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張棗的詩《吳剛的怨訴》| 寒原
張棗(1962年12月29日-2010年3月8日),湖南長沙人,中國現代詩人,中國先鋒詩歌的代表人之一,1984年秋,不到二十二歲的張棗即以《鏡中》聞名大江南北。他精確而感性的詩藝,融合和發明中西詩意的妙手,一直風靡無數詩歌愛好者。湖南師範大學英語係本科畢業,考入四川外語學院念碩士。
1986年出國,常年旅居德國,曾獲得德國特裏爾大學文哲博士,後在圖賓根大學任教,歸國後曾任教於河南大學文學院、中央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2010年3月8日因肺癌在德國圖賓根大學醫院去世,享年48歲。
張棗的《吳剛的怨訴》是一首中文十四行詩。十四行詩表達的思想與感情是單獨、完整的,且必須是十四行的格式。在他筆下的這首十四行詩,就結構而言,采用彼特拉克詩體。整首詩歌分成兩部分:前一部分由兩段四行詩組成,後一部分由兩段三行詩組成,即按四、四、三、三編排。前八行采用抱韻,一二四行押(AABA),後六行也采用抱韻,一三行押(EFE),共有八個韻腳,AABACCDCEFEGHG 韻式,一行十個字。
詩人在《吳剛的怨訴》詩的一開始,就以吳剛的口氣訴說他含怨受辱的不幸經曆。吳剛學仙有過,遭天帝懲罰到月宮砍伐桂樹,其樹隨砍隨合,所以必須不斷砍伐,即吳剛伐桂的典故。以此引進了“桂樹”意象和吳剛伐桂的行為,而桂樹隨砍隨合,永遠砍不倒。結果是無盡的盈缺,無盡的惡心,控製不了的欲望,正反應吳剛所遭受的屈辱,永遠砍不斷的桂樹,永遠滅不了的愛欲,比死亡還要痛苦,為何上天不賜我吳剛一死,讓我受如此的屈辱。
吳剛驚歎塵世間人們也經曆著同樣的境遇——壓抑不住的愛欲,情侶花前月下,冬天到來,燕子可以飛到南方,那裏依然是春暖花香,花紅柳綠;分離再遠、再久的有情人都期待在一起,能終成眷屬(再暗的夜也有人采芙蓉)。而我,愛欲如此強烈,我還刻意地去壓抑,我永遠喊不出,“我如今不再......”。
想到這,吳剛自言自語地說,“可憐的吳剛呀,你不應該對砍倒桂樹再抱任何幻想了,也不應該對能夠以桂花酒來壓抑你的情感和欲望再抱任何希望”。長歎一聲,做為一個男人活著,到底為什麽啊?看著桂樹下含情默默的嫦娥,而我......真希望時間可以凝固,讓我無休止的愛欲得以停頓。
《吳剛的怨訴》
無盡的盈缺,無盡的惡心,
上天何時賜我死的榮幸?
咫尺之遙卻離得那麽遠,
我的心永遠喊不出“如今”。
瞧,地上的情侶摟著情侶,
燕子返回江南,花紅草綠。
再暗的夜也有人采芙蓉。
有人動輒就因傷心死去。
可憐的我再也不能幻想,
未完成的,重複著未完成。
美酒激發不出她的形象。
唉,活著,活著,意味著什麽?
透明的月桂下她敞開身,
而我,詛咒時間崩成碎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