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 語義清晰
第4天會議上,中國代表~何應欽將軍陳述了委座意見:國軍必會全力參加【安納吉姆】作戰。但同時,亦須有【海盜作戰】~英美艦隊之行動來配合。
宋子文部長則再次,表達對西方【先歐後亞】戰略之不滿。
下午,輪到華北戰區代表發言。44歲的周恩來中將(※國民政府1937年9月授銜)用他不算流利、緩慢但語義清晰的英語,表述了他的觀點:
一,從世界戰略角度排序,首先打敗德國法西斯,不管正確與否,我們配合了盟軍這一戰略。為此,中華民族已經、正在、和將繼續,作出大的民族犧牲。
二,歡迎實施【安納吉姆】戰役。以打通緬甸運輸線,使艱苦奮戰的國軍得到應有的援助。如需八路軍在華北牽製。即使部隊十分疲勞,也仍可做到。
三,中國歡迎援助。但也有決心用自己的力量,打敗侵略者。我黨將繼續支持蔣委員長來領導抗戰大局。
四,延安,願把軍隊交由史迪威將軍統一指揮。如援助到位,秋天將發起“第3次百團大戰”。
五,從軍事效率學角度看,盟軍支持中國、支持八路軍作戰,其總體耗費,必定會小於任何其他方式。而戰果,卻可能最大化。這一點將被曆史實踐所證明。
6分鍾發言後,靜場十幾秒。
馬歇爾將軍注視著講壇上這個年輕人、聆聽他那份措辭恰當、頗具大局觀的發言,十分驚異:那黃土遍地、窮困落後的華北,竟也有坦誠豁達之人?他情不自禁鼓掌了。接著是沉思的羅斯福。接著是驚詫的丘吉爾和場內將星閃爍的將軍們。
宋子文沒鼓掌。不滿地低聲道:“這個人講話,怎麽像個行政院長的口氣?對於美國的【先歐後亞】政策,怎麽能隨便表態支持?這是個原則問題嘛……”何應欽嘿嘿笑答:“他倒也沒表態說支持,原話是‘不管正確與否,但我們配合’。不過這恐怕還是共黨陰謀~討好盟軍,以便從中得利呀。此人不好對付呢。”
隨後八路軍參謀長葉劍英少將就華北抗日階段性戰果、今後目標等作了係統介紹。八路軍,從此有了國際知名度。
216) 不算新聞
中國。從華北,直到西南,在傳統節日~春節期間,洋溢著已多年少有的喜慶氣氛。
2月5日春節這天,3位戰功卓著、分屬3個軍兵種的美國上校~埃文思·卡爾迅、馬克斯韋爾·泰勒、柯蒂斯·李梅,得到參聯會批準,同時晉升為準將。
巴頓少將,同樣戰功卓著。但由於毆打了兩名不敢衝鋒的士兵,失去了一次晉升機會。
這引起紛紛議論~在中美兩國,是截然不同的反映:
中國輿論普遍認為:軍隊中,打罵士兵,何足為怪?甚至視為長官的正常宣泄,很難杜絕!為此而阻止一位英勇將軍的晉升,是不是有點小題大做?但透過巴頓將軍委屈的道歉聲明,人們也加深了對大洋彼岸那種“人權價值觀”的了解。
有記者碰到這類情況:河南某地,一個略微識字的士兵拿著報紙,問那倆重慶來的記者:
“照這麽說,將軍若打了當兵的,就會葬送自己前程嘍?”
記者:“當然啦!你將軍,可以把人家士兵送上軍事法庭,但你無權侮辱他的人格。”
“人格?小當兵的、平頭百姓,也有人管他的人格麽?”
“不是別人來管!人格是你自己生下來就具有的。”
“天生就有?那俺的那些長官,天天打人~耳刮子,皮鞋底~小意思喲。為啥照樣升官?”
“是嗎?哼!那他是沒碰上我們。把他的‘事跡’捅出去!”記者們揮揮筆,自信道。
話音沒落,呼啦一下圍上一群兵。紛紛要求提供‘事跡’第一手素材。記者慌張而窘迫了:
“別別,先別!我要的是新聞!你們這不算新聞了……”
217) 【安納吉姆】
北非。摩洛哥,卡薩布蘭卡。最後幾天,議題越來越集中。
英國參謀長布魯克最擔心的是“【先歐後亞】戰略順序~發生傾斜。但馬歇爾一反故態,措辭強烈:
“目前,太平洋局勢存在著發生逆轉的可能。我極為渴望開辟滇緬公路。不能留給日本人喘息的機會。除非采取【安納吉姆行動】,否則太平洋方麵,隨時可能出現~迫使美國遺憾地取消在歐洲承擔義務的局勢!”※同期史實發言
很少看到馬歇爾以這樣強硬的口氣說話,布魯克準備妥協了。他哂笑地用了個比喻來解嘲:
“我們的立場是像一位立遺囑者,想把財產留給情婦,然而也必須留些給妻子。問題是留多少,才不失體麵?”
