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噓聲恫嚇
千島群島。北太平洋航線。對這條帶來災難、又形勢微妙的航線,日軍大本營再三猶豫之後,準備采取折衷措施~在千島群島布雷,並攔截、盤查過往船隻。
這當即引起蘇聯抗議。已經到手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勝利,使紅色外交官發言的音量分貝明顯升高。
蘇聯揚言:為船隊派出艦艇護航。此時,日本基本失去了對蘇發動突襲的機會和可能。作為戰略預備隊的關東軍,為應對華北突發事態已抽調四分之一。南洋所羅門、巴布亞等戰場需求尚且不能滿足;而國內緊急擴軍,在春季之前難以完成。
滿洲上空,嚴重缺乏空中掩護。日本現在最擔心、且已飽嚐其苦的“本土被炸”,在對蘇開戰の考量中,分量很大!一旦米國轟炸機在蘇聯遠東有了基地,北海道、甚至東京乃至整個京畿地區就將囊括在它的轟炸半徑之內!那將不可想象。
那麽,與蘇聯海上對抗?但日本海軍主力尚在南洋。本土留守艦隊弱小,不敢造次。在象征性的千島布雷中,還炸損一條自家船隻。宣稱的封鎖,卻停留在口頭上。
至於蘇聯,說到底,遠東也仍空虛,並無采取行動的充分手段。於是雙方虛聲恫嚇,終於相忍為安。
嚴冬近海,結冰造成的航運淡季,也使矛盾暫未激化。
……
南太平洋。巴布亞新幾內亞。
中國戰場形勢,使日本不得不放慢了南洋增兵的腳步,原擬派往各島嶼的師團,被轉派大陸。
這一來,島群防線又出現諸多漏洞。麥克阿瑟於是趁機揮兵向新幾內亞挺進。這比他原計劃的行動提前了10個月。
提前反攻!?中國戰場,居然能創出這種機會?老麥又一次興奮地叼起了他的玉米芯煙鬥。
日軍對此卻一時難以籌措兵力。隻得抽調駐緬甸第56師團,換防到印度支那,承擔從河內到西貢の防務。原駐印支兵力,則已緊急派往南洋各島去圍堵麥克阿瑟。
這一來,隻剩下不滿3個師團的緬甸,又出現兵力空虛。
211) 故地重遊
華北。張家口。
送別史迪威的路上,泰勒驅車陪他來到5年前倆人一起到訪過的日軍司令部舊址,故地重遊。
那是1937年秋天。當時駐張家口的日軍司令官,就是後來在菲律賓擊敗麥克阿瑟的本間雅晴。這位水桶身材的中將,盛氣淩人。作為美軍觀察員來訪的史迪威上校提了個讓他難堪的問題,被自詡為“文明的作家中將”轟出了辦公室。
為修補這兩個尚未交戰國武官之間的工作關係,泰勒上尉四處奔波,用流暢的日語邀請了幾位日本軍官赴宴以緩和氣氛。可是臨到就餐,5個客人中3個不見蹤影。激憤的“喬老醋”大叫一聲:“讓雜種們見鬼去吧!”把宴會取消了。※
史迪威也回憶起:他們收集日軍番號時,某次在頤和園萬壽山一尊佛像背後發現幾行日文。經泰勒識別,原來是3個軍曹留下了姓名,還有完整的各自所屬師團序列~直至班組的番號!這就給他們增加了一條情報來源……哈哈哈,史迪威表揚了這幾個“樂於助人的好兵”。泰勒則總結出:“在名勝古跡上不顧汙損、隨意簽名的迫切願望,顯然是個世界性通病。”
吉普車繞過鐵路邊一座山丘。喬問道:“馬克斯,記得嗎?當年在這兒觀察到的情景?”
泰勒想起,那次看到遠處一個長長的蠕動物體。兩邊延伸著無數小黑點~像隻巨大的蜈蚣。近了才看清楚~是幾節沒有車頭、滿載軍火的車廂。兩側各有一隊士兵弓著腰,推動車廂前進。兩人為此而震撼!默默站著,直到貨車消失在遠方。※
史迪威曾一再感歎:
“中國兵是很好的士兵。對粗糙的食物、艱巨的任務,以及負傷、生病和枯燥的生活習以為常,天性樂觀。能用瑣碎小事開心逗樂,失望時也興高采烈……這都是好士兵的基本素質。※”
但對上層,醋喬卻沒一句好話。不憚使用最尖刻的語言:
“最高領導者毫無進取精神。指揮權把持在一群老奸巨猾的政客、背信棄義的懦夫、自私自利、喪盡天良的惡棍手裏……中國軍官有一種把局部利益置於整體利益之上的惡習。”
※以上4則均見於泰勒回憶錄
5年過去。如今喬,是否有新看法?上校泰勒還沒來得及與這次故地重遊的中將,作一番探討。
212) 詮釋戰略
農曆臘月,春節前夕。張家口,雲林機場。數萬軍民冒著大雪,為美國戰友們舉行歡送大會。
史迪威南下出發前,命令巴頓少將:除留下少量教官和隨隊醫生之外,率領其餘200多名美軍,離開寒冷的塞外邊城,及時南下印度~去準備緬甸收複作戰!
