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長篇戰爭小說《另一種曆史》第5期

(2020-07-14 17:20:11) 下一個

(視聽版:https://youtu.be/QP0C5LhulaE  )

 

16)     中國?鬱悶

可是這位蔣,或者說~中國,真的有必要認真對待麽?首相再次點燃雪茄。

它能為戰爭做多大貢獻?它的軍隊有多少戰鬥力?唯一值得肯定的,是它抗擊了日本5年,至今沒有投降!這使法國、荷蘭、比利時乃至整個歐美的白人至上主義者汗顏。在親身感受日本人的強大衝擊力以後,可以對中國人的韌性,重新評價了。

但羅斯福刻意提高中國在世界舞台上地位的做法,很可疑嘛。那可不光是為了戰爭。他一再強調中國作為“弱勢民族的代表性”,竟在每一個公開亮相的場合,把中國外交人員排在最前列,作出種種援助中國的許諾,並且真的在國會上為之奮力爭取……這個富蘭克林似乎正在為戰後的世界作打算呢。天哪,那種對中國熱心嗬護、勉力提攜的態度,簡直像扶植一位來自窮鄉僻壤的競選夥伴!就像他遴選了從農村選區出來的華萊士作他的副總統一樣。

羅斯福一定認為,戰後就是由美國來領導世界了。然後他要找個馴順、忠實、依賴美國、重量級也還過得去的幫手。這瞞不過我的眼睛。我這個年紀,對一切都洞若觀火。

可這不太早了一點麽?總統閣下想把戰後的大英帝國,放在什麽位置?丘吉爾有點悲哀地想:美國啊!他肯定不想和我們平起平坐。在20世紀40年代,幾乎連上帝,都想取得美國的國籍……有什麽辦法呢?在這場該死的戰爭中,我們實在離不開美國的援助。

阿卡迪亞會議上,羅斯福一再要求安排中國作為四強之一,在《聯合國宣言》上領銜第一位簽字,說她是“廣大的非西方世界站在自由和正義一邊、對法西斯堅持抵抗的典型代表”。

首相對此不以為然。在寫給韋維爾的信中說:“我該讓你明白美國的觀點:在很多美國人心目中,中國竟和大英帝國一樣重要!……如果讓我把這些天在美國聽到的東西用一個詞來概括,那就是‘CHINA’!”※ 書信原文

雪茄燒到手了。首相狠狠地把它熄滅。

 

17)     馬歇爾思緒

華盛頓。憲法大道。陸軍參謀部臨時辦公所在地~古老的軍需大樓裏,以往那種忙亂不見了,代之以緊張有序的工作氣氛。

喬治·馬歇爾上將,剛剛完成他的精兵簡政改革。原來臃腫的380個大小指揮機關,被清理掉3/4。他委托鐵麵無情的麥克納尼將軍領導一個委員會,來執行這項徹底改組。

高效率的工作,使他沉鬱的心情感到幾許振作。

辦公台上疊放著厚厚一大摞計劃文本。已實施的、未實施的;已決策的、待討論的……分別用藍、綠、黃、棕、灰等各種顏色標示著區別。顏色的匯聚,就成為這些計劃的總稱:【彩虹計劃】。而【磁鐵】、【圍殲】、【波萊羅】、【鐵錘】……是具體代號,代表著一個個在歐洲和北非采取行動的方案。

馬歇爾望著它們出神。是啊,歐洲。都是關於歐洲的。

去年聖誕節期間,召開“阿卡迪亞”會議,總統、首相和兩國高級參謀人員一致確定“先歐後亞”的戰略方針,明確了希特勒德國是頭號敵人。這與他的戰略思考一致。

為這一戰略的確立,他可說功不可沒。但是見鬼!3個月來,德國除了潛艇戰對盟軍有一點威脅,沒什麽值得一提的戰略突破。歐洲局勢,沒有想象中那麽令人擔憂。可是亞洲卻四麵起火,處處被動。太平洋艦隊被打成殘廢。關島、威克島、馬紹爾、吉爾伯特,陸續被占領。麥克阿瑟在科雷吉多小島地堡裏,信誓旦旦地表示與陣地共存亡。巴丹半島10萬美菲士兵,瀕臨彈盡糧絕之境。

