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 竭力操勞
其實史迪威最惱火的是:他和老蔣的矛盾再次激化了。
倆人都極其頑固。從不輕易改主意。這個特征使他們的關係就是一場“比誰更固執”的較量。
由於北方航線受阻,納蘭基地在前段~高強度作戰消耗、以及參加“華北抗聯”新部隊的大量裝備需求下,物資已所剩無幾。短期內無法再支撐新的作戰行動。
泰勒,和負傷未愈的卡爾迅,就此頻頻向他發出告警信號!
全權負責分配援華物資的史迪威,自感:南北兩個戰場,他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但鑒於中國自身複雜的內部紛爭,為回避敏感因素,他想了半天,隻得利用滇緬路上出現的間歇性物資積壓,將其中一部分~主要是必需的槍彈和藥品,向華北安排了適當的空運分流。總數500噸~僅半列火車的運量。
這與泰勒希望的數字和品種相去甚遠。史迪威認為那是最低限度的維持防衛的起碼需要,沒道理受指責。
但還是觸動了“花生米”的敏感神經,屢遭阻遏。引發了喬的火爆脾氣,終於釀成不可調和的衝突。
234) 中美蜜月
華盛頓,白宮。這期間~1943年春天,蔣夫人宋美齡在美國的訪問取得了巨大成功。幾輪見諸報端的抗日大捷,不斷加強著她的訪問地位。人們對中國的感情,從帶點憐憫式的同情,已發展成“耕耘後可以期待收獲”的欣喜。蔣夫人所到之處,掌聲和歡呼聲,相信會超過委員長本人親自到訪。
這是中美兩國曆史上首次互相凝視~而不是以前那種“匆匆一瞥”的相識,是同一條戰壕裏並肩浴血建起的信任。
美國百姓對中國的關注、同情和理解~說始於30年代,更有道理:那篇獲得1932年普利策文學獎和1938年諾貝爾文學獎的、描寫中國農民生活的巨著《大地》,被翻譯成145種文字~迄今這仍是翻譯領域的世界之最!※史實。瑞典文學院給予該作品和作者賽珍珠女士(布克夫人)的頒獎詞是:“她打開了一條道路。使西方人用更深的人性洞察力,去了解一個陌生而遙遠的世界。”
美國人通過這位女作家、以及斯諾等諸多記者的筆觸,結識了大洋彼岸那位古老的鄰居。
但這次,應埃莉諾邀請、兩番短暫入住白宮的蔣宋美齡,卻有意無意地時常流露“對史迪威的厭惡和對陳納德的敬佩”,使健康時而不佳的羅斯福頗感棘手。
2月7日總統收到蔣來電,提出組建第14航空隊等3項要求。電文中一再稱讚:陳納德是個優秀指揮官,是他“可以放心與之合作的人”。言外之意,對有些人,委員長則很不放心。
3月,霍普金斯轉來了著名記者艾爾索普的4封信。此人還是總統的遠親侄子、又是陳納德航空隊的新聞發布官。前不久當上了租借物資管委會駐重慶的代表。
一連串來信,都猛烈抨擊史迪威。認為他那種輕視蔣、堅持軍事改革的做法將招來敵意。其觀點是:蔣麵臨著共黨顛覆和蘇聯侵略的雙重威脅。華盛頓理應允許蔣保存實力。因而有必要~召回史迪威!並解散共產黨。不過總統認為:考慮到艾爾索普的物資分配人員的敏感身份,此人的看法應該打折扣。
但畢竟蔣史關係日趨緊張,已呈冰炭之勢。如果事態發展到必須在兩人間取舍,隻能舍棄後者……
可史迪威的後台又很硬,難以撼動。
總統在答複史迪威的來信中,已批評他“在與委員長打交道時所采取的錯誤方式”。他告誡說:“蔣既是行政首腦,又是最高統帥。我們不能用嚴厲的口氣同這樣的人說話,或是像對待摩洛哥蘇丹那樣,去逼迫他作出某些許諾。”總統並要求道:“就讓陳納德有點機會~去做他認為能做到的事情吧!”
蔣夫人訪美的特殊效應,也使總統意識到“對蔣讓步”的必要性。因為這意味著:體察民意。
但對蔣讓步,這就是美國的唯一選擇麽?羅斯福也並不那麽甘心。他對霍普金斯有所流露:
“戰爭的最艱難時刻已過去,我們應更多著眼未來……未來的、與我們打交道的中國,該是怎樣一個國家?不,她既不該是蔣介石的,也不該是朱德、毛澤東或其他什麽人的。而是應該與我們有著類似的體製、價值觀和共同語言……
“當然,作到這點,甚至比贏得戰爭本身還要艱難。”
史蔣紛爭的結果,以史迪威和陳納德同時應召~回華盛頓,參加代號【三叉戟】的盟軍作戰會議,而告一段落。
235) 各取所需
重慶,白市驛機場。
啟程回國日期到了。4月23日史迪威上將與陳納德少將同行。飛機上兩人之間有一次不愉快的對話。
史迪威認為:光靠那個飛虎隊,不能左右戰爭形勢~“真正贏得戰爭的,是戰壕中的士兵!”
