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追問對《漢字簡易筆劃索引》的興趣並不局限於容易地使用漢語辭典這個問題上,而是想基於這一漢字瓶頸的突破,摸索出一個漢語教學更有效的新方法。我們在這一點上一拍即合,因此我們經常在師生平等的氣氛中深入地探討如何提高漢語教學效果的問題,挑戰“教一字、學一字”的傳統漢字教學方法。我們在教和學的實踐中逐漸地認識到,海外漢語教學應該不僅注重漢語口語(即:聽和說的能力),更應該以外國學生掌握漢語閱讀(即:讀和寫的能力)為教學目標。因為不會閱讀也就無法自主學習,不得不依賴於他人的教授,這正是海外漢語教學的弱點所在。而目前這種“鸚鵡學舌”式的被動學習,對於絕大多數外國學生來說在非漢語環境中難以有效地達到能讀能寫的水平,進而限製了自身漢語水平的提高,最終淪為漢語文盲。要擺脫對外漢語這種不利的局麵,除了學生主觀努力之外,漢語教師還應該教會學生自學漢字形音意的方法,在客觀上為學生提供有效的技術手段,使學生自己能夠認知生字。我們師生取得了共識,學會漢語最終要靠自主學習,中文閱讀是自主學習漢語的關鍵,掌握認知生字的方法是中文閱讀的必要條件。
教學共識隻是務虛,教學方法才是務實。如何使學生在學習漢語的同時提高自學漢字和閱讀的能力?漢語教學的基本內容是什麽?如何學?如何教?這些問題既概括又具體,我這回要實踐一下真正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漢語教學,我給愛追問留了一個作業,讓他從外國學生的視角和專業的觀點談談對學習漢語的看法。我不想限製他的思想,隻想知道老外學漢語的一切情況。愛追問很願意總結一下學漢語以來的體會,同時也為他的課題研究和論文準備一些素材。他花了些時日,期間我們也討論了很多,後來完成了這份特殊的作業。他把漢語學習的基本內容概括為字、詞、句(CVS: Characters, Vocabularies, and Sentences)和形、音、意(ISM: Image, Sound and Meaning),還有漢語拚音和漢字輸入(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