日本人已揚言,要把麥克阿瑟作為戰利品鎖進囚籠, 送到東京展覽、梟首示眾,以炫耀赫赫武功。這樣一位顯赫的高級將領被殺或被俘,都是美國尊嚴所承受不了的。必須行動。不管以往有多少個人恩怨,馬歇爾仍及時建議總統和戰爭部長史汀生,迅速將老麥調往澳大利亞!同時還親筆起草一封對麥氏的嘉獎令。昨天的消息是,他們的小隊人馬已乘魚雷快艇,逃出日本封鎖線,抵達棉蘭佬島的卡加延。那裏,目前還保留了美國控製的飛機場……一向高傲的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在日本人麵前所體驗的狼狽屈辱,正是整個美國此刻在太平洋戰場整個真實狀態的寫照。

 

18)     先歐後亞……

另一件煩心事,就是隨著荷蘭王國在爪哇的抵抗被粉碎,剛組建的“ABDA(美英荷澳)”四國聯合司令部被迫解體。西南太平洋戰區陷於癱瘓……頭痛的還有緬甸。日軍僅兩個師團,就把大不列顛數萬守備兵力衝了個七零八落。仰光丟了~那是中國最後的對外通道。失去緬甸,就窒息了那條輸血管。那麽,剛成立的中國戰區和那位蔣大元帥,還能否繼續對日作戰?

如果中國不能堅持打下去,此後來自太平洋的壓力,甚至將會大於歐洲的壓力!畢竟還有兩個強國~英國和蘇聯,抗衡著德國人。莫斯科嚴寒中紅軍發起的反擊,使希特勒不可戰勝的神話第一次破滅。英吉利海峽天塹和皇家空軍的出色表現,也在打消希特勒跨海征服的念頭。歐洲形勢最令人擔心的時刻已經過去。但3個月來幾乎所有抵禦東方侵略的努力,無不歸於失敗。

日本人在規模空前地擴張。可是看吧,參謀長桌上這些印製精美、考慮周詳的計劃,除了過時的【彩虹5號】,竟沒有一份關於亞洲的!

馬歇爾苦笑搖頭:唉,先歐後亞……

 

19)     民眾呼聲

難怪這幾天,參謀長聯席會議上,那位被稱為“用火焰噴射器刮胡子的倔老頭”海軍作戰部長歐內斯特·金上將反複咆哮:必須在太平洋采取行動!必須!趕快!甚至要求動用派往歐洲的部隊!

與此同時,國內也掀起一股股輿論浪潮,要求修正戰略方針,優先太平洋戰場。蓋洛普民意測驗表明: 讚成先打敗日本的民眾比例是65%,而讚成先打敗德國的隻是23%!※ 史實

看看輿論界的呼聲吧~無論《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基督教科學箴言報》這些著名報紙的頭版標題,往往都是:

“究竟誰在攻擊我們?”“哪一個更重要?”“軍事指導的誤區在哪裏?”

“必須先扼住日本的喉嚨!”“快斬斷黃色魔爪!”等等。

……發行量巨大的《時代》周刊,衝在前列。馬歇爾知道它的老板亨利·盧斯生於山東蓬萊,是中國、也是蔣一家的朋友。從創辦以來《時代》就一向關注中國,已有多年曆史。

 

20)     岡村謀劃

北平。南池子,翠明莊。大日本國“華北方麵軍”司令部裏,岡村寧次大將剛布置完新一輪“肅正作戰”計劃。

“總而言之,土八路這群幾年前的馬猴子,如今已呈尾大不掉之勢!有如附骨之蛆,藥力一過,便又迅速生長。此乃頑症,久治不愈。諸君切不可掉以輕心!”

