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寫了一篇介紹英格麗·褒曼的文章,文中提到了她出演的一部電影,《六福客棧》。很多朋友說沒看過這部片子,這其實很正常。雖然這部片子是好萊塢難得一見的反映中國抗日題材的佳作,可是影片在五十年代拍攝的時候,正值中美關係劍拔弩張之際,因此電影在中國大陸沒有公映,國內鮮為人知,也就情有可原了。
不過,這真的是一部極其感人的片子,錯過了挺可惜的。雖然這是以西方人的視野來看待舊中國的影片,但是片中所反應的對人性的考量,對命運的挑戰,對舊習俗的批判,對人人平等觀念的闡發,特別是對個人選擇與勇氣的渲染,都是非常深刻的。我覺得哪怕是到了今天,這些理念,也還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這部影片是根據真人真事所改編的。英格麗·褒曼在片中飾演的那個平凡的英國小婦人,真名叫艾偉德。她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為了信仰,立誌要到遙遠的中國去傳播基督教。為此她當了好幾年的女傭,把自己微薄的薪水全部攢了下來,然後乘坐最廉價的火車,經過長長的西伯利亞鐵路線,曆盡艱辛,最終到了中國。一九三二年,艾偉德來到了山西省的陽城,並和另一位傳教士勞森夫人一起,開了一間六福客棧。她們以免費聽故事的方式,在客人們吃飯時,傳講基督救贖人類的福音。
當時的中國,正值從封建社會到現代社會轉型的時期,絕大多數的人,對外來的事物,對那些全新的觀念,抱著懷疑的態度。而對像艾偉德這樣金發碧眼的洋鬼子,更是充滿了敵意。而且很不幸的是,不久勞森夫人又因為意外而去世,這使得艾偉德的傳教事業更是艱難。可是,越是在這種艱苦和困難的時候,越是能夠體現一個普通人的勇氣和毅力。艾偉德不屈不饒,以自己的堅持和愛心,不斷地付出,一點一點地幫助並感染了當地的老百姓。她還說服了陽城的縣長,甚至被政府委任為“放足督察”,專門負責監督並扭轉當地裹小腳的惡習,從而解救了成百上千的女孩子。在此期間,她加入了中國國籍,成為了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人,取了個中文名,叫簡愛,取義就是簡單的愛。
隨著在當地社會影響力的不斷擴大,她成了遠近聞名的大賢,建立了極高的威望。她甚至能夠做到一個人到監獄中去平息暴亂,還能感化那些綁架她的土匪悔改自新。除此之外,她還收容了當地多位孤兒,並且利用自己所受的醫療訓練救助傷病。
艾偉德最為世人所知的事跡,是她這個身高隻有一米五,體重隻有七八十斤的弱女子,在日寇入侵中國的戰亂時期,成功解救上百名孤兒的壯舉。那是在一九四零年初,為了躲避日軍的追捕和迫害,艾偉德帶著這些三歲到十六歲的中國孩子,從陽城出發,遠赴千裏之外的大後方西安。他們沿途翻越崇山峻嶺,渡過黃河。在所攜帶的口食吃完後,甚至不得不沿路乞討。就這樣曆經了數月,幾度麵臨生死抉擇,終於闖出了敵人的重重關卡,創造了一個人道主義的奇跡。電影裏把這一段拍得非常感人,特別是在片尾,當艾偉德帶著這一百多個衣衫襤褸的孩子,齊聲高唱著兒歌,邁步進入西安城的時候,電影裏所有的人,看電影的觀者,無不熱淚盈眶。
英格麗·褒曼在影片裏的表演,完全稱得上是返璞歸真,淋漓盡致地表現了一個普通女性的堅毅和勇氣。最難得的是,英格麗·褒曼是一個一米七幾的絕代佳人,但是她飾演艾偉德這樣一個小婦人,竟然完全沒有違和感,可見她為此下了多大的功夫。
關於艾偉德的後半生,影片裏並沒有交代。這裏補充一下,她於一九四九年回英國療養,並在一九五七年再度回到台灣,建立了孤兒之家,完成了她在中國未盡的誌願。此後,她周遊各國,演講布道,分享見證。艾偉德於一九七零年離世,葬在台北基督書院的墓園。蔣介石總統親自為她題字“弘道遺愛”,銘刻在她的墓碑上。
