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長篇戰爭小說《另一種曆史》第44期

(2020-11-27 10:13:52) 下一個

 

205)     聞所未聞

魯南蘇北。九裏山機場周邊陣地。半個月裏,“蘇魯前敵指揮部”先後擊退日軍幾十次進攻。

一向以遊擊戰、運動戰為基本手段的八路軍新四軍,破天荒地進行了一場陣地戰。代價高昂,效果顯著。

武器對比,不再居於劣勢。甚至有了某種超出~自動火器數量勝過日軍兩倍。彈藥也無須那樣節省了~身後守衛的機場就是彈藥來源。加上過去不敢想象的空中火力,和每天都能及時送到戰壕裏的熱騰騰的白麵肉包子、蘿卜湯……

這些,都使堅守部隊的士氣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戰鬥,出現了不同以往的全新樣式。各級指揮員把戰鬥力重組,每班都配備幾名衝鋒槍手,新型手榴彈的威力和供應量也是空前的。

相當一批官兵掌握了步話機要領~及時呼叫炮火和飛機,針對集結之敵,頻頻發動打擊。

對於日本兵來說,“土八路”們突然普及的望遠鏡、迫擊炮,和那些仿佛“死神前兆”般的空中偵察,迫使他們一再把習慣性地過於靠前的指揮機構後撤、再後撤。

將佐意外傷亡每天都在發生,頻繁打亂了計劃好的部署。土八路大量增加的迫擊炮,使皇軍慣用的擲彈筒射程和威力都相形見拙。戰術上也不敢再像過去那樣在對手視野範圍內排列起密集衝鋒隊形。這習慣,使他們吃虧太大。

過去對付支那軍,日本兵那些行之有效的穿插、滲透、迂回、包抄等等反複訓練過的戰術,統統在始料未及的密集彈雨下失效。

期待中的白刃決戰也沒機會實施:彈藥充足的對手開火時肆無忌憚,根本不理“拚刺刀”這個茬。

大本營後悔“陸續增兵”的做法了。日軍一向缺少戰役上集中兵力的意識,喜歡搞“添油戰術”,當然也由於運力不足。先後參戰的3個師團都是一個個派上去~急於“拔釘子”的迫切心理,使他們缺乏正確的作戰指導。兩個月前還在為足以誇傲世界的赫赫戰果而耀武揚威、豪情滿懷的甲種師團功勳武士們,對如今在家門口的既有王道樂土上,突然淪落為一支亞洲二流軍隊,普遍產生了迷茫。皇軍減員數量竟超過對手支那軍~更是過去聞所未聞!

這些,造成士氣大幅低落。由於不適應共產軍的戰力突變,日軍再次祭起不光彩手段~使用化學武器。過去中國沒有報複能力,這種非人道戰法屢屢得逞。受殘害的士兵隻能望而卻步,忍痛後退。

現在不同了。

日軍使用毒氣彈的第2天,李梅轟炸機就把庫存中的十幾噸同樣炸彈投在長崎!並嚴正警告:如果再次違反國際公約,那麽遭到還擊的當量,將是10倍以上!

自此,日本再也沒敢使用化學武器。

 

206)      空運支撐

這期間,日軍也屢次企圖消滅那個美軍第316航空聯隊。

有一次接近得逞。攜帶炸藥的1架“99式艦爆”衝破了幾道攔截,硬是撞毀在機場一角。爆炸使臨近7架美機受損,跑道炸出巨大彈坑。316聯隊因此3天裏無法夜間出擊。

美軍戰鬥機也對來襲的日機攔截廝殺。蘇北空戰雙方損失為:美方47架,日方46架,戰損比1:1。

組建半個月,316聯隊對日本實施了9輪轟炸。除去天氣原因外,作戰不間歇。限於機場容量和後續補充能力,平均每次出動40架次。總出動量約360架次,投彈810噸。直到九裏山機場庫存油彈均告罄、運補不濟,才主動中止。

