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長篇戰爭小說《另一種曆史》第63期

(2021-02-02 05:13:46) 下一個

 

297)     轉進大同

張家口,華北抗聯總部。這次,史迪威的計劃被打亂了。

延安被攻擊,暴露了己方的部署弱點和某些體製缺陷。

但好在這時期的這個黨,生氣勃勃,具有強大向心力。人們沒有互相埋怨、爭功諉過,而是坦然積極應對。

史迪威總指揮每天不停地空運支援部隊,回程接走中央人員和重傷病號。向包頭轉運石油的車輛也被用來撤離各機關,回程送去戰鬥人員。但運輸機嚴重短缺,令他急得跳腳。

泰勒的精銳傘兵隻能以連排級規模零星空降,無濟於事不說,反而因兵家忌諱的“添油戰術”而受損。乃至正組建中的傘兵縱隊,也因此短缺了一批骨幹。盛怒中“喬老醋”第一次向馬歇爾發出了充滿火氣和抱怨的電報,吼道:如果因運輸機不夠而造成延安失守,他就要和那位多年老友~哈瑞·阿諾德絕交!

史迪威同時嚴令:離陝北較近的傅作義、鄧寶珊部,火速增援,刻不容緩!並把商震將軍緊急派回臨汾,去整頓群龍無首的晉軍,以便應急。於是從綏遠匆匆趕來的傅部~騎兵旅,和榆林鄧寶珊第21集團軍先頭部隊,配合八路軍少量空運兵力,又將日軍阻擋在黃土高坡前浴血廝殺。但還是沒擋住從側後穿插、迂回到楊家嶺、姚店一帶的野佑一郎第37師團。陝北防線,終於被撕裂。

17日,華北抗聯又退守延安以北,在蟠龍、青化砭一線堅守。保衛另一個重要目標:永坪油田。

此前9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也因不得已,最後撤離。轉往晉北的已解放城市:大同。

 

298)     彭大將軍

火光衝天的延安,終於在1943年9月18日失守。

八路軍更重大的損失是:正在山東沂蒙一帶部署【百旅大戰】、聞訊臨時專程趕赴陝北接替賀龍指揮延安保衛戰的彭德懷大將軍,在蟠龍前線崗位上,奮戰數天,於21日激烈的突圍戰鬥中,在日軍密集火力下中彈數發,不幸以身殉職。                       

山高路遠溝深,

大軍縱橫馳奔。

誰敢橫刀立馬?

唯我彭大將軍……

剛轉移到大同的毛澤東和朱德,在油燈下憶起這首舊作,為壯烈陣亡的彭總寫下悼文……

戰爭中無奇不有。3天後,華北抗聯還收到岡村の親筆唁電:

史迪威將軍殿下:

近日西北支那,兩軍浴血鏖兵。八路軍代總司令彭德懷將軍不幸成仁取義。驚聞噩耗,不勝唏噓!彭將軍以人數居劣之弱旅力敵皇軍精銳之師,七天七夜使我軍不能前。其強悍堅韌足為軍人の楷模。回顧本職四十年軍旅生涯及用兵經曆,彭堪稱支那軍中,第一猛悍之將也。

延安之戰,頗有古騎士對決之風。本職頻繁約束屬下,以吾天皇四海皆兄弟之慈愛,克城之後決不濫施屠戮。期貴殿下,必以同等騎士之風,與敝軍共競沙場!

大日本皇軍  北支那方麵派遣軍 司令  岡村寧次 頓首

泰勒譯完唁電,念給史迪威聽,嘲諷地強調電文中屢屢提到“騎士之風”。史迪威簡明評論道:“岡村他,既是試探並核實戰果、吹噓成就,也是在給日本兵留後路。”

泰勒後來回顧時寫道:今年以來,我們明顯鬆懈了的援助和補給方式,是致命的。其後勤態勢若在美軍,恐怕早已憤而罷工。隻有彭這種人,才肯於如此堅守盡職。“這是迄今為止,整整6年的兩個民族浴血相搏中,在戰場上犧牲的最高將領。他已成為這場民族保衛交響曲中的標誌性音符。甚至,也可能是中國人能夠獻給和平祭壇(外戰,而非內戰)的最有誠意的一份祭品。”

無論如何,彭大將軍罹難,使國內外所有關於土八路“遊而不擊”的竊竊私語,就此消失。

 

299)     搶灘坐沉

鄂霍次克海。新知島海域。

武藏編隊乘夜駛過北海道的襟裳岬角之時,美國潛艇就開始跟蹤,陸上雷達也眼皮不眨地盯死了這個頭號目標。

淩晨3:18分。得到“大青花魚”電訊通知,在新知島附近待機並終於捕捉到目標的“長尾鯊號”按照艇長拜倫·亨利少校的命令,對準正在炮擊中的“武藏”那龐大側影,一次性打光了艇艏6枚魚雷。

4枚命中!油跡在海麵漂浮、擴散。

黎明時航速驟減、無法脫身的“武藏號”厄運來臨。憋了半宿的哈爾西艦隊飛行員沒人肯放棄這難得機會。像抓住偷蜜狗熊的蜂群般,他們圍住那龐然大物團團打轉~全不顧其他騷擾,一心要把“武藏宮殿”送進“第二鐵底海峽”去和龍宮媲美。

日軍幾艘護衛艦的防空炮火,像茫無目標揮舞著的竹棍,無效地在黃蜂群中綻放著黑色花朵。

而日本為數不多的掩護、攔截機群,卻早在德撫島上空就被無名島雷達發現,遭到美戰鬥機反過來的攔截。

“武藏”像兩年前暹羅灣中“威爾士親王號”一樣痛苦地在鋪天蓋地的蚊蟲叮咬中,嘶吼掙紮。但它不愧是帝國造船菁華的凝聚。挺過4輪攻擊、兩舷中了11枚魚雷和19顆炸彈之後,竟還在以3節の航速,緩慢行駛!痛不欲生的豬口敏平艦長作出了被評為是最正確的曆史性決定:向新知島前進!搶攤坐沉!

