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長篇戰爭小說《另一種曆史》第52期

(2020-12-25 08:05:56) 下一個

 

242)     著名談話

交往中,這位主席向客人們贈送了著作《新民主主義論》。並有幾段著名的、被記載並傳播的談話:“中國政治潮流是傾向於我們的。正是我們黨,堅持了國民黨的‘一大’的宣言。孫中山雖不是共產黨人,但這個宣言有效,不會很快過時。即使國民黨崩潰了,我們也堅持這個宣言。因為它本身適合於中國。”

“我們並不假裝自己完美無缺。我們也麵臨官僚主義和腐敗問題。但我們正視它們、克服它們。並歡迎各方監督批評。經驗證明:人民了解和需要民主。而無需什麽長期體驗、教育或‘訓政’。中國農民不是傻瓜,他們像別人一樣關心自己的權益。” ※

謝偉思提起:“共產”這個詞,使美國實業家不放心。

毛澤東笑:“曾考慮過,換個名稱。但你們如果了解我們,就不會害怕。即使最保守的美國實業家也不能從我們的綱領(而不是名稱)中找到可反對的東西……美國不必擔心。我們會合作。中國需要美國幫助,需要了解美國的打算。我們不會反對你們~不會貿然和你們發生衝突。”※以上載於《黨史通訊》1983年第20-21期

談話由謝偉思及時整理,報回美國政府。其要點是:

1.中共、中國人民,對美國人民懷有友好感情。

2.他們希望采納美國式的製度。通過議會鬥爭(而不是武裝暴力手段)獲取執政資格。

3.美國如果隻支持蔣,則會增強蔣發動內戰的決心。

4.兩國長期相互同情,在戰略和經濟上均不會有衝突。中共還認為美國是惟一有能力幫助中國戰後重建的國家。

謝偉思還在報告中寫道:

“美軍觀察員幾乎訪問了華北所有中共控製區。充分證實了中共聲稱的~對敵占區廣大農村的有效控製,的確不是吹噓。”

包瑞德在他不算長的回憶錄中,也記載著諸多延安的內容:

“許多人,包括我本人,對延安持讚賞態度的原因是:那裏的一切事物所具有的外貌,是絕大多數美國人都肯於讚同的……我完全承認,在某些方麵是被共產黨打動了。”

據兩人記錄,這位主席曾反複闡述:我黨的現階段綱領,就是“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客人質疑道:為什麽不是“共產主義的中國”?  

主席答:現在,還遠沒有達到那個曆史階段。

據此雙方達成坦率共識:在相當長的曆史時段裏,我們是同路人。

 

243)     厚此薄彼?

北非。阿爾及爾,盟軍總部。

馬歇爾將軍結束華盛頓“三叉戟”會議,陪同丘吉爾前往北非視察。旅途中用他自己的話說:

“我成功地辦了一件失敗的事情”。

緬甸運輸線重新開通,使得原來從印度洋-波斯灣-伊朗過境運往蘇聯的物資,有相當一批被分流。不少貨輪,可以就此直航仰光,送往了中國戰場。蘇聯對此深為不滿~美英控製了地中海,援助力度卻沒有明顯加大!莫洛托夫在備忘錄中指出:你們既不開辟第二戰場,又不大力增加對蘇援助,盟國義務何在?

他還質疑美軍部署:歐洲和亞洲,到底誰是優先?

