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圖版請見“正能量收獲”公眾號:
https://mp.weixin.qq.com/s/uAcpc_quZQ7P-SEuvR_l3Q
談到電影,其實已經很久沒有觀賞國產影視作品了。除了偶爾把那些經典的武俠片翻岀來再賭為快,很多的時候,如同對中國男足的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對國產片真的也是逐漸逐漸的失去了熱情。
之所以還看看武俠片,是因為這類影視講的是武藝或武術,自古以來,從南到北,人們都有稱功夫為武藝的習慣,也就是說武藝其實也是一門藝術。金庸先生筆下的功夫和招勢,就有出自唐詩,以唐詩的句子來命名的,由此可見武術這門藝術可以有多麽的雅致!因為這類影視講的是俠義,保家衛國是義,除暴鎮惡、扶弱安鄰為俠!所以武俠在我們中國人心目中,是精神的寄托、也是精神的支柱,加之和佛教道教的淵緣,更有如圖騰的地位!
另一方麵,一個時期以來,不少國產文藝片的題材或風格,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真的是有些不思進取,甚至可以說是甘當墮落,觀眾看到的要麽是不可思議的神劇、要麽是狗血算計的宮廷劇、還有那些荒誕又莫名其妙的鬧劇。銀幕上的那些故事,虛假的虛假到令人惡心,醜陋的醜陋到令人發紫,變態的變態到令人不恥。
有這樣一部米鋪的電影,劇中的人物,除了黑老大六爺不是個東西,店老板、長工五龍甚至老板的兩個女兒,沒有一個是好的!影片講述了五龍屈辱和報複的一生,骨子裏可怕的仇恨,便是一切邪惡的種子,使得這個卑微的小人物,一旦命運得到改變,一旦有機會“得誌”,所表現之行為毫無善念人性盡失,所做之事卑鄙無恥喪盡天良,演繹出來的是人性的醜陋,人性的私欲,人性的惡毒。
掛羊頭賣狗肉,表麵上看是政治正確,骨子裏向觀眾朋友們販賣的卻是黑暗的東西。明明是為了吸引觀眾的好奇心,誘導觀眾去看那些陰暗和變態的東西,本意是想要講述一個“典妻”,甚至這個妻還要陪兄弟兩人共同生活,卻又偏偏扯上男主角參加了革命,結果可想而知,這樣的影片隻能是不倫又不類。
甚至武俠功夫片也是隨波逐流,有一部功夫片,講的是天津武林界的事,影片中,師父不像師父,徒弟不像徒弟,武館之間、人與人之間的算計,用心之險惡,錯綜又複雜,把一部傳統的功夫片拍成了宮庭劇,也算是令人嗔目結舌!
我不懂得電影藝術,但可以肯定電影的一個重要角色是要宣揚和交流文化。是的,我們是一個古老的國家,糟粕和汙垢的東西在所難免,但是那並不是華夏文明的主流和精華。固然自古皇家無親情,但皇室畢竟僅此一家。固然民間有千奇百怪的醜陋和罪惡,對於這麽大的一個國家、這麽慢長的曆史,那也畢竟是少之又少。作為娛樂片,如果這類題材真的要搬上熒屏,它的立場和方向一定要符合社會價值觀,它應該是控訴黑暗、鞭撻罪惡、歌頌正直、弘揚和諧。
我不懂得電影藝術,但可以肯定電影一定取材於生活。一部《阿彌陀堂的訊息》的日本電影,放棄大都市裏的醫學名家,來到故鄉做起了小村的醫生。在鄉村享受著的是林中的清新氣息和小溪垂釣的樂趣,見到了四季種植的蔬菜,鄉民和諧友善的笑臉,還有長壽老婆婆的樂觀,病疾女孩的清純,甚至於老師的三條人生哲理名言,也都通俗簡單得出奇。憂鬱已經成為了從前,還能夠又香又甜地睡個好覺。心情大好的女主人公,不自覺地鑽進作家丈夫的被窩,享受一下已經許久沒有的恩愛和溫存。即使是影片中這個簡短的片段,絲毫沒有刻意渲染的意思,那麽一小點的點綴,既沒有先賓奪主,自然又恰到好處。
電影《傾城佳話》取材於真實故事,一個美國小警察,在一家小餐廳吃完飯後,口袋裏的錢隻夠飯錢,西方人飯後不給小費是很不體麵的事,尷尬的警察看到錢包裏有一張才買的彩票,脫口說如果中獎,獎金平分。服務生見慣了不以為意,巧的是這位警察真的中了頭獎,更難得的是警察真的和那位素不相識的服務生平分了巨額獎金,大概我們幾乎所有華人都難以理解,但確實真實又令人感動!這正是電影所要宣揚的價值。
《日日是好日》、巜記我的母親》、《擔保》、《詩》等日韓影片,展現在屏幕上的都是平凡的人、平常的事,道出的是生活的平淡與優雅,純真與溫馨,自然與樸實,都令觀眾拍手叫好!更能引起觀眾的共鳴!
