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長篇戰爭小說《另一種曆史》第37期

(2020-11-03 06:54:07) 下一個

 

170)     敵在華北

東京。新宿,大本營。11月裏八路軍“第2次百團大戰”如火如荼。諸多原定作戰方案全被打亂。

日本軍部的最新認識是:敵在華北!

為此匆忙取消了醞釀半年、大舉進攻重慶的【5號計劃】。國內報紙上,一片“報複羅刹國、懲膺八路軍”之聲。

岡村大將被迫提出辭職,未獲批準。

東條召集內閣會議,外務省向蘇聯提出嚴正抗議。但軍部各種針對蘇聯の作戰計劃,經研討後都被否決。

最基本的理由是:缺乏空中掩護。

相對可行的方案是:圍剿納蘭基地。大本營決定:抽調兩個野戰師團。盡快~11月底在集寧和太仆寺兩地集結完畢。這是冬季前能參加剿滅戰的所有機動部隊。其他部隊,或受限於草原運力,或忙於應付“第2次百團大戰”,一時都難以派出。

為充實受損兵力,應對華北危機,大本營提前下達了“撤銷瓜島作戰”命令,並在月內加以實施(※比史實早兩月)。原擬加強南洋的3個關東軍師團,也轉而去參加更緊迫的“北支那平亂”。

南太平洋,日本提前放棄了。澳洲沒有了被入侵的擔憂。盟國長籲一口氣~可以悉心踏實地組織反攻。

同期,即將度過斯大林格勒危機的蘇聯,也開始搶運太平洋沿岸的積壓物資。遠東,增開了數十對列車。並向華北再次提出了“支援一批勞工”的要求。

蝴蝶振翅,效應顯現。卡爾迅的努力,半年初見成效!

 

171)     獨斷獨行

昆明。巫家壩機場。11月上旬,史迪威做了一件自作主張的事,為此埋下了他和蔣委員長早早分裂的種子。

華北戰局的熱辣,和潛在危險,引起史迪威每天關注。兩位年輕朋友~也是他十分賞識的下屬~卡爾迅、泰勒在報告中不斷表達的觀點是:作為整個中國戰區的盟軍參謀長,史迪威有必要親赴華北,來實地看一看!他於是向馬歇爾請示。

馬歇爾回電:為確保初見成效的“S&L”運輸線、確保對日作戰勢頭,肩負中國戰區責任的史迪威,完全有權監管華北戰場!但總統忙於國會中期選舉,尚未明確授權,請他稍等。

史迪威受到鼓舞。因兩度電報征詢委座意見、而蔣不置可否,他采取了獨斷獨行的做法。這就是他的性格。

他直接從昆明起飛,途經西安加油,飛往納蘭基地。為避免敏感問題,他刻意繞開延安或山西的八路軍總部。

實際上多年來史迪威一直約束自己,不同共產黨直接打交道。盡管無數友人一直給他講述北方那批神秘人物的事跡,盡管他本人對那支~共產遊擊軍的戰鬥力頗感興趣。

史迪威並不認為自己~會輕易接受“共產主義宣傳”。他的理由倒是很另類:因為他“早已過了35歲”。他認為熱衷於某些主義或意識形態,那都是些年輕人的事。

盡管有了這些自我約束,但老蔣仍頗感不悅。

隻由於印度練兵,確實有成~記錄影片中,委座看到國軍幾個月裏真的得到了空前裝備和訓練~這份功勞實在不好馬上抹煞。他隻得略加克製,隱忍不發。而羅斯福還專門寫信向蔣說明:華北、蒙古戰場那裏,畢竟也有中美共同利益。

11月17日,蔣宋美齡應邀出訪美國,總統還懇切地從萬裏之外派來了專機。※史實

 

