。航程不再成為問題。

為訓練低空投彈,李梅使用了誇張訓練法:他命令373聯隊以“海麵50米高度”轟炸日占島嶼。幾分鍾後聯隊回電:“司令部電文是否有誤?50後麵似乎少了兩個0。”

李梅回電確認:“沒有錯,就是50米”。

要知道,4引擎的龐然大物,可不是輕巧的戰鬥機。在這個高度投彈,聞所未聞……5月下旬,又是上千架B-24和B-29的集中轟炸。大阪和神戶被摧毀。250平方英裏麵積被夷為平地,全國建築物焚毀了近一半,2000萬人無家可歸。

“我想,日本人該投降了吧?B-29把他們燒得那麽慘。”兩年前的嫩臉上如今已長滿胡須、身強力壯的投彈手焦尼上士說。“他們還沒死膩了嗎?我可是炸都炸膩了。”

“恰恰相反。”領航的漢頓中尉接話。他變得文質彬彬,像個去演講的國會議員。“日本人沒有死的概念。他們換了招數。”

李梅少將一如既往,習慣性地不參與談話,仍在一心一意地從事自己喜歡的方式:帶隊飛行。

輕型轟炸兵力~艦載機也輪番競技。日本防空警報幾乎沒有停下來的時候,安靜,反而被視為不正常。 

這就提前實現了李梅的設想~每日摧毀兩個城市。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