認真分析此時兵力分布,在歐洲和太平洋,美軍確實是大致相等的平衡狀態,蘇聯的指責並非無的放矢※。據【美】阿倫·米利特-彼得·馬斯洛斯金《美國軍事史》(P435-436):“1943年12月美軍海外軍事部署圖表”可清楚看出這一態勢:兩者均衡。

美國略感內疚。為了給出合理答複,馬歇爾承擔了這個讓美英首腦都頗感為難的差使:代筆,起草一封給斯大林的電報。他力求以完美措辭取得大元帥的諒解。丘吉爾對文稿拍手叫絕,多年後在回憶錄中還讚歎:“我以為馬歇爾隻是個粗獷軍人、優秀組織者和陸軍建設者。這次我才看出,他是目光銳利、掌握全局的政治家”。此後,首相開始刻意對這位盟軍的幕後主帥施加影響。※

電文經羅斯福審閱,一字未動,發往莫斯科。

但斯大林同樣是非凡政治家。他沒有被馬歇爾那些謹慎而巧妙的措辭所打動。他“勃然大怒”。幾天後的6月初,蘇聯召回駐倫敦和華盛頓大使,將雙邊關係降為代辦級。※史實。見馬歇爾傳記

雙方關係的冷淡疏遠期,出現了。

丘吉爾不為所動,繼續謀劃他的巴爾幹戰略。

羅斯福則感到不安,主張在登陸法國之前,保證對蘇物資供應。

總統指令:必要時應不惜代價,重開援蘇的太平洋航線。

 

244)     雙重目標

重慶。曾家岩,黃山官邸。第2次從緬甸視察歸來後的蔣委員長感到身心舒泰。物資供應,幾個月裏成倍增加。蒼白的血管裏重新注入了活力。中國戰區有了自己的專屬航空隊,首批裝備的30個美械師完成進度超計劃,多數已可參戰。

當然,這也是“喬老醋”的功勞。已向他頒發了特級雲麾勳章。但功勞歸功勞,不能掩蓋危機。

是時候了。委座決心不再讓這位政治傾向可疑、深通近代中國人文掌故、獨斷獨行又脾氣火爆的老將軍,繼續控製援華租借物資的分配。趁他此際回國述職,我必須當機立斷!

即使美國不肯像對蘇聯那樣把分配權交給中國,那也要換個年輕、易相處、懂得警惕赤色危險的當家人。

說物資分配權,委座想起宋子文這位妻舅外長,在美國人那裏多次碰壁。同美國交涉時子文指出:既然向英國、向蘇聯提供租借物資都由受援國自己管理,何以獨獨中國不在此例?這牽扯到一個大國的尊嚴。

美國的理由竟是:別國不存在國內衝突!而中國卻可能把物資囤積起來,用於將來的內戰!

平心而論,此話不錯。是有這個打算。

子文又問起華北那些送給共黨的物資。對方辯解說:那同樣也是交給美國人~卡爾迅掌管分配,且數量小得多。最硬的理由是八路軍有係列戰果~證明援助有效。                

可恨的是,還有這樣無禮的話:“請記住,宋先生。那是我們的財產。我們生產的,我們擁有它。我們願意把它給誰就給誰!這也牽扯到一億三千萬美國人的尊嚴~正是他們為此付了稅。”

※赫爾利與宋子文對話,1944年9月16日

這個美國,到底想幹什麽呢?他想要一個什麽樣的中國?

……想不透。可能連美國人自己也沒想明白。

那麽中國,又想要個什麽樣的美國呢?

……恐怕沒有選擇。

美國就是美國,你無法左右。即便~威爾基掌權也會是如此。

不是嗎?試想一下,拋棄美國?倒向日本?

簡直不隻是荒唐!首先汪精衛你怎樣麵對?

如此,還不如幾年前就接納影佐禎昭和他那個【桐工作】。

罷了,打住!

即要抗日,又要反共。需要何等複雜的掌舵技巧。縱觀世界,還沒有任何領袖,這樣頑強地堅持著雙重目標。

 

245)    是否良策

思謀既久,良策終得。

夫人在美國來信說得好~史迪威願意打仗,就讓他打仗去好了。隻是不要拿我們的家底來揮霍,不要在我們耳邊不停叫嚷那些“改革積弊、遏製腐敗”之類的噪聲。

中國曆來積弊重重,能靠一個美國軍人來改革麽?

