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 共產國際
1943年6月10日,延安廣播中公布了季米特洛夫代表共產國際執委會主席團,發表的《解散聲明》。※史實日期
這是個不小的曆史事件。雖早有預告,這一新形勢還是使中共領袖們感到被動,連日開會商討。重慶方麵同時掀起一片要求中共“仿效解散”的呼聲。國民黨《中央日報》連篇累牘發表了係列社論。一時間,由陶希聖主筆、以蔣委員長名義發表的指導性著作《中國之命運》,變成小冊子,大量發行。國府利用“解散”事件,搶得輿論先機,力圖對國民的政治選擇施加影響。
華北戰場態勢也不容樂觀。日軍從最初受打擊的懵懂惶惑中蘇醒過來。岡村“華北派遣軍”得到關東軍幾萬兵力加強,空軍也漸漸恢複。正調兵遣將~攻勢發動在即。在一些所謂“拉鋸”地帶,小規模戰鬥已時有發生。
華北物資供應日呈緊張。由於組建“華北抗聯”,新加入的、來自各山頭的幾十萬人馬,稀釋了原有武器供應量。因而聯軍戰力整合,尚未完成。冬天蒙古運輸線無法利用。開春後雖然糧草供應跟得上,但武器特別是彈藥,前段消耗過大,處於短缺狀態。勉強可供防禦,進攻則無從談起。
重慶以“日軍增兵衢州、爭奪麗水機場,浙東空前緊張”為由,申明:無法對華北分流物資。
“華北抗聯”新組建50個團,裝備半數無著落~影響未換裝部隊士氣。秋季“第3次百團大戰”竟有了因裝備跟不上而延遲的危險。
256) 有油無彈
這期間,延安開展了大生產運動。需要的不再是紡線、織布,更多勞動力參加了軍工生產。但隻能滿足子彈、手榴彈、迫擊炮彈這些簡單需求,更大的炮彈、炸彈還是無法自給。
駐延安的316航空聯隊,竟時常出現有油無彈的情景。聯隊長霍華德上校為此而呼籲,但效果不大。
因為進入東南沿海幾個基地的陳納德第14航空隊,已開始對日本和台灣實施間歇性轟炸~大量航空炸彈都是從昆明運往麗水,以保證那一頭更受重視的急需。那邊運輸機數量和燃油也不足,反而還要求從延安向麗水調運油料,並加以空中護航。
這又占去316聯隊大半精力。因此1943年夏,華北空中作戰,乃至偵察,基本陷於停頓。
朱德總司令一句話概括了“華北抗聯”的當前態勢:
“遊擊、自衛有餘,發起攻勢不足。”
257) 國際主義
莫斯科。赫爾岑路。中共代表團駐地。
為尋求共產國際解散後的工作方針和蘇聯的支持,延安方麵派出了一個代表團。6月,前共產國際書記處的王明書記等,經蒙古飛赴蘇聯。但得到答複是:目前實在愛莫能助。
兩個月前,紅軍在哈爾科夫遭到老謀深算的德軍元帥曼施泰因“三套鉗”戰術的反擊,物資消耗很大※史實。即將到來的庫爾斯克會戰已現端倪。預計會有一場更大規模的浴血拚殺。負責與中共聯絡的米高揚同誌解釋說:種種原因,使蘇聯自顧不暇。
6月下旬,主管根據地後勤建設的書記~高崗帶隊,第2批中共代表團到達,前來說明秋季作戰的緊迫性。中共方麵介紹:國民黨借“共產國際”解散之機,掀起第3次反共浪潮,對延安實行了種種封鎖和禁運。
蘇聯同誌則指出:有些困難是過度依賴資本主義援助造成的吧。一旦習慣了外援,就產生依賴性。並提醒:兄弟的中國黨在利用資本主義武器打擊日本強盜的同時,還要注意堅持工人階級和勞苦大眾的根本立場、牢記偉大的國際主義。
受到一些質疑和抱怨後,代表團終於見到斯大林同誌。
高瞻遠矚的斯大林表示:共產國際雖解散,但我們不應在遠東留下真空。中國人民的反法西斯鬥爭也是我們的鬥爭。蘇聯雖然困難,但不能因此而忽略自己的國際主義義務。
據此精神月底達成協議。一批輕武器:3萬支衝鋒槍、若幹步機槍和500門82迫擊炮、彈藥及輔助器材,共計2500噸從烏拉爾工業區裝上3列火車。交換條件是:年內《分流條款》中配給中國的部分美式車輛、施工機械和勞務~裝卸工人。
中國同誌又表示:八路軍即將渡過遊擊戰時期,今後戰略目標是反攻。因此這些武器過於輕型化,品種也過於單一。不適應大規模攻堅,希望有所調整。高崗還補充說:受到斯大林同誌器重的林彪同誌期待:能夠支援少量“喀秋莎”火箭炮。
但蘇聯同誌說:這些武器已足以裝備15個步兵旅。目前能提供的隻有輕武器。蘇聯同樣需要反攻。重武器,必須待美國兌現若幹援蘇物資後,再來交換或調濟。
不久,延安複電赴蘇代表團,催促:不必討價還價。照單接收。尤其是彈藥~盡快啟運!
