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追問發現使用漢語詞典是自學漢字的可行方法,我發現愛追問是最有價值的學生。愛追問的價值不僅在於他每課時給我25美元的學費,而是他用自己的學習方法追著老師改變教學方法,以便提高他的學習效率,說得直白一些就是少花錢多學東西。而對於老師來說,有這樣的學生及時反映教學中的問題,提出切合實際的要求,促使教學方法不斷改進,提高教學效率,其價值不是隻用學費就能估量的。愛追問的價值具體地體現在,他以外國人學漢語的原本立場和樸素觀點質疑和挑戰了傳統漢字教法的三大經典:偏旁部首、筆畫筆順和漢字結構。這三大漢字教法都是中國的先人們在漢語環境中把漢語作為母語教中國人的方法,靠老師一個字一個字教學生手寫漢字,教育出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但這並不意味著用同樣的教法,在非漢語環境中把漢語作為外語教外國人也同樣奏效。現實是,語言環境變了、教學目標變了、教育對象也變了,如果教學方法不變,並期待同樣的教學效果的話,那豈不是刻舟求劍嗎?在沒有漢語的社會環境支持下,“漢字多”遇上了“課時少”,使教學效率的矛盾更加突出。傳統漢字教法靠老師逐字教、學生逐字手寫,練筆畫、筆順、描紅模字等等,費時費力,高耗低效,以至於全世界學漢語的幾千萬外國學生中真正能用漢字書寫和閱讀的人隻占少數,形成“漢字瓶頸”。追求低耗高效是師生在教學中共同的目標,改變漢字教法,提倡自學漢字的形音意,這應該是一個因材施教的探索方向。人類的文明不就是在不斷地追求和探索中得到不斷的發展嗎?我感到一種無形的壓力,學生這麽聰明,當老師的可決不能犯傻充愣裝正統、更不能因循守舊、保守殘缺,去認認真真地誤人子弟。
為了盡快教會愛追問掌握漢語辭典的用法,我進行了認真的備課。我找來幾本流行的漢語辭典做對比分析,發現1958年中國政府正式公布漢字注音拉丁化方案後出版的漢語辭典基本上都是以漢語拚音的字母順序排列漢字條目的,而且漢語辭典有序地集合了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漢字及其三要素“形音意”以及相關的詞匯,這從根本上說一本漢語辭典包含了漢字的形音意信息。因此,隻要讓愛追問掌握漢語辭典的漢字檢索方法、漢語拚音和漢語辭典的注釋說明,就可以自學漢字的形音意。另外,我回顧以前的教學經曆,總結出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漢語拚音有三個作用:
教漢語必教漢字,教漢字必教拚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