針對華北糧倉~冀中平原的掃蕩5月初開始。針對晉東南太行山八路軍總部的“肅正作戰”則放在5月中旬。※ 史實日期

……散會後,岡村仍想著他去年策劃的那場“百萬大戰”。那是針對上一年八路軍“百團大戰”的報複行動。10萬兵力,掃蕩兩個月,又使用了蠶食、封鎖,挖溝、築牆、開河、修路、建碉堡、製造無人區等等手段,也未能徹底把那個“晉察冀邊區”肅正、剿滅掉。封鎖溝挖了上萬公裏。這是他得意的“囚籠政策”,有著前輩的兵法依據~並且是中西合璧:塞克特的堡壘主義,和曾國藩絞殺太平軍的成功戰例。可是對付遊擊戰,完全不同於他在武漢會戰中的那種攻防裕如。

土八路混跡於老百姓之間。神出鬼沒,情報靈通,打了就跑,令皇軍防範頗感吃力!甚至把我們苦心修築的封鎖溝變成了“交通壕”,扛著梯子,穿梭往來。

必須再次展開攻勢,強化掃蕩!手中的兵力~第1軍、12軍、駐蒙軍,以及4個混成旅團和“皇協軍”14個團,要充分運用、調配,組成一個個“鐵環陣”。

岡村大將盤算周全,籲口氣,向西窗望去。離此數百米之遙,就是中國的紫禁城。對照那斑駁殘頹的紅牆琉璃瓦,這邊的青磚建築在夕陽裏顯得生機勃勃。院子裏那株玉蘭雖已凋謝,古槐卻是綠上枝頭。

他不禁心情釋然,隨口吩咐道:“有請片山君。今晚想與他試作烏鷺之戰呢。”※ 圍棋

 

21)     泰勒報到

華盛頓。憲法大道,陸軍參謀部。

“請進。”聽到敲門,馬歇爾參謀長回應道。眼睛仍沒有離開桌麵,眉頭也依然緊鎖。

來的是值班軍務助理馬克斯韋爾·泰勒少校,一個機敏的青年軍官、西點高材生,服役記錄優異~“將軍,史迪威中將從緬甸來電。”

見參謀長點頭,泰勒於是報告:“他已離開重慶趕赴前線。指揮部設在曼德勒以東的眉苗。蔣大元帥答應,派出的10萬遠征軍,統由史迪威將軍指揮。”

將軍臉色舒展一點:“少校,你怎麽看?”

泰勒輕輕挑動眉毛。去年他作為參謀長秘書剛來不久,第一次被問的時候,驚得差點把椅子坐翻~上帝!怎麽會有“上將征求少校意見”這種怪事?漸漸他習慣了這種方式。後來生涯中他一直保留著馬歇爾的工作風格,直到他自己成為參聯會主席。

“您是說史迪威將軍?那是個少有的實幹家。兩年前他晉升為將軍的第二天,人們就說:從昨天起,美國將官的平均素質提高了!連海軍情報部那幫刻薄家夥們都說出了這種話:近年來晉升的將軍中,最當之無愧的~就是史迪威。”※

史迪威,正是馬歇爾上任後第一批提名晉升準將人選中的兩人之一。現在從基層聽到這些話,即使這位總參謀長再怎麽謙遜低調,心中也是頗感受用。但他仍麵無表情。

見參謀長不做聲,泰勒又繼續說:“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我曾在他手下、在中國工作半年,負責收集情報。我欽佩他。不管人們怎樣說他性情固執、脾氣暴躁~‘醋性子喬’什麽的,我都很情願地~想跟他在一起服役!……”泰勒忽然自覺失言,匆忙補充道:“當然,當然也很願意和您在一起。”

馬歇爾輕易不動聲色,但對這小小謊言也忍不住側一下頭,強收住嘴邊的嘲笑。原來,1月下旬史迪威受命擔任中國戰區參謀長和中緬印戰區美軍司令。到華盛頓挑選隨行助手時,在他擬定的名單上,泰勒曾高居前列。※ 泰勒1935-39年是駐日本使館上尉銜武官助理,相當了解對手情況。並極具語言才能:日語、中文都能使用,而西班牙、意大利語程度可稱流利。共同的語言天賦,早已使倆人彼此欣賞,十分談得來。當下就一起跑到緬因大道的海味餐廳。一頓飯功夫,泰勒欣然“私定終身”,加入了史迪威團隊。

然而這份名單呈報馬歇爾批複時,所有人員均獲準,唯獨泰勒名字被劃掉,且不說明任何理由。※

參謀長執意要把他留在身邊。泰勒為此沮喪了很久。※ 均為史實,見於泰勒回憶錄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