這就是一個外國人在中國所施的善行。除了她之外,大家熟知的還有白求恩。隻不過,白求恩的事跡,因為共產黨的片麵宣傳,顯得多少有些不真實。其實還有一個人,也是值得一提,那就是奧斯卡最佳影片《烈火戰車》裏的主角,埃裏克·亨利·利德爾。利德爾的中文名叫李愛銳,是一個基督教新教的蘇格蘭傳教士,他也是第一位出生於中國的奧運會金牌得主。利德爾長期在中國傳教,最後在抗戰時期被日寇抓捕,死在了戰俘集中營。據報道,利德爾後來被安葬於河北省石家莊市的華北軍區烈士陵園,那裏還長眠著白求恩,柯棣華等其他國際友人。
我自己認為,人性的光輝是不分國界的。看到了外國人在中國的善行,我也試著找尋了一下我們中國人在國外所綻放的人道之光。我想到了中非友誼,想到了坦讚鐵路和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想到了抗戰時期的印度遠征軍。隻不過,這些都是政府主導的行為。而從個人的角度,還真的並不太多。我能夠想到的,是唐朝的鑒真和尚,為了傳播佛法,不畏艱險,六渡東洋,終於成功,成為日本律宗的初祖。他被日本人尊稱為“過海大師”,完全稱得上是一個愛的使者。當然,很可能還有更多的例子,希望網友們補充。
我想,仁愛的精神,包含了對弱小的憐憫,對暴力的抵抗,對強權的直視,這不管是中國人,美國人,英國人,日本人,印度人,非洲人,或是任何國家的人,都是可以做到的。我們以前的一些觀念,像什麽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抑或是隻有中國人可以善對中國人,我自己覺得是非常片麵的。在中國,有大德之士,也有人麵獸心之徒;在中國之外,有日本侵略者這樣的禽獸,也有著像艾偉德,利德爾這樣,品德高尚的大寫的人。我希望將來的世界,有更多像他們這樣普普通通的人,以自己的慈悲和勇氣,打破地域的局限,超越文化的差異,將我們大家的心,更緊密地聯係起來。
我專門查了一下《六福客棧》的片尾曲,也就是我提到的那首催人淚下的兒歌。這首歌其實用的是著名的《I Love You, You Love Me》裏的曲子,隻不過在影片中賦了新詞。原詞如下:
I love you,you love me,
we're a happy Family.
With a great big hug, and a kiss from me to you,
Won't You Say You Love Me Too?
說到愛,順便多說兩句。文學城有一個叫做 【愛的星空】 的文藝論壇,承蒙網友們的信任和委托,我最近在這個論壇裏做一些義務工作。星壇歡迎各位網友的原創或參與的散文,小說,隨筆,詩歌,評論,音樂,朗誦,繪畫,書法,攝影等作品,以文言誌,以聲傳情,特別鼓勵網友之間的良性互動與真誠合作,讓掌聲,歌聲,笑聲,和靈感的碰撞聲,讓我們的愛,將大家的心聯係在一起。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大愛無疆,狹隘的地域主義和極端的民族主義都是不可取的。
我希望將來的世界,有更多像他們這樣普普通通的人,以自己的慈悲和勇氣,打破地域的局限,超越文化的差異,將我們大家的心,更緊密地聯係起來。
也為平老師成為愛壇版主而開心!你可以像俺看過的PBS頻道中的Barney一樣,帶著那裏的夥伴們高唱:I love you,you love me,we're a happy Family. With a great big hug, and a kiss from me to you,Won't You Say You Love Me Too? 哈哈,真好:))
哇,很難想象1米8的英格麗飽滿,怎麽去演1米5的艾薇德的。但有些事不能隻靠想象去摸索合理性,還要靠信念。————如果演不好,就不是褒曼了。讓我通過這樣的信念,來體會一下艾偉德心中的信念之美。。。
從平等的精湛文字中,感到褒曼是通過賦予角色以生命和靈魂,來接近人物原型,完全讓觀眾忘了二者身材上的差異。難怪有人說,美麗不隻是好看,更是一種態度,一種選擇,一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