最終“武藏”在新知島礁灘上擱淺。天皇陛下那些精疲力竭、冥頑不化的水兵,居然還能勉強調整出重心傾斜不算嚴重的152mm副炮,繼續他們對島上機場的瘋狂而執著的炮轟……

美國飛行員,完成一輪攻擊後返航、又再次從“勇猛號”、“企業號”起飛時,突然發現:魚雷對“武藏”已經不起作用!

炸彈也短期內難以奏效了!

他們把這種驚奇不滿,用無線電傳給“蠻牛”哈爾西中將。

 

300)     循序撤離

這個意料之外而又意料之中的事件,使哈爾西當即決定:

“打擊後腦勺”的拳擊手該退場了。

是時候了!……9月末,適宜穿梭轟炸的季節性好天氣基本到了盡頭。接下去北太平洋和鄂霍次克海的險風惡浪、彌天大霧,會使“穿梭轟炸”失去條件。3個月苦戰,沒有令人失望,“拳擊台”上演了一幕精彩活劇。哈爾西決定:見好就收。

當日,在艦載機掩護下,新知島攻略各部隊,循序撤退。

……此役,日本先後損失了包括“武藏號”在內的16艘大小各型戰艦,730架飛機,傷亡2萬餘人。

盟軍損失17艘艦船,488架陸海軍飛機,傷亡5300餘人。單純看戰損數字,和年初瓜島相搏的戰果類似。但最大差別是:日本搭上了半個東京都,及兩位數的工業生產率。

9月底,卡爾迅隨“工合營”登上快速巡洋艦~著名的“印地安納波利斯號”駛向夏威夷。途中他得到晉升為少將的通知、嘉獎令和勳章。還有厚厚一遝積壓信件~來自蓓姬。

蓓姬的信,現在不用寫地址了。太平洋戰區各級軍郵部門,隻要見到“埃文思·卡爾迅”的名字,都會想方設法把它送到離卡爾迅最近的每個軍郵站,並保管好。

他們是如此地關注和愛戴著他們的那位“Big Yankee ”。

 

301)     燙手山芋

9月的東京。失去多半個市區和一件“國寶”的大本營,化悲痛為力量,連日掀起一輪【武藏衝擊波】の歌頌浪潮。內閣宣布:是頑強不屈的“武藏精神”擊退了鬼畜米軍!

首相和海相分別發表講話:慶賀“大勝”,鼓勵士兵們~弘揚“武藏の魂”!繼續為吾皇國捐軀!

若幹年後,在千島~新知島畔,這個擱淺的龐然大怪成為後代了解20世紀前半葉海洋力量中“大艦巨炮”觀念的一個活生生的標本和旅遊觀光的熱門景點。

……

9月的西安。人心沸騰。陝北戰事愈演愈烈之時,海內外輿論一致高聲譴責胡宗南上將:坐山觀虎鬥。

胡吃不住勁了,一邊發電向委座請示,一邊對輿論界宣稱:

“本部隊迄今,裝備更換尚未完成。敵有備而來,我部輕動,徒予日寇以可乘之機”,雲雲。

委座,業已電授機宜:“心存定力,相機而動。”

這期間,委座幾乎不掩飾心中竊喜。甚至忍不住自言自語地念叨:

“果然不出所料!史迪威在哪裏,咹?日本人的矛頭就指向哪裏!哈,喬老醋不會想到~他竟能夠替我起到削平山頭、翦滅群雄的作用!天賜良機~輕取延安?實屬難得。”

把燙手山芋拋給了華北共區,成了委座一份得意之作。

十幾年前,彭德懷就是老蔣懸賞捉拿的重點對象。而今岡村寧次竟替他辦到了。還節省蔣某10萬大洋……看來中國古典哲學,包括“以夷製夷”的外交韜略~轉化為“以共製日、以日製共”之謀劃,3個月就初見成效。由此可見,史迪威作為“掃帚星”,原來不僅僅是寡人的不幸!他給赤黨、給延安帶去的噩運,一點不比給重慶帶來的更少嘛。這一點,無疑令委座欣慰。

隨後國府宣傳部長董顯光,受命召開重慶記者招待會,公開表示:“按照劃分,陝北屬於華北戰區。那麽史迪威將軍可謂義不容辭。而且第2戰區閻長官又突然病故,史老將軍更應承擔起責任。既然號稱抗日聯軍,總不至於抗得把家都丟了吧!”

 這位與史迪威相識已久、堪稱老熟人的董部長,順便還安撫道:

“史老將軍每每到任之初,都往往有一段不適~例如去年,剛到緬甸兩個月,就丟盔棄甲,逃往印度。如今剛到華北兩月,又束手無策地迎來了共黨老巢失守……或許這是某種宿命?不過我們作為晚輩,對此對他,似乎也不必苛責嘛。”

……凡此種種,惹得史迪威再次使用了“花生米”的稱呼。他憤然摔下報紙,大聲詛咒:“這條響尾蛇又開始咬人了!該死的花生米正利用延安之戰挑動是非!我絕不改變對他的看法!”

泰勒回憶說:老將軍那幾天的怒潮和辛勞汗水,“足以浮起在珍珠港沉底的‘亞利桑那號’”。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