臨別之際,巴頓用通俗粗鄙的語言,向他的小朋友~泰勒傳授他對“戰略”的體會:“馬克斯!我來告訴你什麽是戰略。所謂戰略,就是讓你手下一個狗崽子去奪取一個地方。他若做不到,就撤職!換個更有狠勁的雜種上去。”
※史實此次談話發生在同期(1943年初)摩洛哥
泰勒聽得目瞪口呆。他認識巴頓已20年,在1923年的邁爾堡兵營,當時的巴頓少校,就以精湛的騎術、令人眼花繚亂的刀法、和粗俗不堪卻極生動的語言,讓類似泰勒中尉這些畢業不久的青年小軍官,大開眼界……倆人同在夏威夷服役期間,進一步接觸~談話很投機。泰勒信服巴頓是個戰術天才,這次草原作戰再次證明這一點。卻不知道巴頓也有“戰略方麵”的見解。泰勒於是請他順便,評價一下~與他聯手作戰的林彪將軍。
巴頓站在覆蓋著銀白色的草原上,兩眼爍爍發光,大著嗓門說:“嗯哼,你是說那小夥子?原來他還真的是個軍人。狗崽子,又狠又刁!打法和我們完全不一樣。有點可惜了呢,不知我何時才能和他較量一番。”
……路過重慶。巴頓專程到九龍坡陸軍醫院,看望了手術後的卡爾迅~祝賀他榮升準將軍銜。
臨別時,巴頓贈送了自己一向珍視並隨身佩戴的象牙柄左輪槍。卡爾迅回贈了一枚用炮彈皮精巧打磨的、中國地圖形狀的銅皮帶扣。倆人還在嘉陵江邊合影。
巴頓少將還特地去拜會了蔣大元帥。打了勝仗的他,向那位中國戰區總司令,豪邁地表示:現在我有機會履行諾言了!帶領部隊去緬甸,為了“您的事業”而戰鬥!
委座贈他一幅精美的中國山水卷軸。還親切地拉著他的手:
“將軍呐!那是你我共同的事業!”
213) 無條件投降
摩洛哥。卡薩布蘭卡,西班牙語的意思是“白宮”。
丘吉爾首相專門挑選了這個城市作為會晤地點,希望它能使羅斯福總統感到親切。
這次會議,後來被稱為“曆史性的”。在戰爭擴大為全球範圍之後一年多~準確說,是珍珠港事件13個月後,參戰中的一方~盟國方,可以明確宣告勝利的信心了。
會議具有如下特征:所有討論的重大計劃,都是進攻性的。所有提出的生產指標,都不脫離實際。參會者信心飽滿~與一年前的阿卡迪亞恰成對照。乃至後來備受褒貶的讓敵人“無條件投降”的口號,此時提出之際也無人爭議。
“這幾周,有了許多好消息。”羅斯福總統回答《紐約先驅論壇報》記者時說:“戰爭轉折點,終於到了。”
會議上,“巴爾幹戰略”和“收複緬甸”是兩個核心議題,也是爭論焦點。《真理報》發泄不滿、指責英美不信守開辟第二戰場的諾言時,援引了著名記者拉爾夫·英格索爾的話:
“巴爾幹,就像一塊磁鐵,無論羅盤怎樣抖動,英國戰略的指針始終堅定不移指向它……卡薩布蘭卡會議是一次難產的會議,最後隻生下了一隻‘西西裏小老鼠’。”
但另一隻“碩鼠”卻被忽略~當然它對《真理報》不重要,卻對《中央日報》記者很重要。那就是:
醞釀良久的【安納吉姆計劃】~收複緬甸,提上日程。
214) 頗有洞察
會間某日,在卡薩布蘭卡城郊安瓦爾兵營~美國代表團休息室,總統次子埃廖特·羅斯福少校看見父親在搖頭哂笑不止。
“怎麽了,父親?”
“關於蒙巴頓勳爵。”總統對兒子解釋,“為什麽溫斯頓讓他陪同著來到這裏?因為這樣一來,我耳朵裏將灌滿把登陸艇轉移到東南亞,是如何重要等等一類的話。”
見埃廖特不得要領,父親又說:“為了緬甸!英國人終於想奪回緬甸了。溫斯頓對太平洋表露了興趣。可那還是為了他的殖民帝國!現在他終於有機會了。”
“那……和蒙巴頓又有何關係?”小羅斯福仍不解。
“他必將挑選蒙巴頓在這個新舞台~東南亞,擔任盟軍統帥。你瞧著吧,溫斯頓肯定這麽做。”
總統對他那位英國同行,頗有洞察。※引自埃廖特回憶
“我常有個夢魘。那就是~我在戰略指導上,是否做錯過什麽?”總統喃喃自語,陷入思索。
究竟要不要盡快實施【安納吉姆】~緬甸戰役?
為此,馬歇爾、金、阿諾德、史迪威;布魯克、龐德、波特爾、蒙巴頓……這些可以左右戰爭進程的著名將領們,口沫橫飛、拍桌打凳、唇槍舌劍地辯論了3天。
曾有過這種戲劇性時刻:當英國參謀長布魯克元帥一再表示:要調走存放在印度的登陸艇時,暴怒的歐內斯特·金上將,竟隔著桌子伸手,去抓他的衣領。
“真的揍他一頓多好!”史迪威寫道。※見《史迪威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