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長篇戰爭小說《另一種曆史》第79期

(2021-03-30 05:38:43) 下一個

 

380)     和平代價

日本。房總半島,千葉。

由於東京缺少辦公場所而不得已遷徙至此的鈴木內閣,秘密對資源作了一番調查,看還能否打下去。特別調查局長官寫來的《迫水報告》表明:局勢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嚴重。5月5日舉行了新一屆“六巨頭”會議。米內海相提出一項建議~它若是一星期前在阿南內閣中提出,可能會使他被開除甚至會遭暗殺。

米內正式提議:請蘇聯出麵調停,結束戰爭。

“和平”這個禁忌話題,終於公開。但仍有憂心忡忡の要求:隻限於內部討論,以免“嚴重動搖士氣”。

5月6日,鈴木在簡陋的國會上,作了演說。78歲的首相,提起27年前他在舊金山的一篇講話:“我那篇講話總的精神是:日本人並不好戰。它是世界上最愛好和平の國家。它和美國沒有理由去打仗……開戰的話,雙方都會受到神明的懲罰。”

即使這樣一篇觀點混沌的講話,由於提到了“日本應該愛好和平”也在國會引起軒然大波。

敵對情緒頓時爆發:輕蔑的噓聲、威脅的拳頭和“打倒鈴木內閣!”的呐喊此起彼伏。理由是:在德國還堅持抵抗的前提下,日本怎能考慮不體麵地單獨退出戰爭?

顢頇的鈴木擺手道:“德國?罷了……哪怕能送來一噸糧食,也算體現了同盟的價值!”

結論是:時至今日,和平仍未成為日本國會の追求。

一星期過去,莫斯科不對天皇一相情願的建議作出回答。裕仁按捺不住,再次召見鈴木首相:“切勿錯過探索斯大林意圖の時機。”他說,“難道不能直截了當地~請俄國出來調停嗎?為什麽不能派一名特使,帶上我的親筆信,去蘇聯呢?”

於是外相東鄉秉承旨意,正式請求蘇聯出麵,來調停“終戰”。

馬立克大使直截了當,問起~和平的代價。

東鄉閉上了眼,用幾乎聽不見的聲音說:“請您~提出吧。”

……外相在禦前會議上報告:和平的代價,就是蘇聯的大片領土要求:南樺太、北海道、千島群島。

蘇聯毫不含糊地表示:需要自己控製通向太平洋的出海口。

禦前會議長時間沉默。沒人肯表態。戰爭於是繼續。

 

381)     遼東解放

奉天(沈陽)市區。

巴頓的華北抗聯第3兵團,正在這裏舉行隆重入城式。

老百姓對這支能消滅“皇軍”的強大軍隊非常好奇。新式軍裝,帶著紅藍雙色臂章,步伐鏗鏘。身後隆隆的機械化裝備……這都是過去中國軍隊不曾具備的。雖然還不知道誰是統領,百姓仍然夾道歡迎。第3兵團進駐的每個街區,都是萬人空巷。一些人家裏的臉盆,甚至桌麵,都被臨時用來代替鑼鼓。

“13年啦。中國人的隊伍到底回來啦。”一位白發老人吐訴心聲。

這一天,讓東北百姓等得太久。

5月7日,第3兵團陳賡參謀長在市中心廣場,站上1輛M-7自行火炮(綽號~布道神壇)的駕駛台對市民宣布:除大連外,遼東半島全部解放!口才出眾的陳賡將軍宣講了各項政策,激起陣陣掌聲。

幾個了解點曆史的文化人,議論著:

“就是這位將軍呐,18年前在北伐中,親身把蔣總司令背下火線啊……”等等。一位更熟悉曆史的長衫眼鏡人士及時糾正道:“那次嗎?那是東征噢!不是北伐。”

入城式進行著,人群沸騰著。精良的裝備、威武的軍容、高昂的士氣和空前的規模,即便日本人全盛時期~也不能相比。

 

382)     巴頓兵團

巴頓中將戴著3星鋼盔,與人群相互握手。這個舉動受到記者好評,成了不少報刊的標題照片。

幾個膽怯又好奇的孩子,向這個魁梧又和藹、有點如同神話故事裏的金剛、門神般的大鼻子將軍,試探地伸出小手。看這洋老頭蹲下來跟自己說著和氣而又聽不懂的語言,被他毛茸茸的大手摸到自己臉頰或後腦勺……感受了他明確的善意。

最後又探頭,近距離地注視連帶分析了他奇特的藍眼珠,孩子們驚呼一聲,歡跳著跑開。

巴頓搜空自己和副官戈德曼的軍裝口袋,傷心責備道:

“該死!怎麽能一塊巧克力都沒有了呢?”