即使是象《教父》和香港的老電視劇《上海灘》,這樣以黑社會為題材的電影。撇開黑社會背景,且不說大家熟悉和喜愛的《上海灘》,《教父》中的老教父就是生活中常常可見的好好老人,待人和氣又親切,人情味十足。在家庭觀念上,老教父是個極為傳統的人,更是重視親情的典範。這也可以從電影中老教父的台詞,足以旁證。“不懂得陪伴家人的男人, 根本算不上是個真正的男人!”,“不顧家庭的男人就不是一個男人”。
老教父的長子是如此,保衛家族王國,口頭的承諾完全就是多餘的。保護自家小妹,一定是自己親力親為,因為在他潛意識裏,那是自然而然又天經地義,決不會隻是打發手下小囉嘍出手解決了事。
老教父的幼子第二代教父也是如此,在家族麵臨幾近覆滅的危難時刻,放棄了已經洗白了的、體麵的海軍陸戰隊軍官位置,挑起了保衛家人的重擔。用他自己的話說,“我絕盡全力所做的一切,包括所犯下的罪惡,一心隻為了保護我的家人和我的朋友”。
最難得的是,電影導演給了二代教父懺悔的機會,罪便是罪,電影本意不是要傳播黑的東西。電影導演又讓二代教父在孤獨中死去,惡便是惡,電影本意是要警誡世人,作惡必將受到懲罰!
綜上所述,所有這些影視,之所以如此精彩,說到底又無一不是圍繞著“親”和“情”展開的,薄情也罷、厚意也罷,隻要是關於親情,就一定有看點。
所有這些影視,之所以成為經典,說到底又無一不是來源於生活的一部分,民間底層的平凡也罷,上流社會的高貴也罷,隻要觸摸到人的心靈,就一定會精彩。
曾幾何時,國產的電影也是那麽的動人心弦,光是其中的插曲,《心中的玫瑰》,《滿山紅葉似彩霞》,就已經把心靈深處的那塊嫩肉,觸動得活蹦亂跳。甚至於更早的電影,最典型的是《小城之春》,雖然是一部黑白電影,雖然極少用到什麽“蒙太奇”之類的拍攝手法,雖然沒有打扮得豪華和花俏,雖然電影樸實無華,卻完全憑借電影自身的魅力,征服了觀眾,贏得了人們的喜愛,更讓觀眾受益良多!