雖然整體上轟炸規模不算大,機型也以中型的B-25為主,但日本提前嚐到了產能被削弱の滋味。

擁有製空權的蘇魯前線,能得到有效補給和人員補充,以及空中支援,戰線因之得以堅守。

一個巧合是:12月19日這天,由於天氣良好和運輸機的雙倍出勤率,竟意外出現一次補給量的高峰值。統計表明,向被包圍的九裏山空運量,與同一天德國空軍向斯大林格勒的保盧斯集團軍空運同樣:達到了290噸。這個依靠空運效率、支撐前線戰鬥力的早期戰例,被後人寫進了美國陸航軍史。

1月7日,羅斯福總統發表了國情谘文,其中說:

“軸心國明白,他們必須在1942年贏得戰爭。否則會滿盤皆輸。現在我能告訴你們:敵人在1942年沒有贏得戰爭。”

他還在文中專門祝賀道:“英勇的中國人民~那個偉大民族的和平理想,與我們的已是如此相似。”※原文

《時代》周刊1943年首期~封麵,采用了彭德懷將軍的照片。插圖前景是一群手持波波沙、肩扛巴祖卡的八路軍戰士。背景是飛向日本列島的轟炸機群。

“九裏山大戰”和阿拉曼大捷、北非登陸、斯大林格勒戰役一起,被認為是二戰盟軍發起大反攻的轉折點。

 

207)     代價沉重

戰爭不可能一帆風順。盟軍方麵,當然也付出了沉重代價。

半個月裏,堅守第一線的指揮員陳光(115師代師長)、羅炳輝(新四軍第2師師長)、彭雪楓(新四軍第4師師長)先後陣亡。張雲逸副軍長負重傷。這些人,都是不折不扣的高級將領。

蘇魯前線各部傷亡逾2萬人~是1937年抗戰爆發以來最大的一次。後來新四軍陳毅軍長回顧說:那是他寫下悼亡詩作最多的時期。

但他並不質疑這場戰鬥的意義~那是部隊戰力、戰術、戰技、戰法進步最快的1個月。

從血與火中學來的東西,最容易深入人心。

參戰的美國陸軍軍人犧牲16名,負傷22名,其中有4名是軍醫。還有5人為毒氣所傷害。

這還不包括飛行員損失數字。

12月22日中午,到陣地前沿檢查的卡爾迅上校,遭遇了日軍冷槍狙擊~右胸肺葉,被38式步槍子彈擊穿。

因為要手術,他和幾位重傷員一起被緊急空運,直接送往治療條件較好的重慶美軍醫院。

日本新聞對此大事渲染。典型說法是:

“皇軍九裏山沙場戰果輝煌!於日前,又擊斃一名身高6.2英尺の米國戰爭販子”。

 

208)     冬眠休整

九裏山戰役,華軍堅持到年底,直到機場油彈耗盡、部隊減員過半、敵再次增兵時,才安排撤退。傷病員被飛機接走,輕裝部隊則向沂蒙山、洪澤湖突圍轉移。

為充分利用運輸機回程空駛,前委書記鄧小平提議:撤離根據地幹部群眾數千人!以避免敵報複性屠殺。該措施也充實了陝北、察蒙的稀少人口勞力,得到中央肯定。

八路軍代總司令彭德懷總結道:“此戰雖傷亡重大、超過以往,但打的一點不窩囊。把我軍威風打出了國界!”他還做了個刺激性的對比:“2萬人戰死沙場雖然可惜,但總比半年前~國軍4萬人在緬甸野人山,無謂拖死、餓死、冤死,強得多!”