巴頓還邀請羅榮桓政委,公布一係列“占領軍政策”。

羅榮桓笑道:我們哪,還是叫做“解放政策”吧。

巴頓點頭稱是。

文職部門很快組織了軍管會。並將日軍的儲備糧~不少還是多年吃不到的大米,分發給饑荒的百姓。

入城式結束,大兵團作戰隨即開始。按照“不停頓攻擊”的巴頓原則,航空兵派出400餘架次轟炸機,對周邊日軍陣地進行了3天大規模轟炸。那些“連女人都能開”的坦克,和這句廣為流傳的話,確實對八路小戰士們有著巨大激勵。第3兵團沒有坦克手匱乏之虞。來自海上的補給也相當充裕。

但他仍貪心抱怨說:卡車不夠!巴頓兵團,不像林彪兵團那樣還在用落後的蘇式坦克。他擁有清一色的“斯圖亞特M3A3”。這些14噸的鐵家夥又快又輕便,通過木質橋梁也不擔心垮塌;而日軍反坦克槍和37戰防小炮造成的損害幾乎可以忽略。滿洲全部5個日本戰車聯隊,這些天已被“巴頓的坦克兵”接連打垮3個。

看完戰況報告,巴頓嗬嗬大笑。對前來觀戰的史迪威說:

“我說喬!這些該死的日本毛毛蟲,我看比德國鬼子~好打多了!”

史迪威麵色嚴峻地警告:不可輕敵!卡爾迅已經犧牲了。

巴頓收斂笑容,愕然半晌。默默摘下鋼盔,肅立一分鍾。

 

383)     《澎湖宣言》

日本千葉。內閣臨時辦公處。在東京已不堪使用的情況下,內閣其餘部分也搬到了這個小城。在這裏,外相東鄉奉天皇旨意,又給日本駐莫斯科大使佐藤尚武發去一封密電:

陛下渴望結束戰爭。然英美要求無條件投降。這隻能引起繼續流血,使日本遺憾萬分。皇國真誠希望和平得以恢複。近衛公爵近日將攜陛下親筆信前往莫斯科,請蘇聯政府為此行提供方便。※

但佐藤不相信能有結果。他在聖彼得堡呆過9年,1942年以來就擔任大使,對蘇聯人深有了解。

每天一個城市的毀滅,使日本更加迫切地希望蘇聯出麵為和談斡旋。幾天後東鄉再次致電佐藤:

局勢急轉直下,須盡快澄清蘇聯態度。再作努力,並複告。※兩者均節選自1945年原電文

其實盟軍情報係統近日得悉:斯大林已指示遠東軍區:

“對日本投降後的遠東格局,迅速作出有利安排。”

中美當即表示:拒絕任何人調停。重慶政府還堅決反對蘇聯向滿洲出兵。並宣示:那涉及中國主權。丘吉爾首相則擬同意保留天皇製度,也不願邀請蘇聯參戰遠東~認為已無必要。

1944年5月25日,中美英3國外長在台灣海峽澎湖列島舉行會議,發出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最後通諜:《澎湖宣言》。

 

384)     琢磨不透

滿洲平原。5月末華北聯軍發動了長春攻勢。在公主嶺、四平一帶與日軍再次展開激烈裝甲戰。

史迪威22日飛抵四平,親臨現場。他一向對林彪4兵團的運動殲敵有興趣;同時也想親眼目睹一下泰勒熱衷的那個傘兵五角陣型~那是他的“飛行戰壕”呢。

巴頓將軍,雖然第一個進入了奉天,但此時林彪兵團已鋒芒直指“新京長春”了。他於是為語言不通、難以高效指揮華軍而苦惱,開始抱怨美軍在中國大陸投入部隊太少!~才3個裝甲營……他的競賽條件不公平,等等。

除了每天坐著小飛機從空中巡視戰場督促進度,他的精力主要用於訓練坦克兵。雖然他不厭倦這種工作,但在激戰方酣時刻,總覺得不過癮。

“見鬼,不許轉入防守!誰也不能成功地守住什麽。部隊進入掩體就等於失敗!事實證明~任何形式的防禦都狗屁不值。這樣做的人都是笨蛋!”

他每天督促著部隊。第3兵團任務是解放遼寧全境,並插向朝鮮北部,策應半島南端的盟軍。他讓陳賡參謀長製訂了一個殲敵25萬的計劃,但他不滿意:目前隻完成一半。

巴頓給人的印象是性烈如火、鐵石心腸。但私下裏的他其實很重情義、愛兵如子。副官戈德曼講起西西裏戰鬥中巴頓到前線醫院看望,有時就半跪在生命垂危的傷員身旁給他們別上紫心勳章。像母親那樣俯身在犧牲者耳邊,輕聲絮語為他禱告……※史實

來到中國,巴頓仍保持這個習慣。看望傷兵是他必作的功課。羅榮桓政委看在眼裏,讓隨軍攝影師作了若幹記錄。乃至後來成為兩軍交流史上珍貴而有趣的影視素材。

對最新戰況進度,巴頓略感得意的是:兩天前他派出一支裝甲快速支隊,長途奔襲,逼近了關東軍的戰時指揮部~通化。這個行動再次打亂了日軍的倉促部署。

嗯哼?巴頓有點開心地想:按戰區地域劃分,通化屬於4兵團嘛~嗬嗬,林的地盤!……但那個“揚曼(年輕人)”卻習慣性地沉默,好像也不生氣?啊哈?這個人捉摸不透。他到底怎麽想?幹嘛總是不吭聲呢?

巴頓隨手在紙上,用笨拙筆畫描摹著那兩個難寫的方塊漢字。一個令他感興趣的名字。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