陳納德的回敬也尖刻:“見鬼啊喬!天上根本沒有什麽戰壕。”
……史迪威在開羅,給溫妮寫了信,告知行程。
不過他所最擔心的~駐緬甸第38、22兩個主力師,空運麗水的問題,由於英國人忽然給予了大力配合,而在他回國之際,得以解決!這使他懸著的心有所放鬆。
他明白:韋維爾派出逾百架運輸機,趁日軍缺少製空權的空檔,夜航飛了半個月~這並非他所一向鄙夷的英國佬如何發善心、顧全大局。恰恰是擔心“請神容易送神難”,他們不希望中國兵在已奪回的英國殖民地上,以戰功為借口,賴著不走!
那麽幫助史迪威把華軍送上前線~多麽堂而皇之,多麽順理成章!
唉,各取所需吧。英國佬工於心計,擅長如此,也不能歸之於狡猾。中國成語所謂“兩全其美”呢。
236) 陳氏兄弟
此後又發生一件事,使喬大叔的神經再次得到緩解。
5月,某期美國《時代周刊》封麵,登載的是李奇微將軍與華人雙胞胎水手~陳氏兄弟的合影。
他們生於新加坡,已有15年的輪機水手生涯。幾年前被日本貨輪雇傭,擔任了大副和二副。日軍占領緬甸期間,修複了英國人自毀的仁安羌油田和仰光煉油廠,以便向本土運送石油產品。雇傭陳氏兄弟的日本船主也自願被軍方征用~經營仰光到長崎、大阪的航線,運走煉好的汽油,運來槍炮子彈。
盟軍登陸仰光,俘獲了這兩條半載的4000噸級日本貨船,其中包括陳氏兄弟兩人。商討如何處理時,史迪威副官~號稱“粉紅色大偵探”的平克頓·多恩中校,大膽建議:
裝滿貨船。物色合適人選駕駛~經日本控製的南中國海,把船開到盟軍占據的溫州港!雖然冒險~但若成功,就大大提高了補給效率!而即便損失掉,也並不很可惜。
喬和巴頓都欣賞這份建議。於是這一對兒熟悉航路的陳氏兄弟便成為了故事主角。史迪威司令部裏的夏威夷華人~上尉迪克·楊(楊照輝)受派執行該任務。
木訥的雙胞胎兄弟,聽懂了楊上尉的意思,憨厚地點頭。因為答應太爽快,盟軍仍覺得可疑,在船上派了持槍監視小組,並在船底龍骨安放炸藥~以防萬一。
兩條“原汁原味”的日本貨輪,加載後悄無聲息地出發。過馬六甲、新加坡、南海、台灣海峽……陳氏兄弟全程從容應對,穩健操舵,全無破綻。一路上未加掩飾、未遇盤查、未出紕漏,順利得無以複加!
15天後在國軍控製的溫州港卸貨:送來2800噸汽油、2500噸彈藥、18門105榴彈炮、900噸食品、10噸藥品、48輛卡車……這超過3個月的空運量!
專程趕到溫州港的李奇微將軍,熱烈地感謝了他們。並與之合影留念,遂成為封麵故事。
驚奇的記者們,圍住兄弟倆,紛紛詢問:怎樣創造的奇跡?
兄弟倆顯然忽略了這一點。更是全無“創造奇跡”之心得。困惑地對望一陣,判斷或猜測道:
“可能,係海龍王啦?或者媽祖?保佑麽。”
記者於是深入啟發:如何在日本人眼皮底下,沒有被發現?
哥哥詫異:“介個,不就係日本船麽?”
弟弟憤慨:“那麽多日本船,在你們眼皮底下,把兵馬送去南洋啦,還不係迷有發現?不懂噢,為何偏要發現偶們?”
記者不甘心又問:到底遇到過什麽危險?雙胞胎兄弟笑道:
“嘻嘻……迷有啦。隻是路過台灣海峽,碰到米國自己飛機來炸。幸好天黑黑,不給它炸到。”
《時代周刊》給故事加了標題~《樸素的傳奇》。一向平凡的華裔水手成為暢銷雜誌封麵,還是第一遭。
兄弟倆後來,相繼遇難。但故事在海外華人中長久流傳。
若幹年後,在陳氏新加坡故居,後代開辟了一個紀念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