輪到海軍。金上將明確了他一貫的“強勢主張”~立即發動緬甸戰役!他陳述3點理由:
1,由於冬季蒙古通道難於使用,補給危機將使華北作戰難以為繼。在中國戰場對日本牽製作用日益明顯的今天,這種逆轉是不允許的。
2,地中海被盟軍控製後,運輸航線很快會得到恢複,使船隻不必再繞行好望角。這段萬浬航程的節省,將使運量增加3倍。為了避免在伊朗港口造成積壓,正好可以向中國分流。而物流到達港,最方便的就是仰光。
3,重要的是,日軍目前緬甸兵力空虛!隻有不到3個師團。如此有利戰機,不容錯過!
金還表示:美國海軍將最大限度地出動潛艇,以配合作戰!
這3個因素,促使丘吉爾和羅斯福下了決心,說服了其他英國同行~那是持反對意見的頑固主體~盡快實施【安納吉姆】作戰,甚至~不惜推遲西西裏登陸。
何應欽上將隨即表示:中國將出動至少25個師,擔負緬北陸地主攻任務。※史實原計劃
正如羅斯福所料:那位蒙巴頓勳爵也正式被丘吉爾推薦為東南亞戰區司令~負責指揮這次行動。※史實是蒙巴頓6月份就任該崗位,比這裏晚4個月
由此【安納吉姆】確定在2月中旬~涼爽的旱季,啟動。
218) 尚未授權
仍是卡薩布蘭卡。安瓦爾兵營。
散會前一天,看見招手,史迪威趨身來到總統輪椅旁。
“嗨,我說喬!”羅斯福口氣親切而熱烈。眼睛卻注視著周恩來遠處的背影,“你來給我說說,你所見到的共產黨人~我是說中國共產黨人,都是這樣的麽?”
“噢?總統先生……很遺憾,到目前為止,我還隻見過這麽一位中共領袖,而且不熟悉,也沒有深入交談。即使路過延安,我和喬治·巴頓也沒走出機場。”史迪威不明就裏,警惕地應對著總統的試探。
“那是不是說,你沒興趣~和他們建立聯係?”
“不,總統先生,中國情況過於複雜。我尚未被授權與之接觸。”史迪威似乎愚鈍,不肯表現出總統所希望的那種默契。
羅斯福略感掃興,自語道:
“當年~那還是30年代,卡爾迅也沒得到過什麽授權……如果凡事都等待授權,那麽政府,就有負不完的責任,會成天被國會追究。即便總統也將陷身於瑣事……”
喬尷尬中,沒想好該提點什麽建議。對總統他是有點黨派成見的,而且固執地認為總統往往幼稚而空洞。
“好了喬,我意思是,如果共產黨都是這樣一些人,我們至少應該~使他們不至於成為敵人。”※原話
史迪威這才機警地看一眼總統,心砰砰跳起來!但他還是沒弄懂:這是否~就意味著一種授權?
政治家和軍人的職業素養、風格差異,在這裏展現無餘。
有時政治家認為,已經暗示得很過火了。而古板的軍人仍然覺得模棱兩可~恨不得非得有書麵的、明確的指令,才符合他們軍事行業的規矩。但政治的複雜性,又往往容不得留下過多文字證據。說到底,還是人類對“責任”的某種習慣性規避。
當然,很多情況下的“責任”,那也是無論政治家還是軍人都難以承擔的~因為在美國~追究者的群體以及輿論和傳統觀念,往往都過於強大,而且不問青紅皂白。
是啊,“公開勾結共黨”~此時這一不小心,就是個大罪名。
219) 稱“七路半”
中國戰場。前一段苦戰,對雙方都是重創。冬季短暫休戰期間,各自都在瘋狂積蓄力量:
日軍,忙於組建新的師團,並開始大批抽調產業工人。※
南京政府,1月9日對英美宣戰~被軸心戰車愈發綁緊。※
雲南和印度營地,國軍正抓緊裝備那首批30個美械師。※
※同期史實
華北,則出現各地抗日武裝走向聯合的局麵。
而這一時期史迪威和泰勒所堅持的“統一提供作戰後勤補給”原則,正是促成這種局麵的物質動力。
此外華北還發生若幹偽軍起義、投誠事件。八路軍這方麵的政策把握一貫卓有成效,他們有處理此類問題的多年經驗。泰勒興趣十足地觀察了這一過程。
改編起義部隊,使一度減員的共產軍得到補充。
但其領導層認為,新成分的素質尚待改造。於是對整編進來的10餘萬各路人馬,派出了由羅榮桓、譚政、甘泗淇、程子華、傅鍾、李誌民等數百人組成的政工隊伍,對新部隊實行了“支部建在連上”的治軍製度。八路軍前段重大減員,開始恢複。
春節後,由毛澤東和朱德提議,延安成立了一個作戰協調機構:“華北戰區聯合指揮部”。
以此為過渡,開始了“華北抗日聯軍”的籌組。明確表態參加“華北抗聯”的已有傅作義、鄧寶珊、馬占山等部。而重慶輿論界明裏暗裏稱他們為“七路半”,以示與“八路”隻有半步之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