應該,咹,真的應該承認,夫人比自己勝出一籌的地方。

她明確建議:把史迪威送給共產黨。

第一次看到那行字,著實大吃一驚!

可是愈想,愈有道理……史迪威亟不可待地要求作戰。作戰,就要消耗兵力。那麽你就去揮霍共黨那點小家底去吧。冬季戰役,不是消耗了他們3萬人麽?日本人還很強大,傾共黨全力,怕也未必拚得下半個華北,漫說後麵還有關東軍。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終有一日由國府來收拾殘局。就讓脾氣火爆的史迪威同共黨去矛盾去摩擦吧。醋性子?土八路活躍的山西就是醋的家鄉!酸醋對酸醋,去發你的醋性子好了。

蒙古運輸線名存實亡。日本人控製著航道,不會有多少東西運過去了。美國人弄巧成拙,把共黨暴露在日本槍口之下!要知道日本人寧可不要華南,也不能不要華北的喔。

我們需要的隻是把經由緬甸的物資控製住。即使有分配,也必須保持75%~不,80%的比例。我們有空軍海軍,有正統國家政權。我們隻需安居華南保守半壁江山,靜觀待變。我堅持抵抗立場,盟國援助就不會中斷。至於戰爭持久化嘛,某種意義上正可以加強自身地位。咹?我們不急。誰著急,誰花力氣好了。

什麽華北聯軍?那些土陋雜牌,寡人根本看不上。聯合美夢不容易作。以蔣某半生之經驗,深知合作不易、糾紛無處不在!新成分改造絕非一日之功。華北可以聯合,而不能自治!前提是,那裏的一切必須承認國民政府領導、承認三民主義。

聯合?那各懷心計的勢力,豈能接受你共黨一家獨尊?既用抗日旗子聯合,在史迪威指揮下,你們拿到武器就要去作戰,流血。讓華北去聯合好了。風沙塵土的破地方,在國府預算裏幾年前就已列入呆壞帳。前年發配新四軍北上,就有這層涵義。

那裏所有大城市都已淪陷,所有交通線都為敵所控。既然默許了你“抗日聯軍”的旗號,那麽就掏本錢,去跟鬼子拚吧。咹?有史迪威做司令,不怕你們不拚。如果不拚,史迪威會中斷武器來源。如果不拚,美國也就不會再一味指責我。沒有你們,史迪威就又要來打國軍的主意。而國軍,我要留在最後使用。

重中之重,是保全緬甸~這條來之不易的輸血通道!

史迪威?遲早要回美國。留給共黨壯大的時間有限。這期間我要調整部署,把控全局,抓準時機。同時,醋喬計劃中給我裝備的90個美械師,一個也不能少。 

我就不信美國會容許醋喬去發展共產黨!美國與共黨,不管多麽彼此相投,猶如蜜月,終究走不到一起。就像一對戀人愛得如何死去活來,沒有先天緣分,也成不了夫妻! 

於是蔣公打開日記,履行他多年來的良好習慣:

1943年5月×日

細察夫人之策。不免拊掌而歎:雖出自女性直覺,意在清理門戶、潔身自好;然不經意間,卻正應兵法“欲擒故縱”之要義,所謂“棄履於彼”是也。

夫人西學飽覽,此計卻渾得吾國辨正謀略之精髓。

倘美方與我會商~史氏之任華北,則我即以國府明確之武備物質需求,與之達成完備之諒解協議。華北不戰,我亦堅守~彼難責詰。華北若戰,彼必有失~我可乘機。昔人有“以夷製夷”之策,今延而用之。以夷製共~庶乎近焉!

寫畢,委座一口長氣緩緩抒出。“文膽”陳布雷已起草了措辭得體、態度堅決的電文。委座斟酌再三,決計發出。

美齡和子文在那邊做好了各方鋪墊。相信總統必會理解~這份通諜式電報背後的一片苦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