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對外漢語教學故事】我的學生——愛追問(10)

(2020-08-05 06:44:09) 下一個

描紅模字可以打通漢字瓶頸嗎?

度假歸來正逢新年元旦,應邀去朋友家聚會,新老朋友一大幫,其中有一位是剛來美國沒多久的國家公派漢語教師王老師。這小夥子高高的很帥氣,透著一股精明強幹的勁兒。我興致勃勃地向他展示我教愛追問的教學經驗,當他聽我說到光教漢字不教拚音時,馬上就指出這種教法有缺陷。他認為,學漢字就必須掌握漢字的形音意,這是起碼的要求,漢語拚音是漢字三要素之一“音”的重要體現,如果不教拚音,學生難以順利掌握漢字讀音。他接著問我教學效果如何?我說開始比較困難,後來好像見效了。但他表示懷疑,並且一針見血地指出,海外學生在沒有漢語環境的支持下,很難自己根據生字的字形得知讀音,因為漢字形音分離,不像英文形音統一,如果老師不教拚音的話,那麽學生就不得不尋找其他人的幫助。為了消除他的疑問,我用同行的例子說,有的中文學校華人的孩子們用這種方法學漢字,進步特明顯。他問有沒有教學實驗的統計數據作為證據?我啞了。他分析,一周168小時,孩子們在學校學中文也就兩個小時,其餘166小時都是遺忘的時間。老師隻教漢字,不教拚音。孩子們肯定不可能都過“耳”不忘地學一遍就能記住漢字的發音。如果這樣還能學得很好的話,那華人家長在課外一定得幫助他們的孩子;否則是不可能的。王老師還豪不客氣地說,老師本來應該教漢語拚音而不教,孩子家長隻好自己教了,反過來老師還要搶功,這不應歸功於老師和不教拚音的教法,而應該歸功於孩子家長的日常教導。我不太服氣,就反駁道:“人家都這麽說,信不信由你。”他仍然不信,並把國內外漢字教學的具體情況做了對比。在國內漢語環境下,小學一至三年級每天的語文教育主要是解決學生認知和使用兩、三千常用漢字的問題;在海外非漢語環境下,同樣三年、每周兩小時的中文學校漢語課不可能達到國內同一漢語教學水平。他爭辯地說:“中國學生三年裏花1095天時間才能掌握的漢字知識和技能,外國學生三年中隻用不到300小時就能學會,那也太蔑視中國人的智力水平了。事實上,世界上絕大多數學漢語的老外都是文盲,鬥大的漢字識不得幾升,自由閱讀中文更是不可能。”他喝了口啤酒又對我說:“再加上你不教漢語拚音,下課後學生要是記不住發音都沒辦法複習。”我好像挨了當頭一棒,非常尷尬,好在臉紅被喝了上頭的葡萄酒所掩蓋了。沉思了一會兒,我倒覺得這小夥子的話雖然很衝,但是在理,愛追問不就是跑到上海找中國人去了嗎?!我自己給自己找了一個台階下,對王老師開了個玩笑說:“我教的學生都是神仙,個個都有過目不忘的本領。”這小夥子也不含糊,“神仙還用的著跟你這個凡人俗子學漢語嗎?”

接著王老師慷慨陳詞講了一大套漢字教法及相關漢語教學內容,如:偏旁部首、漢字結構、筆畫筆順、字素等等,最後提到了描紅模字,還強調說學漢語就要學習中國的文化傳統,包括中國式的學習方法。讓學生每天學五個漢字,每個漢字手寫十遍,錯了再加寫十遍,三年定見分曉。我心裏說:“好小子,你夠狠,是不是還要準備一根打手板用的戒尺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