如果把草原反擊戰、九裏山保衛戰等一係列戰役也計入“第2次百團大戰”的話,八路軍這一年的殲敵總戰果,已逾10萬之巨,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延安方麵,盡管也有對“過早進行陣地戰,沒有堅持運動戰和遊擊戰傳統”的質疑,但主流評價是認可的。畢竟這是敵強我弱時期,正麵抗敵的光輝戰例。

某種意義上,那些犧牲是一種標誌,一種符號。象征性地詮釋了抗敵的代價,和傷亡的數量級。

一時間海內外紛紛傳揚“八路、新四”神勇戰功。所謂“遊而不擊”的議論一時銷聲匿跡。國際新聞媒體對這一輪“堅守機場、堅持轟炸”的報導連篇累牘,充斥版麵;反而一度使同期另一場規模大得多的激烈對抗~斯大林格勒大血戰~略顯低調。

九裏山機場,於12月29日失守。

臘月嚴冬到來。疲憊的雙方不約而同,進入冬眠休整期。

 

209)     委座拍案

重慶。黃山別墅。委員長的情緒,兩個月來處在大起大落中。

喜憂參半!真正是喜憂參半。

中國國際地位明顯提高;美國貸款數量實質性增加;國內民眾情緒空前高漲;日本不可戰勝的神話,終於破滅……這些,固然十分可喜。然而,共黨力量壯大了。

他們的戰鬥力令人驚歎和……憂慮!必須刮目相看。

唯一的欣慰是,日本矛頭終於轉向。重慶不再是進攻目標。東京大本營已認識到,共黨是凶惡的、必須重視的敵人,終於使用主力野戰兵團對付他們了。委座提醒幕僚:密切注意這個勢頭!

美國總統最近來信頻繁。一再試圖說明:維持以延安為基地的對日轟炸,如何如何重要。委座已無法不同意~那裏畢竟離目標近得多,而且竟有了燃料工業。

那麽很好。日本人也必然對之全力反擊~他們能容忍這麽直接的威脅麽?因此近階段戰爭將主要在華北進行。

國軍的整訓和備戰,反而得以從容。

令人關注的是,共黨和美國越走越近了。奇怪!那麽一點輕武器~論噸位,還不足前年俄國援華物資份量的10%,在共黨手裏竟有那麽大作用?……說起來,勢利眼真是無處不在。以成敗論英雄、論功行賞,就連美國人也不例外。

另一個動向也值得注意:華北一些人~如馮玉祥幾個殘部、閻錫山、傅作義、馬占山等,在籌組什麽“華北抗日聯軍”。目的很明白:無非是想在蒙古過來的物資中分一杯羹罷了。

雖然為此他們需要向赤色分子靠攏,但也未必真能實現什麽勾結。這些老奸巨猾之輩,蔣某對他們太了解了。讓他們去搶共產黨鍋裏的飯去吧,狼多肉少……

凡此種種,說到底,都是那個不懂政治、或幹脆說政治傾向十分可疑的傻冒軍人~約瑟夫·華倫·史迪威惹的禍!他居然向華北,空運了上百的美國兵!

必須換一個參謀長。否則以史迪威對中國政治的無知,會把事情搞糟。

趁著此時與羅斯福總統溝通良好,應該委婉而堅決地提出要求。委座傳喚了“文膽”陳布雷,請他斟酌一篇措辭相宜、客氣而又難以拒絕的電稿。

對了,羅斯福總統還發來邀請:去參加下個月在卡薩布蘭卡舉行的同盟國首腦會議。當然這是給予委員長本人~更重要的,是給予中華~國際地位之承認。委座相信美國是重視他的。戰爭需要是一回事,政治取向又是一回事。他感謝總統邀請。

但他不想眼下到國際舞台亮相。說白了,近期一係列勝利不是國軍打的。參加首腦會議,勢必涉及棘手的表態問題。國內走向正微妙,他不能離開。得知斯大林也不參加會議,委座於是順水推舟、婉言謝絕了。但派出代表:軍政部長何應欽、外長宋子文。

卻之不恭受之有愧嘛。還請諒解~諒解。

幾天後又得到一個令人痛心疾首、又怒火中燒的消息:美國竟然還邀請了共黨代表~周恩來,且謊稱是~為了“協調華北作戰”雲雲……真正是豈有此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