王明書記主動承擔了善後事宜,自此長期滯留莫斯科。
延安也樂得這一安排。
258) 夤夜啟航
遠東。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蘇維埃港。
使館的莫羅中尉晉升為上尉~部分原因是他已往返10餘次西伯利亞,盡管不全是乘火車。
他很高興第3次見到神奇的卡爾迅上校~現在是準將了。
“將軍,當我聽說你作為‘美國戰爭販子’被日本人殺害時,我和耶頓中校的血液都凝固啦。”
“那你讓他們繼續研製能擊斃我的子彈吧,莫羅上尉。”
“哈?他們沒有足夠的銅,將軍。”
莫羅弄不明白,準將要求他留下那條3700噸的“考艾號”有什麽用?在他看來,那條船又小又破,再跑個來回就該報廢了。遠不如新型6600噸的標準自由輪氣派。但他還是責成斯蒂芬上士,早兩天就把“考艾號”扣留在港內。督促船長修好了失靈的吊車絞盤機,並預付數百美元,作為壓港滯留金。
新來的那批中國裝卸工,有點懶散。不怎麽喜歡幹活,倒是對遊泳樂此不疲。一有空閑就成群泡在水裏,說是撈取沉落在港內的某些物資。時而還以港灣入口的燈塔為目標,舉行一些不夠正規的遊泳比賽。以至於蘇聯港務局軍代表柯薩科夫少校不耐煩地嘟囔說:“中國人沒見過大海!旱鴨子!過幾天就不新鮮了。”
……6月中旬一個有月光的夏夜,莫羅看到“考艾號”在加班裝船。但那批新來的工人,不是按以往常規來配貨~裝載那些應該運回美國的鉻礦砂和木材~而是用手推車,推來大大小小的包裝木箱!這時蘇聯港務監管人員已下班。但莫羅知道,日蘇之間前不久簽訂了《過往船隻裝載限製》協定。
為避免麻煩,莫羅打算去給他們點兒善意的提醒。但卡爾迅準將站在船尾,不動聲色地用手勢阻止了他。
莫羅明白了。職業訓練告訴他,不該過問的事情不要問。他注意到,與準將同車來的這批裝卸工與眾不同~顯得精壯、整齊;黝黑的臉上,隱隱地透著一股殺氣。
天亮前,“考艾號”已離港,向北~而不是向南駛去。
搞錯了吧?難道,它打算繞過薩哈林島北端?那樣可要多走3天、800海裏!而且那一隊裝卸工全然不見了。另一批他熟悉的中國工人正在進入貨場。
莫羅聳聳肩膀。我……什麽也沒看見。可我想,考艾號的船長現在一定是那位準將。
是他。那個神秘的、被擊斃過的“美國戰爭販子”。
259) 麗水鏖兵
浙東。麗水基地群。一場基地保衛戰持續3個月,規模越來越大。中日雙方,在衢州、金華、義烏、仙居這些周邊縣市的曠野中,拉鋸般地爭奪,每個地域都反複易手。
5月,第79軍軍長王甲本少將率部參加麗水保衛戰,在涼水灘堵擊日軍。以身殉國,追贈中將。
過去6年抗戰,國軍始終處於戰略防禦態勢,官兵也磨練出一種“防禦韌性”。但不同以往的是,國軍不再抱怨武器劣勢,而是切實感到,對比中自己占了上風。
天上,是自己的飛機。過去那些令人驚惶不已的炸彈,現在紛紛落在鬼子們的頭頂。
身後,是自己的大炮。頻繁隆隆怒吼,還可以用步話機指揮它,找準敵人的位置。
結隊衝鋒的是自己的坦克。猙獰地劈入敵陣,常把日本兵逼成絕望的“肉彈”。後方,有自己的野戰醫院。再不擔心那句“負傷就等於死亡”的咒語了。傷兵被及時搶救,得到起碼的人道關懷……這感覺太好了。國民革命軍,從未這麽清晰地觸摸到一種勝利的前景。
在祖國領土上,在委員長的家鄉,他們可以不再後顧退路,而是放膽鏖兵。哪怕是一寸山河一寸血!
260) 走馬換將
麗水攻防戰,雙方都付出重大傷亡。
日本3個師團,陸續打殘,傷亡超2萬~已高於台兒莊那次。麵對火力占優的支那兵,士氣低落。
國軍先後換防了受重創的5個師,又增加4個師;傷亡雖逾6萬,但後援人力仍充分,士氣振作。
國軍的幾大主力~74、38、22師,參照了美軍作戰體製,輪番參戰,又輪番得到休整。
兩個新編裝甲軍~關麟征52軍、杜聿明第5軍,都從外圍向華東南壓來。那些逐次衝破封鎖線的美式M-3坦克,雖也出故障,但著實把自大的日本兵嚇了一跳:“奇哈97”不是它們的對手。
戰場出現了頻繁的走馬換將。日軍指揮官澤田茂,被西原貫治中將接替;中國方麵,戰區長官由猛將衛立煌,替換了資深卻性格偏文弱的顧祝同上將。
鬼子們再也無法使用去年浙贛戰役中由“海兵隊”在溫州登陸、實施側翼包圍的戰法。因為空中頻繁的威脅,使登陸船隻不敢靠近海岸。
陳納德第14航空隊也時常起飛,去轟炸台灣日軍機場,擊毀地麵飛機,襲擊沿海船隻。
又一個“昭和日”到來時,這支原“飛虎隊”以擊落22架日機的戰績,給天皇生日送了一份厚禮。雖然日方拒絕承認~堅稱:這時期僅有1架“隼式”被擊落。
※此處據《陳納德回憶錄》記載之戰績,無從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