172)     坦克新手

草原。納蘭/香格裏拉基地。史迪威剛到達時就有情報:日軍第3戰車師團,正從包頭向察哈爾,加緊集結。

此前,卡爾迅帶一支小隊,已於月初空降魯南沂蒙山區,考察和策劃對距離較遠的魯南、蘇北根據地進行有效空運,以開發那裏的作戰潛力。接替卡爾迅的泰勒上校,得到了馬歇爾關於“盡快提高這條運輸線的效率!並做好反裝甲作戰準備!”的指示,隨即著手修築預設陣地,以及囤積反裝甲力量。

為此,泰勒組建了基地裝甲大隊,並著手籌集裝備。上月從美國啟運的幾船坦克,已在蘇維埃港到岸。

但其中36輛新型、較有威力的M-4謝爾曼中型坦克,又被蘇聯截留。理由是:中國戰場使用輕型坦克已足夠;而對於血戰中的斯大林格勒,這些“謝爾曼”更有用。

爭執、抗議都是無效的。笑嘻嘻的俄國人,送來一批遠東軍區淘汰的老式BT-5、BT-7坦克和反坦克槍,說是:它們真的參加過哈勒欣河戰役!真的打敗過日本人呢。

為顯示公平,蘇聯人還給予了些許“數量補償”。泰勒考慮到日軍裝甲戰力近年確實沒有大改進,無奈地接受了這種“交換”。

“BT”坦克的唯一優點是速度快。但乘坐條件,以美國眼光看極為惡劣。沒有無線電通訊,座艙狹小悶熱、減震不良、顛簸劇烈……好在中國兵卻沒人提出意見,毫無怨言地用它們開始了訓練。第一次接觸坦克的八路軍,坦然以為:這就是先進武器了!

泰勒沒作過多解釋,但心裏不免內疚。據裝甲兵教官傑克報告:操作簡單的蘇式坦克,反而能讓中國坦克新手較快地熟悉掌握,也便於動手維修。這讓泰勒的負疚感減輕了一點。裝甲團暫編1100人,包括:

M-3“斯圖亞特”輕型坦克18輛

M-8“灰狗” 輪式裝甲車30輛

蘇聯替換來的BT-7野戰坦克42輛

以及16輛安裝57mm反坦克炮的美式“T-48”(蘇聯編號為Su-57)半履帶殲擊車等。

共106輛,編製為5個戰車、反坦克炮和工兵中隊。

史密斯中校擔任了裝甲團長,八路軍由許光達上校出任政委。

 

173)     互惠交易

納蘭基地專門為史迪威組織了演習。

但這位盟軍中將參謀長,對於八路軍,並沒有像卡爾迅那樣高的評價。即使1938年那時,讚揚“八路軍真了不起”已成為一種風氣,史迪威仍抱懷疑態度。他的年齡和深廣的閱曆,使他把“不輕易相信”作為一條考察部隊的原則。

那年在漢口,他讀了卡爾迅撰寫的關於八路軍訓練措施的熱情洋溢的報告,史迪威便揶揄說:15年前,他就見過馮玉祥用那些辦法訓練軍隊了。不過他極讚同卡爾迅另一個見解,那就是:必須創造條件,早日從華北,向日寇發動攻勢!

這一次,麵對的是泰勒上校。史迪威觀察了他的裝甲兵的訓練和裝備後,又實話實說:你的狀況不能令人滿意!火箭筒操作勉強合格,但坦克使用上完全沒有章法。協同有問題、射擊不準確、整體力量多處欠缺,臨戰準備遠遠不夠!