不幸的是,由於曆史的原因,我們曆經了焚書坑儒的悲劇。由於社會的因素,我們又無意中丟掉了許寶貴的東西。就拿服飾來說,在《紅樓夢》中,曹雪芹對關健人物的服飾著墨之深,都是可圈可點,那些服飾中的文化元素,都值得學界甚至是我們這些普通人,一代一代的去欣賞和品味。而服飾的演變,從《四郎探母》中瓊娥的服飾,到《沙家濱》中阿慶嫂的裝束,這中間的變化,可以說是改頭換麵。時至今日,我們幾乎沒有了自己的傳統服裝。甚至我們尚且熟悉的旗袍,應該可以自豪地說是久負盛名,可是如今擁有一件旗袍的女性,卻是少之又少。曾經是我們自己的精華,鄰居國家象寶貝一樣傳承下來,而我們卻自己親手把她丟進了垃圾桶。多少頭腦清醒的國人,都曾感到五味雜陳,感到心碎和不忍。而在如今太平盛世的年代裏,電影工作者沒有冷靜理智地站出來,為發揚傳統文化和美德有所作為,卻更是不幸中的不幸。
不幸的是,我們的電影導演/演員,的確是用盡了心思,曬一張與洋人的合照,想盡千方百計在紅地毯上走幾步,出個高價捐個(洋)獎。的確是用盡了心思,花大錢在各大傳媒貼金宣傳。的確是用盡了心思,“大師”們彼此捧場、相互吹噓。
被搞得雲裏霧的觀眾,明明知道是一部奇奇怪怪的、不著邊際的、低級趣味的、粗製亂造的電影,卻都跟著說電影好得不得了,倘若有觀眾說不好,那不是電影不好,一定是觀眾水平差,素質低,欣賞能力不夠。這就是當今中國電影的悲哀!
而另一方麵,今天的影視又不斷地去迎合少數大枷的變態,傳播的那些陰暗腐朽墮落的東西,毒害的卻是一代又一代的普羅大眾,浸蝕的是曾經引以為傲的民族傳統道義和價值。當今社會存在的亂象,碰瓷的多了,見義勇為的少了。做惡的做了村長鄉長,為善的反遭詫詐和勒索?毫無疑問影視的表現或傳播方式的不慎,無意中又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示範和推波助瀾的作用,都值得深思!
觀眾朋友真的有所期待,電影工作者多一點點良知,為自己的後代留下一些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觀眾朋友真的有所期待,電影工作者多一點點使命感,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藝術稍有用心。觀眾朋真的有所期待,電影工作者走出無度的浮躁和頹廢,腳踏實地地拍攝屬於中華民族自己的電影作品。
觀眾朋友其實要求不多,不指望影視作品一定要高大上,也不期待影視作品非要十全十美。觀眾朋友其實都懂得,人生不一定高貴,但一定要真誠;人生不一定富貴,但一定要快樂。人生一定會有痛苦,但一定不能沒有善良之心;人生一定會有喜樂,但一定不能沒有慈悲之心。觀眾朋友已經盼望很久很久了,希望我們的電影能夠多傳遞一些真善美的東西。
所幸的是祖國的文明又是博大精深,每一位炎黃子孫骨子裏繼承了老祖宗的傳統美德。更加上今天祖國正在走向繁榮富強,到處生機勃勃,欣欣向榮,在這樣的背景下,沒有理由不出優秀的電影作品,也一定能製作出反映偉大中華民族的電影作品。
所幸的是又有新生代的作品出台,最具代表性電影《你好,李煥英》,年初國內公映,立刻引起轟動。電影由湖北籍的喜劇演員賈玲執導,講述的是家庭的溫暖和母愛的偉大。故事感人肺腑,情景真誠交融。可以說是盡顯荊楚文化的遺風,更是中華文明和傳統美德的傳承。
真誠盼望祖國的優秀電影,早日走進尋常老百姓的世界。真誠期待電影傳播的華夏精髓,陪伴和滋潤世界華人的心田、沐浴和啟迪世界華人的心靈。
這類影片具有很強的心理衝擊力,有時候為了降低這種震撼,編導加入某種喜劇效果,否則看了後隻有惡心,沮喪,和對人性的懷疑。
但也正是因為這種影片表現的內容是掩蓋在社會表象之下的,就會引起觀眾的興趣,畢竟不是人們生活中可以見到的。
剛來美國的時候看過幾部基於曆史或者真實事件的影片,非常黑暗,因為不是關於暴君就是關於邪教,看了以後是喘不上氣的感覺。但這些影片都是所謂的著名影片。
在有了小孩後,不再願意看這類影片,但無法否認這類影片屬於電影界影響最大的類型。