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克林有棵樹:》是某美國女作家的一部自傳性小說,記述她在1920S-40S在紐約布魯克林貧窮街區長大的家庭奮鬥史。我女兒為它的某個版本設計過插畫封麵,故而我對這本書很重視,有空還曾讀過中文譯本。它是部好小說。我近日因故居於布魯克林,徜徉在它的街區時,我會時不時地想起它和它記述的BLYN街區故事。
我暫時居住的這片區域,位於某線地鐵近末端。它實現了我一個住地鐵站附近的向往。不過這片區域的周遭居民樓密集,街區較陳舊擁擠,居於此地略微使人沮喪 。不過奔著它去曼島方便,就不說什麽了。本地生活方便,物價較低。而且有許多中國商店及小作坊式工廠。
我回想了一下,除了布魯克林有棵樹那部小說,我還認識那些住布魯克林的人,*有我在老人院工作時認識的黑人護工同事們-她們倒是挺互幫互助的,如乘同一輛小汽車一同上下班。比起她們之間的互助,對於作為她們同事我,是似乎多一句話多一個指頭的忙都不想幫。:)可能我愛抱怨了。因為她們都是牙買加人,或都是海地人,見麵第一天就會自動幫忙同鄉。比起她們這些小國家來的人,中國人相互幫忙的不多。:)她們似blyn挺開心的,也不怕遠。當然blyn也很大,不定她們住得離皇後區不遠。我另外的廣東人男同事也覺得住blyn好,房租較便宜。我現在理解他是住在廣東人的大本營裏,一切方便。
我另外認識的住blyn的大多是我在社區大學時認識的廣東籍同學們。我隻知道他們坐地鐵而來,有時他們會帶便宜又好吃的烘焙店蒸菜吃。
我住在blyn這段期間,計劃是曼島看劇,使用當地圖書館,探訪當地有名的舞蹈學校,及可能的話,搭地鐵及大巴去趟滑雪勝地。
結果是,吃了幾次當地便宜的中餐後,我就自己動手備飯了。畢竟停車後還得走較遠路才能吃到好些的中餐,不如自己稍微煮一點還更合口味。若深入blyn腹地,各國風味的餐食_餐館食物好吃又幹淨又優雅,比如喝個咖啡,咖啡館小桌上有一小瓶插花,令人舒適愉悅,為何鬱於中國城的逼厭中餐廳的狹窄簡素。踏出的自已人的圈子似標準更高更舒服。
另外我漫步blyn博物館總圖書館植物園中心區時,曾試圖尋找我幾年前嚐試過的一家越南麵包飯館,結果在那一街區走來走去都找不到。結論是它關掉了,有些遺憾。好處是給我弄清了街區分布。原來這一區是沿其凱旋門廣場呈輻射狀有五六條大路展開。
這一點估計世界上很多城市或市鎮的中心是這樣的。我見過烏魯木齊市中心這樣,日本電視劇:《初戀:》涉及的那劄幌市鎮也這樣。誰是原創似並無必要搞清。但這一片這是高大上區域,大片綠地公園,公園周邊高尚公寓樓挺多,居住也應挺愜意的。隻是,能支付起住中心區的隻部分人。其他住地鐵沿線的,遠處的,是大部分人,如去曼島做工的指甲工美容工及各種工種的打工人。
我坐在其高大的圖書館窗戶下讀中文書。窗外是綠樹環繞的展望公園,真是很好的讀書環境。中心圖書館的lobby很高很大,似展示效果多於實用效果。大堂裏停留著很多母嬰及保姆和小嬰孩們。保姆們大多是黑人婦女。民權解放運動多時,做帶小孩兒的保姆還是黑人婦女的出路之一。很明顯,比起打其他體力工,帶孩子還算是好些的差事,收入還行。
我還去了我心儀已久的一間舞蹈學校。它位於ACTLANTICTERMINALCENTER 附近。我曾在網上,心儀於它的舞蹈課程,它為PD病患設計的舞蹈課聽看起來覺得特別人性化,實踐著舞蹈的社會功能。實地參觀之後,我覺得正統當代舞似不適合我,中國民舞才適合,隻是我就近找不到合適的成人舞蹈學校。但我專門駕車去到那裏,了了個心願,也挺好。而且我就近看了巴克利中心,亞特蘭大路地鐵火車中轉站,及布魯克林演出廳等等。都是布魯克林最重要的地點我才有空駐足。想想紐約五區,我還有史丹頓島和布朗士沒有居住過。真是,做了十年紐約客,活動範圍不大啊。我真要特別安排,才能對各區各方麵熟悉起來。
不然,我怎會想猜出*布魯克林有棵樹*裏,女作家成長是在那一片,上學在另一片,工作又到曼島。真真是她熟悉的blyn啊。真真是我不熟悉,又正在熟悉的blyn啊。這一切,有何益處呢?讓我對紐約有更深了解,增加歸屬感吧。
我另一突兀想法是去windham滑雪場感受冬日愉悅。我不想自己開車幾小時去那裏。紐約巴士中心站每日一大早六點多有大巴車去那裏,我向往多次,懼於得臨晨三四點鍾從皇後區出發,總也不能成行。這回住在地鐵沿線,我準備起個大早,冒險去一次。不知最終效果如何。
總歸,blyn居住期間,我嚐試了挺多居地鐵沿線的便利,也考慮了一下居blyn再工作在曼島的可能性。似乎萬事皆有可能啊。就讓《布魯克林有棵樹》的女作家帶領我熟悉布魯克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