也難怪,這些中國士兵摸到坦克剛1個月……但泰勒也不含糊,當即明確向史迪威請示:敵情嚴重。請求‘醋喬將軍’增援!並特別提出了一項人事上的秘密建議……

史迪威隨即,向留守印度的參謀長赫恩準將發電:盡快把那裏的美軍裝甲兵選拔30個車組!乘5架運輸機,火速空運到納蘭基地。投入戰前的緊急適應訓練。

史迪威還與泰勒親自飛赴赤塔與蘇聯交涉。他用增運18架俄國人喜愛的P-39“飛蛇”戰鬥攻擊機的承諾,交換了積壓在赤塔的18輛“格蘭特”中型坦克。

 蘇聯人不喜歡M-3型-格蘭特。這種難以對抗德國戰車的高大笨重的美式坦克需要6名乘員,因而給它起了綽號“六兄弟的墳墓”。

但泰勒認為“格蘭特”既然在北非表現不錯,在內蒙古這裏它足以對抗並威懾日本的薄皮坦克。

這是本時期美蘇中三方物資交流中,一次典型的“互利互惠”式交易:蘇聯享有優先選擇權,但也肯作出必要妥協和品種調濟。這種模式持續了相當時日。

 

174)     預作鋪墊

史迪威還提出一項重要建議:向駐紮在附近~河套五原地區的傅作義第7集團軍※、陝北榆林地區的鄧寶珊第21集團軍等部提供裝備。以爭取他們對“納蘭保衛戰”的支持~從側後,對駐包頭日軍予以牽製。※為方便讀者,此處仍取1938年番號

早在1935年,駐華武官~史迪威中校就對傅作義那年發起的“綏遠抗戰”記憶猶新。他認為傅是為數不多的既有膽量抗日、作戰又有章法的優秀將領之一。原籍山西的傅作義,又讓史迪威增加一份親切感~自己的漢語就在山西練就。20年代他受聘為山西的築路工程師,就去過傅的家鄉榮和縣。

而把所有抗日力量統統納入美國“租借法案”的受援對象,一直是史迪威的願望。山西老鄉徐向前隨即從納蘭基地與之建立聯係~傅、鄧等各部紛紛響應,並由泰勒擬訂了聯合作戰計劃。當下,基地運輸機就開始向上述各部空運槍支彈藥。 

這是史迪威此行作出的一項意義深遠的重大舉措。顯示了老將軍的戰略眼光,並為日後“華北抗聯”大整合作出了良好鋪墊。

同時他還向馬歇爾緊急建議:“鑒於美軍和八路軍都嚴重缺乏裝甲實戰經驗,為此,必須調用最好的坦克手~為中國,也為我們自己。”

他是有所指的。是泰勒提醒了他。

視察持續一周。中旬,敲定一係列作戰方針後,史迪威才乘坐李梅上校駕駛的B-25返回印度~藍姆迦兵營。

 

175)     【鉗の作戰】

東京。千代田,總理府。

月初,日本內閣設立了大東亞省,以便專司“共榮圈”建設。

但東條首相考慮的重點仍是:是否封鎖千島水域航線?或幹脆破壞蘇聯遠東の鐵路樞紐?然而反對意見均表明:這是徒勞的。

軍令部長永野修身大將指出:

“時值冬季。由於結冰原因,蘇聯航運和鐵路運輸已大大縮減。而在帝國南洋吃緊、德軍進攻蘇聯也同時受阻之際,我看關東軍短期內,無法實現‘北進’之兵力需求!特別是後繼乏力。”

軍令次長伊藤整一也附和點頭:

“封鎖也不可取。既對蘇聯做出威脅姿態、又不肯發動實際打擊?是個愚蠢選擇。隻能使對方更警惕。蘇聯,甚至無須參戰,隻要給米國提供轟炸基地,日本就難以承受!”

參謀總長杉山元,於是再次明確:盡快發動“納蘭剿滅戰”是當前唯一の可行方案。

11月22日大本營發布【鉗作戰】命令:

一、察哈爾肅正部隊:第26師團(駐蒙軍)、新編的第3戰車師團(駐包頭)、第2獨立混成旅團(駐張家口),兩師一旅,月底迅即完成調動、補足給養。

二、12月初兵分兩路,由集寧、太仆寺分頭出動。以鉗形攻勢,月內達成剿滅察蒙邊境“匪患”の目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